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表水文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利工程,变异系数,地表水文,径流
地表水文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黄劲柏,蒋海英[1](2019)在《流域水利工程对流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克孜河流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卡拉贝利山区水库对流域水资源发挥着重要的调蓄作用,同时由于人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影响,克孜河流域地表径流变异显着。研究发现,克孜河流域卡拉贝利山区水库建成前后径流的时空变异特性是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的重要依据,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对流域水利工程建设之前的径流变动态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卡拉贝利山区水库调蓄对流域卡拉贝利水文站、牙师水文站和卡浪沟吕克水文站水文变化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受水库工程调蓄的影响,流域径流变化态势趋于平坦,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洪水风险以及恶劣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1期)
侯帅,张吴平,贾若男[2](2018)在《山西省煤矿区地表水文过程的空间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煤炭开采对山西省长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构建了天然植被和种植植被的降雨截留模型,采用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构建了土壤入渗模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数字水系构建了径流汇流模型。通过定量对比、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煤炭开采对植被覆盖度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并设立3种不同降雨强度进行情景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矿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从0.382增加到0.460,矿区的平均土壤饱和导水率34.375 cm/d小于非矿区的44.426 cm/d。2.5 mm/h降雨强度下,降雨大部分被植被截留,较少渗入土壤;8 mm/h降雨强度下,植被冠层截留量达到最大,降雨经植被截留和土壤入渗后,研究区地表难以形成径流;16 mm/h降雨强度下,降雨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积水并进行汇流,汇流量于流域西南出口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7期)
侯帅[3](2018)在《山西省长河流域煤炭开采下地表水文过程的空间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长河流域是晋东南地区典型的黄土丘陵区,煤炭开采业以及相关产业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长期大量的煤炭开采造成了地表沉陷、植被破坏、地下水损失等诸多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开采改变了地表形态,破坏了地表原有的水文过程,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煤炭开采影响下的长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对煤矿区的环境保护、生态重建、科学开采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为研究煤炭开采影响下的长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分别构建了天然植被和种植植被的降雨截留模型;采用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构建了土壤入渗模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数字水系并构建了径流汇流模型。在长河流域多年降雨资料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设置3种不同降雨强度对研究区地表水文过程进行了情景模拟分析。运用最大值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变化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稳定性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以及地统计学分析法,并通过矿区与非矿区的对照,定性定量地研究了煤炭开采对矿区植被、土壤造成的扰动。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降雨情景模拟中:在2.5 mm/h的降雨强度下,流域内降雨大部分被植被截留,较少降雨渗入土壤;在8mm/h降雨强度下,植被冠层截留量会在1小时内达到最大,降雨经植被截留和土壤入渗后,研究区地表难以形成径流:在16mm/h降雨强度下,降雨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地表积水并进行汇流,地表汇流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于流域西南出口达到最大值。矿区形成的子流域较非矿区密集,植被截留量、土壤入渗量都呈现出矿区小于非矿区的趋势。(2)2000~2015年长河流域的植被总体变化趋于好转,其中得到改善的区域占62.000%,15.583%的区域植被有所退化,矿区植被的退化面积比例为23.573%,比非矿区的植被退化面积比例多6.255%。在2007年后,矿区植被退化区域较之前减少4.995%,得到改善的区域位于煤矿开采范围内,矿区煤炭开采对植被的干扰程度有所减弱。(3)2000~2015年长河流域植被稳定性总体呈现为稳定与波动共存的格局,东西部较中部稳定,矿区与非矿区植被的变异系数相差0.4%,高度不稳定的区域集中分布于煤矿开采范围内,煤炭开采活动对植被的干扰仍在继续。(4)长河流域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矿区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出总体小于非矿区的趋势,克里格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矿区的平均土壤饱和导水率34.375 cm/d小于非矿区的44.426 cm/d,土壤饱和导水率较低的地区是煤矿的核心开采区域。(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杨柳,陈喜,章树安,张志才,张俊芳[4](2016)在《基于地表-地下水文过程模拟的农业灌溉开采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发展新安江模型中非饱和带、饱和含水层水量平衡计算及入渗补给、潜水蒸发、河流-地下水水量交换动态模拟功能,在对作物灌溉需水量的估算基础上,利用河流流量和地下水埋深观测资料进行模型反演,实现对灌溉开采量的估算。在淮北平原沙颖河流域井灌区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较好地模拟河川径流和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而且较好地估算出灌溉开采量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地下水开采量估算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对地下水控制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郭巧玲,韩振英,杨琳洁,熊新芝[5](2015)在《煤矿开采对窟野河地表径流影响的水文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煤炭开采与窟野河河川径流减少甚至断流之间的关系,利用窟野河控制性水文站——温家川站1953—2010年逐日流量资料及相关水文气象资料,在对其径流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黄河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定量评价煤矿开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53年以来,窟野河流域实测径流量以1979年和1999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阶段性减少趋势;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影响的比例由1979—1998年的39.44%快速上升到1999—2010年的56.50%,其中,煤矿开采对径流的影响量年均值在1999—2010年间达到29.69 mm,约2.58亿m3/a,成为影响窟野河地表径流减少的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5年04期)
张正浩,张强,邓晓宇,刘剑宇,孙鹏[6](2015)在《东江流域水利工程对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影响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江流域为香港及广州等特大城市的重要水源地,新丰江、枫树坝与白盆珠叁大水库对东江全流域水资源有控制性调蓄作用,加上人类活动影响,导致东江流域地表径流发生显着变异。研究分析东江流域上中下游水利工程建成前、后径流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异特征,对水利工程与人类活动影响的东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此,选取多元线性回归、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等模型模拟水利工程建成前的径流变化,研究认为:1神经网络为水利工程建成后径流变化模拟的最优模型;2水利工程建成后,流域径流变异特征分两阶段:1974—1982年流域水文变异不显着,水利工程影响不大;1983—2000年径流变异显着,水利工程削峰填谷作用明显;3东江流域龙川、岭下、博罗站水文变化均受水利工程调蓄影响,但影响程度各异:博罗站水文变化受水利工程影响最大,岭下站次之,龙川站受影响最小。另外,在水利工程调蓄作用影响下,东江流域月径流变化幅度趋于平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洪水风险及减少了极端气候条件对东江流域水资源供给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王翊人,赵培青,花金祥,郑言峰,史文美[7](2014)在《“自然-社会”递进式地表水文模拟方法及应用(Ⅲ)——跨流域调水开发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引汶补源入济工程为例,根据"自然—社会"递进式地表水文模拟模型的模拟结果,确立了琵琶山坝断面跨流域引水控制原则,并拟定不同情景,从调水量角度,探讨了琵琶山坝断面跨流域调水的地表水资源开发模式。为缓解济宁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治淮》期刊2014年06期)
史文美,李珂,郑言峰,花金祥,刘顺[8](2014)在《“自然—社会”递进式地表水文模拟方法及应用(Ⅱ)——流域节点水源条件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济宁市以琵琶山坝作为取水口,通过工程措施引水入济宁进行补源,将大汶河流域水资源调入淮河流域,实现济宁区域内两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引汶补源入济工程为例,以工程引水口琵琶山坝作为流域节点,应用总量控制格局下基于GIS的"自然—社会"递进式地表水文模型模拟琵琶山坝水源条件,为引汶补源入济工程的工程运行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治淮》期刊2014年04期)
花金祥,郑言峰,王翊人,史文美,卢岳[9](2014)在《“自然-社会”递进式地表水文模拟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基于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水利工程措施(如蓄、引、提、灌等取用水工程)的影响,并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非工程措施,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总量控制格局下基于GIS的"自然-社会"递进式地表水文模拟模式。(本文来源于《治淮》期刊2014年02期)
曾春芬[10](2012)在《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质量及变化对水文过程模拟和水资源评估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地表覆盖变化是自然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最为显着的要素。地表覆盖变化对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的分辨率与分类类别一直是水文模型模拟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RS与GIS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水文学科的发展,在水文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因此本论文从水文学当前的研究热点出发,对于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对水文过程模拟以及区域地表水资源评估进行了综合探讨性研究,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江苏省苏北片区为研究区,评价了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的分辨率对地表水资源评估的影响;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SWAT模型研究了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类类别对流域径流模拟的影响作用;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河网水文模型研究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辨率导致的水文过程模拟结果差异,评价了地表覆盖变化对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变化特征随着遥感影像分辨率降低,所获取的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的变化主要集中于水田和旱地的面积变化,主要表现是水田面积的大量增加伴随着旱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水田面积与水面、城镇用地面积不同程度的转化。随时间推移伴随的主要变化是城镇用地面积的增加,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城镇面积大量增加伴随着水田面积的大量减少,旱林地面积增加而水面面积减少。城市化现象在有些研究区呈加快的趋势。(2)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辨率对地表水资源评估的影响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辨率对水资源估算有较大的影响,变化比例从0.7%-105.2%不等。特殊干旱年(P=95%),基于两种不同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下的水资源评估结果有显着差异,多个水利分区差异在50%以上;一般干旱年(P=75%)的变化率与平水年(P=50%)的变化率基本在20%以下。将基于不同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模拟输出的地表水资源量的模拟结果与《江苏省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评估结果相比较,基于10m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模拟的地表水资源量与《江苏省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结果拟合度较高。其次,基于相同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平水年情境下的模拟结果与《江苏省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对应保证率的多年平均结果差异最小,拟合度最高。一般干旱年其次,特殊干旱年拟合度较差。相同水文情景下,模拟的地表水资源量随着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辨率的降低呈减小的趋势;主要的产流变化是水田和城镇产流的增加伴随着旱地产流与水面产流的减少。其中,以水田产流的增加较显着,旱地产流减小较明显。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产流量总量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分辨率变化导致下垫面统计变化是产流过程及产流变化量的主要影响因素。(3)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类类别对径流模拟的影响随着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类别的增加,模拟的年均流量下降。根据多年日模拟结果,随着分类体系的变化,流域的出口断面流量全年2/3的日模拟结果变化较小,全年1/10的日模拟结果变化达5%以上,最大差额为31.6m3/s,达出口断面流量的12.64%。基于不同土地利用分类类别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模拟输出的流域月均流量结果显示,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的土地利用分类类别对水文模拟的影响比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辨率的影响小。分辨率的变化对流域的月均流量模拟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随着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辨率降低,模拟的月均流量洪峰值升高。基于不同时期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的模拟结果显示,随时间的推移模拟的月均流量洪峰值升高。基于不同土地利用分类类别的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模拟输出的结果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土地利用分类类别对区域径流的影响作用大小与土地利用类别对水循环影响作用大小成正相关关系。在将土地利用类别分为4类、5类、12类的对比性研究中发现,将土地利用类别分为4类的模拟结果与将土地利用类别分为5类的模拟结果之间的差距比将土地利用类别分为5类的模拟结果与将土地利用类别分为12类的模拟结果之间的差距大,相差一个量级。分析认为,4类分类体系与5类分类体系主要变化是4类分类体系将草地林地作为1类土地利用类别,5类分类体系将草地林地分为草地、林地2类土地利用类别,这样的分类差别对产汇流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分为12类更细的分类类别主要的变化是树木种类细分,细分的土地利用类别间的产汇流机制差异较小,继而此类土地利用类别细分对水文模拟结果影响较小。因此,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在水文方面的应用中,若进一步细分类别从影响水文过程的产汇流结构特征出发考虑分类类别,适用性会更好。(4)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辨率对水文过程模拟结果的影响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的分辨率对流域水位过程模拟结果有显着影响作用。基于不同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计算得到的产流结果差异较大。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辨率差异越大,模拟输出的水位差值越大。分辨率引起的计算差异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累计迭加的效应。降雨和下垫面分辨率对产流计算结果均有显着影响作用。基于分辨率较高的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模拟输出的产流量比基于分辨率较低的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模拟输出的产流量高。基于相同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地表覆盖变化下模拟输出的研究区产流量呈增加趋势。相同水文条件下,基于分辨率较高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模拟输出的流域水位也较高。基于不同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模拟输出的研究区水位计算结果对比研究发现,基于30m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模拟输出的水位与基于调查统计地表覆盖数据模拟出的水位之间的差异最大,其最大变化幅度为8.7%(丰水年常州站);基于10m与300m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模拟输出的水位差异其次,其最大变化幅度为7.43%(丰水年常州站);基于30m与300m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计算输出的水位最大变化幅度为5.94%(丰水年无锡站)。基于相同分辨率变化的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丰水年情景下模拟输出的水位差距在叁种水文情景计算结果中最大。因此,利用遥感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时,为了更接近真实情况,计算结果应做相应的校正。模拟结果显示,降雨量的多少是水位过程整体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整体趋势上,丰水年(P=20%)情景下模拟的水位最高,平水年(P=50%)情景下模拟的水位其次,枯水年(P=90%)情景下模拟的水位最低。其中,丰水年的水位起伏最大,且大部分时间都比其他两个典型年的水位高,尤其是在汛期。平水年水位过程起伏较小,全年一半以上水位比枯水年的水位高。枯水年的水位少数时段比平水年水位高。由此可见,除了降雨量等水文条件外,其它因素对水位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丰水年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的水文响应比枯水年的水文响应更显着;其次,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的变化对水位过程有一定的影响,总体趋势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地表覆盖的变化,水位整体呈升高的趋势。每个站点起伏变化有异,变化幅度在0.33%-6.45%之间。本论文首次探讨基于共享途径可获取的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辨率对地表水资源量评估以及地表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作用,弥补了该研究区域的研究空白,对水文模拟及水资源评估中正确使用和选择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空间分辨率具有参考价值,为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更好地应用于水文研究就提出新的探索途径。进行不同土地利用分类类别的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变化对水文模拟影响研究,提出应用于水文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主要衡量指标,对合理选择地表覆盖数据分类精细程度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不同保证率水文情景和不同时期地表覆盖变化的水文过程模拟,分析降雨与地表覆盖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影响作用,为流域水文要素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与科学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11-01)
地表水文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煤炭开采对山西省长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构建了天然植被和种植植被的降雨截留模型,采用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构建了土壤入渗模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数字水系构建了径流汇流模型。通过定量对比、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煤炭开采对植被覆盖度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并设立3种不同降雨强度进行情景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矿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从0.382增加到0.460,矿区的平均土壤饱和导水率34.375 cm/d小于非矿区的44.426 cm/d。2.5 mm/h降雨强度下,降雨大部分被植被截留,较少渗入土壤;8 mm/h降雨强度下,植被冠层截留量达到最大,降雨经植被截留和土壤入渗后,研究区地表难以形成径流;16 mm/h降雨强度下,降雨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积水并进行汇流,汇流量于流域西南出口达到最大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表水文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黄劲柏,蒋海英.流域水利工程对流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模拟[J].陕西水利.2019
[2].侯帅,张吴平,贾若男.山西省煤矿区地表水文过程的空间模拟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
[3].侯帅.山西省长河流域煤炭开采下地表水文过程的空间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
[4].杨柳,陈喜,章树安,张志才,张俊芳.基于地表-地下水文过程模拟的农业灌溉开采量估算[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
[5].郭巧玲,韩振英,杨琳洁,熊新芝.煤矿开采对窟野河地表径流影响的水文模拟[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5
[6].张正浩,张强,邓晓宇,刘剑宇,孙鹏.东江流域水利工程对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影响模拟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
[7].王翊人,赵培青,花金祥,郑言峰,史文美.“自然-社会”递进式地表水文模拟方法及应用(Ⅲ)——跨流域调水开发模式研究[J].治淮.2014
[8].史文美,李珂,郑言峰,花金祥,刘顺.“自然—社会”递进式地表水文模拟方法及应用(Ⅱ)——流域节点水源条件模拟研究[J].治淮.2014
[9].花金祥,郑言峰,王翊人,史文美,卢岳.“自然-社会”递进式地表水文模拟方法及应用[J].治淮.2014
[10].曾春芬.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质量及变化对水文过程模拟和水资源评估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