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峰(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南社区电厂幼儿园,山东东营257087)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一直以来,越来越多教师和家长开始关注它、研究它、实践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幼小衔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衔接内容侧重“智育”。在对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对“智”的发展格外重视。在智育中,又表现为注重知识准备,忽视能力的培养。孩子能不能独立生活、会不会与人交往这样上学后必备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少能关注。
2.衔接形式侧重“形式”。绝大部分的幼儿园都会在大班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但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的调整。一味的迎合家长们的要求,只是在形式上追求了“小学化”。
3.衔接工作侧重“突击”。一般的幼儿园在幼儿毕业前一学期甚至一个月才开始做“突击”衔接工作。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要通过摸底测验,并以此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者分入实验班。所以,迫使幼儿园不得不在幼儿毕业前实行拼音和算数的突击训练。
4.衔接主力侧重“幼儿园”。大多数幼儿园都能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主动向小学靠拢,并且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与小学保持一致。而小学却很少能主动向幼儿园靠拢。老师只关心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是否学习好、上课是否坐得住,造成严重的“一头热”现象,形成衔接上的“失重”。
二、更新观念,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老师和家长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让幼儿除了习得一定的知识外,还要养成必须的才能。培养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培养注意力,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关注老师的要求,以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和自我约束力;培养独立意识,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差距很大,要求孩子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文具;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保证入学后顺利的开始学习。
三、调整措施,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有效衔接应是双向的,小学、幼儿园应加强沟通教师的联系、沟通。首先,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双方教师通过参观、交流相互了解各自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幼儿园可以适当增长授课时间、更改桌椅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的减少游戏时间、布置简单的作业等帮助幼儿适应校园特色调;而小学教师在幼儿入小学初期,也应有意识地放慢教学进度,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语言和符号,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适当控制作业量,逐渐对学生提出要求。促进衔接工作的系统化,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其次,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深入到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有针对性地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
四、重视培训,优化教师专业素养
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源于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的素养出现了“断层”。为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展开,应从教师专业素养入手,为幼小教师系上沟通的“纽带”。幼小教师不但在职前的专业教育中要进行幼小阶段教师素质的综合培养外,在工作中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更新和完善幼小两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能力。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层可以通过安排交流学习、互换岗位、共同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双方教师对彼此的学习,在实践中优化个人素质。
五、加强指导,争取家庭教育配合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与家长的态度息息相关。因此,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一般可采用采取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助教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和教师对儿童衔接教育保持步调一致,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小衔接工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身心发展特点的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因此,家、园、校三方要积极配合、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