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本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熵层,钝锥绕流,双广义拐点,钝度
基本流论文文献综述
欧吉辉,万兵兵,刘建新,曹伟[1](2018)在《高超声速绕钝体熵层基本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N-S方程,针对超声速气体绕0°迎角钝锥流动采用叁阶WENO(Weigh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格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熵层的基本流特性。研究给出了边界层及熵层外缘的确定方法,并分析了其适用性与局限性。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基本流剖面存在"双广义拐点"现象,N-S方程与Euler方程数值结果对比发现,熵层区出现的广义拐点是由熵层区有旋运动引起的,而边界层的广义拐点由粘性作用导致。这是进行流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文章还分析了球头半径与马赫数对熵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赫数越大,熵层区的涡量越大,熵层影响的范围越大;雷诺数对无粘流的特征影响很小,熵层大小随球头半径几乎呈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欢,杨红丽,纪春娇,杨联贵[2](2014)在《基本流对有完整Coriolis力和热源的超长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带有基本流、热源影响和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修正的Burger模式,采用行波解方法,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求出解析解,最后分析基本流和Coriolis的水平分量对有热源的超长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黄章峰[3](2014)在《基本流非平行性对平板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考虑了基本流的非平行性特性,即基本流沿流向的变化和特征函数沿流向的变形。该方法仍是一个特征值问题,通过流向某点及其附近点的基本流信息就可以得到该点的特征值、特征函数和幅值演化。结果与已有的非平行性理论和直接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讨论了非平行性对二维和叁维TS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且有效。(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9-18)
张欢[4](2014)在《基本流对具有完整Coriolis力的Rossby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气和海洋中,对于非线性Rossby波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结论,而本文针对非线性Rossby波做了一些研究.本文内容分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一些Rossby波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基本方程的推导、Jacobi椭圆函数的介绍和KdV方程的解及解的分析.第叁部分分两节:第一节,是以一个带有基本流的非线性罗斯贝波的Boussinesq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行波的半地转近似的方法来处理方程组,然后用泰勒级数展开来隔离线性罗斯贝波的特征,并且识别罗斯贝波椭圆余弦波和孤立波,最后分析基本流对于非线性罗斯贝波的影响;第二节,从基本流出发,在修正的Burger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行波解的方法,再运用泰勒级数展开法,得到超长波的解析解.(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4-05-01)
安洁,张铭,齐琳琳[5](2013)在《凝结加热条件下垂直切变基本流中的混合波不稳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大气中凝结加热对中尺度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扰动的波谱和谱函数,重点讨论在凝结加热条件下扰动不稳定的性质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凝结加热时,在相同垂直切变条件下,随着波长的减小,不稳定增长率增大,即加热放宽了不稳定出现的条件,且尺度越小的扰动,对不稳定的条件要求越低。当Nse2<0时,在大尺度和中α尺度波段,风切变有利于不稳定的发展,由风切变造成的动力学不稳定是主要的,而凝结加热造成的热力学不稳定处于次要地位;而在中β尺度波段,风切变则抑制不稳定发展,此时凝结加热造成的热力学不稳定处于主要地位。(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李建华[6](2012)在《考虑高温真实气体效应超音速平板边界层基本流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器做高超声速飞行时,由于激波压缩和粘性阻滞,在飞行器表面附近流场将出现高温。随着温度的提高,气体分子内部振动自由能先是被激发,然后会发生离解、电离等化学反应,这些均为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分析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对流场的影响,准确计算出气动力和气动热是飞行器设计的关键问题,这些又关系到能否准确预测转捩位置。为此需要开展针对考虑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的超音速边界层基本流的计算。本文以超音速平板边界层流动为研究对象,考虑高温真实气体效应,探索研究处于热化学平衡态的边界层基本流。采用向下游推进求解、相似性解、直接数值模拟叁种不同方法对基本流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结论:1、高温真实气体偏离量热完全气体模型,它对高超声速边界层基本流的速度、温度剖面均有显着的影响。2、相比量热完全气体的结果,考虑离解、电离等高温气体效应后,边界层厚度明显变薄,边界层内的温度显着降低。3、平板边界层化学反应平衡流存在相似性解;若初始剖面给得足够好,向下游推进求解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12-01)
刘建新,禹旻,罗纪生[7](2011)在《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在求解高超声速流动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边界层内部使用边界层上缘的流向压力梯度代替该处的流向压力梯度,对传统抛物化Navier-Stokes(PNS)方程求解中的流向压力梯度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使它可以求解用于稳定性分析的高超声速流动的基本流,并分别计算了平板、零攻角钝锥和小攻角钝锥叁种典型算例.对于流向没有分离,且横向流动不强的流动,使用PNS方程计算高超声速流动稳定性分析用的基本流是可靠的.特别是改进后的方法求得的基本流的稳定性分析结果与直接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的结果非常吻合,但计算的时间消耗和空间占用都减少了一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王鸷,任兴民,张引娣,康召辉,杨永锋[8](2010)在《浮环轴承旋转流体的基本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同心旋转圆柱之间流体的流动可视为非同心旋转圆柱之间的流动加上扰动项。文章针对浮环轴承双层油膜,利用张量分析工具,在修正双极坐标系下,研究了长浮环轴承非同心旋转的内、外层油膜的基本流所满足的Navier-Stokes方程,表明内、外层油膜流场基本流可分别表示为轴颈和浮环、浮环和定子同心旋转圆柱流体加上关于偏心率ε的扰动项;推导了该旋转流体基本流的级数近似解,并给出了数值算例。结果表明,对复杂的浮环轴承基本流的研究,只需知道某时刻浮环的偏心位置、轴颈和浮环的旋转角转速,即可应用文中方法,确定该时刻轴承内、外膜的基本流。(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张引娣,李开泰[9](2009)在《两个非同心旋转圆柱间粘性流动的基本流及其数值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修正双极坐标系下,本文对薄流层中的Navier-Stokes方程应用渐近分析方法和张量分析工具,得到两个非同心旋转圆柱之间粘性流体流动的基本流所满足的方程。这一基本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角速度ω旋转的同心圆柱所产生的基本流,而另一部分是带有高阶小参数的扰动流动。把扰动项用叁角函数展开得到一满足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常微分方程组。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到了基本流的数值求解方法,并给出数值算例。(本文来源于《工程数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张淑芳,李华[10](2009)在《H.264基本流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H.264产品研制和运营过程中,需要标准符合性测试工具来验证H.264编码器生成的码流是否符合H.264标准。详细介绍了H.264基本流分析仪的功能、设计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09年04期)
基本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虑带有基本流、热源影响和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修正的Burger模式,采用行波解方法,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求出解析解,最后分析基本流和Coriolis的水平分量对有热源的超长波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本流论文参考文献
[1].欧吉辉,万兵兵,刘建新,曹伟.高超声速绕钝体熵层基本流特性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8
[2].张欢,杨红丽,纪春娇,杨联贵.基本流对有完整Coriolis力和热源的超长波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黄章峰.基本流非平行性对平板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影响[C].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4].张欢.基本流对具有完整Coriolis力的Rossby波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4
[5].安洁,张铭,齐琳琳.凝结加热条件下垂直切变基本流中的混合波不稳定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3
[6].李建华.考虑高温真实气体效应超音速平板边界层基本流计算[D].天津大学.2012
[7].刘建新,禹旻,罗纪生.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在求解高超声速流动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流中的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2011
[8].王鸷,任兴民,张引娣,康召辉,杨永锋.浮环轴承旋转流体的基本流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
[9].张引娣,李开泰.两个非同心旋转圆柱间粘性流动的基本流及其数值解[J].工程数学学报.2009
[10].张淑芳,李华.H.264基本流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