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活性污泥论文-陈银广,牧辉,郑雄

废弃活性污泥论文-陈银广,牧辉,郑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废弃活性污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itanium,dioxide,nanoparticles,Waste,activated,sludge,Fermentation,Long-term,effect

废弃活性污泥论文文献综述

陈银广,牧辉,郑雄[1](2014)在《废弃活性污泥发酵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慢性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Due to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wide applications, many nanoparticles(NPs) en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nd accumulate in activated sludge. It is reported that titanium dioxide(Ti O2) NPs show severe damage to many model microbes. However, it is still unknown whether the long-term(e.g., 100 d) presence of Ti O2 NPs would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sludge fermentation. In this study, long-term exposure experiments(105 d)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isk of Ti O2 NPs to sludge fermentation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sence of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6 mg·(g TSS)-1] and higher [150 mg·(g TSS)-1] concentrations of Ti O2 NPs does not affect methane production from sludge fermentation. The analysis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dicates that these concentrations of Ti O2 NPs present marginal influences on abundances of bacteria and methanogenic archaea in sludge fermentation system. The viability of sludge microorganisms and activities of key enzymes related to methane production such as protease, acetate kinase, and coenzyme F420 are unchanged by the long-term presence of 6 and 150 mg·(g TSS)-1of Ti O2 NP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the insolubility of NPs and the protection role of sludg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marginal influence of Ti O2 NPs on sludge fermentation.(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4年10期)

郝大可,李强,韩省,王佳佳,罗琰[2](2012)在《废弃活性污泥中产聚羟基脂肪酸酯菌株Bacillus sp. PB-3的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尼罗红染色法结合荧光显微镜镜检,从废弃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菌株Bacillus sp.PB-3,经气相色谱法鉴定该菌株胞内产物为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优化后,获得最佳培养方案:12 g/L的葡萄糖为C源,2 g/L的牛肉膏为N源,初始pH 7.5,培养基装液量80 mL,转速为200 r/min,37℃培养48 h,PHB质量分数可达菌体干质量的32.09%,比优化前提高30%。(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2年05期)

盛宇星,曹宏斌,李玉平,张懿[3](2008)在《预处理对废弃活性污泥中细胞破碎和有机物质溶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废弃活性污泥(WAS)的生物处理效率直接取决于WAS中各种有机物的生物可降解性。为此需要对污泥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污泥的生物消解效率。本文研究了碱处理、热处理、超声处理以及耦合处理对细胞内及胞外总有机物(TCOD)、多糖、细胞DNA等溶出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对3种预处理方法的处理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热处理中,污泥中细胞破碎和有机物的溶出效果最好,热量在污泥中的传递效率决定热处理的效果。超声处理对污泥分散效果最好,超声效应首先容易发生在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上。碱处理能够较好地削减污泥,并促进污泥溶液中的多糖进一步水解。(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刘颖[4](2008)在《吸附—解吸法回收废弃活性污泥中的磷》一文中研究指出磷在自然界中几乎是单向循环的,全球磷矿资源预计在未来的100年内将被开采完,而污水中和污水处理强化除磷反应器废弃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磷,经过回收处理可转变为资源。本研究以回收磷资源为目的,采用加热、超声破碎的方法消解废弃活性污泥,使污泥中的磷释放到水溶液中。再以FeCl_3为原料制备水合氧化铁吸附剂,通过吸附-解吸过程从污泥消解液中回收磷资源。考察了加热及超声破碎污泥释放磷的条件以及水合氧化铁对废水中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加热和超声破碎两种方式对污泥进行消解,消解液中的磷均以正磷酸盐为主;加热温度的高低只能改变污泥中磷释放的平衡时间,温度越高达到平衡越快,但并不能增大污泥中磷的释放率,不同温度下加热足够时间磷释放率都在60%左右;酸性条件下(投加磷酸)加热污泥进行强化消解,能够明显提高污泥对磷的释放率,最终释放率可以达到90%以上。显微镜观察显示单纯的加热并没有破坏污泥中微生物的基本形态,而酸性条件下加热则可以使微生物细胞破碎完全。超声消解1 h消解液中磷的浓度基本达到平衡;pH越高,细胞越易于破碎,磷的释放率越大,而单次辐射时间对破碎率的影响不大。利用水合氧化铁吸附磷酸根,随着溶液pH的降低,水合氧化铁对磷酸根的吸附能力不断提高,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被吸附的磷酸根在5%的NaOH溶液中进行解吸,解吸率大于98%。解吸率与单位水合氧化铁的吸附饱和程度没有相关性。利用水和氧化铁对污泥消解液进行吸附-解吸,磷的回收率在80%以上。本研究中利用水合氧化铁直接对大连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上清液进行磷回收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磷的回收率大于90%。根据实验结果设计了城市污水中磷去除和回收工艺流程,该流程包括:吸附过程,解吸再生过程,富磷解吸液中磷回收等过程。(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林志高,张守中[5](1997)在《废弃活性污泥加碱预处理后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弃活性污泥(wasteactivatedsludge,WAS)作为基质来进行厌氧消化反应,在过去已有许多研究;若是将废弃活性污泥以碱剂预处理,则化学水解基质的作用会对厌氧消化处理有何影响,是本研究所欲了解的结果。本试验是在35℃的恒温中培养四组厌氧反应槽,一组为控制组(无碱预处理,1%TS),其余叁组为将不同固体物浓度(1%或2%TS)的废弃活性污泥,以不同的碱剂量预处理(20或40meq/LNaOH),再饲入半连续式厌氧消化槽,培养期间共经历五个污泥停留时间(20,13.3,10,7.5及5d);与无碱预处理的情况相较而言,发现基质的去除率、产气率、单位基质去除所产生的甲烷量,以及产气组成中甲烷所占比例,均有增加。试验进行至污泥停留时间为7.5d时,四组反应槽仍呈现正常的厌氧消化状态,而污泥停留时间在缩短为5d时,则有不稳定的情形发生。在试验过程中所经历的污泥停留时间范围内,结果显示以碱预处理的废弃活性污泥,在厌氧消化时基质去除率及反应速率均有较佳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1997年01期)

废弃活性污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尼罗红染色法结合荧光显微镜镜检,从废弃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菌株Bacillus sp.PB-3,经气相色谱法鉴定该菌株胞内产物为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优化后,获得最佳培养方案:12 g/L的葡萄糖为C源,2 g/L的牛肉膏为N源,初始pH 7.5,培养基装液量80 mL,转速为200 r/min,37℃培养48 h,PHB质量分数可达菌体干质量的32.09%,比优化前提高3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废弃活性污泥论文参考文献

[1].陈银广,牧辉,郑雄.废弃活性污泥发酵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慢性反应(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4

[2].郝大可,李强,韩省,王佳佳,罗琰.废弃活性污泥中产聚羟基脂肪酸酯菌株Bacillussp.PB-3的发酵条件优化[J].生物加工过程.2012

[3].盛宇星,曹宏斌,李玉平,张懿.预处理对废弃活性污泥中细胞破碎和有机物质溶出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8

[4].刘颖.吸附—解吸法回收废弃活性污泥中的磷[D].大连理工大学.2008

[5].林志高,张守中.废弃活性污泥加碱预处理后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1997

标签:;  ;  ;  ;  ;  ;  ;  ;  ;  

废弃活性污泥论文-陈银广,牧辉,郑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