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融合的路径探讨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融合的路径探讨

1、浙江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10011;2、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10012

摘要: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概念,节能减排是我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谋求经济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本文对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两者融合的策略和途径,旨在为我国绿色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参考。

关键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融合

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全世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酸雨污染、臭氧层耗损、有毒有害废气扩散、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洋污染、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这些字眼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环境问题不仅仅关乎个体健康,已远远超过这一范畴而涉及人类生存环境和空间的各个方面,深入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超过了水环境容量,水体自我修复能力受限,江河、湖泊、溪流受到污染,危及人类饮用水资源;有毒有害废水、塑料垃圾、白色垃圾入海,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命受到威胁,无度的海洋开发和海洋资源的索取,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海洋资源衰退;石化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带来了地表沉陷、水体污染、土壤盐渍化、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现如今,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不再是单独的议题,而是相互交织,紧密联系的辩证关系,严重制约着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资源节约在战略思想上的具体体现。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概念,“节能减排”即节约物资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的排放,具体包含了四层含义:一是减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二是替代,强调清洁高效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和技术更新;三是增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增加经济效益;四是减排,在能源开发、生产、使用的各个环节减少污染物排放[1]。节能减排作为国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在节能减排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工业、建筑、交通、生活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少进展,如限制高硫煤的开采、推广清洁煤炭技术,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能等清洁能源,开展工业锅炉、炉窑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对企业开展节能降耗考核,鼓励工业企业综合利用余热余压资源、冷却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持续投入、研发、推广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出台政策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提升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等,虽有成效,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本文对节能和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融合在一起的路径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1节能与环保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1环境保护观念淡薄、对节能减排策略理解狭隘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节能环保的重要意义,但仍有部分地区对于减排、环保的观念淡薄,存在个别地区、个别企业无视节能减排国策,无视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唯经济、唯利益驱动的现象,尤其是相对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部分企业生产者环保意识薄弱,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节能减排”概念理解狭隘,只追求“减量”、“增效”、“节约成本”,而漠视“减排”和“环保”。对于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节能技术和设施举手欢迎,对于替代成本相对较高的新能源、新工艺技术、污染减排设施则想方设法抵制,即使在社会和政府压力下得以实施,相关设施也会因较高的运营成本在安装后成为摆设。

1.2节能减排技术不成熟、管理要求高,经济效益上不具备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增补;从国家到地方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专项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方案)、行业整治提升规范(行动方案)等;各地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COD、氨氮等指标进行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实行区域内现役源倍量削减替代,开展排污权交易等;环保部每年确定各省减排指标,再分解到市(区)、县级;通过产业准入政策、差别电价政策等手段抑制高耗能行业等。一系列的举措下来,我国的减排工作、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政策预期和现实依然存在落差。比如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VOC整治工作,各涉VOC行业的整治规范、控制标准相继更新或出台,双90的收集处理要求随处可见。国内常见的VOC收集方式无外乎集气罩或车间负压收集,VOC处置技术诸如直接燃烧、催化燃烧、等离子体技术、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燃烧法,代表性的如TNV、RTO等,对于处理高浓度VOC废气效果最佳,实际也可达到90%以上的处理目标,且热回用效率较高,但投入成本和运营费用高,管理控制要求高,小规模企业往往无力承担。活性炭吸附是中小企业选择较多的处理方式,但活性炭等吸附介质需定期再生或更换,设施运营管理较为麻烦,产生的废活性炭为危险固废,需按时外运并委托具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无害化处置,而现状危废处置单位数量有限,许多处置单位已满负荷运行,无更多余量接纳,造成废活性炭在企业长期堆置得不到处理造成二次污染,更有甚者,企业对饱和或失效的活性炭不再更换,吸附装置“名存实亡”。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被广泛认为是高效、低能耗、操作简单的环保新技术,但实际上其反应机理、净化性能尚不清楚,缺乏系统的研究,有待科研工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部分企业或废气治理单位不考虑低温等离子技术的适用行业和适用工况,盲目跟风使用,导致处理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1.3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不作为”或“一刀切”现象仍存在

各地环保部门一直以来存在“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前、轻事中事后”的现象,环评作为事前的一项技术咨询评估工作,起到的是预防的职能,过于强调或放大环评的职能和作用,忽视后期的监管是不正确的。在国民素质和企业社会责任感未达到一个高度的今天,监管乃是环保工作最重要的环节。监管手段单一、检查方式落后,人力、设备投入不足,执法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这些监管上的短板使得偷排漏排、治理设施停运、监测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事件层出不穷。2015年底中央生态环保督查开始试点,2017年覆盖了所有省份,2018年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2019年上半年又开始新一轮督查,中央加强环境监管的决心很明确,也确实给地方政府、地方环保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带来了压力和动力,各地自查自纠工作纷纷开展,许多环境问题得以暴露、解决,相关人员受到处罚和问责。但也有部分地方政府应对督查工作时,出现不作为、乱作为,随意执法、粗暴执法、“一刀切”等状况,使得部分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被停业停产,深受其害。

2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融合策略分析

2.1加强思想建设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需在思想上加强建设。一方面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或其他App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播,定期举办节能环保的公益讲座,鼓励人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学校教育中加入节能减排、环保知识课程,设置相应的专题讲解,从儿童抓起,从小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对企事业单位开展节能环保培训,由乡镇或工业园区牵头组织,每年集中培训或由培训人员深入企业开展专业培训和指导,使得节能减排意识真正深入人心,企业应明白新时代环境下,要追求长远发展,只追求盈利是行不通的,提高社会责任感,在资源环境保护领域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阳光大道。

2.2加强技术改革和创新,促进技术融合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融合中技术融合是关键的措施之一,技术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开发并应用新型的工艺技术、自动化设备,可将生产时间大幅度缩短,降低能源消耗和损耗;发展成熟、可靠、清洁的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利用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研发安全、高效的资源回收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化废为宝,都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当然,技术的革新需要兼具环境友好的特性和经济上的可操作性,过高的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如远超过技术革新带来的经济效益,那必将限制此项技术的长期发展和推广。此外,新技术的研发需要专业人士长期地奋斗和努力,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以支撑,从实验室成果再到工业化应用,也需要漫长的过程和不断的实践,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给予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以经济、政策上的支持,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多多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技术人才,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2.3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升监管水平

在监管方式上,除了采取以往的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外,采用信息化监管方式,通过定期无人机监察、遥感影像拍摄获取的数据结合全面覆盖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整合成一个生态环境和能源消耗大数据平台,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为改善环境提供技术支撑。强化监测,把强化环境监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环境监测工作力度,对一些重点排污企业实行突击抽查监测,做到采样准确及时、化验准确及时、报告结果准确及时,为环境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严格实行污染企业和重点污染源包干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每家企业的监管、督察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保执法后督察制度,定期对重点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不间断的全程跟踪督察,确保整改到位,不反弹。

2.4加快政策体制改革、重视市场融合

将企业排污量与税收相结合,实行奖惩机制,排放量较少的企业税收额度给予相应减少,对排放量大的企业增加税额征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市场融合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中起到了导向作用,市场融合需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并满足一定的条件,通过市场的调控,减少市场经济的管制、突破行业限制、优化商业与制度环境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市场融合,优化市场机能,调控市场经济,从而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3]。

3结束语

节能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节能减排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技术的提出和应用能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轻人均资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需要人民群众和企业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市场的合理调控和国家经济手段的扶持。本文从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着手,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相融合的途径和策略,旨在为我国绿色生态环境的发展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杨磊.节能减排浅论[J].应用能源技术,2014(6):2.

[2]李飞.浅议节能减排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能源经济与环境保护,2012(02).

[3]黎少华.基于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融合的路径[J].低碳世界,2019(4):16-17.

标签:;  ;  ;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融合的路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