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支抗论文-陈了斐,廖武堂,胡青英

口外支抗论文-陈了斐,廖武堂,胡青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外支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颌前突畸形,微型种植支抗,口外支抗,头影测量值

口外支抗论文文献综述

陈了斐,廖武堂,胡青英[1](2019)在《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畸形中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畸形中的效果差异。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3例。A组行口外支抗矫治,B组行微型种植支抗矫治,比较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和咀嚼功能情况。结果 A组ANB、U1-SN、L1-MP、U1-NA和U1-L1矫治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上述指标和L1-NB矫治前后有显着差异(P <0.05),矫治后B组ANB、U1-SN、L1-MP、U1-NA和U1-L1均显着优于A组(P <0.05);两组矫治后咀嚼效率及咬合力均高于矫治前,且B组各指标值高于A组(P <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相较于口外支抗能提供更好的矫治力,有效内收前牙,改善患者前突畸形和咀嚼功能。(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4期)

林伟就,苏晶晶,王智军[2](2019)在《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46例、B46例,A组采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B组采用口外支抗,对两组矫正效果及咀嚼功能、美学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1-Y、L1-Y、U6-Y、U1-SN、L1-MP、U1-L1无明显差异(P> 0.05),A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P <0.05));两组治疗前的咬合力及咀嚼效能无明显差异(P> 0.05),A组治疗后咬合力与咀嚼效能明显优于B组(P <0.05);A组治疗后美学评分明显较B组高(P <0.05)。结论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优于传统口外支抗,也能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02期)

魏威,龚仁国,肖海鹰[3](2016)在《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用于上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微型种植支抗与口外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畸形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3月~2013年2月于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条件的矫治结束的48例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微型种植支抗组(n=24)受试者应用微型种植支抗来加强支抗力度,口外支抗组(n=24)受试者应用头帽口外弓来加强支抗力度。测量其头颅侧位片,统计上颌中切牙内收量和压低量的变化值,上颌第一磨牙伸长与近中移动量,上颌中切牙倾斜度的变化值,平面、下颌平面以及前颅底平面的位置变化。结果口外支抗组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SN-OP)、前颅底平面的相对倾斜度(U1-SN)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种植支抗组上颌突度(SNA)、SN-OP、U1-SN、上齿槽座点A至Nv的垂直距离(A-Nv)及上颌中切牙相的突度(U1-NP)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种植支抗组矫治后的SNA、U1-SN、A-Nv、U1-NP明显好于口外支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微型种植支抗组比口外支抗组切牙内收更多,且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更少。结论微型种植体比传统口外支抗在上颌前突的治疗中,前者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前突面型,有助于上颌前突的矫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24期)

刘永雷[4](2016)在《口外支抗与微型种植支抗矫治上颌前突后中切牙位置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口外支抗与微型种植支抗矫治上颌前突后中切牙位置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支抗预备将40例患者分为口外支抗组和微型种植支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正畸治疗,在此基础上,口外支抗组采用传统支抗方法加强支抗,微型种植支抗组螺钉种植体支抗法加强支抗。对比两组患者中切牙内收量和压低量。结果种植支抗组种植失败率为5.0%,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且在二次植入后无恙;比较两组患者中切牙内收量和压低量,微型种植支抗组均优于口外支抗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矫治上颌前突较之于口外支抗可取得更好的上中切牙内收和压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21)

李雅,陈志宇,张辉伟[5](2015)在《微型种植支抗、口外支抗矫治上颌前突后中切牙位置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微型种植支抗、口外支抗矫治上颌前突后中切牙位置。方法选取上颌严重前突患者37例,随机分成种植支抗组19例和口外支抗组18例。种植支抗组用微型螺钉种植体加强支抗,口外支抗组用口外弓加Nance弓加强支抗。矫正完成后通过前牙列及颌骨的数字化模型叁维配准测算中切牙的内收、压低程度。结果种植支抗组和口外支抗组中切牙内收量分别为(6.87±1.74)、(5.10±2.31)mm,压低量分别为(2.50±1.10)、(2.07±1.45)mm。种植支抗组和口外支抗组中切牙内收量相比P<0.05,压低量相比P<0.05。结论种植支抗较口外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时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上中切牙内收和压低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5年22期)

岳士超,杜跃华,唐晓君,任嫒姝,秦朴[6](2012)在《微镙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对正畸前后上颌或双颌前突变化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有研究表明,与传统支抗相比,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更大程度利用拔牙间隙内收前突的上颌牙齿。目的:系统评价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正畸治疗前后对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侧貌的变化。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光盘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有关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正畸治疗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及前后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8篇文献,241例患者,其中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组122例,口外支抗组119例。两组在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部的前后向位置、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的位置和鼻唇角方面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在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倾斜度和面突角方面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85)。相对于口外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更好改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基骨位置、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位置及鼻唇角,在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倾斜度和面突角方面与口外支抗无显着差异,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提供更好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2年21期)

岳士超[7](2012)在《微种植支抗与口外支抗对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微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对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齿指标及侧貌变化进行系统评价。评价利用微种植体和传统口外支抗对前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安氏Ⅰ类上颌前突或安氏Ⅱ类双颌前突的错合畸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全面检索相关中英文文献(包括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和前后对照试验),检索相关数据库包括:Cochrane library(2009Issue4)、MEDLINE、EMBASE、ISI Webof science、Science Direct、CBM、VIP、CNKI和Wangfang,同时手动检索Campbell Library、NLM、WHOLIS及循证医学及口腔正畸学杂志,检索截止2011年12月30日,并追踪参考文献,利用Google等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收集国内外关于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外支抗治疗安氏Ⅰ类上颌前突或安氏Ⅱ类双颌前突的错合畸形进行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文献的筛选,数据的提取,以及方法学质量评估均由2位研究人员分别进行,对实验设计,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采用RevMan5.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本研究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其中有8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前后对照试验。参考“Jadad量表”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其中随机对照试验中有3篇为高质量,5篇为低质量;前后对照试验中有1篇为C级,4篇为B级。纳入3篇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及4篇B及以上前后对照试验分别进行meta分析,共包括209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试验共72例,包括微种植体支抗36例,口外支抗36例;前后对照试验共137例,包括微种植支抗70例,口外弓支抗67例。微种植支抗为实验组,传统口外支抗组为对照组,两组在SNA°方面,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为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5),4篇前后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文献的同质性较好(P=0.23,I2=31%),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其WMD及其95%CI为:0.32[0.07,0.56](P=0.01),提示:传统口外支抗比微种植支抗对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骨的前后向位置有更多的向后移动。在SN-MP°方面,3篇前后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文献异质性较大(P=0.003,I2=83%),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其中1人研究较其余2人研究异质性较大;高角亚组和低角/均角亚组纳入文献同质性均好,对高角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种植支抗比口外支抗可以更好的使下颌逆时针旋转,且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2);低角/均角亚组中,两组对下颌平面角的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8)。在U1-SN°方面,纳入3篇随机对照试验和3篇前后对照试验,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为:随机对照试验中于世德等人的研究较其他2人研究的异质性较大(P<0.0001,I2=90%),其他2人研究结果为口外弓支抗比微种植支抗对U1-SN°的改变更大,且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8);前后对照实验纳入的3篇文献同质性较好(P=0.17,I2=43%),其WMD及其95%CI为:-2.61[-5.05,-0.1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进行年龄亚组分析显示,微种植支抗组纳入的研究对象年龄要大于口外支抗的研究对象年龄,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4)。而在NLA°,UL-E Line(mm)和G-Sn-Pg°方面的结果仅有1篇前后对照实验提及,结果为两组在UL-E Line(mm)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提示:微种植支抗可以更好的内收上唇;在NLA°和G-Sn-Pg°方面两组差别则没有统计学差别(P=0.123,P=0.818),提示:在鼻唇角和面突角方面,微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和传统口外弓支抗对于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相对于传统口外强支抗而言,微种植体支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前突的上唇,特别是对于高角病例,微种植支抗可以使下颌平面角逆时针旋转,跟有利于高角患者的治疗。而在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骨前后向位置及鼻唇角,上中切牙倾斜度以及面突角方面,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文献数量和质量有限,还需国内外有关微种植支抗的临床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提供更好的评价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2-05-01)

王铁军[8](2009)在《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用于成人上颌前突治疗效果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用于上颌前突畸形拔牙矫治的临床疗效。为微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和此类错(牙合)的临床诊断分析、矫治设计和治疗提供参考。材料方法:选取40例成年安氏Ⅱ类一分类上颌前突或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均为减数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上颌最大支抗内收前牙。按支抗设计分:第一组(n=20)利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加强支抗。第二组(n=20)利用头帽口外弓加强支抗。测量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分析:(1)上颌中切牙内收和压低的变化,(2)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和伸长的变化,(3)上颌中切牙倾斜度的变化(U1-SN),(4)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SN-MP)及牙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相对位置的变化(SN-OP)。结果:微型种植支抗组比口外支抗组有更多的切牙内收和较少的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上颌中切牙内收的量在口外支抗组为6.81mm,在微型种植支抗组为8.10mm。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口外支抗组为2.32mm而在微型种植支抗组为0.91mm。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在均角/低面角组中:微型种植支抗组比口外支抗组有更多上颌切牙内收(UU'),(U1-NP)和较少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MM'),有显着差异(p<0.05)。高角组中:微型种植支抗组和口外支抗组上颌切牙内收(U1-SN)、(UU')、(U1-NP)和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MM')无显着差异(p>0.05)。微型种植支抗组比口外支抗组缩短了治疗时间,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颌前突的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比传统口外支抗组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有更好的控制。较大的内收上切牙、较少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和有效的控制咬合平面的旋转,有助于上颌前突的矫治。(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04)

张明毅,施艳娟,刘翠萍[9](2008)在《儿童错畸形口外支抗矫治器颏兜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头帽颏兜结合活动矫治器治疗早期儿童前牙反的探讨。方法头帽颏兜是一种利用口外力的矫正装置,由头帽和颏兜及弹性装置组成,每侧施加500g~600g的矫治力,治疗儿童早期反患者98例,按不同年龄和矫治前后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叁组不同年龄患者普遍效果明显,其中年龄越小效果显着。结论头帽颏兜作为下颌的口外装置治疗儿童早期反患者,有明显的抑制下颌功能性前伸,并有抑制下颌生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08年11期)

张兆芬,段银钟,周慧霞[10](2000)在《J型钩口外支抗正畸推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拔牙在正畸临床中的比例逐渐降,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方法来提供足够间隙矫治拥挤。其中推磨牙远移,在近期的研究中倍受关注。而其中以J型钩为主要辅助装置进行治疗,目前国内尚未见太多的指导。作者用此方法加强口外支抗推磨牙远移,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0年03期)

口外支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46例、B46例,A组采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B组采用口外支抗,对两组矫正效果及咀嚼功能、美学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1-Y、L1-Y、U6-Y、U1-SN、L1-MP、U1-L1无明显差异(P> 0.05),A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P <0.05));两组治疗前的咬合力及咀嚼效能无明显差异(P> 0.05),A组治疗后咬合力与咀嚼效能明显优于B组(P <0.05);A组治疗后美学评分明显较B组高(P <0.05)。结论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优于传统口外支抗,也能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外支抗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了斐,廖武堂,胡青英.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畸形中的效果对比[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林伟就,苏晶晶,王智军.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疗美容.2019

[3].魏威,龚仁国,肖海鹰.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用于上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6

[4].刘永雷.口外支抗与微型种植支抗矫治上颌前突后中切牙位置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5].李雅,陈志宇,张辉伟.微型种植支抗、口外支抗矫治上颌前突后中切牙位置比较[J].山东医药.2015

[6].岳士超,杜跃华,唐晓君,任嫒姝,秦朴.微镙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对正畸前后上颌或双颌前突变化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

[7].岳士超.微种植支抗与口外支抗对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的疗效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2

[8].王铁军.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用于成人上颌前突治疗效果的评价[D].山东大学.2009

[9].张明毅,施艳娟,刘翠萍.儿童错畸形口外支抗矫治器颏兜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

[10].张兆芬,段银钟,周慧霞.J型钩口外支抗正畸推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

标签:;  ;  ;  ;  

口外支抗论文-陈了斐,廖武堂,胡青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