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老子的性质论文-玄华

竹简老子的性质论文-玄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竹简老子的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子》,五千言,少私寡欲

竹简老子的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玄华[1](2012)在《从“太上”等章的差异论郭店竹简《老子》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太上……而百姓曰我自然也"、"故大道废……安有正臣"、"绝圣弃智……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亦不可以不畏人"等四段落在不同《老子》文本中文字有异,段落分布不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复原出"五千言"中相关段落的原始面貌,并在此基础上确认"五千言"原始本与叁组简《老》的不同关系,从另一个方面验证玄华曾根据郭店楚墓时代摘抄现象的普遍性、郭店竹简内部摘抄现象的现实性和郭店竹简内部规律等方面得出的观点:简《老》丙组是(本文来源于《诸子学刊》期刊2012年01期)

陈成吒[2](2011)在《再论《老子》基本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郭店竹简《老子》性质。与五千言比较,简《老》在“文字”、“章节”、“思想”等方面多有不同。结合文本写作与演变必然规律,通过对两者异同点、郭简内部规律的分析可知,3组简《老》是不同性质的五千言摘抄本。(1)地位不同:甲组《老子》最高,乙组《老子》次之,丙组《老子》最低;(2)结构、思想、主题不同:甲组《老子》上下篇结构,思想完全儒化,主题是“修道”与“治国”;乙组《老子》单篇结构,思想部分儒化,主题是“修道”;丙组《老子》无一定结构,思想尚未儒化,也无主题。以上反映叁者性质不同:丙组《老子》直接摘抄自五千言,是用于修改、重组新《老子》的原始材料,乙组《老子》是修改未完全的本子,甲组《老子》是修改最完全的本子。关于五千言成书方式。学界大体有“专着说”、“修编说”两种观点。“修编说”多从“简《老》、帛《老》、传《老》关系”、“五千言与先秦古籍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证。前者已被证明简《老》系五千言摘抄本,无法论证其说。后者所含“不见古籍称引五千言”、“古籍引五千言,但未注出处”、“古籍引五千言,所注出处为它者”、“五千言内容构成复杂”等问题也无法论证其说。而“专着说”可验证于五千言文本的内部规律。五千言文本由2篇主题突出、结构严密、互有关联的文章组成,是主旨鲜明、逻辑统一、思路连贯、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只能是一人在一段时间完成。关于五千言成书年代。简《老》系五千言摘抄本,五千言成书下限为战国晚期。故仅“春秋说”、“战国前期说”、“战国中期说”尚需讨论。相对前者,后两者立说原理等基本一致,故以“晚出说”统称之。其主要围绕“不见古籍引五千言”、“五千言的文字、文体和文风”、“社会发展规律”、“学术演变”等问题展开,但论证失据,实难成立。“春秋说”合乎五千言所反映出的思想、文风及其文本的传播与流变规律。故其书成于春秋末年。关于五千言作者。学界观点可分为“老聃说”、“非老聃说”。“非老聃说”主要从“老聃为虚构人物”或“老聃为历史人物,但非五千言作者”角度进行论证。前者围绕“道家有虚构的案例与动机”、“不见古籍称引老聃”、“孔子师老聃事多矛盾”等方面展开,后者围绕老聃“籍贯”、“身份”、“年代”、“事迹”、“形象”与五千言作者不合等问题展开。但“案例”、“动机”皆非实据,老聃与五千言作者事迹矛盾是因先秦时老聃、老莱子、太史儋等人的事迹已混淆,《史记》因循讹误之故。五千言成书于春秋,作者自是春秋人。除老聃、老莱子外,太史儋等皆为战国人,必非五千言作者。从老聃、老莱子各自的思想形象可知,老聃全然符合五千言所反映出的其作者的思想与形象。故五千言成书于老聃。(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5)

玄华[3](2011)在《论郭店竹简《老子》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摘抄现象普遍见于郭店楚墓时代,也见于郭店竹简内部。由郭店竹简及叁组竹简《老子》内部规律、思想特点可知叁组竹简《老子》是性质不同的摘抄本:地位不同:甲组《老子》最高,乙组《老子》次之,丙组《老子》最低。结构、思想、主题不同:甲组《老子》上下篇结构,思想完全儒化,主题是"修道"与"治国";乙组《老子》单篇结构,思想部分儒化,主题是"修道";丙组《老子》无一定结构,思想尚未儒化,也无主题。以上反映叁者性质不同:丙组《老子》直接摘抄自五千言,是用于修改、重组新《老子》的原始材料,乙组《老子》是修改未完全的本子,甲组《老子》是修改最完全的本子。(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1年01期)

竹简老子的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郭店竹简《老子》性质。与五千言比较,简《老》在“文字”、“章节”、“思想”等方面多有不同。结合文本写作与演变必然规律,通过对两者异同点、郭简内部规律的分析可知,3组简《老》是不同性质的五千言摘抄本。(1)地位不同:甲组《老子》最高,乙组《老子》次之,丙组《老子》最低;(2)结构、思想、主题不同:甲组《老子》上下篇结构,思想完全儒化,主题是“修道”与“治国”;乙组《老子》单篇结构,思想部分儒化,主题是“修道”;丙组《老子》无一定结构,思想尚未儒化,也无主题。以上反映叁者性质不同:丙组《老子》直接摘抄自五千言,是用于修改、重组新《老子》的原始材料,乙组《老子》是修改未完全的本子,甲组《老子》是修改最完全的本子。关于五千言成书方式。学界大体有“专着说”、“修编说”两种观点。“修编说”多从“简《老》、帛《老》、传《老》关系”、“五千言与先秦古籍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证。前者已被证明简《老》系五千言摘抄本,无法论证其说。后者所含“不见古籍称引五千言”、“古籍引五千言,但未注出处”、“古籍引五千言,所注出处为它者”、“五千言内容构成复杂”等问题也无法论证其说。而“专着说”可验证于五千言文本的内部规律。五千言文本由2篇主题突出、结构严密、互有关联的文章组成,是主旨鲜明、逻辑统一、思路连贯、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只能是一人在一段时间完成。关于五千言成书年代。简《老》系五千言摘抄本,五千言成书下限为战国晚期。故仅“春秋说”、“战国前期说”、“战国中期说”尚需讨论。相对前者,后两者立说原理等基本一致,故以“晚出说”统称之。其主要围绕“不见古籍引五千言”、“五千言的文字、文体和文风”、“社会发展规律”、“学术演变”等问题展开,但论证失据,实难成立。“春秋说”合乎五千言所反映出的思想、文风及其文本的传播与流变规律。故其书成于春秋末年。关于五千言作者。学界观点可分为“老聃说”、“非老聃说”。“非老聃说”主要从“老聃为虚构人物”或“老聃为历史人物,但非五千言作者”角度进行论证。前者围绕“道家有虚构的案例与动机”、“不见古籍称引老聃”、“孔子师老聃事多矛盾”等方面展开,后者围绕老聃“籍贯”、“身份”、“年代”、“事迹”、“形象”与五千言作者不合等问题展开。但“案例”、“动机”皆非实据,老聃与五千言作者事迹矛盾是因先秦时老聃、老莱子、太史儋等人的事迹已混淆,《史记》因循讹误之故。五千言成书于春秋,作者自是春秋人。除老聃、老莱子外,太史儋等皆为战国人,必非五千言作者。从老聃、老莱子各自的思想形象可知,老聃全然符合五千言所反映出的其作者的思想与形象。故五千言成书于老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竹简老子的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玄华.从“太上”等章的差异论郭店竹简《老子》性质[J].诸子学刊.2012

[2].陈成吒.再论《老子》基本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玄华.论郭店竹简《老子》性质[J].江淮论坛.2011

标签:;  ;  ;  

竹简老子的性质论文-玄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