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琥珀酸酯论文-刘加艳,任宇鹏

淀粉琥珀酸酯论文-刘加艳,任宇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琥珀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碎米,辛烯基琥珀酸酐,取代度,酯化

淀粉琥珀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刘加艳,任宇鹏[1](2019)在《低取代度碎米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的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碎米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生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其是典型的慢消化淀粉,低取代度时可任意比例加入食品。试验分析反应时间、pH、温度、淀粉浓度及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对酯化淀粉取代度的影响;从单因素及工业生产考虑,分别在反应时间3 h、pH 8. 5、反应温度35℃、淀粉乳浓度35%及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2%时,酯化取代度较为合适。(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8期)

徐珍珍[2](2018)在《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作为纺织上浆材料,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但是,原淀粉由于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导致其对合成纤维的粘附性能较差、浆膜脆且硬,为了改善淀粉浆料的使用性能,常常采用对淀粉改性的方法提高淀粉的上浆性能。本文从油水两亲性淀粉设计入手,在淀粉大分子链上同时引入亲水性的季铵阳离子基团和亲油性的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制备了一系列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探讨了作为亲油性基团的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结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变性淀粉的浆液性能、粘附性能和浆膜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的上浆性能,并在浆纱生产中考察了该变性淀粉浆料取代PVA的浆纱效果。首先,对引入的亲油性基团进行了选择。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基、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基和十八烯基琥珀酸酯基这叁种烯烷基琥珀酸酯基为研究对象,在淀粉大分子上同时引入这叁种酯基和季铵阳离子基团,制备一系列油水两亲性淀粉,研究不同碳链长度的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对淀粉油水两亲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季铵阳离子基团取代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烯烷基琥珀酸酯基碳链长度的减小,淀粉的粘度增大,粘度热稳定性提高;淀粉对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粘合强度增大,淀粉浆膜的力学性能改善,浆膜的磨耗减小。在具有同一亲油性取代基基团结构的油水两亲性淀粉中,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取代度较大时,淀粉浆液的表面张力较小,该淀粉浆料对纤维的粘附性能较好。对淀粉进行油水两亲化改性,引入的亲油性取代基基团以碳链长度较短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最佳。其次,研究了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对变性淀粉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亲水亲油取代基的试剂用量,设计并制备一系列不同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考察不同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变性淀粉对浆液性能、粘附性能、浆膜性能和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淀粉大分子上同时引入亲水性的季铵阳离子基团和亲油性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所制备的变性淀粉具备油水两亲性的特征。这种油水两亲性的改性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淀粉的粘附性能和浆膜性能,这些性能随着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亲油性取代基占总取代基的摩尔百分比P_o的增大,油水两亲性淀粉的粘度逐渐减小,粘度热稳定性也随之降低;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液的表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对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粘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_o为70.6%时,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液对纤维的粘合强度达到最大值。与酸解淀粉浆膜相比,经季铵阳离子基团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改性后的淀粉浆膜的结晶度降低,浆膜的柔韧性变好。随着P_o的增大,该油水两亲性淀粉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先增大后减小;与酸解淀粉相比较,该油水两亲性淀粉浆膜的水溶时间缩短,膨润率增大,有利于淀粉浆料退浆。当P_o为52%时,该油水两亲性淀粉浆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淀粉浆料的上述性能,对淀粉进行油水两亲性改性时,引入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在50%-70%之间为宜。第叁,研究了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淀粉性能的影响,在一定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下,考察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上浆性能的影响,以BOD_5/COD值分析了变性程度对淀粉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的增大,亲水性取代基和亲油性取代基的反应效率均降低,当亲油性取代基取代度超过0.036时,反应效率降低显着;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该淀粉浆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淀粉浆液对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粘合强度均增大,当变性程度大于0.051时,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该淀粉浆液对纤维的粘合强度不再明显增大;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该淀粉浆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增加,浆膜的水溶时间减小,膨润率增大。当变性程度大于0.051时,淀粉浆膜的耐磨性和耐屈曲性改善幅度下降。对淀粉进行季铵阳离子基团-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油水两亲性改性,淀粉的生物降解性下降,当变性程度大于0.051时,BOD_5/COD值小于0.3,淀粉从可生物降解变成不易生物降解。综合考虑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淀粉浆料性能的影响,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变性程度在0.026-0.051之间为宜。第四,研究了油水两亲性淀粉的上浆性能。通过对涤/棉65/35混纺纱进行上浆试验,考察了浆纱的增强率、减伸率、毛羽减少率和增磨率,测试了该淀粉的退浆效率,评价了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的上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水两亲化改性能够显着提高淀粉对涤/棉混纺纱的浆纱性能,浆纱的增强率、增磨率和毛羽降低率高,减伸率低,退浆效率高。由此可见,这种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在涤/棉上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最后,研究了油水两亲性淀粉的浆纱生产应用。在工厂实际生产环境下对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淀粉进行了中试生产,并应用于涤/棉品种取代PVA的浆纱生产之中。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油水两亲性淀粉中试生产稳定顺利,这种淀粉变性方法及其生产工艺可以产业化。采用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取代PVA浆纱,该品种的织机效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浆纱成本降低了0.03元/米。(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12-01)

李真,宋晓燕,马凤莲[3](2018)在《大米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中取代基团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米原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工艺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tarch)。以浓度2.0 mol/L HCl处理不同时间,得到不同酸水解程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方法研究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取代基团在大米淀粉分子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酸水解时间延长,OSA淀粉取代度降低,黏度显着下降。与原淀粉相比,OSA淀粉及酸水解OSA淀粉的表面均出现凹陷现象,而颗粒结构与晶型结构均未发生改变,结晶度增加。XPS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酐变性大米淀粉的表面分布大量的辛烯基琥珀酸基团。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基团与淀粉分子的作用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和淀粉分子的非结晶区域,且较少破坏淀粉的内部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徐莉,方桂红,詹达谋[4](2014)在《两种交联琥珀酸酯淀粉糊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玉米交联酯化淀粉糊和木薯交联酯化淀粉糊的透光率、冻融稳定性、冷水膨胀性的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两种淀粉经过变性之后,透光率和冻融稳定性和冷水膨胀性叁者性能较原淀粉有了很大提高。为两种变性淀粉在冷冻食品及饮料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4年08期)

席永康,罗志刚,李耀荣,程建华,林永鹏[5](2014)在《离子液体介质中木薯淀粉琥珀酸酯的均相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离子液体(ILs)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反应介质,研究无催化剂条件下木薯淀粉琥珀酸酯的均相合成。实验结果表明,将木薯淀粉在105℃的AMIMCl介质中预处理30 min,可使淀粉溶解,表明可利用这种预处理方法将淀粉均相化,作为后续化学改性的反应介质。通过浊度法测定结果表明,木薯淀粉在105℃的离子液体AMIMCl介质中的溶解度为10.2%。在离子液体AMIMCl介质中,通过探讨反应条件对木薯淀粉酯化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琥珀酸酐与脱水葡萄糖单元(AGU)的摩尔比4:1,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最大取代度为0.518。FT-IR结果显示在1733 cm-1出现了琥珀酸酐的伸缩振动峰,表明淀粉与琥珀酸酐发生了酯化反应,SEM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淀粉琥珀酸酯不存在原淀粉的完整颗粒结构,较高取代度的木薯淀粉琥珀酸酯的XRD曲线在2θ为8°处出现弥散峰,表明形成了新的结晶型式。(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李光磊,庞玲玲,李一卓,孙俊良[6](2014)在《甘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物化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薯淀粉为参照,采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甘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的颗粒形貌、结构特征、热力学特性、黏度特性等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后,其颗粒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和破裂,说明酯化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产品的红外光谱在1718 cm-1和1554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其中1718 cm-1处的吸收峰表明酯羰基的存在,说明分子中引入了新的官能团,1554 cm-1处出现的特征峰是缘于RCOO-不对称的伸缩振动;产品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糊化结束温度和糊化热焓值降低,说明淀粉结晶结构的致密程度下降;随着产品取代度的增加,淀粉糊峰值粘度升高,出峰时间提前,糊化温度降低。(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陈文洁,邓捷,郭柏雪,张燕,杨丽[7](2012)在《辛烯基琥珀酸酯抗性淀粉的制备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响应面分析,优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制备工艺。在反应时间为3.5 h,温度为48℃,pH值为9.3的条件下,抗性淀粉的产率达到了21.51%。红外光谱图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原淀粉的基本结构未破坏,酯化反应造成的损伤大部分出现在大颗粒上,若干小颗粒通过酯键连接在大颗粒上,使颗粒互相抱团,结构紧实。所制备抗性淀粉在酸奶发酵中对菌株LA-5R无明显增菌作用,而对BB-12R有增殖作用,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和商品化抗性淀粉Hi-maize260的效果相似,活菌数为1.01×109CFU/mL和1.03×109CFU/mL,约为空白的7倍。(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2年02期)

陈文洁,邓捷,郭柏雪,张燕[8](2011)在《辛烯基琥珀酸酯抗性淀粉的制备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响应面分析,优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制备工艺。在反应时间为3.5h,温度为48℃,pH为9.3的条件下,抗性淀粉的产率达到了21.51%。红外光谱图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原淀粉的基本结构未破坏,酯化反应造成的损伤大部分出现在大颗粒上,若干小颗粒通过酯键连接在大颗粒上,使颗粒互相抱团,结构紧实。所制备抗性淀粉在酸奶发酵中对LA-5无明显增菌作用,而对BB-12有增殖作用,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和商品化抗性淀粉Hi-maize260的效果相似,活菌数为1.01×109cfu/mL和1.03×109cfu/mL,大约是空白的7倍。(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分会场-“食品营养与健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09-21)

冯琳,陈江枫,玉琼广,梁着棋,曾成伟[9](2011)在《一种复合琥珀酸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供一种复合琥珀酸酯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探讨变性反应前后淀粉性能的改变。以木薯淀粉、玉米淀粉为原料,以琥珀酸酐和乙酸酐为复合酯化剂,进行复合变性反应。结果表明,经过复合琥珀酸酯化反应后,淀粉糊化温度、峰值粘度等糊化特性明显提高,用此方法生产的木薯变性淀粉,峰值粘度与糊化温度均可达到马铃薯原淀粉指标要求;生产的玉米变性淀粉比玉米原淀粉峰值粘度增加2.29倍,糊化温度降低了11.8℃。说明通过琥珀酸酐与乙酸酐的复合变性后,淀粉性能特征发生了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1年09期)

陈江枫,冯琳,玉琼广,梁着棋,曾成伟[10](2011)在《交联琥珀酸酯木薯淀粉的黏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为交联剂,制备交联琥珀酸酯淀粉。着重研究药品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及反应时间对交联琥珀酸酯淀粉的Brabender峰值黏度和热糊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琥珀酸酐的添加量与峰值黏度成正比,但热糊黏度先增加后降低;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的添加量与峰值黏度成反比,但热糊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其它反应条件对淀粉的影响为峰值黏度和热糊黏度都是先增加后降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琥珀酸酐质量分数4%,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质量分数1.0%,温度25~30℃,pH8.5~9.0,反应时间1 h。(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2011年06期)

淀粉琥珀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淀粉作为纺织上浆材料,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但是,原淀粉由于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导致其对合成纤维的粘附性能较差、浆膜脆且硬,为了改善淀粉浆料的使用性能,常常采用对淀粉改性的方法提高淀粉的上浆性能。本文从油水两亲性淀粉设计入手,在淀粉大分子链上同时引入亲水性的季铵阳离子基团和亲油性的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制备了一系列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探讨了作为亲油性基团的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结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变性淀粉的浆液性能、粘附性能和浆膜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的上浆性能,并在浆纱生产中考察了该变性淀粉浆料取代PVA的浆纱效果。首先,对引入的亲油性基团进行了选择。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基、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基和十八烯基琥珀酸酯基这叁种烯烷基琥珀酸酯基为研究对象,在淀粉大分子上同时引入这叁种酯基和季铵阳离子基团,制备一系列油水两亲性淀粉,研究不同碳链长度的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对淀粉油水两亲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季铵阳离子基团取代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烯烷基琥珀酸酯基碳链长度的减小,淀粉的粘度增大,粘度热稳定性提高;淀粉对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粘合强度增大,淀粉浆膜的力学性能改善,浆膜的磨耗减小。在具有同一亲油性取代基基团结构的油水两亲性淀粉中,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取代度较大时,淀粉浆液的表面张力较小,该淀粉浆料对纤维的粘附性能较好。对淀粉进行油水两亲化改性,引入的亲油性取代基基团以碳链长度较短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最佳。其次,研究了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对变性淀粉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亲水亲油取代基的试剂用量,设计并制备一系列不同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考察不同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变性淀粉对浆液性能、粘附性能、浆膜性能和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淀粉大分子上同时引入亲水性的季铵阳离子基团和亲油性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所制备的变性淀粉具备油水两亲性的特征。这种油水两亲性的改性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淀粉的粘附性能和浆膜性能,这些性能随着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亲油性取代基占总取代基的摩尔百分比P_o的增大,油水两亲性淀粉的粘度逐渐减小,粘度热稳定性也随之降低;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液的表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对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粘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_o为70.6%时,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液对纤维的粘合强度达到最大值。与酸解淀粉浆膜相比,经季铵阳离子基团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改性后的淀粉浆膜的结晶度降低,浆膜的柔韧性变好。随着P_o的增大,该油水两亲性淀粉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先增大后减小;与酸解淀粉相比较,该油水两亲性淀粉浆膜的水溶时间缩短,膨润率增大,有利于淀粉浆料退浆。当P_o为52%时,该油水两亲性淀粉浆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淀粉浆料的上述性能,对淀粉进行油水两亲性改性时,引入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在50%-70%之间为宜。第叁,研究了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淀粉性能的影响,在一定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下,考察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上浆性能的影响,以BOD_5/COD值分析了变性程度对淀粉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的增大,亲水性取代基和亲油性取代基的反应效率均降低,当亲油性取代基取代度超过0.036时,反应效率降低显着;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该淀粉浆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淀粉浆液对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粘合强度均增大,当变性程度大于0.051时,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该淀粉浆液对纤维的粘合强度不再明显增大;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该淀粉浆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增加,浆膜的水溶时间减小,膨润率增大。当变性程度大于0.051时,淀粉浆膜的耐磨性和耐屈曲性改善幅度下降。对淀粉进行季铵阳离子基团-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油水两亲性改性,淀粉的生物降解性下降,当变性程度大于0.051时,BOD_5/COD值小于0.3,淀粉从可生物降解变成不易生物降解。综合考虑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淀粉浆料性能的影响,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变性程度在0.026-0.051之间为宜。第四,研究了油水两亲性淀粉的上浆性能。通过对涤/棉65/35混纺纱进行上浆试验,考察了浆纱的增强率、减伸率、毛羽减少率和增磨率,测试了该淀粉的退浆效率,评价了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的上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水两亲化改性能够显着提高淀粉对涤/棉混纺纱的浆纱性能,浆纱的增强率、增磨率和毛羽降低率高,减伸率低,退浆效率高。由此可见,这种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在涤/棉上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最后,研究了油水两亲性淀粉的浆纱生产应用。在工厂实际生产环境下对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淀粉进行了中试生产,并应用于涤/棉品种取代PVA的浆纱生产之中。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油水两亲性淀粉中试生产稳定顺利,这种淀粉变性方法及其生产工艺可以产业化。采用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取代PVA浆纱,该品种的织机效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浆纱成本降低了0.03元/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琥珀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刘加艳,任宇鹏.低取代度碎米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的工艺分析[J].广州化工.2019

[2].徐珍珍.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8

[3].李真,宋晓燕,马凤莲.大米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中取代基团的分布[J].中国食品学报.2018

[4].徐莉,方桂红,詹达谋.两种交联琥珀酸酯淀粉糊的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4

[5].席永康,罗志刚,李耀荣,程建华,林永鹏.离子液体介质中木薯淀粉琥珀酸酯的均相合成[J].现代食品科技.2014

[6].李光磊,庞玲玲,李一卓,孙俊良.甘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物化性质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4

[7].陈文洁,邓捷,郭柏雪,张燕,杨丽.辛烯基琥珀酸酯抗性淀粉的制备及活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

[8].陈文洁,邓捷,郭柏雪,张燕.辛烯基琥珀酸酯抗性淀粉的制备及活性研究[C].第十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分会场-“食品营养与健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

[9].冯琳,陈江枫,玉琼广,梁着棋,曾成伟.一种复合琥珀酸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

[10].陈江枫,冯琳,玉琼广,梁着棋,曾成伟.交联琥珀酸酯木薯淀粉的黏度特性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

标签:;  ;  ;  ;  

淀粉琥珀酸酯论文-刘加艳,任宇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