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行为论文-李辉婕,胡侦,陈洋庚

政治参与行为论文-李辉婕,胡侦,陈洋庚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参与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本禀赋,获得感,农民,政治参与行为

政治参与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李辉婕,胡侦,陈洋庚[1](2019)在《资本禀赋、获得感与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CGSS2015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资本禀赋和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农民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对其有序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直接影响系数为0.428、1.373;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和民生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296、-0.242和0.012,异质影响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在获得感中介作用下,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间接影响系数为-0.174、-0.141、-0.078,存在抑制作用。资本禀赋、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激励效应不足。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产业兴旺,强化农民资本禀赋积累;另一方面更应加快农村政治参与平台制度建构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优化,降低获得感钝化效应,提升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动机与信任,以提高农民有序政治行为参与程度。(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王军[2](2019)在《政治生态理论下村民政治参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的政治参与深刻影响着政府制定政策的合理性,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村民真正拥有当家做主的权利,村民对政治参与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四个民主”的推进切实拓宽了村民的参政议政渠道,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方式,村民可以表达自身合理的利益诉求。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当前一些地处乡村的基层单位,官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贪污腐败和涉黑涉恶问题屡禁不止,这与民主政治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实践中发现此类问题与村民政治参与程度不足有着必然的联系,由于村民自治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匮乏,乡村治理精英几乎完全掌控了基层单位的政治决策和权力运行,“四个民主”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也因此缓慢而艰难,所以扩大村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保障村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乡村民主政治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论文以村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个案研究方法,对广州市Y村这一典型案例的村民政治参与现状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调研结果发现,该村的村民对待政治参与的观念与意识严重不足,村民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都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村民与村干部的关系也着实紧张。基于该村政治参与的现存问题,运用政治生态理论构建主要理论框架,辅以参与民主理论和博弈理论,对导致Y村的政治参与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主要是从制度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以及文化要素四个维度考虑,进而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此类问题的对策建议和路径参考,一是完善政治参与制度体系,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二是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夯实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叁是推动乡村组织化进程,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四是培养新型乡村文化氛围,提升村民政治参与水平。(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0)

郑建君[3](2019)在《参与意愿的中介效应与政治知识的边界效应——基于政治效能感与参与行为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政治效能感、参与意愿与选举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的边界效应,本研究以政治知识为调节变量,通过对北京、天津、黑龙江、山东、浙江、安徽、湖北、甘肃、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陕西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有关地方人大代表选举参与的问卷调查,获得8 635份中国公民的有效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政治效能感通过个体的参与意愿对其选举参与行为表现出显着的正向影响;同时,政治知识不但对政治效能感与选举参与行为的直接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而且还对参与意愿的间接影响关系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验证了参与意愿的中介效应以及政治知识的边界效应,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选举参与行为相关影响机制及其作用条件的认识与理解。(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林雨岚[4](2019)在《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学生党员群体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行为表现,分析网络参政行为的重要性,从动机、方式、效果等方面归纳总结其行为特征,并为网络参政行为的有效性提升提出相应引导策略。通过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党员理性、科学、有序地参政议政,促进政治民主进步的同时,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5期)

朱丹红[5](2019)在《一部独具特色的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力作——评黄少华教授的《城市居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居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研究》视野开阔,问题把握精准,学理阐释充分,理论逻辑清晰,方法运用得当,实证分析翔实,是一部特色显明、学术含量较高的论着,并且有着良好的阅读体验。(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涛,杨丽[6](2019)在《民族地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云、桂、黔叁省区部分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云南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1200名学生(其中335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叁维结构和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表明,"实现政治理想"和内在政治效能感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外在政治效能感对信息获取因子和内容互动因子存在显着性正向作用,但与权利行使因子并无显着性影响。各民族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中并无显着性差异。信念型和利益型是影响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两种主要动机。基于此,本文建议应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身边公共事务、打造公开透明的政民互动平台、深化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等方面改善云、桂、黔叁省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促进有序网络政治参与。(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吴芸,赵延东[7](2018)在《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基于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工作者肩负着运用自身专业优势和知识专长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社会责任,其政治参与行为值得深入研究。对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工作者中约二成通过政策咨询行为参与政治,而参与政府建议、新闻建议和上访等活动者的比例均不足10%。社会制度、组织环境和个体资源等层次的因素都对科技工作者政治参与行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促进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参与,应进一步畅通参政渠道、拓宽参与范围、加强政府与科技界交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8年11期)

郭力锋[8](2018)在《青年社会经济地位与身份认同是否会影响其政治参与行为——基于西安市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西安市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现状调研数据,以政治参与中基层政治选举为切入点,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视了当前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与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情况,但与社会经济地位存在不完全的正相关关系。另外,一定的身份认同和政治敏感度能够增强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詹斌[9](2018)在《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党越来越重视建设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渐渐成为了公民参与政治的主要途径。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参与者和传播者,因此,高校青年大学生也成为了网络参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同的青年大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网络参政行为,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合理的引导。(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25期)

沙莎[10](2018)在《低地位群体成员的相对剥夺、群体边界渗透性与政治参与行为: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有叁十年,基尼系数显示社会贫富差距已经较大,可能导致现有社会阶层划分的固化,从而引发民众参与政治活动的变化,对低地位群体来说,则更有可能引发负性事件。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社会支配理论和系统公正理论,采用实验法和调查法探讨了相对剥夺、群体边界渗透性对政治参与行为倾向(制度性和非制度性两个维度)的影响,以及此过程中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具体来说,通过Mac Arthur主观地位量表甄别高低地位群体,采用2(有、无相对剥夺)*2(边界渗透性高、低)情境阅读材料操纵了相对剥夺、群体边界渗透性,并使用问卷法测量了公正世界信念和政治参与行为倾向。对375位被试进行实验和调查后的数据分析表明:1.在主观低地位群体中,相对剥夺感与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政治参与行为倾向都没有显着的相关性;2.对于主观低地位群体,群体边界渗透性高则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倾向越高,与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倾向没有显着的相关性;而对于主观高地位群体,群体边界渗透性与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倾向和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倾向没有显着的相关性;3.对于主观低地位群体,公正世界信念在群体边界渗透性与制度性的政治参与行为倾向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群体边界渗透性既能直接正向预测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倾向,又能通过影响公正世界信念来预测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倾向;而公正世界信念在群体边界渗透性与非制度性的政治参与行为倾向中中介效应不显着。4.对于主观高地位群体,群体边界渗透性的高低与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政治参与行为倾向其相关性都不显着;公正世界信念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政治参与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民的政治参与深刻影响着政府制定政策的合理性,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村民真正拥有当家做主的权利,村民对政治参与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四个民主”的推进切实拓宽了村民的参政议政渠道,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方式,村民可以表达自身合理的利益诉求。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当前一些地处乡村的基层单位,官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贪污腐败和涉黑涉恶问题屡禁不止,这与民主政治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实践中发现此类问题与村民政治参与程度不足有着必然的联系,由于村民自治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匮乏,乡村治理精英几乎完全掌控了基层单位的政治决策和权力运行,“四个民主”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也因此缓慢而艰难,所以扩大村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保障村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乡村民主政治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论文以村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个案研究方法,对广州市Y村这一典型案例的村民政治参与现状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调研结果发现,该村的村民对待政治参与的观念与意识严重不足,村民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都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村民与村干部的关系也着实紧张。基于该村政治参与的现存问题,运用政治生态理论构建主要理论框架,辅以参与民主理论和博弈理论,对导致Y村的政治参与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主要是从制度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以及文化要素四个维度考虑,进而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此类问题的对策建议和路径参考,一是完善政治参与制度体系,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二是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夯实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叁是推动乡村组织化进程,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四是培养新型乡村文化氛围,提升村民政治参与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参与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李辉婕,胡侦,陈洋庚.资本禀赋、获得感与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9

[2].王军.政治生态理论下村民政治参与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郑建君.参与意愿的中介效应与政治知识的边界效应——基于政治效能感与参与行为的机制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

[4].林雨岚.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J].青年与社会.2019

[5].朱丹红.一部独具特色的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力作——评黄少华教授的《城市居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张涛,杨丽.民族地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云、桂、黔叁省区部分高校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9

[7].吴芸,赵延东.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基于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8

[8].郭力锋.青年社会经济地位与身份认同是否会影响其政治参与行为——基于西安市的实证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8

[9].詹斌.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才智.2018

[10].沙莎.低地位群体成员的相对剥夺、群体边界渗透性与政治参与行为: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8

标签:;  ;  ;  ;  

政治参与行为论文-李辉婕,胡侦,陈洋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