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菌突变株论文-李姝江,朱天辉,余琴,谯天敏,韩珊

木霉菌突变株论文-李姝江,朱天辉,余琴,谯天敏,韩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木霉菌突变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桑氏链霉菌,突变菌株,抑真菌作用,防治效果

木霉菌突变株论文文献综述

李姝江,朱天辉,余琴,谯天敏,韩珊[1](2015)在《桑氏链霉菌突变株的抑菌活性及对杨树紫纹羽病的盆栽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平板对峙法测定桑氏链霉菌突变株MV-2和MV-4拮抗活性的基础上,用不同有机溶剂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进行萃取,采用孔洞法测定发酵液萃取物和菌丝体浸出物的抑菌活性,并分析活性物质的热、酸碱、光稳定性,耐储藏性和对福美双的耐受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索突变株抑菌物质和福美双对杨树紫纹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株突变株和原始菌株KJ40对除终极腐霉外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对紫纹羽丝核菌作用最强。乙酸乙酯的发酵液萃取物和菌丝体浸出物的抑菌效果最明显;突变株MV-2的抑菌效果略好于MV-4和KJ40。在稳定性检测中,突变株比原始菌株具有更好的热、酸碱、光、储藏稳定性,对福美双耐受性更强。说明突变株更适宜于生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盆栽防效试验中,抑菌物质和福美双混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效果更好,其中MV-2和福美双混合施用预防杨树紫纹羽病的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超过80%;原始菌株的抑菌物质无论和福美双混合还是单独施用,效果都不如突变株。(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5年05期)

马逸飞,沈新迁,刘雨晴,曹珊珊,黄博[2](2012)在《高效降解秸秆的深绿木霉菌ATMT突变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羧甲基纤维素粉或滤纸为唯一碳源,对深绿木霉菌T23的农杆菌介导的突变株进行了生长速度、产孢率、色素形成等形态学观测,同时,测定了滤纸酶酶活及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从中筛选出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出发菌T23显着变化的突变株7株。其中,多拷贝T-DNA插入突变株较单拷贝的突变株生长速度快,产孢率高。并且,这些突变株的发酵液呈明显的色素差异。突变株插入的拷贝数越多,酶活越强,在降解过程中这2种酶都观察到了产物的反馈抑制现象。(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邵颖,陈安徽,秦卫东,樊美珍[3](2012)在《绿色产色链霉菌突变株发酵菌丝体对青脚土杂肉鸡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脚土杂肉鸡日粮中按照600 mg/kg的比例添加绿色产色链霉菌诱变菌株W26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考察菌丝体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600 mg/kg的绿色产色链霉菌菌丝体,可以显着提高肉鸡的活体重,动物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6.84%,显着改善了饲料转化率(P<0.05)。菌丝体的添加可以提高肉鸡肌肉中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灰分的含量,降低肌肉肌间脂肪含量,但效果不显着。综合实验结果说明,绿色产色链霉菌诱变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可以显着提高青脚土杂肉鸡的生长性能。(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刘限,黄哲,高增贵,张晓敏[4](2011)在《番茄灰霉病菌作用方式不同木霉菌REMI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霉菌出发菌株T21及作用方式不同木霉菌REMI突变株为试材,研究了对番茄灰霉病菌作用方式不同木霉菌突变株间孢子萌发和产孢能力的差异以及对不同温度、pH值的适应性和对碳氮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突变株Ttrm68孢子萌发率最高,为98%;突变株Ttrm25产孢能力最强,极显着高于出发菌株T21。不同木霉菌突变株对温度适应性有所改变,菌株Ttrm68表现出耐高温,在温度高达40℃时仍能生长。不同木霉菌突变株在不同pH值下的培养性状和产孢情况有所改变,菌株Ttrm68在碱性条件下能产厚垣孢子。不同木霉菌突变株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能力改变较大,菌株Ttrm68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碳氮源,生长速度最快。(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1年17期)

王国平,郑必强,周转忠,章初龙[5](2010)在《紫杉木霉突变株UL60-11产木霉菌素的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紫杉木霉Trichoderma taxi ZJUF0986突变株UL60-11木霉菌素的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菌株UL60-11生长及产素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淀粉、蛋白胨、酵母粉、酒石酸铵;通过均匀设计与正交试验相结合优化出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3g、淀粉15g、蛋白胨5g、酵母粉3g、酒石酸铵2g、硫酸镁0.25g、磷酸二氢钾1.0g、氯化钠0.2g、硝酸钙0.4g。在最适工艺条件:初始pH4.0、温度25℃、种龄48h、10%接种量1、00ml/500ml的装液量和150r/min下摇瓶发酵试验,木霉菌素产量达到632.16μg/ml,比优化前提高32%。(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10年04期)

范亮波[6](2010)在《哈茨木霉菌Th-33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突变株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茨木霉菌是重要的生防真菌,研究其生防相关功能基因对生防机制的认识及高效、稳定的木霉菌制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标签法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方法。本论文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ATMT)构建了哈茨木霉菌Th-33的T-DNA插入标签突变体库,并对T-DNA插入突变株进行分析,取得了如下结果:1.建立了哈茨木霉菌Th-33 T-DNA插入突变体库确立了稳定、高效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哈茨木霉菌Th-33的遗传转化体系,(1)诱导条件:诱导培养前根癌农杆菌EHA105的OD600为0.20~0.30,乙酰丁香酮浓度200 mmol?L-1、pH值5.3,诱导时间6h;(2)共培养条件:共培养时农杆菌EHA105的OD600为0.60~0.80,哈茨木霉菌Th-33分生孢子浓度为105个/mL ,乙酰丁香酮浓度200 mmol?L-1、pH值5.3,24℃共培养48h(3)选择培养条件:温度28℃,培养时间60h。在以上转化条件下,根癌农杆菌EHA105对哈茨木霉菌Th-33的转化效率可达到80~200个转化子/106个分生孢子。利用该转化系统获得了2998株哈茨木霉菌Th-33的潮霉素B抗性转化子。将这些转化子在无潮霉素B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叁代后,再转接至含有潮霉素B的培养基中,有2956株抗性转化子仍可正常生长,因此可断定该转化系统的假阳性率较低,依此法所建的库中98%以上的抗性菌落为遗传稳定的抗性转化子。2.从哈茨木霉菌Th-33 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产孢突变株对哈茨木霉菌Th-33 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的1999株转化子进行培养和筛选,获得2株产分生孢子显着减少的突变株,编号分别为1413和446,它们在菌落形态、产分生孢子数量、分生孢子器形态等方面与野生型哈茨木霉菌Th-33相比均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其中1413号突变株的产孢能力不足野生菌株的1/105,并且几乎不形成正常分生孢子器。3.从哈茨木霉菌Th-33 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株拮抗突变株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分别对哈茨木霉菌Th-33 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的1999株转化子的拮抗性能进行了测定,筛选出2株对黄瓜立枯丝核菌拮抗能力减弱的突变株和29株拮抗能力增强的突变株。与野生型哈茨木霉相比,拮抗能力增强突变株长满平板并使病原菌菌丝枯萎死亡的时间缩短了10~15h,拮抗能力减弱突变株长满整个平板的时间增长了25h,并且不能使病原菌枯萎死亡。4.突变株分子生物学检测对筛选获得的突变株进行T-DNA插入的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T-DNA均已整合进木霉菌基因组中,其中1413号菌株为单拷贝插入产孢突变株,在所检测的突变株中单拷贝插入率为62.5%。5.产孢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利用TAIL-PCR的方法克隆1413号突变株T-DNA的两个侧翼序列,获得长3725bp的产孢相关序列,此序列经Genbank比对分析与染色体组装蛋白基因具有同源性,推测此序列与1413号菌株的产孢突变性状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0-05-01)

王兵[7](2009)在《木霉菌REMI突变株耐受Cd机理及其对油菜富集Cd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主要威胁,因此研究生物修复农业土壤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木霉菌是广泛分布于植物根围的有益微生物,除具有防治土传植物病害的作用外,还发现可与植物形成共生体(symbiont)联合修复农化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价值。因此揭示木霉菌耐受重金属和与修复性植物互作的机理是构建木霉菌-植物联合修复农业土壤环境的技术基础。本研究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Restriction enzyme mediated integration,REMI)技术构建并筛选获得耐受Cd的木霉菌突变株,研究突变株耐受Cd及其对甘蓝型油菜富集Cd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以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T30为出发菌,利用REMI技术检构建了200株突变株,筛选获得10株耐受Cd突变株,与野生株(T30)相比,突变株平均耐受Cd的IC50值增加1.5~2倍。去Cd率达到23~39%,提高3~4倍。其中,突变株P6是最理想的突变株。REMI诱变技术提高了木霉菌对Cd引起的氧化胁迫效应的耐性水平。在Cd胁迫下,P6的MDA峰值小于T30,O_2~-峰值低且出现时间迟于野生株。P6的CAT被Cd胁迫诱导,活性迅速增加,4h时达峰值,增加31%。而T30仅有微小的增加。P6的SOD在4h峰值时增加45%,而T30在8h才出现峰值。P6中的GSH受Cd诱导最高增加1.6倍,T30最高增加2.3倍。电镜观察表明:Cd主要在P6的细胞壁和液泡内富集,REMI突变可提高木霉菌细胞膜系统抗Cd损害性。P6吸附Cd后FTIR谱图发生显着变化,胞壁羟基、羧基和蛋白残基是结合Cd的主要基团。P6菌丝体在液体中吸附Cd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38),1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为33.2mg/g。在18~47℃的范围内温度对吸附影响不显着。吸附量随pH增加而增加。能量抑制剂迭氮化钠仅能部分抑制吸附。通过质粒抢救和RACE技术从木霉菌中克隆了耐受Cd的相关基因,tkpah。该基因属于磷脂酶A2家族GVⅡ亚群(GV ⅡPLA2)。cDNA全长1,719bp,有一个65bp的内含子。同源重组敲除T30中的tkpah,Cd胁迫试验显示,敲除子菌丝和孢子对Cd耐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敲除子孢子对Cd和H2O2胁迫的耐受性增强最为明显。说明该基因可能负调控木霉菌孢子对Cd的耐受性。P6菌丝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Cd胁迫后的菌丝蛋白质发生明显应答反应,表现为总蛋白点数明显较少,出现16个上调两倍以上蛋白点和26个特异诱导产生的蛋白点。经MALDI-TOF-TOF MS鉴定,发现多种耐Cd胁迫蛋白如热激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泛素蛋白连接酶等。盆栽试验表明:P6增强了甘蓝型油菜(沪油17和沪油20)对土壤Cd胁迫的耐受,促进油菜对土壤Cd的吸附。与CK和野生株(T30)接种处理相比,在20mgkg~(-1)Cd污染的土壤中,接种P6的沪油17地上部组织干重分别增加21%和20%,沪油20则分别增加44%和24%;在50mg kg~(-1)Cd污染的土壤中,接种P6的沪油17地上部组织干重分别增加53%和31%,沪油20则分别增加16%和17%。P6还增加了油菜地上部组织Cd浓度。与CK和T30处理相比,在20mg kg~(-1)Cd的土壤中,接种P6的沪油17地上部组织中的Cd浓度分别增加27%和13%,沪油20则分别增加8%和6%;在50mg kg~(-1)Cd的土壤中,接种P6的沪油17地上部组织中的Cd浓度分别增加35%和25%,沪油20则分别增加12%和5%。计算净化率。与CK和T30相比,P6可以提高沪油17对20mg kg~(-1)Cd污染土壤的净化率分别为58%和35%,沪油20净化率分别提高56%和31%;对50mg kg~(-1)Cd污染土壤,接种P6的沪油17净化率分别提高110%和68%,沪油20则分别提高30%和23%。(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6-01)

高永东,王兵,刘力行,陈捷,周熙荣[8](2008)在《木霉菌及其REMI突变株与油菜联合吸附镉污染土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从木霉菌及其REMI(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基因整合)突变株中,筛选对重金属镉具有较高耐受性和吸附能力的菌株,将其处理油菜品种沪油20,分析油菜与木霉菌联合吸收土壤中镉的效应。测量在镉胁迫条件下,不同木霉菌株与沪油20组合在株高、干重、相对生物量及镉净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没有镉处理土壤条件下,野生菌T23可明显促进沪油20的生长,而在土壤有镉的胁迫条件下,突变株P6、H6可明显提高沪油20对土壤镉的净化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08年20期)

傅科鹤,孙文良,高永东,刘力行,陈捷[9](2008)在《耐Cu~(2+)木霉菌ATMT突变株筛选与拮抗病菌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木霉菌是国际上公认的生物防治菌,然而在木霉菌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木霉菌同时具有修复农田土壤的功能,如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为此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构建突变株进而筛选出兼有吸附重金属,同时保持防病功能的突变株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ATMT)构建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突变株100余株,并从中筛选出18株对重金属Cu~(2+)的耐性明显提高,其中5株不仅耐重金属能力强,而且生长速度快。T0216突变株对Cu~(2+)的耐性最强,比出发菌株提高31%,可在含有2.2mmol/L Cu~(2+)的查氏培养基上生长,其他4个突变株对Cu~(2+)耐性提高约10%。T0061生长速度最快,在液体发酵培养4天其生长量比出发菌提高约53.8%。平板对峙实验表明,5株突变子对(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高永东,王兵,傅科鹤,刘力行,陈捷[10](2008)在《吸附重金属Cd的拮抗木霉菌REMI突变株—油菜共生体筛选与多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木霉菌不仅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效应,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还能与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本实验拟筛选可吸附土壤重金属Cd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和木霉菌突变株,进而组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木霉—油菜共生体。木霉菌除可促进油菜植株吸附重金属Cd外,还能使油菜免受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侵染。通过人工接种重金属Cd的盆栽试验,首先评价了上海地区种植的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镉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从中筛选出了对土壤中Cd有明显耐受、富集作用,适合长叁角地区种植和土壤修复的油菜品种——沪油20和向农03。其中沪油20地上部生物量、(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木霉菌突变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羧甲基纤维素粉或滤纸为唯一碳源,对深绿木霉菌T23的农杆菌介导的突变株进行了生长速度、产孢率、色素形成等形态学观测,同时,测定了滤纸酶酶活及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从中筛选出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出发菌T23显着变化的突变株7株。其中,多拷贝T-DNA插入突变株较单拷贝的突变株生长速度快,产孢率高。并且,这些突变株的发酵液呈明显的色素差异。突变株插入的拷贝数越多,酶活越强,在降解过程中这2种酶都观察到了产物的反馈抑制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霉菌突变株论文参考文献

[1].李姝江,朱天辉,余琴,谯天敏,韩珊.桑氏链霉菌突变株的抑菌活性及对杨树紫纹羽病的盆栽防效[J].植物保护.2015

[2].马逸飞,沈新迁,刘雨晴,曹珊珊,黄博.高效降解秸秆的深绿木霉菌ATMT突变株的筛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

[3].邵颖,陈安徽,秦卫东,樊美珍.绿色产色链霉菌突变株发酵菌丝体对青脚土杂肉鸡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2012

[4].刘限,黄哲,高增贵,张晓敏.番茄灰霉病菌作用方式不同木霉菌REMI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1

[5].王国平,郑必强,周转忠,章初龙.紫杉木霉突变株UL60-11产木霉菌素的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生物防治.2010

[6].范亮波.哈茨木霉菌Th-33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突变株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7].王兵.木霉菌REMI突变株耐受Cd机理及其对油菜富集Cd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

[8].高永东,王兵,刘力行,陈捷,周熙荣.木霉菌及其REMI突变株与油菜联合吸附镉污染土壤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

[9].傅科鹤,孙文良,高永东,刘力行,陈捷.耐Cu~(2+)木霉菌ATMT突变株筛选与拮抗病菌作用分析[C].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10].高永东,王兵,傅科鹤,刘力行,陈捷.吸附重金属Cd的拮抗木霉菌REMI突变株—油菜共生体筛选与多功能分析[C].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标签:;  ;  ;  ;  

木霉菌突变株论文-李姝江,朱天辉,余琴,谯天敏,韩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