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善夫论文-苏芃

黄善夫论文-苏芃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善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史记,南宋黄善夫本,中华书局整理本,校勘

黄善夫论文文献综述

苏芃[1](2014)在《南宋黄善夫本《史记》校笺》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刻书家黄善夫刊刻的《史记》是现存最早的叁家注合刻本,本文利用黄善夫本《史记》与中华书局整理本《史记》进行比勘,撰作札记20余则,展开讨论辨正。(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郭艾生[2](2009)在《南宋黄善夫本《后汉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善夫本《后汉书》(以下均简称“黄善夫本”)是南宋诸多《后汉书》版本中的一种,其性质属南宋坊刻本,在《后汉书》版本中是较早的一种。黄善夫本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诞生在福建建阳地区,属建刻本。黄善夫本又有先刻和后刻两种版本传世:黄善夫亲自主持的刻本为初刻本;黄善夫本产生后不久,曾参与校刻黄善夫本的刘元起,在对黄善夫本进行简单修订后,重新刊印,又有黄善夫刻刘元起修本《后汉书》,一般称之为刘元起或刘之问本。因二者版刻近乎相同,区别甚小,可均视为黄善夫本来做研究。对黄善夫本的着录与研究,日本学者要早于中国学者。最早的可以上溯到黄善夫本传入日本的时期。近现代日本学者中对黄善夫本研究比较着名的有尾奇康先生。他在日本黄善夫本影印《解题》当中,对黄善夫本从产生、发展、特点及其现存情况有着深入的研究,具有综述性质。而国内对于黄善夫本的着录和研究则较晚,且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对黄善夫本的版本形态的简单描述上,而对黄善夫本的研究还是屈指可数,对《后汉书》版本体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黄善夫本版本目前存世共有九个,并分别存于日本和中国的各大图书馆,除了有初刻和后刻区别外,多数已残缺不全。国内北京大学图书馆黄善夫本和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存上杉本所藏两个本子保存相对完整,且前者是黄善夫本初刻本后者则是刘元起修订本,极具代表性。本文主要校对则是采用后者。本文试图探索黄善夫本的版本源流及版本特点,于是主要选取北宋递修本《后汉书》、王叔边本《后汉书》及绍兴本《后汉书》叁个黄善夫本产生以前的宋代官私刻本作为参校版本。通过对比发现,黄善夫本与北宋递修本、王叔边本相似性很大,关系密切,应属于同一系统:而与绍兴本差别较大。同时在校对过程中充分发现黄善夫本作为建刻本虽刊刻印刷精美,但是讹误却亦不少。因本文主要采用上杉本黄善夫本,发现日藏黄善夫本的注文有其特点,除在原来基础上加入刘攽《东汉刊误》,还在天头、地脚,甚至是正文中保留了众多的日人批注。就目前存世版本及其前人着录来看,黄善夫本可能是首次将宋儒刘攽《东汉刊误》附入《后汉书》正文的版本,这对开创《后汉书》版本新形式,影响深远。另外日藏黄善夫本中有众多的日人批注,在形式和内容上反映出历代日本学者对黄善夫本的研究成果,也具有研究的意义。历来对黄善夫本的评价甚多,黄善夫本也历来被视为建刻本代表,被排除在校勘之外,前人几乎都是对黄善夫本《后汉书》的否定,偶有同情也是赞美其版刻精美。如若涉及到校勘,无一不以此本为“恶本”。然而,笔者将其与中华点校本《后汉书》及诸宋本通篇校对发现,黄善夫本《后汉书》有很多处可补现中华点校本之底本——绍兴本《后汉书》之不足,纠正其错误,也有它本皆误而黄善夫本独不误的情况多处。可见在版本校勘方面,黄善夫本还是有重要作用的。同时,黄善夫本将刘攽《东汉刊误》首次纳入《后汉书》正文,这是一种新版本形式的创造,对后来版本有极大的影响。可见黄善夫本在《后汉书》版本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直没有被国内学界关注。笔者今就所见资料对其进行初步研究。望有益于学界。(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杜泽逊[3](1995)在《论南宋黄善夫本《史记》及其涵芬楼影印本》一文中研究指出1930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在张元济先生主持下汇集宋元善本、明清佳椠影印成《百衲本二十四史》,为保存旧本,订讹补夺,建立了不朽功勋,半个世纪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扬。其中《史记》用南宋庆元间建安黄善夫刻本,尤为罕秘。但对黄善夫本《史记》,自清末以来,尤其是1936年涵芬楼影印黄善夫本问世以来,一直存在着种种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对涵芬楼影印(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期刊1995年00期)

陈修紘[4](1981)在《四种明翻刻宋黄善夫本《史记》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安黄善夫所刻的《史记》,是历来学者公认的宋代名刻之一,上海涵芬楼《百衲本二十四史》即据此刻本影印。黄本《史记》,合集解、索隐、正义为一书,卷首集解序后有“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双行木记,目录后有“建安黄氏刻梓”篆文双行木记;宋讳缺笔至敦字。考宋光宗赵敦,兼讳敦、弴、錞、鹑等字,可见此书当为南宋中叶宁宗庆元至嘉定年间(1195至1224年)刻本。(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1年02期)

陈修紘[5](1981)在《四种明翻刻宋黄善夫本《史记》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安黄善夫所刻的《史记》,是历来学者公认的宋代名刻之一,上海涵芬楼已影印于《百衲本二十四史》中。黄本《史记》,合集解、索隐、正义为一书,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小字注双行行二十二、二十叁字,细黑口,双鱼尾,左右双边,耳记篇名。是刻卷首集解序后有“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双行牌记,目录后有“建安黄氏刻梓”篆文双行牌记;宋讳缺笔至敦字。考宋光宗赵悖,兼讳敦、弴、錞鹑等字,可见此书当为南宋中叶宁宗庆元至嘉定年间(1195至1224年)刻本。(本文来源于《广东图书馆学刊》期刊1981年01期)

黄善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善夫本《后汉书》(以下均简称“黄善夫本”)是南宋诸多《后汉书》版本中的一种,其性质属南宋坊刻本,在《后汉书》版本中是较早的一种。黄善夫本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诞生在福建建阳地区,属建刻本。黄善夫本又有先刻和后刻两种版本传世:黄善夫亲自主持的刻本为初刻本;黄善夫本产生后不久,曾参与校刻黄善夫本的刘元起,在对黄善夫本进行简单修订后,重新刊印,又有黄善夫刻刘元起修本《后汉书》,一般称之为刘元起或刘之问本。因二者版刻近乎相同,区别甚小,可均视为黄善夫本来做研究。对黄善夫本的着录与研究,日本学者要早于中国学者。最早的可以上溯到黄善夫本传入日本的时期。近现代日本学者中对黄善夫本研究比较着名的有尾奇康先生。他在日本黄善夫本影印《解题》当中,对黄善夫本从产生、发展、特点及其现存情况有着深入的研究,具有综述性质。而国内对于黄善夫本的着录和研究则较晚,且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对黄善夫本的版本形态的简单描述上,而对黄善夫本的研究还是屈指可数,对《后汉书》版本体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黄善夫本版本目前存世共有九个,并分别存于日本和中国的各大图书馆,除了有初刻和后刻区别外,多数已残缺不全。国内北京大学图书馆黄善夫本和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存上杉本所藏两个本子保存相对完整,且前者是黄善夫本初刻本后者则是刘元起修订本,极具代表性。本文主要校对则是采用后者。本文试图探索黄善夫本的版本源流及版本特点,于是主要选取北宋递修本《后汉书》、王叔边本《后汉书》及绍兴本《后汉书》叁个黄善夫本产生以前的宋代官私刻本作为参校版本。通过对比发现,黄善夫本与北宋递修本、王叔边本相似性很大,关系密切,应属于同一系统:而与绍兴本差别较大。同时在校对过程中充分发现黄善夫本作为建刻本虽刊刻印刷精美,但是讹误却亦不少。因本文主要采用上杉本黄善夫本,发现日藏黄善夫本的注文有其特点,除在原来基础上加入刘攽《东汉刊误》,还在天头、地脚,甚至是正文中保留了众多的日人批注。就目前存世版本及其前人着录来看,黄善夫本可能是首次将宋儒刘攽《东汉刊误》附入《后汉书》正文的版本,这对开创《后汉书》版本新形式,影响深远。另外日藏黄善夫本中有众多的日人批注,在形式和内容上反映出历代日本学者对黄善夫本的研究成果,也具有研究的意义。历来对黄善夫本的评价甚多,黄善夫本也历来被视为建刻本代表,被排除在校勘之外,前人几乎都是对黄善夫本《后汉书》的否定,偶有同情也是赞美其版刻精美。如若涉及到校勘,无一不以此本为“恶本”。然而,笔者将其与中华点校本《后汉书》及诸宋本通篇校对发现,黄善夫本《后汉书》有很多处可补现中华点校本之底本——绍兴本《后汉书》之不足,纠正其错误,也有它本皆误而黄善夫本独不误的情况多处。可见在版本校勘方面,黄善夫本还是有重要作用的。同时,黄善夫本将刘攽《东汉刊误》首次纳入《后汉书》正文,这是一种新版本形式的创造,对后来版本有极大的影响。可见黄善夫本在《后汉书》版本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直没有被国内学界关注。笔者今就所见资料对其进行初步研究。望有益于学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善夫论文参考文献

[1].苏芃.南宋黄善夫本《史记》校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

[2].郭艾生.南宋黄善夫本《后汉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3].杜泽逊.论南宋黄善夫本《史记》及其涵芬楼影印本[J].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1995

[4].陈修紘.四种明翻刻宋黄善夫本《史记》辨[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

[5].陈修紘.四种明翻刻宋黄善夫本《史记》辨[J].广东图书馆学刊.1981

标签:;  ;  ;  ;  

黄善夫论文-苏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