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越轨论文-刘媛姣

性越轨论文-刘媛姣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越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失范,越轨,文化目标,制度性手段

性越轨论文文献综述

刘媛姣[1](2016)在《在校大学生趋利性越轨原因探析——以默顿的紧张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获取物质财富成为了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目标,处于求学阶段的大学生开始以物质财富的满足为追寻目标.在校大学生因不能通过制度性手段来达到物质财富满足的文化目标而产生紧张情绪,加之采取了"创新"、"退却主义"等适应方式,因而出现了越轨问题.对此,可以从文化目标和制度性手段两方面进行预防.(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5期)

许娟[2](2012)在《性越轨行为羞辱性惩罚之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性越轨行为的羞辱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性越轨行为者的羞辱感降低,二是公权力引导媒体、社会公众羞辱过当。问题的关键不是加大羞辱力度,而是要唤起性越轨行为人的羞辱感。羞辱罚具有正负效应,羞辱罚的有效威慑和威慑失灵并存。与传统社会羞辱罚的有效威慑相比,现代社会羞辱罚更多地体现出威慑失灵。我们应当根据羞辱罚的两个维度——正当性和表现力,进行羞辱分类和羞辱管理、当事人选择羞辱、重新融合羞辱,以凸显羞辱应有之力量。同时,要规制公权力滥用羞辱罚的行为,以现代人格力量和程序规则来规避羞辱罚的弱点。(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艾晶[3](2012)在《论近代家法族规对女性性越轨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社会,国家法律对女性性犯罪的宽容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女性性越轨问题凸显。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形式,家法族规对女性的性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制约,以控制女性的性生活。如通过约束女性的言行来限制男女大防;对通奸女性,甚至采取了出族、活埋、沉潭等残酷的惩罚方式。此际,虽有部分家法族规对性越轨女性的惩罚有所减轻,但却未能真正去除女性的性禁锢,近代女性性犯罪的增多便是这一艰难历程的最好诠释。(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2年03期)

杨震[4](2011)在《网络同居与青少年性越轨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人们打开网页浏览全球信息、发电子邮件、玩网络游戏等涉足网上活动时,网络正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网络同居亚文化的广泛传播给本就脆弱的网络道德带来新的烦恼,它已经改变和正在改变着现代人的婚恋价值观念,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充满诱惑,导致青少年性越轨行为日渐增多,由此引发不可低估的社会问题,使社会治理的成本不断增加。(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严明[5](2010)在《关注老年人“性越轨”》一文中研究指出卫生部官员表示,中国老年人口艾滋病感染的比例在上升,这其中暗娼和嫖客的感染比例最高。中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郝阳说,自2007年以来老年人口的感染病例增加了数百,南方城市尤为突出。(本文来源于《开心老年》期刊2010年09期)

顾丽华[6](2009)在《汉律“性越轨”治罪条令与汉代女性人身权益——基于简牍资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解读相关简牍资料可知,汉律"性越轨"治罪条令具有如下特点:轻视常人间的强奸罪,重视对和奸的判罚,为了维护夫权,量刑环节注重和奸中妇女的婚姻状态;在严惩乱伦行为的同时,客观上为某些特殊身份地位妇女群体架构起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虽然汉律维护良贱等级界限,但对某些下层妇女权益有所关照。上述条令创制初衷乃为维护既有社会等级制度,而非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对于汉代女性人身权益的法律保护而言,该条令虽产生过一定积极效用,但从根本上讲,无论是从立法条令内涵来印证,还是以司法实践效果来检验,均反映出该条令存在诸多局限。(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09年02期)

张保军[7](2008)在《从女大学生的性越轨反思目前中国大学生的性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从我国当代女大学生的性越轨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性教育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反思当前中国大学生的性教育。当代女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主要原因表现在生理、社会、心理及性教育严重滞后等。因此,应解放思想,改变当代女大学生不良的性行为观,在性教育内容上要维护女大学生的健康性心理防止挑逗,注重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08年03期)

艾晶[8](2008)在《清末民初女性性越轨现象的社会缘由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女性性越轨的现象有所冒升。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的冲击及国内知识分子的疾呼,使得传统的贞操观念开始瓦解;而近代性传媒的发展对女性性欲的萌发和泛滥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加上淫糜社会风气的影响,更诱导了女性的性越轨行为。(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杨华[9](2007)在《当前我国农村代际关系均衡模式的变化——从道德性越轨和农民“命”的观念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被称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对于人们了解和研究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研究者也正是通过家庭去观察、触摸、乃至解剖一个社会,并通过这个细胞日常、微观而又隐秘的脉动,来揭示、把握整个社会的动向。家庭结构、代际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对于宏观社会结构及其变迁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它与社会整体变化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它同宏观社会变迁之间是怎么样进行调适或者互动的?它自身的变化是怎么样影响了、或者是受到了影响宏观社会结构的?近些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在全国20多个省份地区的农村进行着长期深入调查。本刊特邀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就"农村家庭代际关系"问题撰文讨论。这5篇简短凝练的小文章,均是研究者在深入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当下农村社会状况的描画和剖析。他们主要围绕家庭内部代际之间关系的变化、出现的问题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探讨,剖析当今家庭代际关系及其模式的变化与整个社会结构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侧重地分析了为何农村家庭内部结构与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改变。(本文来源于《古今农业》期刊2007年04期)

张晓红[10](2007)在《浅议流动青少年女性的性越轨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青少年女性的性越轨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某些主观动机之外,它也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制度分割、文化冲突、卖淫社会化和卖淫市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动员社会各个行动主体,从政府、社会、企业、司法的不同角度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来源于《青年探索》期刊2007年03期)

性越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性越轨行为的羞辱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性越轨行为者的羞辱感降低,二是公权力引导媒体、社会公众羞辱过当。问题的关键不是加大羞辱力度,而是要唤起性越轨行为人的羞辱感。羞辱罚具有正负效应,羞辱罚的有效威慑和威慑失灵并存。与传统社会羞辱罚的有效威慑相比,现代社会羞辱罚更多地体现出威慑失灵。我们应当根据羞辱罚的两个维度——正当性和表现力,进行羞辱分类和羞辱管理、当事人选择羞辱、重新融合羞辱,以凸显羞辱应有之力量。同时,要规制公权力滥用羞辱罚的行为,以现代人格力量和程序规则来规避羞辱罚的弱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越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媛姣.在校大学生趋利性越轨原因探析——以默顿的紧张理论为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许娟.性越轨行为羞辱性惩罚之省思[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艾晶.论近代家法族规对女性性越轨的制约[J].求索.2012

[4].杨震.网络同居与青少年性越轨的社会学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5].严明.关注老年人“性越轨”[J].开心老年.2010

[6].顾丽华.汉律“性越轨”治罪条令与汉代女性人身权益——基于简牍资料的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9

[7].张保军.从女大学生的性越轨反思目前中国大学生的性教育[J].理论观察.2008

[8].艾晶.清末民初女性性越轨现象的社会缘由解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9].杨华.当前我国农村代际关系均衡模式的变化——从道德性越轨和农民“命”的观念说起[J].古今农业.2007

[10].张晓红.浅议流动青少年女性的性越轨行为[J].青年探索.2007

标签:;  ;  ;  ;  

性越轨论文-刘媛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