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伤痛宁巴布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伤痛宁巴布膏,HPLC,水杨酸甲酯,盐酸小檗碱
伤痛宁巴布膏论文文献综述
宋心,林桂涛,盛华刚,张超[1](2011)在《HPLC法测定伤痛宁巴布膏中的有效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伤痛宁巴布膏含量测定方法,亦为伤痛宁膏质量标准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伤痛宁巴布膏中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和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测定黄柏的含量。结果:水杨酸甲酯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305 nm;水杨酸甲酯在4.4~88.0μg/ml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平均回收率(加样回收)为99.35%。盐酸小檗碱的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检测波长:349 nm;盐酸小檗碱在7.3~87.6μg/ml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5%。结论:本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回收率高,能够准确地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高新年,陈天朝,孙广科,李晓华[2](2010)在《伤痛宁巴布剂的制备及透皮吸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伤痛宁巴布剂基质的最佳配比,评价巴布剂的体外生物有效性。方法:通过均匀设计法试验,以黏着力为考察指标,选出最佳处方;通过琼脂凝胶扩散法,测定巴布剂的体外透皮吸收率。结果:伤痛宁膏基质的最佳处方为聚丙烯酸钠:聚乙二醇:明胶:高岭土:甘油:丙二醇=3.5:4.5:9:0.6:2:4,模拟透皮吸收率为3.3%。结论:优化的处方基质可以用于本品巴布剂的制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0年21期)
徐艳一[3](2009)在《伤痛宁巴布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二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原剂型制备工艺的合理性;建立了伤痛宁巴布膏制剂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黄柏、延胡索、樟脑、冰片、薄荷脑进行了鉴别;采用HPLc法对水杨酸甲酯、盐酸小檗碱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制定了含量限度。稳定性试验表明,本品室温放置6个月,其质量是稳定的;药效学试验表明,伤痛宁橡皮膏剂改成巴布膏剂其镇痛作用强于剂改前,但无明显差异;药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剂改后对皮肤的刺激性、过敏性没有明显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20)
伤痛宁巴布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优选伤痛宁巴布剂基质的最佳配比,评价巴布剂的体外生物有效性。方法:通过均匀设计法试验,以黏着力为考察指标,选出最佳处方;通过琼脂凝胶扩散法,测定巴布剂的体外透皮吸收率。结果:伤痛宁膏基质的最佳处方为聚丙烯酸钠:聚乙二醇:明胶:高岭土:甘油:丙二醇=3.5:4.5:9:0.6:2:4,模拟透皮吸收率为3.3%。结论:优化的处方基质可以用于本品巴布剂的制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伤痛宁巴布膏论文参考文献
[1].宋心,林桂涛,盛华刚,张超.HPLC法测定伤痛宁巴布膏中的有效成分[J].山东中医杂志.2011
[2].高新年,陈天朝,孙广科,李晓华.伤痛宁巴布剂的制备及透皮吸收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
[3].徐艳一.伤痛宁巴布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