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南双庙镇中心小学12200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应该体现以下几点:
一、个性化阅读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标签。可是读过《哈姆雷特》的人都知道哈姆雷特在作品中的性格本来就是优柔寡断的,谁又能读出刚毅果断来呢?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巨人的花园》中的巨人,他在认识到错误之前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我想不管是谁,在读这个人物时都不会读出温柔可亲来。我们很想当然的以为课堂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你们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就是个性化阅读。可是,学生们再怎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怎么读喜欢的段,我们感悟文本的方法、渠道的安排都是共性的,甚至有些教师连指导学生读课文时的语气都规定好了。这还是学生个性化阅读吗?所谓个性化,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注意力、兴趣、以往的经验和基础、课文的特点、教师的指导及拓展、方法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际是建立在“共性化阅读”基础之上的,离开共性,个性将无从谈起。因此,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个性化不是自由化。就如前所举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似乎学生很自由,气氛也很活跃,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对共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那实际上根本就是自由化,而非个性化。“个性化阅读”是一定理论和规律下双方个性的张扬与统一。
2.个性化不是学生化。现在的语文课堂经常是这样的:学生滔滔不绝地说,教师面带微笑看似津津有味地听。我们的课堂变成了学生一直说,教师只管听。好象个性化就是只要学生能说出来,那就是有了“个性化”的感悟,进行了“个性化”的阅读。然而,学生真正的有意义的阅读、感悟很少,有时学生甚至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他又怎么能够“个性化”?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点拨和精辟的表述往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并不是一节课、一天就能做到的。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就应该经常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体悟出的独特见解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拓展。在此,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的一些有价值取向偏离的个性化感悟。
二、阅读的层次
阅读要体现层次性。如在初读课文时,可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再一次阅读课文时,可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这样一步步地深入阅读,使学生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慢慢过渡到对关键词句段的理解,最后能凭借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
三、阅读的评价
听《秋天的怀念》一课,一位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从课件中体会到对文章饱含感情的朗读后,这位教师并不加以评价,而只是直接说:“谁还愿意再来读一下?”虽然这次又有学生站起来读了,可我明显地发现举手的学生变少了。我猜想学生可能大都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对学生的阅读缺少评价,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突出并实施阅读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在学生阅读后,我们可先对阅读者的优点提出表扬,然后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一些毫无味道的白开水式的阅读,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情感,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在感悟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学生间互评时,首先都应做到先提出优点,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再说说读得不好的地方。这时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让别的学生挑战读……如此多种方式的阅读评价,让学生既认识到了自己阅读的不足,又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由此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四、阅读的指导
阅读指导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我校学生普遍情况来看,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阅读的姿势不正确、阅读易被外界的事物干扰、不善用工具书等等。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读,善于抵制干扰,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2.培养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书前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可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培养圈画的习惯:在读书时随时圈、划、点、批、写,划出重、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
4.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随身携带工具书,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阅读课文。
5.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对学生的习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现在社会上常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书刊杂志,教师可帮助学生选择。
阅读的本质是要实现语言符号来体验、感悟、理解、评价、鉴赏作品。阅读需要真诚地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教师应做好学生与文本间的引导者,真正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