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大鼠,腹腔注射,卵白蛋白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萍,王功霞,曹冲[1](2019)在《腹腔致敏途径下的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腹腔注射给药致敏途径下,不同因素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的影响。方法致敏原选用卵白蛋白,佐剂为弗氏完全佐剂,研究不同致敏剂量(5,10,20 mg/只)、不同致敏次数(3,5次)、不同致敏血清制备时间(第10,14天)等条件下,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的敏感性。结果卵白蛋白5,10,20 mg/只致敏剂量下,各组在原液、1:2注射点均出现蓝斑,且蓝斑直径大于5 mm,其中以10,20 mg/只剂量致敏3次,末次致敏后第10天制备血清的阳性效果较好。结论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致敏途径选择腹腔注射时,推荐卵白蛋白剂量为10 mg/只,致敏3次,末次致敏后第10天制备致敏血清。(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9年04期)
曹冲,张岱州,刘宜辉,庄婕[2](2018)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两种佐剂选择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氢氧化铝佐剂、弗氏完全佐剂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卵白蛋白为致敏原,分别加入2种佐剂,研究不同佐剂、不同致敏剂量(10,20 mg/只)、不同致敏途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条件下,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的敏感性。结果大鼠给予卵白蛋白剂量分别为10,20 mg/只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反应发生率均为100%,且各注射点蓝斑直径均大于5 mm。同等条件下,氢氧化铝佐剂组大鼠过敏反应蓝斑直径大于弗氏完全佐剂组。结论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卵白蛋白剂量为10 mg/只时,选用氢氧化铝佐剂或弗氏完全佐剂,均能得到较好的阳性结果。(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8年04期)
井中旭,张妍妍,冯宇飞[3](2017)在《改良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影响因素佐剂种类、剂量、致敏次数、间隔时间等进行考察,建立灵敏、可靠的过敏反应体内试验方法,为中药注射剂过敏性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将大鼠进行多次致敏后得到抗血清后,将抗血清背部注射于空白大鼠后激发。结果:卵白蛋白剂量为5mg/只,隔日致敏1次,共免疫3次,末次致敏后15天,制备抗血清,于被动皮肤致敏后24h用抗原与伊文思兰的混合溶液激发为最佳的PCA方法。结论:建立了可靠、灵敏的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方法,为中药注射剂过敏性检测及过敏原的筛选提供了可靠方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7年01期)
王冲,侯娟,戚文军,于彤,芮菁[4](2016)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性研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的影响因素,为选择敏感试验条件和提高试验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为PCA试验抗原,在不同条件下(OVA致敏剂量、添加佐剂、佐剂用量、致敏和被动致敏动物体质量及致敏时间)进行PCA试验。结果:1在不加弗氏完全佐剂(FCA)的条件下,在2.5~80 mg/只剂量范围内均未得到PCA阳性结果。2FCA显着增加大鼠肌体免疫应答的敏感性;加用FCA时,OVA用量宜选用5~20mg/只。3以每只动物致敏1 ml计,0.4 ml FCA∶0.6 ml溶媒、0.5 ml FCA∶0.5 ml溶媒及0.6 ml FCA∶0.4 ml溶媒叁种配比方式均可用于PCA试验。4推荐最佳实验动物体质量为200~300 g。5致敏后12~14 d,PCA蓝斑直径可达峰值,最短致敏周期为8 d。结论:OVA致敏剂量、添加佐剂、佐剂用量、致敏和被动致敏动物体质量及致敏时间因素均对PCA结果有影响,试验时应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天津药学》期刊2016年05期)
宋小仙,罗超利,兰波,吴书祎,刘剑毅[5](2016)在《AL(OH)3佐剂的制备及其在SD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L(OH)3佐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在SD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AlCl3·6H2O、NaOH,通过化学反应方法制备AL(OH)3佐剂,以卵清白蛋白为致敏抗原,在不同条件下(致敏途径、致敏次数、卵清白蛋白浓度等)进行PCA试验。结果:(1)制备AL(OH)3佐剂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加热搅拌温度及PH值,具体方法为:按2:1的比例分别配制0.769mol/L的AlCl3·6H2O溶液和4.6mol/L的NaOH溶液,加热搅拌AlCl3·6H2O溶液,于65~70℃时缓慢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变为乳白色、PH值6.0~6.2,继续搅拌20分钟,即成氢氧化铝佐剂(略显浑浊但无沉淀),分装后高压灭菌待用;(2)腹腔注射致敏和背部皮下致敏均可获得良好的PCA反应,但腹腔注射致敏后会诱发大鼠腹腔炎症。(3)致敏次数对PCA反应无明显影响,致敏3次的PCA反应略优于致敏5次;(4)大鼠蓝斑直径与卵清白蛋白浓度呈正相关,20mg/ml为适宜浓度。结论:AL(OH)3佐剂制备方便,效果明确,可广泛应用于SD大鼠的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本文来源于《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6-28)
陈文培,张子扬,刘涵,林宝琴[6](2015)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条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大鼠制备致敏血清最佳时间、血液中的特异性IgE(sIgE)与总IgE表达关联性、检测蓝斑最佳伊文思蓝浓度、OVA致敏剂量及被动皮肤过敏(PCA)试验最佳激发时间和最佳蓝斑检测时间,综合探讨卵白蛋白过敏反应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隔日腹腔注射OVA,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致敏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和OVA-sIgE水平,PCA试验检测皮肤蓝斑。结果检测总IgE和OVA-sIgE的最佳采血时间分别为末次致敏后3~7天和12~16天;在0.2~5 mg/只的OVA剂量范围内,血液中OVA-sIgE与总IgE水平无明确关联性;0.5%伊文思蓝比1.0%伊文思蓝观察蓝斑的效果更好;剂量为1、5 mg/只的OVA能对大鼠造成PCA反应,而剂量为0.2 mg/只不能对大鼠造成PCA反应;OVA剂量为1~5 mg/只的致敏血清皮内注射0.5-3 h后激发的皮肤蓝斑范围最大,以皮内注射致敏血清后0.5 h激发最佳;激发后10 min处死组皮肤蓝斑范围较小,颜色较浅,激发后30~60 min处死组皮肤蓝斑范围大,蓝斑界线清晰,形状规则,且着色较深。结论 PCA试验优化条件如下:1~2月龄大鼠隔日腹腔注射OVA 1~5 mg/只,1 ml/只(含OVA0.5 m1,弗氏完全佐剂0.5 m1),共致敏叁次,致敏后12~16天制备致敏血清。在被动皮肤致敏0.5~3h后,动物静脉注射与致敏剂量相同的OVA加等体积终浓度为0.5%的伊文思蓝染料共1 ml,进行激发,在激发后30~60 min处死动物,测量皮肤内层的斑点大小,直径大于5 mm者为阳性。(本文来源于《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6-30)
李晓岑,金翠英,刘英骏,王磊,陈威[7](2015)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阳性对照组建立的条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药物使用后可引起的局部及全身毒性的方法之一,可为临床应用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毒性靶器官、临床监测指标等提供动物实验资料。被动过敏试验中阳性对照组的反应结果是该试验是否成立的根本,本试验旨在为大鼠-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中阳性对照模型的建立进行条件摸索,为该试验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共分为4组,分别为卵白蛋白+弗氏完全佐剂组、卵白蛋白+氢氧化铝佐剂组、人血清白蛋白组及(本文来源于《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6-30)
赵琳,谢家骏,康黎静,易娟娟[8](2014)在《不同品系小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反应耳廓蓝染与血液抗体IgE和IgG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卵白蛋白(OVA)致大鼠过敏抗血清对不同品系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及血液免疫球蛋白E(IgE)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NS佐剂组、OVA组、OVA佐剂组,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予相应药物致敏,制备大鼠OVA抗体血清,并分别将其注入不同品系小鼠耳廓内,于致敏后3 h或48 h以相应药物激发,观察各组小鼠耳廓蓝染情况,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小鼠体内抗体水平变化。结果各品系小鼠(KM、BALB/c、ICR、C57BL/6、B6;129S-Fcgr2btm1Ttk/J)NS组、NS佐剂组、OVA组耳廓蓝染阴性,OVA佐剂组耳廓蓝染阳性,其中各品系间存在差异,小鼠耳异种PCA敏感程度强度依次为KM、BALB/c>ICR、C57BL/6、B6;129S-Fcgr2btm1Ttk/J。结论小鼠异种PCA试验中,不同品系动物对OVA抗血清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KM,BALB/c小鼠较为敏感,但PCA强度与血液IgE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4年11期)
李阳,李元滨,方若鸣,刘勇,林丽珠[9](2014)在《参麦注射液在荷瘤小鼠的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在荷瘤小鼠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研究参麦注射液在荷瘤小鼠的过敏情况。方法: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过敏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设计,对不同剂量的参麦注射液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阳性组及低剂量组均出现1例阳性蓝斑,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阴性组过敏反应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IgE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IgE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在荷瘤小鼠中的安全性较好,其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4年21期)
张冬梅,刘延珍,单淑香,朱春花,闫俊[10](2013)在《豚鼠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豚鼠、SD大鼠、Wistar大鼠对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诱导的被动皮肤过敏(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PCA)反应的差异性,力求寻找更为敏感的模型动物。选用豚鼠、SD大鼠、Wistar大鼠,以BSA为致敏原,PCA反应时出现蓝斑的直径及阳性反应率作为判别标准。结果表明,豚鼠、大鼠对BSA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豚鼠对BSA的敏感性较强,豚鼠是一种用于PCA试验较好的模型动物。(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3年12期)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氢氧化铝佐剂、弗氏完全佐剂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卵白蛋白为致敏原,分别加入2种佐剂,研究不同佐剂、不同致敏剂量(10,20 mg/只)、不同致敏途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条件下,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的敏感性。结果大鼠给予卵白蛋白剂量分别为10,20 mg/只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反应发生率均为100%,且各注射点蓝斑直径均大于5 mm。同等条件下,氢氧化铝佐剂组大鼠过敏反应蓝斑直径大于弗氏完全佐剂组。结论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卵白蛋白剂量为10 mg/只时,选用氢氧化铝佐剂或弗氏完全佐剂,均能得到较好的阳性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王萍,王功霞,曹冲.腹腔致敏途径下的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影响因素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9
[2].曹冲,张岱州,刘宜辉,庄婕.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两种佐剂选择的探讨[J].食品与药品.2018
[3].井中旭,张妍妍,冯宇飞.改良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方法的建立[J].黑龙江中医药.2017
[4].王冲,侯娟,戚文军,于彤,芮菁.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影响因素探讨[J].天津药学.2016
[5].宋小仙,罗超利,兰波,吴书祎,刘剑毅.AL(OH)3佐剂的制备及其在SD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的应用[C].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2016
[6].陈文培,张子扬,刘涵,林宝琴.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条件优化研究[C].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2015
[7].李晓岑,金翠英,刘英骏,王磊,陈威.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阳性对照组建立的条件探讨[C].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2015
[8].赵琳,谢家骏,康黎静,易娟娟.不同品系小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反应耳廓蓝染与血液抗体IgE和IgG水平的研究[J].中成药.2014
[9].李阳,李元滨,方若鸣,刘勇,林丽珠.参麦注射液在荷瘤小鼠的被动皮肤过敏试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4
[10].张冬梅,刘延珍,单淑香,朱春花,闫俊.豚鼠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