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劳动力论文-邓杰

过剩劳动力论文-邓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剩劳动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过剩劳动力,人口治理

过剩劳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邓杰[1](2019)在《“上山下乡”运动成因再探究——处置过剩劳动力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上山下乡"成因的传统解释在逻辑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从中国共产党处置城乡过剩劳动力的思想与实践这个视角出发去审视"上山下乡"运动,可以看到一副新的历史画面。新中国成立之时,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过剩问题均十分突出。但在处理失业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先城市后农村"的策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普遍认为应该尽可能地把城市过剩劳动力转移到农村去从事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应该尽可能地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基于这一总体思路,国家在前叁十年里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城市人口迁往农村的工作,并且建立起严密的户口制度以限制农村过剩劳动力流入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这套总体思路和总体方案之下的一个运动。从这个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政治因素对于"上山下乡"运动的影响很可能已经被严重地高估了,而传统的"解决城市就业困难"说也需要调整和完善。(本文来源于《都市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程虹,白云[2](2018)在《企业家出身造成了产能过剩吗——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产能过剩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与现有文献多从宏观产业政策层面研究上述问题有所不同,本文选取企业家公共部门出身这一微观视角,运用政治关联理论,就企业家出身造成我国企业产能过剩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证解释。运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的基准回归表明,为获取政治关联所带来的非市场回报,在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对于出身公共部门的企业家而言,其所在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平均偏高13.9%,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边际概率则平均偏高5.3%。内生性检验、中介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与宏观产业政策相比,企业家公共部门出身对于产能过剩的影响效应具有更高的经济显着性,而过度投资则是其中的重要影响途径。运用上市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同源性误差检验进一步支持了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为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该将政策重心从产业政策转向竞争性政策,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厘清政府与市场二者的边界,避免企业家依靠政治关联对政府资源的"俘获"。只有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企业家的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充分释放,并从微观机理上解决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孙熠譞[3](2017)在《劳动力短缺还是过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现阶段到底是劳动力短缺还是过剩的基本国情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已有的人口、就业数据对我国现如今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供求分析,同时采用人口预测、产业结构升级模型预测等多种不同的预测方式,对截至2035年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均表明,在从现在起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是一个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失业人口十分庞大,并未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从长期来看,我国现阶段失业人口虽然数目众多,但总体上还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说明庞大的失业人口在逐年消化,未来失业压力有望减轻。而所谓"民工荒"这一局部劳动力短缺现象是由一些历史、制度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导致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短缺。同时立足国情,通过辨析劳动力红利与人口红利的不同,指出刘易斯拐点是劳动力红利的拐点,不是人口红利的拐点,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尚未来临,劳动力市场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面对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市场态势,我们当今的工作重心应放到如何解决庞大的失业人口问题上,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缓解失业压力的有效路径,包括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小城镇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6-01)

林库·穆尔盖伊,马丁·拉维里昂,多米尼克·冯·德·沃勒尔[4](2016)在《在贫穷劳动力过剩的经济体中劳动福利制度对扶贫是否具备较好的性价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福利制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实现对穷人自我定位的颇具吸引力的转移支付方式。然而,这样的激励性论据事实上能否充分使效果不佳的劳动福利制度比非目标现金转移支付更受青睐呢?本文在某个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印度穷邦中,借助一项基于调查的非参数性的方法,估计了一个大规模的劳动福利制度计划的性价比。之前的收益是明显的,但缺乏市场(本文来源于《世界银行经济评论》期刊2016年03期)

宋立[5](2016)在《“两高一正”:劳动力过剩经济体参与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最为显着,参与全球化过程中的“两高一正”(高投资率+高工业比重+贸易顺差)特征必然最为显着。计量分析表明,中国现阶段投资率、工业比重和净出口率基本符合一般国际规律和中国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经济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结构实际上存在市场发挥(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6-12-06)

李喜梅[6](2016)在《传统农区农业劳动力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困境及其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农区农业劳动力过剩与短缺并存现象突出。对河南光山县3个观测点5年来(2011-2015)的跟踪调查发现,农业劳动力过剩率尽管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不快,而农业劳动力短缺率则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这种状况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本文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总体方案。(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6年09期)

赵展慧[7](2016)在《我国不会出现“失业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就业形势如何?“十叁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情况怎么样?促投资有哪些成效?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并回应热点问题。四大支撑稳就业针对网上出现的今年我国可能出现“下岗潮”“失业潮”的声音,国家发改委政研室(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6-02-18)

夏磊,张力,张玫,李云舒[8](2016)在《新常态下建筑业过剩劳动力调整中的职业教育新举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曾经的野蛮增长带来的发展失衡也导致劳动力配置不均问题突出,化解人员的"产能"过剩,积极寻找各种工种角色之间的合理转换,架设岗位和人力之间的桥梁,使得发展中迫切需要的新型职业与旧业滞涨中大量需要职业的劳动力供需均衡,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各种类型的劳动力在市场化条件下服务,寻找合理角色转换的职业再培训之路也是当前国际职业教育战略的发展方向。本文力图从房地产建筑行业的过热之后的现实出发,为建筑业职工在过剩产能后分析物业、交通、装饰等细化和专业化的新角色职业之路,并为校企合作、企业界与职业教育结合为经济新常态探索职业教育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6年01期)

彭金龙[9](2014)在《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中西部农村和农业取得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但由于我国中西部农业发展,使许多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产生了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亟需向其他行业和地方转移,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和户籍政策改革也加快了剩余劳动力转化的进程,但全国没有形成有效的、有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机制和方式,劳动力转移缓慢和不平衡,不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进程,不利于安定团结,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前农村主要问题,必须采(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4年03期)

汪俐君[10](2014)在《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马克思在提出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为我们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4年16期)

过剩劳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年来,产能过剩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与现有文献多从宏观产业政策层面研究上述问题有所不同,本文选取企业家公共部门出身这一微观视角,运用政治关联理论,就企业家出身造成我国企业产能过剩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证解释。运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的基准回归表明,为获取政治关联所带来的非市场回报,在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对于出身公共部门的企业家而言,其所在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平均偏高13.9%,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边际概率则平均偏高5.3%。内生性检验、中介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与宏观产业政策相比,企业家公共部门出身对于产能过剩的影响效应具有更高的经济显着性,而过度投资则是其中的重要影响途径。运用上市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同源性误差检验进一步支持了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为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该将政策重心从产业政策转向竞争性政策,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厘清政府与市场二者的边界,避免企业家依靠政治关联对政府资源的"俘获"。只有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企业家的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充分释放,并从微观机理上解决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剩劳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1].邓杰.“上山下乡”运动成因再探究——处置过剩劳动力的视角[J].都市文化研究.2019

[2].程虹,白云.企业家出身造成了产能过剩吗——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

[3].孙熠譞.劳动力短缺还是过剩?[D].山东大学.2017

[4].林库·穆尔盖伊,马丁·拉维里昂,多米尼克·冯·德·沃勒尔.在贫穷劳动力过剩的经济体中劳动福利制度对扶贫是否具备较好的性价比[J].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6

[5].宋立.“两高一正”:劳动力过剩经济体参与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N].中国经济时报.2016

[6].李喜梅.传统农区农业劳动力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困境及其出路[J].农业经济.2016

[7].赵展慧.我国不会出现“失业潮”[N].人民日报.2016

[8].夏磊,张力,张玫,李云舒.新常态下建筑业过剩劳动力调整中的职业教育新举措研究[J].河北企业.2016

[9].彭金龙.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再认识[J].亚太教育.2014

[10].汪俐君.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

标签:;  ;  ;  ;  

过剩劳动力论文-邓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