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储层渗透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测井解释,凝灰质储层,流动单元,渗透率
储层渗透率论文文献综述
刘利[1](2019)在《一种提高凝灰质储层渗透率解释精度的方法——以南贝尔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解决凝灰质储层渗透率精细解释的问题,以南贝尔油田为例,利用取心井岩心分析孔隙度、渗透率资料,利用流动单元指数FZI值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并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渗透率精细解释模型。将优选反映储层变化的测井变量及运用判别分析法建立流动单元的判别方程应用于非取心井段。结果表明,分流动单元计算的渗透率其模型解释精度明显提高,为凝灰质储层渗透率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梅丹,胡勇,王倩[2](2019)在《裂缝对气藏储层渗透率及气井产能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裂缝是气藏储层渗流的重要通道,对储层渗透率的贡献十分明显,但目前难以量化评价。针对这一难题,综合考虑裂缝尺度(缝高、缝宽和裂缝贯通程度),通过对岩心进行人工定量造缝后开展气测渗透率实验测试,分别研究了贯通和非贯通(贯通程度分别为20%,40%,60%,80%)2种情景下裂缝对岩石渗透率的贡献。结果表明,贯通和非贯通裂缝对地层岩石渗透率均有贡献。贯通裂缝对岩心渗透率贡献十分明显,可提高岩石渗透率80%以上,其作用大小与裂缝开度(缝高×缝宽)密切相关;非贯通裂缝对岩石渗透率也存在一定的贡献,对基质起到沟通作用,改善储层整体的渗流能力,其作用大小与裂缝贯通程度关系密切。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以单井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裂缝导流能力、裂缝沟通能力和基质供气能力叁方面因素,建立了裂缝对气井产能贡献数学模型,结合气田实际气井的基础参数评价了裂缝对气井产能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高颖,高楚桥,赵彬,黄涛梅[3](2019)在《基于储层分类计算东海低渗致密储层渗透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海低渗致密储层的岩性及孔隙结构复杂,物性非均质性强,采用传统的岩心孔渗回归方法会导致渗透率计算误差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研究低渗致密储层渗透率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发现流动单元指数FZI能较好地划分储层类型,基于FZI理论利用累积频率划分方法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4类,建立各类储层精细模型;通过对FZI反映灵敏的常规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分析,优选出深浅电阻率的比值、自然伽马与密度比值和纵波时差,建立FZI的多参数拟合方程,并将其应用到非取心段的渗透率评价中。应用结果表明,计算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数据吻合较好,且在孔隙结构复杂取心段仍有较好应用效果,为低渗致密储层的精细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3期)
王清辉,冯进,管耀,石磊,潘卫国[4](2019)在《基于动态资料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方法——以陆丰凹陷古近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孔隙结构导致陆丰凹陷古近系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的孔隙度级别相同,但渗透率相差1~2个数量级,常规孔渗模型计算渗透率的精度低,难以满足当前对古近系储层有效性识别和产能预测的需求。通过综合运用岩心物性分析、压汞和核磁共振T_2谱,将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利用电缆地层测试流度结合孔隙度识别流动单元类型,实现储层绝对渗透率的准确评价。在此基础上,基于岩心相渗实验建立岩心尺度上的绝对渗透率和最大油相渗透率的转换模型,然后利用纯油层取样渗透率和钻杆测试(DST)试井解释渗透率建立岩心尺度到DST试井尺度的渗透率转换模型,最终实现DST测试油相渗透率的计算。运用电缆地层测试流度结合流动单元法对陆丰凹陷5口井古近系地层绝对渗透率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预测渗透率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48.3%,精度明显高于Herron模型。采用测井计算的DST尺度油相渗透率对3口井的产能进行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产能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冯春,孙灵辉,萧汉敏,王春丽,刘卫东[5](2019)在《回注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回注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影响规律对油田提高注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庆杏南油田7种不同渗透率的油藏天然岩心,设计了6种不同水质的污水(不同浓度及粒径的悬浮固体浓度、不同含油量)室内岩心流动实验,揭示了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污水中悬浮物对储层的堵塞类型为贯穿性堵塞、过渡性堵塞和浅部堵塞叁种形式,其中贯穿性堵塞起主要作用;堵塞形式主要受水中悬浮物粒径控制;建立了6种回注污水对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影响图版,为油田现场提供了技术指导;针对大庆杏南油田,建议3×10~(-3)、7×10~(-3)、20×10~(-3)、50×10~(-3)μm~2储层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5.3.1水(悬浮固体浓度5 mg/L、粒径3μm、含油量1 mg/L),110×10~(-3)、180×10~(-3)μm~2储层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5.5.2水,250×10~(-3)μm~2储层适合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8.5.2。(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胡振鹏[6](2019)在《阜康白杨河矿区煤储层渗透率主控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气的高效产出不仅需要一定的资源量,还需要有良好的产出通道。煤储层渗透率的大小是煤储层导流能力强弱的宏观表征,是煤储层孔裂隙发育特征的外在表现。通过对阜康白杨河矿区39、41、42主力煤层进行研究,分析煤储层渗透率主控因素,得出阜康白杨河矿区煤储层渗透率分布特征及原因;对该区后续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煤层气》期刊2019年02期)
陈烈[7](2019)在《中东M区块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国内塔里木盆地等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不同,中东M区块碳酸盐岩储层为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虽然没有裂缝与孔洞的干扰,但由于储层岩性较为复杂加上孔隙类型多样,导致储层孔隙结构较为复杂,从而难以准确预测储层渗透率。针对这一难题,本次论文以中东M区块新生界Asmari油藏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岩心物性资料、压汞实验资料、铸体薄片资料以及测井资料等,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储层特征以及渗透率主要影响因素,初步确定孔隙度与孔隙结构是渗透率的主控因素,并结合实际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发现无论是整体、分岩性还是分流动单元建立基于孔隙度的渗透率模型,在研究区应用效果均较差。同时分析了研究区渗透率与孔隙结构的关系,在研究区应用了6种常见的基于孔隙结构参数的渗透率模型,这6类模型在研究区的计算精确度均较低,同时发现岩心渗透率与排驱压力、平均孔喉半径以及分选系数等孔隙结构参数的相关性均较差,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区孔隙结构较为复杂,现有的孔隙结构参数均无法准确表征储层渗流机理与孔喉分布特征。分析了经典核磁共振渗透率评价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为准确表征储层渗流机理与孔喉分布特征,本论文从孔隙结构出发,结合压汞实验资料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将研究区孔喉体系分为四类,并确定了每一类孔喉体系对应的孔喉半径分布区间以及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区间,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计算出各类孔喉体系对应的区间孔隙度,并提出一个可以利用核磁共振资料直接计算的孔隙结构参数,通过分析发现新的孔隙结构参数和第四类孔喉体系对应的区间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好,综合这二者,建立渗透率评价新模型。新模型在研究区应用效果较好,明显提高了研究区渗透率预测精确度,有利于研究区储层的开发与生产。(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4-01)
罗川[8](2019)在《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学界对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不同学者得到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甚至完全相反,这给油气生产和决策带来了困扰。为此,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调研,从应力敏感程度评价标准、实验存在的问题、应力敏感探索性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微观机理解释、对产能的影响等6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渗透率应力敏感研究现状。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应力敏感的评价指标、敏感程度的划分、实验及数据处理因人而异,亟待建立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有效应力的选用是造成应力敏感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岩石力学角度进行研究,结合合适的毛细管束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定量计算公式,将有助于揭示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内在规律。(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2期)
曹耐,雷刚,董平川,李虹,沈茂丁[9](2019)在《裂缝型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评价及对生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裂缝型储层的不同裂缝类型,分别设计和进行了5种裂缝贯穿程度和4种裂缝充填模式的致密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并分析了各种裂缝贯穿程度和裂缝充填模式的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差异。结合一维产能解析模型,分析了裂缝贯穿程度和裂缝充填模式对裂缝型油藏产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贯穿程度较小时,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主要体现为基质压缩,而随着裂缝贯穿程度增大,岩石应力敏感过程主要包括裂缝闭合和基质压缩2个阶段;岩心流量并不一定随着实验压差增大而简单增大,而是生产压差和岩心渗透率的综合函数。(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2期)
张崇瑞,倪冬,庄登登,刘振明[10](2019)在《柿庄南3~#煤储层渗透率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储层的渗透率在煤层气地质与开发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根据柿庄南地区煤层气参数井试井及测井资料,对柿庄南煤储层渗透性及其控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柿庄南煤储层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2~1.3mD,在平面展布上,南部较北部渗透性条件好;研究区渗透率主要受现今地应力场、煤层埋深、煤体结构及煤的孔裂隙特征等条件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储层渗透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裂缝是气藏储层渗流的重要通道,对储层渗透率的贡献十分明显,但目前难以量化评价。针对这一难题,综合考虑裂缝尺度(缝高、缝宽和裂缝贯通程度),通过对岩心进行人工定量造缝后开展气测渗透率实验测试,分别研究了贯通和非贯通(贯通程度分别为20%,40%,60%,80%)2种情景下裂缝对岩石渗透率的贡献。结果表明,贯通和非贯通裂缝对地层岩石渗透率均有贡献。贯通裂缝对岩心渗透率贡献十分明显,可提高岩石渗透率80%以上,其作用大小与裂缝开度(缝高×缝宽)密切相关;非贯通裂缝对岩石渗透率也存在一定的贡献,对基质起到沟通作用,改善储层整体的渗流能力,其作用大小与裂缝贯通程度关系密切。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以单井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裂缝导流能力、裂缝沟通能力和基质供气能力叁方面因素,建立了裂缝对气井产能贡献数学模型,结合气田实际气井的基础参数评价了裂缝对气井产能的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层渗透率论文参考文献
[1].刘利.一种提高凝灰质储层渗透率解释精度的方法——以南贝尔油田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2].梅丹,胡勇,王倩.裂缝对气藏储层渗透率及气井产能的贡献[J].石油实验地质.2019
[3].高颖,高楚桥,赵彬,黄涛梅.基于储层分类计算东海低渗致密储层渗透率[J].断块油气田.2019
[4].王清辉,冯进,管耀,石磊,潘卫国.基于动态资料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方法——以陆丰凹陷古近系为例[J].石油学报.2019
[5].冯春,孙灵辉,萧汉敏,王春丽,刘卫东.回注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影响规律[J].当代化工.2019
[6].胡振鹏.阜康白杨河矿区煤储层渗透率主控因素的研究[J].中国煤层气.2019
[7].陈烈.中东M区块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9
[8].罗川.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研究现状[J].断块油气田.2019
[9].曹耐,雷刚,董平川,李虹,沈茂丁.裂缝型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评价及对生产影响[J].断块油气田.2019
[10].张崇瑞,倪冬,庄登登,刘振明.柿庄南3~#煤储层渗透率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