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亲子园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0-3岁儿童,亲子园,亲子园课程,评价指标
亲子园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陈旭梅[1](2015)在《0-3岁亲子园课程评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备受关注,0-3岁早期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也迎来迅速发展的时机。加盟品牌亲子园、自创品牌亲子园纷纷出现,越来越多的公立幼儿园也开设亲子园,亲子园课程便随之产生。0-3岁早期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又不同于幼儿园教育,国家没有统一的亲子园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市场上的亲子园课程良莠不齐。本研究旨在探索0-3岁亲子园课程的评价问题,通过对亲子园课程的评价指标的尝试建构,为教育行政部门、园长、教师和家长服务。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选择家长、亲子教师、园长以及早教专家为访谈对象。访谈的主要内容是从哪些方面对亲子园课程进行评价以及如何评价。访谈主要经历了制定访谈提纲、实施访谈和整理访谈结果撰写论文叁个阶段。访谈发现,家长普遍关注课程实施的效果,家长期望孩子通过亲子园课程获得认知、性格、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家长从课程实施过程情况、课程内容和环境等方面评价亲子课的优劣,家长更喜欢有教育方法、课程掌控能力强、教态好的老师。亲子教师和园长对亲子园课程的评价内容很广泛,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材料、儿童参与度、教师课程掌控能力、教师语言态度、教师对家长的指导、儿童与家长的收获等等,总体可归于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和课程实施效果叁个方面。早教专家对亲子园课程评价从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和课程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基于相关文献的学习,结合访谈结果,本研究将0-3岁亲子园课程评价的结构划分为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和课程管理评价四个大的方面,并在此结构下探索建立起具体的评价指标。课程方案评价包括评价课程方案理念、课程方案结构和课程方案活动设计;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包括评价儿童表现、亲子教师表现、教师家长儿童的多方互动以及环境与资源的利用情况;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包括评价教师的发展和家长的发展;课程管理评价包括评价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控与指导、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及课程实施评价的多元化与发展性。具体评价指标在第五章有详细阐释。(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5-06-01)
徐剑媚[2](2012)在《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共识与认可,诸如亲子园之类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但对于什么是亲子园,什么是亲子园课程,并没有一个很规范、很统一的定义,在组织实施和研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开发和研究一种适合0岁~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亲子园课程,并能够从课程结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估上进行研究,从而科学有效地进行组织实施就显得尤为迫切。《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使家长的教育行为方式日趋科学,使婴幼儿的潜能开发更为充分有效,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共同推进0岁~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教科研版)》期刊2012年09期)
江琳[3](2011)在《试论亲子园课程生活化的依据及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早教指导机构将蒙台梭利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感觉统合训练组合在一起作为亲子课程的主体结构。从表面看,这些亲子课程涵盖了动作、认知、语(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期刊2011年03期)
刘懿,卢筱红[4](2011)在《0~3岁亲子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指导服务的机构——亲子园应运而生,理论研究的滞后,使亲子园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亲子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和发展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11年02期)
刘懿[5](2008)在《0~3岁亲子园课程之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0~3岁婴儿的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家长带着0~3岁的孩子一起上亲子园参加活动已成为一种潮流。亲子园作为为0~3岁婴儿及其家长提供服务指导的机构应运而生,出现了“亲子课”这种新型教育指导模式,由此创建的0~3岁亲子园课程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工作者的重视。妇联、教委、计生委、民营机构都开办有亲子园,就目前本研究者的调查和现掌握的资料而言,虽然各种类型的亲子园都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亲子课,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亲子园缺乏课程系统性和规范性倾向较严重。因此,如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0~3岁的亲子园课程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结合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带有典型性亲子园展开质的研究。本论文条分缕析该亲子园课程的教学条件、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实施途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该亲子园课程的特点是:①教学条件上:与亲子园课程相配套的教育性游戏材料缺乏;②目标上:目标明确,小步递进;③内容上:兼收并重,无所取舍;④原则上:比较适宜的有快乐原则、指导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而互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与适度性原则不足;⑤方法上:普遍采用游戏法、操作法、ASL教学法和TPR教学法,较少使用观察法和支架式教学策略;⑥途径上:通过“做中学”和园本培训两种途径建设课程,未采用科研途径。本论文在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构0~3岁亲子园课程模式。本模式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采用互动性原则(亲子互动、师婴互动、同伴互动)、动静结合原则、大运动量和小运动量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排,把“八大智能”贯穿到亲子综合游戏活动中,促使婴儿通过“观察学习”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本论文保留该亲子园课程的优点,改变其弊端,重新建构0~3岁亲子园小时班、半日班、全日班叁种课程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0~3岁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6-01)
亲子园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共识与认可,诸如亲子园之类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但对于什么是亲子园,什么是亲子园课程,并没有一个很规范、很统一的定义,在组织实施和研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开发和研究一种适合0岁~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亲子园课程,并能够从课程结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估上进行研究,从而科学有效地进行组织实施就显得尤为迫切。《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使家长的教育行为方式日趋科学,使婴幼儿的潜能开发更为充分有效,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共同推进0岁~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亲子园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陈旭梅.0-3岁亲子园课程评价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5
[2].徐剑媚.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
[3].江琳.试论亲子园课程生活化的依据及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
[4].刘懿,卢筱红.0~3岁亲子园课程的实践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
[5].刘懿.0~3岁亲子园课程之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