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血站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措施

中心血站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措施

鹤岗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154101

【摘要】目的:分析中心血站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我市2016年6月-2018年9月中心血站发生职业损伤的检验科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站检验科职业伤害发生锐器损伤的比例最高,可达64%,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效处理后,无1人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重视血站检验科的血源性感染危险的防护,严格执行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血站检验科;血源性感染;危险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iskfactorsofblood-borneinfectionsinthelaboratoryofcentralbloodstationandputforward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TheclinicaldataoflaboratorystaffwithoccupationalinjuriesincentralbloodstationfromJune2016toSeptember2018inourcity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bytargetmonitoringmethod.Result:Sharpinstrumentinjurywasthemostcommoncauseofoccupationalinjuryinbloodstationlaboratory,whichcouldreach64%,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otherriskfactors(P<0.05).Aftereffectivetreatment,noonehadblood-borneinfection.CONCLUSION:Enhancingthesafetyawarenessoflaboratorystaff,payingattentiontotheriskofblood-borneinfectionsinbloodstationlaboratory,andstrictlyimplementingrelevantsafetymeasurescaneffectivelyavoidtheoccurrenceofblood-borneinfections.

Keywords:BloodStationLaboratory;Blood-borneInfection;Risk

血站检验科是一个经常性接触血液标本的部门,由于在检验过程中常常需要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分离、实验、观察以及处理等操作,检验科医务人员在暴露于显性与隐性的危险因素之中,导致其在任何操作的环节中均存在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对检验科的医务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例如在日常检测过程中频繁地接触患者的血液,通过锐器刺伤等而导致感染。临床研究[2]表明检验科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位居所有科室第一位。所以很有必要加强检验科人员自身防护,使其意识到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并使其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为此对我市2016年6月-2018年9月中心血站发生职业损伤的检验科人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市2016年6月-2018年9月中心血站检验科人员8人作为研究对象,发生职业伤害的医务人员总计15人次,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6.1岁,其中2例工作时间小于1年,3例工作时间为2-5年,3例工作时间为6-20年。

1.2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血站检验科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危险及时进行登记和处理。详细记录发生血源性感染危险伤害情况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以后工作的防范措施。

1.3血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3.1污染源:含有HBV、HIV、HCV等病毒、细菌的血液、体液以及其他被污染的注射器等耗材均可能成为血源性感染的传染源。另外现知的EBV、CMV、HPV、HAV以及CJDV等病毒也可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细菌污染的血液是引起输血传播性感染的重要原因,细菌污染的血液所引起的感染危险性要超过病毒所引起的感染,且输注血小板感染的危险性要高于输注红细胞。

1.3.2血源性感染传播途径:血源性感染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传播,病原体直接经口进行人体所引起的感染;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而引起的感染;被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损伤,病毒进行人体血液循环所造成的感染;含病原体的液体溢出或者溅洒在皮肤、黏膜以及眼结膜上而由皮下或黏膜透入人体内所引发的感染。

1.3.3血源性感染危险:被已污染病毒的注射针刺伤最危险,其感染率可达25%-30%;另外皮肤被针头等锐器损伤后接触被污染病毒的血液和体液也很容易被感染。其危险程度取决于:接触污染血液、体液等的多少;皮肤或者黏膜损伤的大小和程度;接触时间;所接触的病毒的浓度;检测人员的免疫功能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站检验科职业伤害发生锐器损伤的比例最高,可达64%,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效处理后,无1人发生血源性感染。

3讨论

对于预防血源性感染,首先要规范检测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时注射疫苗,我国职业性感染乙型肝炎的概率最大,所以检验科人员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要积极督促并检查预防感染措施的执行情况,从根本上避免血源性感染的机会。同时要积极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检测人员的防护意识,尽管标本可能是病源性、传染性的未知标本,但无论患者是否有血源性传染疾病,检测人员均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检验科人员平时要养成勤洗手戴手套的习惯,洗手是可以有效避免医院感染传播和防止自我感染,研究[3]显示有效的洗手处理可清除手部99%的细菌。最后所有检验科人员一定要熟悉并掌握职业暴露后的救护程序和各种紧急医学处理措施。

通过对本组资料研究显示血站检验科职业伤害发生锐器损伤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为液体喷溅、吸入气溶胶,所以血站工作人员平时一定尽可能避免发生锐器损伤,一旦发生损伤,要从伤口旁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柔挤压,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对伤口的局部进行挤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对被污染的局部进行冲洗[4]。总之,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重视血站检验科的血源性感染危险的防护,严格执行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发生血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惠艳丽.输血前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357-359

[2]徐荣佳.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17-718

[3]谭显清,李骏.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防护[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100-1103

[4]孙莉,李燕.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5-197

标签:;  ;  ;  

中心血站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