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皮体动反应论文-施蕾蕾,陈正,邵东华

切皮体动反应论文-施蕾蕾,陈正,邵东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切皮体动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哌定类,剂量效应,应激

切皮体动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施蕾蕾,陈正,邵东华[1](2015)在《同等镇静深度下应用右美托咪定不能降低抑制切皮体动反应所需的瑞芬太尼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体动反应为观察指标,观察相同的镇静深度下,右美托咪定的镇痛作用是否能降低术中镇痛药的使用量。方法:拟行乳房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组(低剂量组)和右美托咪定1.0μg/kg组(高剂量组),每组30例,分别输注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0.5和1.0μg/kg,泵注持续时间为10 min,然后分别持续输注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0.17、0.33μg·kg-1·h-1。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初始浓度分别设定为2.5、1.5和0.5 mg/L,每隔3 min调节靶浓度直至患者对推摇无反应(OAA/S评分=1分),然后效应室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采用改良Dixon’s序贯法进行试验,各组瑞芬太尼初始靶浓度均设定为2.0μg/L,相邻浓度差值为0.2μg/L,靶控瑞芬太尼3 min后切开乳房皮肤5 cm,观察患者有无体动反应。绘制序贯图,体动反应转变成无反应的中点对应瑞芬太尼浓度的均值即为瑞芬太尼抑制切皮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Ce50)。Ce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用Bonferroni法校正,P<0.016 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瑞芬太尼抑制切皮体动反应的Ce50(95%CI)分别为1.43 ng/m L(1.33~1.53 ng/m L)、1.58 ng/m L(1.43~1.72 ng/m L)和1.53 ng/m L(1.36~1.69 ng/m L),3组间Ce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全麻辅助应用右美托咪定时,在相同的镇静深度下术中抑制切皮体动反应所需的瑞芬太尼用量没有降低。(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刘英志,纪雅丽,刘勇波,刘少艳[2](2015)在《CYP3A4基因多态性对舒芬太尼抑制中国汉族人群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CYP3A4基因的多态性对舒芬太尼抑制中国汉族人群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探讨CYP3A4基因的多态性在指导个体化药物镇痛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乳房肿块切除术的汉族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64岁,体重指数20~25kg/m~2。根据基因检测报告,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突变杂合子、突变纯合子叁组。每组第1例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的效应室靶浓度为0.20ng/ml,输注舒芬太尼10min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为2.0ug/ml,输注5min后,开始手术。根据切皮时是否发生体动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舒芬太尼的靶浓度,相邻靶浓度相差0.02ng/ml。按照序贯法计算舒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以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野生型、突变杂合子和突变纯合子舒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分别为0.1624ng/ml(95%CI0.1512~0.1743ng/ml)、0.1463ng/ml(95%CI 0.1344~0.1582ng/ml)和0.1286ng/ml(95%CI 0.1178~0.1394ng/ml),突变纯合子的EC50低于突变杂合子(P<0.05),EC50降低12.10%,突变杂合子的EC50低于野生型(P<0.05),EC50降低9.91%,突变纯合子的EC50低于野生型(P<0.05),EC50降低20.81%。结论:突变纯合子较突变杂合子以及野生型更能降低舒芬太尼抑制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针对CYP3A4基因突变纯合子病人手术镇痛时应适当减少舒芬太尼用量约12.10%-20.81%。(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6-26)

李春光[3](2015)在《右美托咪啶对瑞芬太尼抑制下腹部手术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瑞芬太尼抑制下腹部手术患者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全切术或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ASA分级I或II级,年龄20-60岁,体重指数20-30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时间设定为10min,C组给予生理盐水,停药5min时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μg/ml,输注12min时,2组开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第1例的效应室靶浓度为4.5ng/ml,输注瑞芬太尼3min时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待瑞芬太尼达到目标靶浓度后开始手术。根据切皮时是否发生体动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瑞芬太尼的靶浓度,相邻靶浓度比值为1.2.采用序贯法计算瑞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D组和C组样本数分别为18和20.瑞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分别为1.23 ng/ml(95%CI 1.16-1.30 ng/ml)和1.52 ng/ml(95%CI 1.44-1.60 ng/ml),D组比C组降低19%(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6μg/kg可降低瑞芬太尼抑制下腹部手术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大约降低19%。(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5-04-12)

盛亚非[4](2014)在《右美托咪啶对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切皮时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60~65岁,体重50~70kg,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用右美托咪啶0.5μg/mg加入20ml生理盐水10min内静脉泵注,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舒芬太尼靶控浓度从0.20μg/L开始,相邻靶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2。先行输注舒芬太尼,待其效应室浓度达0.07~0.09μg/L后开始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4mg/L。达平衡后给予司考林1.5mg/kg,90s后插管(气管导管及声门充分表麻)接麻醉呼吸机行机控呼吸,10min后切皮,记录切皮1min内有无体动反应。然后静脉注射0.6mg/kg罗库溴铵,继续进行手术。记录切皮时各组舒芬太尼用量和患者有无体动反应。结果 D组19例入选,C组18例入选。D纽和C组各有7例患者切皮时出现体动反应。D组舒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为0.1148μg/L,95%可信区间为0.1055~0.1249μg/L;C组舒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为0.1454μg/L,95%可信区间为0.1339~0.1580μg/L,D组比C组减少21%(P<0.05)。结论手术前缓慢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啶可显着减少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切皮时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和舒芬太尼的用量。(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陈正,杭黎华,吴进,邵东华[5](2013)在《右美托咪啶对瑞芬太尼抑制切皮体动反应量效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瑞芬太尼抑制切皮体动反应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 150例行择期乳房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瑞芬太尼组(R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1+瑞芬太尼组(D1R组)和右美托咪啶1.0μg.kg-1+瑞芬太尼组(D2R组),每组50例,D1R和D2R组分别输注右美托咪啶0.5和1.0μg.kg-1,持续时间为15 min,R组则泵注生理盐水。将每组患者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10例,在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结束后效应室靶控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所有患者在靶控瑞芬太尼的同时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3mg.L-1,3 min后切开乳房皮肤3 cm,观察患者有无体动反应。用Probit法计算抑制体动反应瑞芬太尼的5%有效效应室浓度(EC5),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和95%有效效应室浓度(EC95)及其各自95%可信区间(95%CI)。结果D1R和D2R组EC5、EC50和EC95均低于R组(P<0.0167),D2R组EC5、EC50和EC95低于D1R组(P<0.0167)。结论右美托咪啶剂量依赖性的减少抑制体动反应所需的瑞芬太尼剂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张宏,毕素萍,贾宝森[6](2007)在《熵指数对异氟烷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对异氟烷复合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并与双频谱指数(BIS)比较。方法ASA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按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9例)和非体动组(11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然后静注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维持呼气末异氟烷浓度为1·3MAC,维持10min后开始手术,切皮前不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如果发生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于入室、切皮前60s、30s、切皮后45s、120s对每例患者同时行熵指数和BIS监测。结果两组患者的熵指数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BIS无显着性差异(P>0·05)。反应熵和状态熵可以预测切皮体动,其预测概率(Pk)值分别为0·8937和0·8852,BIS不能预测切皮体动,Pk值是0·5919,熵指数和BIS的Pk值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Pk与反应熵和状态熵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Pk/(1-Pk)]=32·517-0·481x和ln[Pk/(1-Pk)]=28·728-0·438x。结论熵指数监测可以预测异氟烷麻醉中的切皮体动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7期)

张德林,郭曲练,陈先来,张建国,王艳青[7](1998)在《脑电图双频谱指数预测七氟醚麻醉病人切皮体动反应的临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预测概率(P_K)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时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预测病人对切皮刺激体动反应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行上腹部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29例,麻醉诱导用异丙酚及七氟醚,浓度随机为0.6MAC、1.0MAC、1.5MAC或2.0MAC的七氟醚维持15分钟以上切皮,观察病人的体动反应。取HR、MAP、SABP、BI及95%SEF等指标的切皮前1分钟数据,用于计算P_K。结果:MAC与BI预测概率显着高于0.5;95%SEF、SABP及MAP的预测概率稍低,但与0.5比较统计学上差别显着,其中95%SEF的P_K值与BI及MAC的P_K值比较差别显着;心率的P_K值接近0.5。结论:BI、SABP、MAP及95%SEF对七氟醚麻醉病人的切皮体动反应均有较好预测作用,但BI更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华麻醉学杂志》期刊1998年05期)

切皮体动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CYP3A4基因的多态性对舒芬太尼抑制中国汉族人群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探讨CYP3A4基因的多态性在指导个体化药物镇痛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乳房肿块切除术的汉族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64岁,体重指数20~25kg/m~2。根据基因检测报告,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突变杂合子、突变纯合子叁组。每组第1例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的效应室靶浓度为0.20ng/ml,输注舒芬太尼10min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为2.0ug/ml,输注5min后,开始手术。根据切皮时是否发生体动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舒芬太尼的靶浓度,相邻靶浓度相差0.02ng/ml。按照序贯法计算舒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以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野生型、突变杂合子和突变纯合子舒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分别为0.1624ng/ml(95%CI0.1512~0.1743ng/ml)、0.1463ng/ml(95%CI 0.1344~0.1582ng/ml)和0.1286ng/ml(95%CI 0.1178~0.1394ng/ml),突变纯合子的EC50低于突变杂合子(P<0.05),EC50降低12.10%,突变杂合子的EC50低于野生型(P<0.05),EC50降低9.91%,突变纯合子的EC50低于野生型(P<0.05),EC50降低20.81%。结论:突变纯合子较突变杂合子以及野生型更能降低舒芬太尼抑制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针对CYP3A4基因突变纯合子病人手术镇痛时应适当减少舒芬太尼用量约12.10%-20.8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皮体动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施蕾蕾,陈正,邵东华.同等镇静深度下应用右美托咪定不能降低抑制切皮体动反应所需的瑞芬太尼用量[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2].刘英志,纪雅丽,刘勇波,刘少艳.CYP3A4基因多态性对舒芬太尼抑制中国汉族人群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C].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2015

[3].李春光.右美托咪啶对瑞芬太尼抑制下腹部手术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5

[4].盛亚非.右美托咪啶对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4

[5].陈正,杭黎华,吴进,邵东华.右美托咪啶对瑞芬太尼抑制切皮体动反应量效关系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

[6].张宏,毕素萍,贾宝森.熵指数对异氟烷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

[7].张德林,郭曲练,陈先来,张建国,王艳青.脑电图双频谱指数预测七氟醚麻醉病人切皮体动反应的临床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

标签:;  ;  ;  ;  

切皮体动反应论文-施蕾蕾,陈正,邵东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