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新疆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新疆阿瓦提843200)

【摘要】目的:分析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刺加拔罐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评级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状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刺;拔罐;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343-01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肌瘫痪,患者大多呈现口眼歪斜、眼睑不能闭合等症状。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是较为传统且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运用中医针灸能够较为有效的改善患者周围性面瘫的相关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拔罐作为中医传统的治疗内容之一,对于疏经通络、消肿止痛等具有良好的功效[1]。将针刺与拔罐共同使用,对很多常见疾病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了解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讨论,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女性20例,男性2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8.2±3.1)岁;对照组患者43例,女性21例,男性22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7.6±3.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用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刺加拔罐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2.1针刺治疗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针刺治疗选用针灸专用针,以患者患处局部穴位和手足阳明经穴位作为主要治疗范围。治疗穴位选取阳白、攒竹、瞳子髎、太阳、睛明穴、四白、颧髎、迎春、地仓、水沟、承浆、夹承浆、口禾髎、下关、颊车、牵正、合谷、足三里、血海[2]。面部治疗穴位根据患者患侧进行选择,远端肢体手足穴位注意选取双侧穴位,针灸治疗中每次主穴与配穴以8~10个为1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面部穴位针刺手法可选用平刺法或者斜刺法,针刺深度0.5~1.0寸。每次行针15min,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d,休息2d。

1.2.2拔罐治疗对患者进行拔罐治疗,拔罐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医疗知识科普,增加患者对拔罐治疗的相关了解,避免患者的恐惧心理。治疗前,对患者需要进行拔罐的穴位进行充分消毒,使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夹紧穴位被刺部位,并用右手持毫针快速刺下数次,观察到局部出血后,使用透明玻璃罐用闪火法进行拔罐治疗,将拔罐吸附到针刺部位上,观察出血量在3~5mL。治疗持续5~10min后,可以进行起罐操作,起罐之后将患者的血迹清理干净,并使用消毒酒精进行消毒[3]。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2~3次。

1.3观察指标

利用H-B面部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痊愈: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大于95%以上;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部神经功能有轻度障碍,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幅度在75%~94%;有效: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下降幅度在30%~74%。无效:患者面瘫症状无较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幅度小于30%。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4]。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并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面部神经功能

观察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评级,Ⅰ级30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Ⅵ级0例;对照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评级,Ⅰ级21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6例,Ⅵ级0例。观察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31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7.67%;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86.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面部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患者面部神经由于非特异性炎症导致面肌瘫痪,影响正常面部功能。将针刺与拔罐治疗相结合,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刺激和调养,帮助患者驱散外邪、疏通经络、调养气血,从而促进患者的面部神经和面部肌肉功能的快速恢复。针刺穴位能够激发人体正气,拔罐治疗能够舒经活血调整局部血运,从而达到良好的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本次治疗中,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评级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针刺加把关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状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翛然,蔡剑飞,刘鸿.针刺配合叩刺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26-129+133.

[2]王涛,王红玉.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4,03(06):6-8.

[3]白冰超,闫隽,毕宇峰.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02):138-139.

[4]秦祖杰,宋宁,黄鑫,申晓晴,梁薇.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06):48-50.

标签:;  ;  ;  

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