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的培养职能

试论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的培养职能

CultivationFunctiononUniversityJournalstoYoungScholars徐绍华XUShao-hua曰唐虹TANGHong曰陈菊CHENJu(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昆明650500)(JournalEditorialDepartment,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650500,China)

摘要院从历史与现实来看,高校学报与青年学人的成长密切相关。高校学报是青年学人成长的孵化器,青年学人则是高校学报发展的生力军。在青年学人的培养中,高校学报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导学、导德、导规、导研方面的教育引导职能,从思想认识、人员发掘、实践培养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着力进行实践探索,创造性地促进青年学人的健康成长。

Abstract:Fromthehistoricalandrealisticperspective,ithascloserelationshipbetweenuniversityjournalsandthegrowthofyoungscholars.Theuniversityjournalsaretheincubatorofthegrowthofyoungscholars,whiletheyoungscholarsarefreshtroopsofthedevelopmentofuniversityjournals.Inthecultivationofyoungscholars,universityjournalsshouldgivefullplaytoitsownuniqueadvantagesandeducationguidancefunctionsinstudyguidance,moralguidance,criterionguidance,researchguidanceandsoon,andputforthefforttocarryonpracticeinnovation,promotehealthygrowthofyoungscholarscreativelyfromtheideologicalunderstanding,peoplediscover,practicecultivationandsystemconstruction,etc.

关键词院高校学报;青年学人;培养职能Keywords:universityjournals;youngscholars;cultivationfunction中图分类号院Z62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3-0275-03

0引言

我国《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1]。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在承担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由此观之,高校学报不仅肩负着繁荣学术、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的特殊使命。为此,高校学报理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为培育青年学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作出应有贡献。

1高校学报与青年学人的成长密切相关1.1高校学报是青年学人成长的孵化器从高校学报的性质来看,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为青年学人沟通科研信息、展示科研成果和交流学术心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而高校学报在发现、扶持和培育青年学人成长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为青年学人的学术成长起到桥梁和导向作用,而且可以为高校与社会汇聚人才、繁荣学术、服务育人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发现、扶持和培育青年学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既是高校学报自身性质的本质体现,同时也是社会赋予高校学报的特殊职责和光荣使命。

从青年学人的成长规律来看,尽管他们思想活跃,头脑灵变,行动敏捷,较少禁锢,这是他们成长的先天优势,但由于他们毕竟阅历较浅,鉴别能力有待提高,情绪不稳定等等,加之他们能够掌握和利用的资源优势较少,属于学术圈子垄断下的相对弱势群体,尤其是他们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成果尚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初级阶段”,需要得到专门的扶持、指导、帮助和提携。这些情况既反映了青年学人的健康成长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决定了青年学人成长的特殊道路。

从许多学术名人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的成功也与学报的扶持密切相关,他们的早期科研成果也多是通过学报发表出来的。例如,根据西安交大期刊中心的赵大良对某高校毕业留校的14名长江学者的统计发现:所有人都在学报上发表过文章,其中13人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文章;在学报发表文章的时候,有12名长江学者的身份都是副高以下职称,其中有7人的身份是学生,占总人数的50%;在学报发表10篇以上文章的有9人,占64%,其中有8人在学报发表文章的数量占国内期刊发文总数的20%以上。“我们的拔尖人才的成长,80%左右的人与本校的学报有关系,其中近50%的人是通过高校学报开始走上了学术论文发表的道路;拔尖人才尚且如此,那么大量的、默默无闻地耕耘在科研教学第一线的骨干人员与高校学报的关系应该会更加紧密”[4]。

1.2青年学人是高校学报发展的生力军从高校学报的生存发展来看,作者既是学报存在的根基,也是学报发展的动力。没有作者,学报将失去存在的理由,没有作者的支持,学报的建设发展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作者就是学报的“衣食父母”“活水源头”和“生火之炊。

从学报作者的构成情况来看,居于核心数量的还是青年学者,尤其是40岁以下的副教授和讲师居多。这些青年作者一方面处于科研创造力的旺盛时期,另一方面他们有提升水平、提高职称的现实需要和工作压力,因而他们投稿的欲望和动力自然比其他功成名就者要强烈得多,同时,现实环境也会促使他们多出成果、多写论文、多花精力提高学术水平。由此,他们不仅构成了学报的核心作者群,而且也成为了促进学报建设发展的有生力量。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青年学人,尤其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了高校学报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主任柳百成院士所说:“在近年《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出的论文中,第一作者为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70%以上。许多研究生的论文是作者开始研究工作以来发表的第1篇论文”[3]。著名的《清华大学学报》尚且如此,其他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的依赖作用更可见一斑。

2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的培养职能2.1导学功能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学术能力的引导培育主要通过召开学术研讨会、论文修改、学术交流等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学术方向的引导,重在帮助青年学人了解学术发展动态,最新发展前沿,重要创新领域,从而引导他们凝炼学术发展方向,正确进行自身定位,找准主攻方向;二是学术思维的训练,重在培育青年学人养成学术思维的习惯,掌握具体的思维方法,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三是学术水平的提高,重在引导青年学人有意识地加强学术锻炼,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

2.2导德功能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学术道德的引导培育主要通过学习培训、宣传教育、实践指导等方式进行,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学术精神的培育,重在引导和培育青年学人潜心学问、追求真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志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二是学术责任的培育,主要表现为引导和教育青年学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模范遵守学术道德,增强践履学术规范的责任意识;三是学术人格的培育,重在引导青年学人增强学术道德中的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在学术道德践履中养成高尚的人格魅力。

2.3导规功能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学术规范具有直接的引导培育作用,主要通过发布投稿须知、典型示范、具体修改等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学术引文规范的引导,重在引导青年学人注意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对所有引文均须详加注释,严禁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二是学术成果规范的引导,重在引导青年学人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学术成果,注重学术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研究成果发表时,应以适当方式向提供过指导、建议、帮助或资助的个人或机构表达致谢等;三是学术评价规范的引导,重在引导青年学人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务必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严禁恶语伤人、打击报复。

2.4导研功能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科研能力的引导,主要通过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直接交流等方式进行,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科研方法的引导,重在引导青年学人加强方法论训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懂得融会贯通,科学运用;二是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在引导青年学人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善于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在实践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引导青年学人遵循科研创新的基本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3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的培养途径3.1认识途径:转变观念,增强意识在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的培养中,存在着三种不恰当的观念:一种是轻视观念,认为青年学人还处于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学术思想还不成熟,培养起来既费力又费时,以为青年学人的学术成果档次低、质量差,登不了大雅之堂,因而有的学报编辑在工作中往往存在轻视青年学人学术论文的情况,有的甚至仅凭作者的年龄、职称和学术背景就谢绝刊登青年学人写的论文;第二种情况是名人观念,即有的学报为了扩大影响力,只向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首席专家等功成名就的学者约稿,或者只刊登名人稿件以及国家级基金课题等,而对一些青年基金课题或者尚处于萌芽状态的青年学术文章则忍痛割爱;第三种情况是挑剔观念,主要表现为对青年学人的文章求全责备,以偏概全,甚至一棍子打死,即使发现有高质量的文章,也会对它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而不予发表等等。上述情况都是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思想认知的偏见问题。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根除这种偏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学报编辑的思想认识水平,从学报的长远发展和青年学人的培养出发,科学地、辩证地评价和看待青年学人,彻底转变不适应学报发展要求以及不利于青年学人健康成长的错误观念。

在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的培养中,要增强三个意识:一是关爱意识,即高校学报要像教师关爱自己的学生一样关爱青年学人的成长。二是责任意识,即高校学报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在青年学人成长中的职责和功能,为繁荣学术,培养人才作贡献,甚至要有点崇高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正如鲁迅所说:“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5]。“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5]。三是规律意识,即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的培养要遵循青年学人成长、成才的身心发展规律,既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放任自流,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方可见到工作成效。

3.2人员途径:多管齐下,发掘新人从学术新人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中,往往可以判别出作者的科研潜力、学术水平、学术道德、研究方向、学术背景以及基本信息等。对于这样的学术新人,不可因陌生而拒绝,必须认真、热情地对待,即使其文章有诸多不妥之处,也不可求全责备,拒之千里。相反,如果文中确有创新和独到之处,就应主动积极地与之沟通联系,指导他们多多修改提高。这样做的好处,既可以留住潜在的作者,培养未来的学术名人,还可以通过他们吸引来大量的学术新人,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学术活动既是进行学术交流的沟通平台,也是发掘学术新人的重要场所。参加学术活动的人,既会有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也会有一些所谓“重在参与”的边缘角色。对于这些“小人物”切不可掉以轻心,通过学术交流、会议发言、现场交流以及作者简介,也很容易从中发现一些颇有前途的学术新星和潜在的学术新人。为此,应当充分利用现场机会,主动积极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广交朋友,为发掘学术新人奠定良好的人脉基础。

一般而言,高校学报都聘有在各个学科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会委员以及审稿专家。通过这些专家学者的推荐以及审稿意见,从中可以发掘出大量的学术新人。因此,对于专家的审稿意见,一定要认真留意,虚心咨询。对专家推荐的学术新人必须认真对待,加强联系,联合专家学者共同培育学术新人。

从事科研项目的主持人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因而也是显而易见的学术新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已不再是“新人”,而是正在成长发达的“精英”,是高校学报必须重点关注的骨干分子。编辑部只需对他们稍加引导,即可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的中坚力量[6]。

3.3实践途径:联系实际,精心培育由于科研基础薄弱,学术水平及论文写作能力不强,一些青年学人,尤其是青年学术新人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常常出现一些共性问题:一是选题陈旧、雷同,对前人的研究情况缺乏了解,不能在理论和方法上突破前人的研究基础而重复别人的劳动;二是学术质量不高,内容空洞、论证乏力,逻辑性不强,甚至无法自圆其说,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学术创新;三是写作格式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参考文献不全、引用不当、标注不明以及标点符号使用欠准确等等。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学报可以通过栏目策划、征稿启事向学术新人提供选题指导;通过详细的退稿或修改意见向作者指明存在问题;通过赠送学报、来稿须知、学术规范等来引导学术新人提高学术研究能力[6]。

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术新人,基本做法包括:一是定期举办学术年会或学术论坛,邀请更多的青年学人,尤其是学术新人积极参加交流活动,为他们创造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学术交流扩大视野,获取信息,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二是举办学术论文写作培训班或专题讲座,让更多的青年学人了解和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发表的基本规范、编辑和专家审稿的意见等;三是定期举办学报工作座谈会,邀请青年学人参观学报工作的基本流程,或者聘请一定数量的学术新人兼职参与学报的组稿、校稿等部分工作,也可有效地促进青年学人和学术新人的培养。

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功利主义、泡沫学术、浮躁文风、文化垃圾等不良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对初入学术科研领域的学术新人产生不良影响。譬如,一稿多投,拉导师挂名,篡改数据,弄虚作假,甚至公然剽窃他人成果而不加任何说明的现象在青年学人和学术新人中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学术不端的表现。作为学报编辑,有义务、有责任本着“批评育人”、“治病救人”的原则,帮助学术新人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学术理念,养成踏实严谨的学术风气,追求高尚端行的学术道德。

3.4管理途径:建立制度,创造环境青年学人的培养与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学报来完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果把学报与教学、科研机构统筹起来,建立齐抓共管的培养机制,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必将起到合力育人的效果。比如,青年学人所在的教学院系可以引导他们开展教学方面的科学研究,科研部门可以为他们设立青年基金课题,学报则可以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联动机制,定期进行良性互动,共同促进青年学人的成长。

为了全面掌握青年学人的基本情况,随时跟踪他们的科研动态,高校学报可以通过建立青年学人培养档案,把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投递在学报的稿件详细记录在案,定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他们的成长规律,并根据他们的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培养指导,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促使他们一步一步地走上科研工作的正轨。

与其他的学术名人相比,青年学人在论文发表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属于学术圈中的弱势群体。正因为如此,高校学报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建立适当的优抚制度来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例如,学报应将他们纳入核心作者群范围,主动向他们发出约稿申请;密切关注各种青年基金课题进展情况,优先刊登他们的科研成果;鼓励硕士、博士研究生将自己的毕业论文优先发表在学报上;建议学校对优先发表在学报上被核心刊物转载收录的优秀论文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等等。

由于高校学报是一种短缺资源,可供发表的版面有限,稿源供求矛盾突出,由此必然会带来一些权力稿、金钱稿、人情稿、名人稿等潜规则。为了维护学术公平,高校学报理应坚持以质取文的原则,努力排除权力、金钱、人情以及权威崇拜的干扰,为青年学人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鼓励他们潜心学术,认真钻研,切忌浮躁轻浮,急功近利。一旦他们的论文在发表竞争中获得成功,就会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增强潜心学术的信心,养成严谨求实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青年学人的健康成长,而且也有利于学术风气的兴利除弊,实可大力倡行[7]。

参考文献院[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备厅〔1998〕3号)[S].1998-04-01.[2]教育部社政司.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2〕10号)[S].2002-09-13.[3]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10):325.[4]赵大良.学报人才培养作用的几个数据[EB/OL].http://zhaodal.blog.163.com/blog/static/55838420098841747760/,2009-09-08.[5]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6]齐琳.高校学报与学术新人的培植[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1):26-27.[7]刘正花.学报在培养学术新人中的责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35.

标签:;  ;  ;  

试论高校学报对青年学人的培养职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