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总孔隙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泥页岩,总孔隙度,氦孔隙仪,液体饱和法
总孔隙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世超[1](2018)在《一种改进的泥页岩总孔隙度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总孔隙度是储层物性评价的重要基础参数,也是获取基质渗透率的必要参数,致密的泥页岩储层孔隙度通常小于10%。过去,在测量天然气页岩储层及其泥岩盖层的总孔隙度时,用密度瓶法测定样品的颗粒体积,用封蜡法测定其总体积,需要的试剂种类多,操作过程复杂,易产生人为误差。改进后的方法使用带有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的孔隙度仪,它采用氦气作为测试气体,依据波义尔定律,通过记录系统压力变化从而计算得到样品的颗粒体积;然后,以航空煤油或无水乙醇作为饱和溶剂,利用液体饱和法测量样品的总体积,最终计算得到泥页岩的总孔隙度。改进后的方法加入了岩心清洗和烘干等样品预处理流程,目的是除去泥页岩样品孔隙中的游离烃、盐和水分,最大程度确保总孔隙度结果的精确性。比较两种总孔隙度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改进后的方法实验流程更短、成本更低,测试结果更接近总孔隙度真实值。(本文来源于《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8)论文集》期刊2018-09-18)
王保华,陆建林,李浩,宋振响,左宗鑫[2](2017)在《基于孔隙成因的泥页岩总孔隙度恢复方法研究——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叁下亚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泥页岩中具有多种类型孔隙,为页岩油气富集提供了重要的储渗空间。恢复泥页岩孔隙演化史,是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与区带优选的关键,同时也是开展烃源岩排烃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泥页岩中压实作用减孔、生烃作用增孔以及构造作用造缝是泥页岩孔隙形成的重要机制。基于这3种成孔机制,采用泥岩压实模型计算不同深度泥页岩孔隙度减少量,结合泥页岩的镜质体反射率、有机碳含量以及物性等实测数据,建立了地史演化过程中泥页岩有机质孔与有机碳变化量(ΔC)的数学模型;在拟合不同成因孔隙类型演化趋势模型的基础上,综合构造、岩相、成岩以及应力场特征,建立基于孔隙成因的多类型泥页岩孔隙恢复方法。应用该方法恢复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叁下亚段3种成因类型孔隙的演化趋势,并预测了不同成因类型孔隙的空间展布,进而确定了其泥页岩总孔隙度的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钻资料较吻合,可靠性较好。(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7年05期)
张福武,蔡立群,陈英[3](2008)在《免耕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定西县团结乡进行了免耕与传统耕作对不同类型土地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不大;免耕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其中水地增加0.22百分点,旱地增加0.97百分点,中间类型土地增加0.40百分点,而传统耕作变化不显着。0~5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免耕水地增加0.09 g/100 g,旱地增加0.08 g/100 g,中间类型增加0.14 g/100 g;5~10 cm土层水地增加0.13 g/100 g,旱地增加0.14 g/100 g,中间类型增加0.13 g/100 g。(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08年08期)
赵雪梅,汪爱云,张君龙[4](2008)在《界定总孔隙度的新方法:新的总孔隙度-电阻率上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阻率是在地下水勘探中通常采集的地球物理测井数据之一。由于电流响应反映地层电特性和孔隙空间特性的变化,因此通常利用电阻率数据与自然伽马数据来定性解释流体特性的变化以及探测富含黏土的储层。本文介绍了一种更好的定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电阻率数据界定传递特性,使得在总孔隙度一电阻率图中只存在单一的上限。这一新的上限是以在渗流门限孔隙度φP和临界孔隙度φC处计算得到的理论上的Hashin-Shtrikman(HS)界限为基础。该计算方法很简单,而且较Hashin-Shtrik-man(HS)界限的理论值相对低一些。(本文来源于《国外油田工程》期刊2008年06期)
张建国,刘淑珍,宋述军,李勇[5](2002)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坡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总孔隙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总孔隙度、容重等物理性质,对延安梁峁山丘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总孔隙度的影响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总孔隙度的改善作用的大小顺序为草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耕地。通过进一步分析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直径≤1mm有效根根量的分布特征,发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中,有效根根量的差异是造成这种不同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02年S1期)
田永辉[6](2000)在《总孔隙度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叶氨基酸等成分的含量多少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因而如何提高茶叶氨基酸等成分的含量,是改善提高茶叶品质的一项技术措施。以往人们对提高茶叶品质的研究只见于对茶树品种、培肥、采摘等措施,少有对总孔隙度对茶叶品质影响进行研究。经定点定位对茶园土壤总孔隙度对茶叶品质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于后。(本文来源于《贵州茶叶》期刊2000年02期)
Greg,Gubelins,路艳[7](1999)在《NMR技术迈出新一步——总孔隙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磁共振(NMR)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不仅拓宽了其地层评价研究领域,并且使人们以接近实验室的质量与精度更广泛深入地了解储集层生产能力。最新推出的核磁共振技术可测量更多的储集层孔隙流体,包括那些圈闭在极小孔隙中的流体。总孔隙度测量的结果正迎合了所有环境条件下NMR总孔隙度读数不受矿物质影响的目标,即使是在孔隙非常小的粉砂岩、黏(本文来源于《国外油气勘探》期刊1999年02期)
Greg,Gubelin,燕继红[8](1998)在《NMR技术的最新进展——测量总孔隙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的地球磁场仪的T_2灵敏度为20ms,而新一代的组合磁共振仪(CMR-200型)的T_2灵敏度为0.3ms。这就使测量自由流体、毛细管束缚流体以及小孔隙度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了不依赖于矿物成份进行NMR总孔隙度测量的目标。文中用大量实例详细介绍了该仪器在油田的应用成果。(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译丛》期刊1998年06期)
Greg,Gubelin,王淑玉,金雁[9](1998)在《利用核磁共振仪测量总孔隙度和束缚流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利用脉冲回声核磁共振(NMR)仪测量的新成果,拓宽了该项技术的应用领域,其中包括NMR总孔隙度和束缚流体的测量。NMR总孔隙度提供储层流体体积的完整分析,包括与粘土和极细粒级岩石相关的极其微小孔隙中所(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1998年02期)
梁景生[10](1989)在《土壤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对柠檬桉人工林(实生)林分平均高直径关系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林分生长的因子多而且复杂,土壤领域中对林木生长有着密切关系的因子也是众多的,如肥刀、水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这里只是从土壤的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非毛孔隙度对柠檬桉人工林(实生)林分高生长,胸高直径生长的关系作肤浅分析。(本文来源于《桉树科技》期刊1989年01期)
总孔隙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泥页岩中具有多种类型孔隙,为页岩油气富集提供了重要的储渗空间。恢复泥页岩孔隙演化史,是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与区带优选的关键,同时也是开展烃源岩排烃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泥页岩中压实作用减孔、生烃作用增孔以及构造作用造缝是泥页岩孔隙形成的重要机制。基于这3种成孔机制,采用泥岩压实模型计算不同深度泥页岩孔隙度减少量,结合泥页岩的镜质体反射率、有机碳含量以及物性等实测数据,建立了地史演化过程中泥页岩有机质孔与有机碳变化量(ΔC)的数学模型;在拟合不同成因孔隙类型演化趋势模型的基础上,综合构造、岩相、成岩以及应力场特征,建立基于孔隙成因的多类型泥页岩孔隙恢复方法。应用该方法恢复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叁下亚段3种成因类型孔隙的演化趋势,并预测了不同成因类型孔隙的空间展布,进而确定了其泥页岩总孔隙度的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钻资料较吻合,可靠性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孔隙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世超.一种改进的泥页岩总孔隙度测量方法[C].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8)论文集.2018
[2].王保华,陆建林,李浩,宋振响,左宗鑫.基于孔隙成因的泥页岩总孔隙度恢复方法研究——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叁下亚段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7
[3].张福武,蔡立群,陈英.免耕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08
[4].赵雪梅,汪爱云,张君龙.界定总孔隙度的新方法:新的总孔隙度-电阻率上限[J].国外油田工程.2008
[5].张建国,刘淑珍,宋述军,李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坡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总孔隙度的影响[J].山地学报.2002
[6].田永辉.总孔隙度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J].贵州茶叶.2000
[7].Greg,Gubelins,路艳.NMR技术迈出新一步——总孔隙度测量[J].国外油气勘探.1999
[8].Greg,Gubelin,燕继红.NMR技术的最新进展——测量总孔隙度[J].石油物探译丛.1998
[9].Greg,Gubelin,王淑玉,金雁.利用核磁共振仪测量总孔隙度和束缚流体[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8
[10].梁景生.土壤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对柠檬桉人工林(实生)林分平均高直径关系浅析[J].桉树科技.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