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猝灭论文-倪凌峰,王亚宜

群体猝灭论文-倪凌峰,王亚宜

导读:本文包含了群体猝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群体感应,群体猝灭,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

群体猝灭论文文献综述

倪凌峰,王亚宜[1](2019)在《基于群体感应猝灭理论的MBR膜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膜生物污染是由细菌附着在膜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造成膜孔阻塞、膜通量下降的现象,膜生物污染问题大幅增加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在运行和维护过程的额外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高效及稳定运行的主要瓶颈.近年来提出的基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理论的群体猝灭(quorum quenching,QQ)技术是一种新兴且有效的生物膜抑制技术,在膜污染控制领域备受关注.QQ技术可通过干扰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来阻止其所依赖的信号分子的基因表达,从而有效抑制细菌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并最终减少膜材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本文首先介绍了QS理论和QQ技术的原理、QS理论在生物膜形成与分解中的作用及实现QQ技术的3种途径;从外加群体猝灭剂(化合物、酶、细菌等)角度,介绍了基于QQ技术的膜污染控制方法;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QQ膜污染控制中的猝灭剂固定化技术及其在MBR反应器中的应用;最后对QQ膜污染控制技术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唐彩琰,Ioannis,Mavromichalis[2](2018)在《群体猝灭能够减少动物抗生素的使用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你喜欢科幻小说,就像我一样,那么这肯定会让你兴奋不已。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细菌能不断分泌信号分子(自体诱导因子),这些分子可以被其他细菌(即使细菌的种属不同)检测到。当这些信号分子的浓度很低(细菌数量很小)时,细菌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当信号分子的浓度增加到一定水平以上(细菌数量很大)时,则会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响应来处理这些信号。这就是群体效应,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你知道(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8年05期)

范新炯[3](2017)在《群体感应猝灭酶新基因的筛选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8)

余华荣[4](2015)在《基于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的MBR膜污染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工艺从成熟到推广应用已经历了25年的时间,但膜污染问题却一直难以解决,并阻碍着该技术的发展。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微生物群体感应的概念几乎与MBR工艺于同一时间被提出,并同时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微生物群体感应即细菌通过分泌信号分子(如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AHL),并检测其浓度来感知菌群密度,进而触发一系列群体行为(如致病性、发光、抗生素分泌和生物膜形成等)。此前,群体感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领域,近年来一些关于水处理工艺中群体感应的报道也相继出现,并有研究通过抑制MBR中的微生物群体感应(即群体感应猝灭)取得了良好的膜污染控制效果。这为膜污染控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但关于MBR中的群体感应及其猝灭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MBR的运行参数(如污泥停留时间,Solid retention time,SRT)对反应器中群体感应的影响尚未被深入探讨,已报道的群体感应猝灭措施过于复杂且其稳定性也有待加强,此外基于群体感应猝灭的膜污染控制措施对MBR除污染效能的影响也尚未被仔细考察过。本论文拟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以期获得对MBR中群体感应及群体感应猝灭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开发出更简单、稳定的基于群体感应猝灭的膜污染控制措施。论文首先考察了不同SRT下MBR中的群体感应及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SRT在4-40天范围内,随着SRT的增大,MBR中的群体感应猝灭菌(AHL降解菌)丰度增大,群体感应菌(AHL生成菌)丰度减小。MBR中的活性污泥对AHL的降解效能随SRT的增大而增强,因此,MBR中AHL浓度随SRT增大而减小。MBR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及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浓度随SRT增大而减小。在长SRT下,由于更弱的群体感应(生物污染)及更少的EPS和SMP(有机污染),MBR中膜污染更轻。以上结果同时也证明了MBR中存在群体感应,且其与MBR中的膜污染密切相关。参考马铃薯培植中为控制黑胫病而采取的群体感应抑制手段,论文提出了MBR中原位刺激群体感应猝灭菌的措施,考察了其对膜污染的控制效果。群体感应猝灭菌的刺激物——γ-己内酯(Gamma-caprolactone,GCL),能够有效地富集活性污泥中的群体感应猝灭菌,其中最主要的功能细菌为Rhodococcus。GCL富集菌能有效地降解AHL,其主要通过Rhodococcus的qsdA酶将AHL中的内酯环水解以实现AHL降解。向MBR中投加GCL富集菌后再连续投加GCL(生物刺激措施)能够有效维持反应器中AHL降解基因qsdA的含量,降低反应器中信号分子C8-HSL的浓度,从而抑制EPS的分泌,进而减轻微生物在膜表面的粘附,最终持久有效地控制膜污染。已有研究报道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ropaea)能够分泌AHL,且其亚硝化活性受到群体感应的影响。但以前的报道及本论文中的研究都表明常规条件下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不会影响MBR中的硝化。为进一步考察MBR中群体感应猝灭措施的适用条件,论文研究了当处于不利于硝化的情况下(短水力停留时间、存在硝化抑制剂(烯丙基硫脲、甲醇、乙腈)及低温(10℃)),该措施对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措施在以上条件下仍能够很好地控制膜污染,但会使硝化变得更为脆弱。在以上不利条件下,采用了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措施的MBR中的硝化作用更易受到影响或冲击,其出水氨氮更易超标。因此,为保证出水氨氮浓度达标,采用群体感应猝灭措施的MBR适于在较长水力停留时间(如6h)、进水中硝化抑制剂较少且温度较适宜的情况下运行。(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10-01)

欧阳乐军,黄真池,沙月娥,陈良,谢先荣[5](2012)在《植物病原菌群体猝灭基因克隆及诱导表达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过程中的关键信号分子,芽孢杆菌中广泛存在的aiiA基因编码AHL-Lactonase能够水解信号分子AHLs。研究利用PCR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克隆了aii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由753个碱基组成,编码含有25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aiiA的同源性为87%~96%。将该基因置于诱导型启动子PPP3调控下,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成功构建了aiiA基因的植物诱导表达载体pCAM-PPP3-aiiA,为进一步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刘志静,张争,徐进,许景升,何礼远[6](2008)在《抗青枯病转群体感应猝灭基因烟草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具有猝灭植物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功能的aac基因构建高效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方法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获得了卡那霉素抗性植株57株。经PCR及RT-PCR检测,筛选得到30株阳性转基因再生苗,并证实了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且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转基因植株苗期抗青枯病试验表明,16d后转基因烟草较对照植株病情指数降低了51,相对病情指数为56.5%。(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张争,徐进,许景升,何礼远,冯洁[7](2008)在《植物青枯菌aac基因克隆及猝灭群体感应信号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植物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aac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否具有降解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功能。【方法】PCR扩增获得青枯菌GMI1000菌株的aac基因,将aac基因克隆到pET-5a原核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AAC融合蛋白,将AAC融合蛋白与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sp.carotovora)混合后,共接种于马铃薯块茎,研究细菌致病力的变化。【结果】克隆了全长的aac基因,完成了aac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研究了AAC融合蛋白对细菌致病力的影响。【结论】青枯菌aac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减弱胡萝卜软腐欧氏致病力的功能,为开发新的控害策略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9期)

张争[8](2008)在《植物青枯菌群体猝灭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大病害。青枯菌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涉及50多个科的200种植物,其中包括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甘薯、花生、烟草、香蕉、桑树、桉树、油橄榄等许多重要的粮食、蔬菜及经济作物。植物病原细菌毒性基因的表达受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信号分子-AHL(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 homoserine lactone)的调控,降解细菌产生的AHL信号分子,猝灭其群体感应,能够降低细菌的致病力。1.青枯菌aac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产物的功能分析克隆了青枯菌的aac(aculeacin A acylase)基因,构建了aac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AAC融合蛋白,证实了AAC蛋白能够降解细菌的AHL信号分子,猝灭细菌的群体感应,明显减弱病菌的致病力。2.青枯菌aac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分析为明确aac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aac基因重组自杀质粒,并将其电转化至青枯菌野生型菌株中,经过体内同源重组,获得了aac基因插入突变株。接种番茄的结果显示,aac突变株的致病性较野生型明显下降,证明了aac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抗青枯病转aac基因烟草和番茄的培育为进一步研究aac基因的功能,构建了aac基因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BI121-Ω4A-aac,转化至农杆菌,应用叶盘法分别转化至烟草和番茄。经过愈伤诱导及卡那霉素(Kan)筛选,分别获得了35株转基因烟草和15株转基因番茄。经过PCR、RT-PCR、Southern、ELISA检测,表明aac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得到正确的表达。接种青枯菌结果显示,转aac基因烟草和番茄的抗病性明显的增强,提高2-2.9个抗性级别,评价为中等抗病水平,表现为发病时间延迟,病情指数的降低。证明将青枯菌群体猝灭基因导入植物,是提高植物对青枯病抗性的有效策略。4.青枯菌毒性蛋白分泌系统Gsp蛋白互作分析为验证群体感应调控下与青枯菌毒性蛋白分泌相关的II型分泌系统Gsp蛋白间的互作,将青枯菌gspC、E、M、L基因克隆至不同的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成Gsp C、E、M、L融合蛋白。通过包涵体蛋白变复性研究,获得了具有活性的复性后蛋白质。蛋白质体外结合试验(Pull-down)结果显示,GspE和GspL,GspL和GspM蛋白之间可发生相互作用。利用体外蛋白结合技术进一步验证了Gsp蛋白互作的真实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8-06-01)

群体猝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果你喜欢科幻小说,就像我一样,那么这肯定会让你兴奋不已。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细菌能不断分泌信号分子(自体诱导因子),这些分子可以被其他细菌(即使细菌的种属不同)检测到。当这些信号分子的浓度很低(细菌数量很小)时,细菌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当信号分子的浓度增加到一定水平以上(细菌数量很大)时,则会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响应来处理这些信号。这就是群体效应,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你知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体猝灭论文参考文献

[1].倪凌峰,王亚宜.基于群体感应猝灭理论的MBR膜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2].唐彩琰,Ioannis,Mavromichalis.群体猝灭能够减少动物抗生素的使用吗[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

[3].范新炯.群体感应猝灭酶新基因的筛选及其应用[C].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4].余华荣.基于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的MBR膜污染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5].欧阳乐军,黄真池,沙月娥,陈良,谢先荣.植物病原菌群体猝灭基因克隆及诱导表达载体构建[J].华北农学报.2012

[6].刘志静,张争,徐进,许景升,何礼远.抗青枯病转群体感应猝灭基因烟草的培育[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

[7].张争,徐进,许景升,何礼远,冯洁.植物青枯菌aac基因克隆及猝灭群体感应信号功能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

[8].张争.植物青枯菌群体猝灭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利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标签:;  ;  ;  ;  

群体猝灭论文-倪凌峰,王亚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