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角唱腔论文-石蔚

旦角唱腔论文-石蔚

导读:本文包含了旦角唱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音戏,旦角唱腔,悠板

旦角唱腔论文文献综述

石蔚[1](2019)在《论五音戏旦角悠板唱腔的衍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悠板是山东五音戏的主要板式,多用在旦角唱腔中。上下句为悠板的基本句式结构,传统戏中旦角悠板唱腔字多腔少;两个"叁音组"是悠板典型音调的核心,出现在头腔、甩腔或拖腔、上下句等旋律中;扩展后的悠板拖腔长度加长,甩腔的音高也有所变化,强化了悠板唱腔的音乐抒情和戏剧性;在伴奏上,主奏乐器演奏的过门和间奏托腔、包腔,使悠板戏剧性色彩更浓。叁个不同时期五音戏代表剧目的唱腔比对,彰显其五音戏悠板唱腔的衍变及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晓婷[2](2018)在《京剧旦角唱腔旋律写作技巧在毕业作品京歌《雨霖铃》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将京剧旦角声腔的特殊音型及旋律特点与歌曲(民族声乐)紧密、恰当的融合起来,再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比如,京剧板式有抒情和叙事之分,根据唱词选择要运用的板式,每种板式间过门和落音规律不同,旋律走向不同,速度不同。初步拟定后,唱腔每一句和每一分句的落音规律,唱腔乐句之间的小垫头(小间奏)如何加入,间奏的旋律处理更偏向京剧选法还是更偏向歌曲等等。难点在于如何在京剧韵味和歌曲的流畅抒美之间达到平衡,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体现京剧特色又易于上口传唱。(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8-06-30)

陈江鸿[3](2018)在《探析赣南采茶戏旦角的唱腔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南部民间艺术土壤里诞生的戏曲剧种之一,是在采茶歌舞与民间小曲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经过四百余年的发展,赣南采茶戏在表演形式上逐渐打造了"两旦一丑"的格局,剧情、作曲、唱腔等方面皆在不断地改进与成长之中。其中,旦角唱腔可谓是赣南采茶戏的核心元素之一,亦是赣南采茶戏曲牌风格的直接体现与灵魂。从20世纪40年代至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期,赣南采茶戏先后涌现了徐荣秀、陈美艳、黄玉英等知名的旦角表演艺术家,她们在传统采茶戏作曲与唱腔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音调、融入新技巧等方式来进行创新,从而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8年02期)

李革临[4](2017)在《京剧旦角“大嗓”及“小嗓”两种不同唱腔发音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京剧主要两种发音方法大嗓和小嗓的发音模式及特点。方法:对7名来自职业院校的京剧专业的女性学员,分a1调起头,分别用"大嗓"、"小嗓"两种演唱方法演唱,使用频闪喉镜检,记录声门振动情况,得出声门闭合度、相对最大粘膜波,计算机声学分析得出功率谱、基频,并以普通舒适发音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嗓"唱法时声门闭合相闭合严密,而"小嗓"唱法时,声门闭合相在后部明显裂隙存在;大嗓的相对最大粘膜波大于小嗓。大嗓老旦演唱音调明显低于青衣小嗓演唱法。结论:"大嗓"及"小嗓"唱法存在不同的声源振动模式。大嗓符合真声发音模式,小嗓符合假声发音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叁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3)

侯康宁[5](2017)在《山东梆子旦角唱腔及其对美声演唱的启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梆子是山东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一带,历史悠久,相传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因其具有较为浓郁的地方性特点,因此,深受鲁西南以及鲁中地区百姓的欢迎和喜爱。作为我国戏曲艺术四大声腔之一梆子腔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2006年山东梆子艺术入选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继在2008年山东梆子被收录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主要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和观察法,选取了山东梆子传统剧目《老羊山》中樊梨花唱段为研究对象,对山东梆子旦角唱腔艺术进行分析,并试图梳理山东梆子旦角唱腔中能够借鉴于美声演唱的较为科学的演唱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声乐学习中。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山东梆子概述。论述了山东梆子的缘起、历史沿革以及山东梆子旦角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以山东梆子传统剧目《老羊山》中樊梨花唱段为例,从山东梆子旦角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调性以及旋律特点等方面论述了山东梆子旦角唱腔的基本样式和特点。第叁章,以山东梆子传统剧目《老羊山》中樊梨花唱段为例,论述了山东梆子旦角唱腔的演唱特点。第四章,通过以上章节中对山东梆子旦角唱腔演唱方法的研究分析,梳理了山东梆子旦角演唱方法与美声演唱方法的异同,归纳总结了山东梆子旦角唱腔演唱特点对于美声唱法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思怡[6](2017)在《借《编花篮》浅谈豫剧旦角唱腔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九大音乐学院中民族声乐的学生在训练和演唱中,不仅要学习西洋歌唱中声区协调统一、共鸣丰富、声音圆润有弹性的优点,还要吸收继承本民族的戏曲、曲艺中字、腔、情、味的特色精华,当二者兼得、中西合璧,才称得上完美。本文就从民族声乐演唱的学习中,是如何将河南豫剧旦角唱腔风格巧妙融入作品中来阐述。全篇由叁章组成。第一章是关于豫剧方面的简介,包含豫剧的历史发展、地域流派以及五大旦角代表性的风格流派,并对常派创始人常香玉的唱腔特点进行具体阐述。第二章通过对用声、气息、语言、共鸣、音色、表演等诸方面的分析与比较,得出了民族声乐演唱与豫剧旦角唱腔的异同。第叁章以改编歌曲《编花篮》为例阐述了自己在实际演唱中,如何将豫剧旦角唱腔借鉴和运用到带有浓郁豫剧风格的作品中,以及作为民族声乐的学生不仅会唱,还应有责任将本民族的戏曲、曲艺进行传承发扬,让它艺术生命永远常青。(本文来源于《天津音乐学院》期刊2017-05-31)

熊玲[7](2017)在《辰河高腔及其旦角唱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辰河高腔,湖南地方大剧种,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来,辰河高腔根植于辰河流域优秀的文化土壤中,以其本土的语言发音、独特的唱腔、丰富庞大的音乐体系以及成熟精湛的表演体制成为深受老百姓挚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旦角作为辰河高腔中比重较大的行当,其研究价值巨大。本文旨在通过对辰河高腔及其旦角唱腔的研究,引起更多人对辰河高腔的关注,并投身到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来。本论文共有叁个章节:第一章为辰河高腔的概况,主要阐述了辰河高腔的起源及流布、发展历程以及行当相关问题;第二章为辰河高腔的音乐特征,重点分析了辰河高腔的曲牌特征、伴奏及帮腔特征以及对古代记谱法“圈腔点板”的简要阐述;第叁章为辰河高腔旦角唱腔研究,从四个方面着重剖析了旦角唱腔的语言特征、润腔手法、发声特点及演唱处理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7-04-10)

汤润哲[8](2016)在《潮剧旦角唱腔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潮剧,又名潮州戏,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和闽南、台湾、香港一带,以及东南亚的华侨居住区,是使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2006年潮剧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传神的表演形式,使之享有“南国奇葩”的美誉。姚璇秋先生乃新中国成立、潮剧打破童伶制后的第一代女旦之一,如今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传承人,分别于1989年、2010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和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姚璇秋是潮剧旦角的代表性人物,其唱腔珠圆玉润、字正腔圆,梅兰芳先生曾称赞其行腔声情并茂。本研究从文化地理学的理论观念切入,通过对潮汕地理文化、潮州音乐、潮剧唱腔等地域渊源的解读,引出潮剧的源流,发展的背景,及潮剧唱腔的发展与潮汕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间的密切关系。其次,以潮剧旦角唱腔为研究对象,以姚璇秋先生的演唱记谱为例,对其中的“腔音”、“腔音列”进行分析以呈现研究文本。通过对姚璇秋先生已出版的潮剧唱段进行欣赏、听辨,选取经典折子戏《扫窗会》进行深入分析,学习“腔音”分析方法,总结潮剧旦角唱腔腔音的叁大类型;在“腔音列”研究中,选取经典剧目《荔镜记·宝篆香销》唱段和新编剧目《江姐·盼亲人》唱段进行分析,总结出潮剧旦角唱腔腔音列多集中在窄腔音列、近腔音列和小近腔音列中。最后,以笔者学习传统唱腔技法之体悟出发,对戏曲唱腔技法于民族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对学习者音色挖掘、音域拓展具有哪些优势及存在哪方面的缺失等为当代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一些借鉴方式和学习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05-01)

杨静[9](2016)在《粤剧旦角唱腔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粤剧又称广东大戏,在我国流传久远,为了将这一剧种保存下来,我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通过认真研究分析,找到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加大了对粤剧旦角唱腔特点的研究,其唱腔特点独特,影响力强,研究好粤剧旦角的唱腔特点对于我国艺术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07期)

陈丽[10](2016)在《浅谈京剧旦角唱腔的继承和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唱、念、做、打"之首的唱腔音乐在京剧艺术中占有主要地位,京剧旦角唱腔也是京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京剧的历史长河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创新。在灿烂辉煌的京剧艺术星河中,旦行流派艺术,主要有陈德霖、王瑶卿"四大名旦"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在艺术上各树一帜,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同时,各种流派的出现,旦角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旦角唱腔创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1-10)

旦角唱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将京剧旦角声腔的特殊音型及旋律特点与歌曲(民族声乐)紧密、恰当的融合起来,再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比如,京剧板式有抒情和叙事之分,根据唱词选择要运用的板式,每种板式间过门和落音规律不同,旋律走向不同,速度不同。初步拟定后,唱腔每一句和每一分句的落音规律,唱腔乐句之间的小垫头(小间奏)如何加入,间奏的旋律处理更偏向京剧选法还是更偏向歌曲等等。难点在于如何在京剧韵味和歌曲的流畅抒美之间达到平衡,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体现京剧特色又易于上口传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旦角唱腔论文参考文献

[1].石蔚.论五音戏旦角悠板唱腔的衍变[J].戏曲艺术.2019

[2].张晓婷.京剧旦角唱腔旋律写作技巧在毕业作品京歌《雨霖铃》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8

[3].陈江鸿.探析赣南采茶戏旦角的唱腔特色[J].中国戏剧.2018

[4].李革临.京剧旦角“大嗓”及“小嗓”两种不同唱腔发音模式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叁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5].侯康宁.山东梆子旦角唱腔及其对美声演唱的启示研究[D].广州大学.2017

[6].李思怡.借《编花篮》浅谈豫剧旦角唱腔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运用[D].天津音乐学院.2017

[7].熊玲.辰河高腔及其旦角唱腔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7

[8].汤润哲.潮剧旦角唱腔艺术研究[D].广州大学.2016

[9].杨静.粤剧旦角唱腔特点[J].戏剧之家.2016

[10].陈丽.浅谈京剧旦角唱腔的继承和创新[C].第叁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

标签:;  ;  ;  

旦角唱腔论文-石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