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黏膜损伤论文-张艺,张建凤

气管黏膜损伤论文-张艺,张建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管黏膜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DCA循环,气管插管,黏膜压力性损伤,口唇

气管黏膜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张艺,张建凤[1](2017)在《PDCA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致口唇黏膜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DCA在预防气管插管致患者口唇黏膜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月经口气管插管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将2016年6-10月经口气管插管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PDCA对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操作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口唇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口唇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改善前30.6%下降至改善后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能明显降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唇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减少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7年20期)

刘玮,张雷,叶嘉,赖国祥,文文[2](2016)在《盐酸氨溴索保护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致大鼠气管黏膜及肺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大鼠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及生理盐水所致气管黏膜及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利多卡因组(LD组)及两组相应的盐酸氨溴索干预组(NS+AB组和LD+AB组)。NS、LD组大鼠麻醉后分别于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干预组在注射药物前6h腹腔注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0mg/kg)。给药后2、24、48、72、96h处死大鼠,光镜观察肺组织改变,电镜观察气管黏膜变化。结果干预组术后2h黏膜受损面积,NS+AB组为(73.1±2.7)%,LD+AB组为(75.5±3.2)%,分别显着低于NS组的(94.4±2.8)%,LD组的(92.8±2.4)%。NS+AB组术后24h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受损面积(2.5±0.5)%明显低于NS组术后24h的(73.7±7.8)%。LD+AB组术后48h黏膜恢复正常,受损面积(2.4±0.5)%显着低于LD组术后48h的(54.0±4.6)%。光镜观察见干预组术后2h上皮细胞水肿、排列紊乱较NS、LD组明显减轻,NS+AB组术后24h基本恢复正常,LD+AB组术后48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对下呼吸道可造成损伤,盐酸氨溴索对其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文文,刘玮,胡顺振,赖国祥[3](2016)在《左氧氟沙星对大鼠气管黏膜和肺组织的损伤及氨溴索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左氧氟沙星经气管内局部使用所致大鼠气管黏膜和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左氧组)、盐酸氨溴索干预组(干预组),每组30只。对照组仅给予气管穿刺,不注入任何药物。左氧组及干预组大鼠气管均注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8 mg/kg),干预组大鼠则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6 h,经腹腔注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0 mg/kg)。分别于气管穿刺后2、24、48、72、120、168 h 6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气管纤毛形态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左氧组大鼠气道黏膜纤毛上皮及肺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168 h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8、72、120小时时间点,干预组气管黏膜纤毛及肺组织损伤程度较左氧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可保护气管内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的气管黏膜和肺组织的损伤。(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6年09期)

卢素芬[4](2015)在《氨溴索对气管内注射氟康唑后大鼠气管黏膜和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用目的1、通过气管穿刺注入氟康唑注射液的方法建立大鼠气管内给药模型,观察大鼠气管黏膜纤毛的损伤情况和肺组织病理变化;2、研究TNF-α细胞因子在气管内给药后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3、探讨气管内给予氟康唑对大鼠气管黏膜表面纤毛和肺组织的损伤的可能机制,同时观察腹腔内注射氨溴索后对上述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氟康唑组(F组)、氟康唑+氨溴索组(FA组),每组各30只。N组不予任何处理。F组和FA组通过气管穿刺缓慢注入氟康唑注射液(0.425mg/kg),建立大鼠的气管内给药模型,其中FA组需提前6小时给予腹腔注射氨溴索注射液(70mg/kg),余处理两组相同。叁组于实验开始后2小时、1天、2天、3天、5天、7天6个不同时间点分别放血处死5只大鼠,取中下段气管行扫描电镜下观察气管黏膜表面纤毛的受损情况,取右肺副叶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N组气管黏膜表面的纤毛排列规整、致密,无水肿、坏死脱落及倒伏。F组、FA组在6个时间点气管黏膜上皮纤毛均受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倒伏、聚集、融合,或者脱落、坏死,两组均在第5天时损伤达高峰,但F组纤毛损伤面积最高可达98%而FA组为68%,第7天较第五天有明显好转。叁组在6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F组与N组、FA组相比,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可见脱落、肿胀,气道腔内可见较多炎症细胞、粘液渗出,肺泡腔内及肺泡间隔红细胞、炎症细胞渗出增加,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较明显。3.肺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示N组支气管上皮细胞TNF-α蛋白少量表达,免疫组化染色为无色或浅黄色。F组2小时染色最浅,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从第1天始至第5天逐渐增强,第5天时着色最深,F组各时间点TNF-α蛋白染色程度评分均高于FA组和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气管内局部注入氟康唑注射液后,大鼠气管黏膜表面纤毛和肺组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随时间推移,第5天时损伤程度达高峰,第7天时损伤渐恢复,损伤是部分可逆的,但此种损伤是否完全可逆性仍需进一步的试验来证明。2、气管内局部注入氟康唑注射液后肺组织中的TNF-α蛋白表达增加,考虑TNF-α蛋白可能与这种损伤有关。3、氨溴索注射液具有减轻气管内注射氟康唑注射液对气管黏膜和肺组织的损伤的作用,可能与氨溴索的多种肺保护作用有关,推测其具体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肺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5-06-01)

时立霞,陈玉芹,孔令希,徐连成,丁国云[5](2014)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气管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气管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气管黏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先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30 min后行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同时行局部冲洗、吸引、清除积血及分泌物,发现活动性出血,经钳孔局部喷涂肾上腺素;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经钳孔局部喷洒rb-bFGF溶液,2次/d,共5 d。结果:治疗组气管黏膜完全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vs78.3%,P<0.05);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2.1±1.4)d vs(6.5±1.4)d,P<0.05];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b-bFGF能明显提高气管黏膜损伤患者的痊愈率,缩短治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赵邦术,刘新伟[6](2014)在《比较研究气管导管套囊不同充气方法对导管套囊压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气管导管套囊不同充气方法对导管套囊压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肿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指感法、测压法、最小封闭压力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用专用套囊测压表分别测定3种方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后的套囊压力。术毕在患者苏醒拔出气管导管过程中,用可视纤维喉镜观察患者气管黏膜的改变,比较不同充气方法的导管套囊压力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差异。结果指感法组平均套囊压(49±11.8cm H2O)明显高于测压法组(27±1.5cm H2O)和最小封闭压力法组(25±2.1cm H2O),测压法和最小封闭压力法两组间平均套囊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感法组气管黏膜损伤发生率(87.5%)较测压法组(20.0%)和最小封闭压力法组(15.0%)明显升高,测压法和最小封闭压力法两组间患者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凭经验用指感法给导管套囊充气,易使套囊内压力远高于正常允许值,发生气管黏膜损伤风险高。采用测压法或最小封闭压力法给导管套囊充气,套囊压力基本控制在正常允许值范围内,2种方法均可降低患者气管黏膜损伤风险。(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4年22期)

方伟文,黄顺来,吴锐城[7](2014)在《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气管插管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45例列为观察组,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后进行气管插管;2012年1~12月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气管插管前气囊不充气状态下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气道黏膜损伤率。结果(1)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观察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75±0.41)min,较对照组的(3.44±0.59)min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率较低,仅为2.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插管成功率高,费时少,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有显着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4年14期)

杨秀红[8](2013)在《气管内插管黏膜损伤的原因探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气管内插管黏膜损伤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气管插管的患者240例,其中12例患者出现黏膜损伤,搜集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例损伤的患者经临床的积极治疗均康复出院,临床医师进行总结,找出了患者气管损伤的原因。结论合理的选择气管导管、合理的深度、气囊的压力以及压迫时间等是避免气管损伤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23期)

袁桂娥[9](2013)在《气管黏膜损伤致呼吸衰竭3例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气管插管使气管黏膜损伤坏落导致呼吸道阻塞,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叁凹征明显,咳痰由多变少,哮喘逐渐加重伴有喉鸣音,再次气管插管治愈。1病例报告例1,女,41岁,因间歇性咳血15年,诊断为左肺下叶结核球,2012年4月20日经气管插管静脉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阮履强,罗林丽,周军,王洪阳,王利洋[10](2012)在《预防兔气管黏膜损伤的导管套囊内的最低有效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防止兔气管黏膜损伤的气管导管套囊内的最低有效压力。方法 22只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向气管内插入ID3.5cm带套囊气管导管并向套囊内充气。使用叁通分别连接压力弹簧表和注射器测量和调节套囊内的压力。维持套囊内压力在预定水平2h后处死大白兔,取套囊压迫区气管组织行病理观察。如果光镜下病理切片显示黏膜受损就定义为压力实验"阳性",相反就定义为压力实验"阴性"。气管导管套囊内的起始压力设定为50cmH2O,如果前一只兔的压力实验为"阳性",则下一只兔的气管导管套囊内的压力就降低5cmH2O,反之则下一只兔的气管导管套囊内的压力就升高5cmH2O,直到观察到六个从"阴性"到"阳性"的交叉点后终止全部实验。结果防止50%的兔发生气管黏膜损伤的套囊内最低有效压力值Pre50为24.83cmH2O(95%可信区间:21.27~28.29cmH2O),防止95%的兔发生气管黏膜损伤的套囊内最低有效压力值Pre95为18.19cmH2O(95%可信区间:14.29~22.31cmH2O)。结论维持兔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在20cmH2O内可以在短期内有效防止兔气管黏膜损伤。(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2年09期)

气管黏膜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大鼠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及生理盐水所致气管黏膜及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利多卡因组(LD组)及两组相应的盐酸氨溴索干预组(NS+AB组和LD+AB组)。NS、LD组大鼠麻醉后分别于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干预组在注射药物前6h腹腔注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0mg/kg)。给药后2、24、48、72、96h处死大鼠,光镜观察肺组织改变,电镜观察气管黏膜变化。结果干预组术后2h黏膜受损面积,NS+AB组为(73.1±2.7)%,LD+AB组为(75.5±3.2)%,分别显着低于NS组的(94.4±2.8)%,LD组的(92.8±2.4)%。NS+AB组术后24h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受损面积(2.5±0.5)%明显低于NS组术后24h的(73.7±7.8)%。LD+AB组术后48h黏膜恢复正常,受损面积(2.4±0.5)%显着低于LD组术后48h的(54.0±4.6)%。光镜观察见干预组术后2h上皮细胞水肿、排列紊乱较NS、LD组明显减轻,NS+AB组术后24h基本恢复正常,LD+AB组术后48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对下呼吸道可造成损伤,盐酸氨溴索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管黏膜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艺,张建凤.PDCA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致口唇黏膜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

[2].刘玮,张雷,叶嘉,赖国祥,文文.盐酸氨溴索保护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致大鼠气管黏膜及肺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6

[3].文文,刘玮,胡顺振,赖国祥.左氧氟沙星对大鼠气管黏膜和肺组织的损伤及氨溴索的保护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

[4].卢素芬.氨溴索对气管内注射氟康唑后大鼠气管黏膜和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

[5].时立霞,陈玉芹,孔令希,徐连成,丁国云.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气管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

[6].赵邦术,刘新伟.比较研究气管导管套囊不同充气方法对导管套囊压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

[7].方伟文,黄顺来,吴锐城.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

[8].杨秀红.气管内插管黏膜损伤的原因探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

[9].袁桂娥.气管黏膜损伤致呼吸衰竭3例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

[10].阮履强,罗林丽,周军,王洪阳,王利洋.预防兔气管黏膜损伤的导管套囊内的最低有效压力[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

标签:;  ;  ;  ;  

气管黏膜损伤论文-张艺,张建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