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评估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速度计,高强度复杂运动,能量消耗,神经网络模型
能量评估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廖方萍[1](2019)在《加速度计监测高强度复杂运动能量消耗的模型构建与准确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我国有关能量消耗的研究大部分围绕简单的中、低强度的周期性体力活动展开,鲜少涉及到高强度复杂的体力活动,且有关于神经网络模型对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预测应用较少,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佩戴部位的加速度计原始数据的处理,建立不同佩戴部位的线性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并对相同、不同佩戴部位的两个模型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寻找出最优化的预测模型,从而丰富加速度计的测量领域,让其更好地为运动实践服务。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测量法,受试者在4个部位(优势和非优势手腕外侧、髋部右侧和右脚踝外侧)佩戴4个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简称GT3X),在胸前佩戴1个Cosmed K4b~2气体代谢能耗分析仪(简称K4b~2),通过大屏幕播放的已剪辑好的高强度健身操视频,除去热机准备和热身时间,受试者进行时长为9分钟的高强度复杂运动(本研究选择健身操作为典型代表)。使用SPSS 22.0建立一般线性回归模型,通过SPSS Modeler18.0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Bland-Altman方法和比较RMSE等指标对两个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准确性检验。结果:(1)运动过程中身体形态学指标与能量消耗EE的相关性分析中,体重指标与EE的相关性最高,建模组r=0.505(p<0.01),验证组r=0.41(p<0.01);4个佩戴部位的加速度计VM值和HR与K4b~2能量消耗的EE、METs的相关性分析中,4个部位的VM值与EE、METs的相关性都很显着(p<0.01),其中优势手腕的相关性最为显着,HR与EE、METs的相关性最强,与EE的相关性为0.486(p<0.01),与METs的相关性为0.502(p<0.01)。(2)本研究构建的四个部位线性回归预测方程如下:非优势手腕EE=0.000014VM+0.135体重+0.004HR-1.071脚踝EE=0.000025VM+0.135体重+0.004HR-1.157腰部EE=0.000029VM+0.135体重+0.003HR-0.674优势手腕EE=0.000024VM+0.133体重+0.004HR+0.187非优势手腕调整后R~2=0.519,脚踝调整后R~2=0.521,腰部调整后R~2=0.518,优势手腕调整后R~2=0.522。(3)本研究构建出的四个部位的叁层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初始学习率为0.05,动量常量设为0.5,误差率设为0.001,模型如下:非优势手腕13-9-1叁层神经网络模型(R~2=0.808)脚踝13-9-1叁层神经网络模型(R~2=0.796)腰部13-13-1叁层神经网络模型(R~2=0.771)优势手腕13-8-1叁层神经网络模型(R~2=0.795)(4)线性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实测值与预算值的一致性检验中,在B-A图中,不同模型不同部位的各散点都基本落在±1.96SD之间,非优势手腕、脚踝、腰部和优势手腕这4个部位的神经网络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均有良好的预测能力。(5)通过计算不同部位预测值的RMSE、MAPE和BIAS指数并进行横向比较,神经网络模型非优势手腕、优势手腕、脚踝和腰部这4个部位的RMSE和MAPE均低于线性回归模型,神经网络RMSE指数分别为:0.98、2.85、1.05和1.16,线性回归模型的RMSE指数分别为:1.65、4.7、1.64、1.7,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势手腕和腰部的BIAS指数也明显低于线性回归模型,从整体误差上来看,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差更小。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四个部位的线性回归能量消耗方程具有较高拟合度,在预测运动能量消耗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应用于大多高强度复杂运动能量消耗的监测。(2)本研究构建的四个部位的叁层神经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度,准确性优于一般线性回归模型,能够准确预测高强度复杂运动的能量消耗,经验证其在预测运动能量消耗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为最优化的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6-20)
郭强[2](2016)在《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采暖节能量预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是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降低建筑领域能耗的重要举措之一。由政府补贴主导的改造资金筹措方式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此项工作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清洁发展机制等市场化机制在此项工作中的有效应用逐渐成为政府及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改造实施前对采暖节能量进行预评估是市场化机制应用的基础性工作。本课题来源于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能效提升工程规划目标及技术路线研究”项目。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概述如下:首先,针对常规回归方法在填补较大量缺失数据时精度不高且输入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基于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构建了改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填补耗热量缺失数据。通过构建2组对照模型,以两栋居住建筑作为案例对改进模型的精度进行分析。其次,对测试年度和典型气象年气象参数进行对比,对测试年度气象条件的一般性进行分析。基于抽样选取的居住建筑室内温度数据样本,对节能改造前后及采暖期不同阶段的建筑室内温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建筑室内平均干球温度改造前为20.1℃,改造后为22℃,均高于一般使用的18℃。故在节能量分析时需采用实测值。对严寒期至末寒期居住建筑室内干球温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建筑耗热量分析时,室内平均温度不需要根据不同的采暖阶段进行差异化设定。对抽样建筑采暖季耗热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内扰和外扰影响,在相同气象条件下,不同建筑采暖耗热量差距较大,改造工作开展前应对居住建筑改造后的采暖耗热量水平进行有效的预评估。再次,基于数量化理论I对影响居住建筑热工性能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筛选,作为样本建筑分类变量,并提出将采暖季不同时期耗热量比例值纳入分类变量体系。对100栋居住建筑样本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将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分为叁类,并对分类结果合理性和叁类建筑日平均耗热量水平进行对比。采用Fisher判别法构建居住建筑分类的判别模型,并对判别模型进行优化。以实测换热站案例为依据,对构建的判别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最后,在聚类模型和判别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采暖节能量预评估模型,并提出模型的修正方法。此外,对该模型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步骤进行明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J.H.Kim,H.Kim,Y.J.Kim,J.Y.Lee,J.K.Han[3](2014)在《利用动态对比增强超声评估人类胰腺癌的异种移植模型对吉西他滨和高强度聚焦超声低能量治疗的联合应用的早期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评估联合应用吉西他滨和HIFU低能量治疗对人类胰腺癌的异种移植模型的治疗效果,对比病理学表现,评价动态对比增强超声(DCE-US)在评估该治疗方案的(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G.Knobloch,G.Jost,A.Huppertz,B.Hamm,H.Pietsch[4](2014)在《对此双能量CT与动态增强CT及传统的单能量增强CT对瑞格非尼(Regorafenib)在临床前期肿瘤模型早期疗效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对比双能量CT与动态对比增强CT和常规对比增强CT在评估临床前期瑞格非尼(regorafenib)早期治疗效果的潜在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S9L胶质瘤小鼠模型,(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李丽君,闫伟超,孙世敏[5](2014)在《基于改进能量分析模型的生产核心型供应链中制造商财务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链带来竞争和效益优势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财务风险。基于能量释放理论,考虑供应链财务风险传导及挡板效应,改进能量分析模型。通过构建传导财务风险流及吸收率体系,综合运用模糊评价法、德尔菲法,对系统财务风险能量予以量化。该模型能减少财务风险源的缺失,减掉挡板吸收的风险,为供应链财务风险量化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展示该模型应用。(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4年03期)
胡辰,王富平,陈忠敏,李珍珠[6](2014)在《可作为肝脏损伤能量评估模型的新型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95±5)℃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比例的硬脂酸钾(PS)、硬脂酸钠(SS)、液体石蜡(PL)和聚乙烯醇(PVA)共混搅拌制备出可作为肝脏损伤能量评估模型的塑性材料。采用Instron 8871动态疲劳材料拉伸压缩试验机测定不同比例的塑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S/SS/PL/PVA质量比为35/35/28/2时,变形抗力为0.056MPa,极限压缩应变为10.673%,塑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4年04期)
田广东,储江伟,刘玉梅,李中凯,金晓红[7](2012)在《产品拆解混合图模型构建与能量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拆解过程存在不确定特性的本质,结合定义的能量可拆解度概念,构建了产品拆解能量分析的理论模型。基于图论思想和面向对象技术,在定义拆解混合图基本元素的基础上,以压缩盘结构装配体为例构建拆解混合图,并生成该产品完全拆解序列及目标拆解序列。同时应用设计的Monte Carlo求解算法,对其进行完全能量可拆解度和目标能量可拆解度计算的举例分析,为实现产品拆解过程的量化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产品拆解过程的随机评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2年12期)
周建聪[8](2012)在《基于能量模型的四川省能源发展环境容量评估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基础,经济发展需要能源开发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这是人类面临的两难选择。未来中国能源需求量很大,能源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将越来越凸显。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既要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又要把能源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对能源发展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对环境容量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旨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满足当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能源的需求,由此表明探讨能源与环境容量发展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从国际、国内能源发展形势分析出发,对能源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在此基础上,从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两方面着手,运用层次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建立了基于能量模型的能源发展环境容量分析理论和评估流程体系,并以四川省能源发展环境容量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概括如下:(1)对国际、国内近年来能源发展的历程及整体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能源发展态势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能源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能源消费和生产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能源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从能源开发及生产、能源消费两方面角度对能源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包括煤炭开采与消费、油气开采与消费和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建立能源环境层次分析模型,利用其分析能源发展的供需状况、能源经济形势、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开发环境破坏、大气环境容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状况等,通过全面和系统地梳理这些环境约束条件,探索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对能源环境容量的形势作出了初步的分析判断,其分析结论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能源环境政策提供理论支撑。(3)以四川省能源发展为例,对其“十二五”期间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形势进行了分析和测算,并重点对煤炭和油气消耗带来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环境容量问题进行了计算和评估,对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影响和移民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全省由于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四川省粗放式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客观条件要求我们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充分重视能源发展带来的环境负面问题。从总体上看,未来四川省能源需求量很大,由此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4)将本文构建的能量环境容量评估算法通过C++编程形成了四川省能源发展环境容量评估软件系统,完成了与实际应用的初步结合。(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9-01)
闫伟超[9](2012)在《基于改进能量分析模型的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链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供应链财务风险是供应链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应链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研究方向的结合。研究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估对于供应链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论文基于能量释放理论,将供应链看做一个系统,从系统内生和传导角度分析供应链财务风险能量成因。考虑供应链财务风险的传导及供应链节点对财务风险的挡板效用,对能量分析模型予以改进。构建财务风险输入流及吸收率评价体系,运用德尔菲法、模糊评估法、粗糙集离散化相关理论方法,通过标准化处理,评估供应链及各节点内生、传导财务风险。改进后的模型能减少财务风险源的缺失,减掉挡板吸收的风险,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这不仅为供应链财务风险量化研究提供借鉴和理论参考价值,也能为供应链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防范提供现实指导价值。论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明确供应链、供应链风险及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通过对供应链财务风险传导理论的梳理,分析供应链财务风险传导要素及特征。(2)基于能量释放理论,将供应链看做一个系统,考虑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内生和传导,将供应链财务风险分为内生和传导财务风险,并对成因进行分析。(3)对能量分析模型予以改进,增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适用性。提出模型假设,对能量分析模型中财务风险能量构成、能量表示进行定义,对能量测度提出评估方法。(4)基于改进的能量分析模型,通过与德尔菲法、模糊评估法、粗糙集属性离散等相关理论方法的结合,对供应链内生财务风险、传导财务风险进行评估。通过标准化系数处理,评估供应链及各节点财务风险能量损失值大小。(5)实例分析展示模型在实际应用的评估过程,展示其潜在应用价值。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提出研究过程中的局限与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06-01)
从飞云,陈进,董广明[10](2011)在《基于碰撞能量模型的非线性碰摩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估非线性碰摩的碰撞能量模型(IEM),根据模型特性可得出IEM指标η用于评估碰摩故障的严重程度或发生概率.通过对在不同阻尼比ζ状态下IEM指标η随转速比Ω的响应变化趋势研究,给出了η随ζ和Ω的响应联合分布.结合IEM模型特性提出了"敏感区域"的概念.此区域概念的提出,不仅对于转子设备的操作运行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于转子系统的设计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能量评估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是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降低建筑领域能耗的重要举措之一。由政府补贴主导的改造资金筹措方式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此项工作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清洁发展机制等市场化机制在此项工作中的有效应用逐渐成为政府及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改造实施前对采暖节能量进行预评估是市场化机制应用的基础性工作。本课题来源于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能效提升工程规划目标及技术路线研究”项目。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概述如下:首先,针对常规回归方法在填补较大量缺失数据时精度不高且输入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基于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构建了改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填补耗热量缺失数据。通过构建2组对照模型,以两栋居住建筑作为案例对改进模型的精度进行分析。其次,对测试年度和典型气象年气象参数进行对比,对测试年度气象条件的一般性进行分析。基于抽样选取的居住建筑室内温度数据样本,对节能改造前后及采暖期不同阶段的建筑室内温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建筑室内平均干球温度改造前为20.1℃,改造后为22℃,均高于一般使用的18℃。故在节能量分析时需采用实测值。对严寒期至末寒期居住建筑室内干球温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建筑耗热量分析时,室内平均温度不需要根据不同的采暖阶段进行差异化设定。对抽样建筑采暖季耗热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内扰和外扰影响,在相同气象条件下,不同建筑采暖耗热量差距较大,改造工作开展前应对居住建筑改造后的采暖耗热量水平进行有效的预评估。再次,基于数量化理论I对影响居住建筑热工性能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筛选,作为样本建筑分类变量,并提出将采暖季不同时期耗热量比例值纳入分类变量体系。对100栋居住建筑样本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将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分为叁类,并对分类结果合理性和叁类建筑日平均耗热量水平进行对比。采用Fisher判别法构建居住建筑分类的判别模型,并对判别模型进行优化。以实测换热站案例为依据,对构建的判别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最后,在聚类模型和判别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采暖节能量预评估模型,并提出模型的修正方法。此外,对该模型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步骤进行明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评估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廖方萍.加速度计监测高强度复杂运动能量消耗的模型构建与准确性评估[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郭强.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采暖节能量预评估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6
[3].J.H.Kim,H.Kim,Y.J.Kim,J.Y.Lee,J.K.Han.利用动态对比增强超声评估人类胰腺癌的异种移植模型对吉西他滨和高强度聚焦超声低能量治疗的联合应用的早期反应[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
[4].G.Knobloch,G.Jost,A.Huppertz,B.Hamm,H.Pietsch.对此双能量CT与动态增强CT及传统的单能量增强CT对瑞格非尼(Regorafenib)在临床前期肿瘤模型早期疗效的评估[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
[5].李丽君,闫伟超,孙世敏.基于改进能量分析模型的生产核心型供应链中制造商财务风险评估[J].管理评论.2014
[6].胡辰,王富平,陈忠敏,李珍珠.可作为肝脏损伤能量评估模型的新型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J].材料导报.2014
[7].田广东,储江伟,刘玉梅,李中凯,金晓红.产品拆解混合图模型构建与能量评估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
[8].周建聪.基于能量模型的四川省能源发展环境容量评估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9].闫伟超.基于改进能量分析模型的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估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0].从飞云,陈进,董广明.基于碰撞能量模型的非线性碰摩评估研究[J].物理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