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微区分布论文-傅晨菲,罗立强

元素微区分布论文-傅晨菲,罗立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素微区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头发,铅锌矿区,微区分析,形态

元素微区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傅晨菲,罗立强[1](2018)在《铅锌矿区居民头发中Pb,As,Cd等有害元素含量、微区分布及元素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头发是人体元素的排泄器官之一,头发中元素含量能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矿区毒性元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对某铅锌矿区居民头发中Pb,As,Cd,Ca,Mg,Fe,Zn,Cu,Mn和Sr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微区X射线荧光(Micro-XRF)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测定了头发中的Pb和As等元素微区分布和Pb形态。研究发现(1)当地部分居民已经受到矿区中Pb,Cd,Cu和Mn等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不同性别群体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惯是决定其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女性头发中Pb,Cd,Ca,Mg,Zn,Cu和Sr的平均含量都显着高于男性,男性头发中的Fe显着高于女性;(3)由于各元素性质、来源和吸收机制等原因,矿区居民头发中Ca-Mg-Sr-Zn,Pb-Cd-Cu-Mn,Fe-Mn具有相关性;(4)矿区典型头发样本中Pb和As主要沿头发中轴分布,从发根至发梢含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5)头发样品中Pb由4.7%Pb3(PO4)2,36.8%Pb-GSH和8.4%PbS组成;(6)头发中不溶性磷酸铅、铅-半胱氨酸巯基结合态是发铅的主要存在形态,揭示了其为人体铅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08期)

王树凤,施翔,田生科,孙海菁,杨肖娥[2](2016)在《杞柳不同品种对铅的积累、耐性及叶片元素原位微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杞柳不同品种对重金属铅(Pb)的吸收、积累以及耐性差异,明确Pb在杞柳不同组织的积累特点、转移能力及其在叶片的微区分布特征,为阐明Pb的毒性机制以及杞柳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方法,分别以0,100和200μmol·L~(-1) Pb(NO3)2处理杞柳微山湖、一枝笔和大红头3个品种扦插苗,研究铅对杞柳不同品种生长、生物量积累和重金属耐性的影响以及Pb在不同组织的积累和转移能力,并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SRXRF)荧光技术分析Pb以及K,Zn,Ca,Fe等其他元素在杞柳叶片的微区分布特征。【结果】Pb明显抑制了杞柳3个品种的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而且,苗高生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明显的下降(P<0.05),而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在100和200μmol·L~(-1) Pb(NO3)2处理下的变化则不明显;杞柳3个品种在苗高和生物量积累方面均有差异,其中微山湖的苗高、地上部干质量以及根部干质量均优于其他2个品种。在100和200μmol·L~(-1) Pb处理下,供试3个品种对铅的耐性指数均在60%以上,说明杞柳对Pb具有的耐受性,微山湖耐性最强,其次为一枝笔,大红头的耐性指数最低。不同组织对Pb的积累量从高到低表现为:根>插条>枝条>叶。通过对不同组织Pb的转移系数研究发现,Pb向杞柳地上部不同组织的转移能力很低,特别是向新枝和叶片的转移极少,而向插条中的转移相对较多,说明杞柳体内的Pb大部分积累于根部,极少向地上部转运,转运到地上部的Pb倾向于储存在插条等生物活性较弱的组织中。SRXRF分析发现,Pb在杞柳叶片主要沿叶片的中脉分布,与Zn的分布类似,通过对叶片中不同元素的分布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Pb与K,Zn,Ca,Fe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推测Pb在叶片的迁移可能与这几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关。【结论】杞柳3个品种对Pb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根系可以固定高浓度的Pb,因此,杞柳可用于Pb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化修复中;尽管杞柳不同品种对Pb的积累和耐性差异不明显,但在植物修复实践中,宜选择选择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较为优良的品种,如微山湖,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植物修复效率。(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王成,季峻峰,WANG,Jianhua[3](2013)在《应用SIMS原位分析土壤和小麦籽实中微量元素微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等微量元素污染和营养元素供给是环境、农业和地球科学等学科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由于化学分析技术的限制,在微米尺度上的原位分析元素在土壤和农产品中的空间分布并不多见。离子探针(SIMS)是一种样品元素原位表面分析仪器,具有微米分辨率和百万分之级的灵敏度。它基于原始离子束来"轰击"样品表面从而激发次生粒子,收集释放的次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陈莉,吴超,廖海兵,郭卫东,陈文荣[4](2012)在《不同锌效率基因型水稻籽粒中矿质元素的原位微区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步辐射(SRXRF)结合ICP-MS研究了足Zn条件下不同锌效率水稻籽粒中Zn及其他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RXRF技术可高效分析水稻籽粒锌等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水稻籽粒中K和Ca元素的分布特征与其余4种元素相关不显着,而Zn、Fe、Cu、Mn元素的含量分布相互间则显着相关;水稻籽粒中K含量最高,移动性也最强,精米中K含量可达颖壳的52.6%~90.6%,而Ca在颖壳中含量最高。其余矿质元素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糊粉层;Zn、Fe等元素主要集中在水稻籽粒的胚及糊粉层等外层功能组织,在胚乳中由外向里呈递减趋势。此外,锌高效基因型IR8192在水稻籽粒各部位的Zn含量均低于锌低效基因型二九丰。可见,与锌低效品种相比,锌高效品种仅在低Zn水平下表现出更高的锌吸能力及利用效率,在足Zn条件下并无籽粒富锌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许涛,罗立强[5](2011)在《铅锌矿区居民头发中Pb、Fe、Cu、Zn元素的SRXRF微区分布分析与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发中元素的微区分布与结合特征分析可为矿山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提供新证据。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区分析技术研究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居民头发元素微区分布特征,头发毛囊根部的Pb相对强度较低,远离根部发干中Pb相对强度较高,具有与持续环境暴露相关的纵向累积特征;Fe、Cu、Zn纵向相对强度分布较稳定。发干皮质组织中Pb、Fe、Cu、Zn相对强度较高,表皮组织中Pb、Fe、Cu相对强度较低,但无Zn,髓质组织中Cu、Zn相对强度比皮质组织中稍低,Pb和Fe未检出。依据元素在头发中的分布特征,认为外源性污染来源的Pb构成居民发Pb的主要来源,Fe、Cu、Zn为内源性生理代谢来源,Cu和Zn参与了头发发育的整个生理代谢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微小样品分析领域,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区分析技术成为一门重要的分析手段。(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1年06期)

赵宏樵,郑存江,初凤友,王笑笑[6](2009)在《富钴结壳中成矿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CCLLD27站位富钴结壳中8个主要成矿元素(Mn、Fe、Co、Cu、Si、Al、Ca和Ti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微区扫描和人工分层样品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1)成矿元素Mn、Fe、Co和Cu的微区变化很大:Mn与Co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相似,而Fe和Cu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则相反。主要造岩元素Si和Al的微区分布特征基本类似;Ca元素的微区变化较大,在近底部的基岩层其含量达到最高峰值。Ti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与Mn、Co元素微区分布特征接近。(2)微区扫描与人工分层样品两种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微区扫描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反映富钴结壳在不同生长时代各成矿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3)富钴结壳微区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对结壳不同成矿阶段各种不同成矿作用的定性评估。(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陈永亮,韩士杰[7](2009)在《应用电子探针研究苗木根-土界面元素微区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冰冻切片-电子探针X-射线微量分析法研究了红松苗木根-土界面营养元素的微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苗木根际土壤中氮、磷、钾、钙、硫等元素含量均低于根组织中的含量,而铁元素的含量较根组织中的高;根组织中磷、钾含量由表皮向根内径向增加,氮、钙与铁在根组织内的分布则与磷、钾呈相反的趋势,由根表向根内逐渐减少。通过对元素含量的微区分布特点分析,可以较深入地了解根/土生态界面范围并说明一些养分的运输机理。(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张树滨,邱玉桂,方观瑞[8](2004)在《甘蔗茎中化学元素的微区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扫描电镜 能谱仪研究了甘蔗茎皮层的外表面和横切面中Si等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 ,皮层外表面不同形态区域中Si等元素的含量不同 ,颗粒物是Si高度密集的部位 ,Si的含量高达 58.2 3 % ;平坦处的Si含量较低 ,为 44 .42 % ;颗粒物块及其连接处中所含Si的原子数相同 ,但所含C、O元素的原子数则相反。横切面中 ,皮层中Si的密度高且分布呈外层低里层高的规律性 ;维管束及薄壁细胞中Si的含量较低且分布较均匀 ,皮下纤维层中Si的含量最低 ,具有明显不同于麦秆的特点。实验结果预示不同部位中硅化物的组成及元素化学状态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邱玉桂,云娜,蒋李萍[9](2003)在《麦秆皮层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谱仪 (SEM EDAX)研究麦秆节间皮层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及Si等元素的电子地图。结果表明 ,节间外表面有 2种形态 ,Si含量高达 30 %~ 6 0 %。多数外表面呈高低相间的纵向平行条纹 ;这种皮层的外表面及皮层中Si的分布也呈高低相间的纵向平行条纹。少量外表面较粗糙 ,具粒状物且气孔器分布较多 ;粒状物是Si高度密集的部位 ;气孔器周围的Si密度明显提高 ,Si高度密集的气孔器壁深入到皮下纤维层中。麦秆皮层主要由C、O、Si、K等元素组成 ,并含有少量Cl、Ca、Al等元素。节间皮层中Si的含量呈规律性分布。与皮层相邻的纤维细胞壁中含Si量较高。Si是皮层生物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元素。麦秆不同部位的皮层中 ,C、O、Si等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点不同 ,预示着这些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陈同斌,黄泽春,黄宇营,谢华,廖晓勇[10](2003)在《砷超富集植物中元素的微区分布及其与砷富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 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方法(SRXRF)研究 As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L varnervosa Thu)根、叶柄和叶片(羽片)中 As及其他 10种元素的微区分布和 As的吸收及转运特点.结果表明,AS在根部具有向维管柱转运的趋势,在叶脉中具有向近轴皮层转运的趋势,但是在叶柄中却被限制在维管柱中.在羽叶中AS主要富集在叶肉组织中,叶表皮细胞的AS含量相对较低.在羽叶、叶脉和叶柄中,As的微区分布与K,Ca,Mn,Fe,Cu和Zn等阳离子元素分布规律非常相似,它有]在转运过程中很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是在羽叶中As与O和Br存在显着的竞争关系或桔抗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3年11期)

元素微区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杞柳不同品种对重金属铅(Pb)的吸收、积累以及耐性差异,明确Pb在杞柳不同组织的积累特点、转移能力及其在叶片的微区分布特征,为阐明Pb的毒性机制以及杞柳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方法,分别以0,100和200μmol·L~(-1) Pb(NO3)2处理杞柳微山湖、一枝笔和大红头3个品种扦插苗,研究铅对杞柳不同品种生长、生物量积累和重金属耐性的影响以及Pb在不同组织的积累和转移能力,并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SRXRF)荧光技术分析Pb以及K,Zn,Ca,Fe等其他元素在杞柳叶片的微区分布特征。【结果】Pb明显抑制了杞柳3个品种的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而且,苗高生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明显的下降(P<0.05),而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在100和200μmol·L~(-1) Pb(NO3)2处理下的变化则不明显;杞柳3个品种在苗高和生物量积累方面均有差异,其中微山湖的苗高、地上部干质量以及根部干质量均优于其他2个品种。在100和200μmol·L~(-1) Pb处理下,供试3个品种对铅的耐性指数均在60%以上,说明杞柳对Pb具有的耐受性,微山湖耐性最强,其次为一枝笔,大红头的耐性指数最低。不同组织对Pb的积累量从高到低表现为:根>插条>枝条>叶。通过对不同组织Pb的转移系数研究发现,Pb向杞柳地上部不同组织的转移能力很低,特别是向新枝和叶片的转移极少,而向插条中的转移相对较多,说明杞柳体内的Pb大部分积累于根部,极少向地上部转运,转运到地上部的Pb倾向于储存在插条等生物活性较弱的组织中。SRXRF分析发现,Pb在杞柳叶片主要沿叶片的中脉分布,与Zn的分布类似,通过对叶片中不同元素的分布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Pb与K,Zn,Ca,Fe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推测Pb在叶片的迁移可能与这几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关。【结论】杞柳3个品种对Pb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根系可以固定高浓度的Pb,因此,杞柳可用于Pb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化修复中;尽管杞柳不同品种对Pb的积累和耐性差异不明显,但在植物修复实践中,宜选择选择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较为优良的品种,如微山湖,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植物修复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素微区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傅晨菲,罗立强.铅锌矿区居民头发中Pb,As,Cd等有害元素含量、微区分布及元素形态特征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2].王树凤,施翔,田生科,孙海菁,杨肖娥.杞柳不同品种对铅的积累、耐性及叶片元素原位微区分布特征[J].林业科学.2016

[3].王成,季峻峰,WANG,Jianhua.应用SIMS原位分析土壤和小麦籽实中微量元素微区分布特征[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4].陈莉,吴超,廖海兵,郭卫东,陈文荣.不同锌效率基因型水稻籽粒中矿质元素的原位微区分布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2

[5].许涛,罗立强.铅锌矿区居民头发中Pb、Fe、Cu、Zn元素的SRXRF微区分布分析与来源分析[J].核技术.2011

[6].赵宏樵,郑存江,初凤友,王笑笑.富钴结壳中成矿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海洋学研究.2009

[7].陈永亮,韩士杰.应用电子探针研究苗木根-土界面元素微区分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8].张树滨,邱玉桂,方观瑞.甘蔗茎中化学元素的微区分布[J].中国造纸学报.2004

[9].邱玉桂,云娜,蒋李萍.麦秆皮层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J].中国造纸学报.2003

[10].陈同斌,黄泽春,黄宇营,谢华,廖晓勇.砷超富集植物中元素的微区分布及其与砷富集的关系[J].科学通报.2003

标签:;  ;  ;  ;  

元素微区分布论文-傅晨菲,罗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