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裂解酶论文-陈可可,何漫漫,王康,严金平,伊日布斯

海藻酸裂解酶论文-陈可可,何漫漫,王康,严金平,伊日布斯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藻酸裂解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厌氧海藻酸分解菌,Sunxiuqinia,sp.,SH-52,外切型海藻酸裂解酶,异源表达

海藻酸裂解酶论文文献综述

陈可可,何漫漫,王康,严金平,伊日布斯[1](2019)在《厌氧菌Sunxiuqinia sp. SH-52外切型海藻酸裂解酶的异源表达及酶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已报道的海藻酸分解菌多数为好氧菌,未见有关厌氧菌的报道。从分离的海藻酸分解菌中表征的海藻酸裂解酶大多为内切型海藻酸裂解酶,外切型较少。【目的】研究来自厌氧海藻酸分解菌的海藻酸裂解酶基因,表征新型海藻酸裂解酶并阐明其酶学性质,为海藻酸裂解酶的多样性和微生物降解海藻酸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来自厌氧海藻酸分解菌Sunxiuqinia sp. SH-52的海藻酸裂解酶SHA-4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分析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SHA-4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异源表达,经纯化后对其酶学性质及降解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该酶在28°C、用0.1 mmol/L IPTG (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条件下诱导6 h达到最大表达量,纯化后酶的比活力达到21 U/mg。酶学性质分析表明SHA-4的最适温度为37°C;最适pH为7.5;对PolyMG (杂聚古罗糖醛酸-甘露糖醛酸嵌段)具有底物偏好性;Na+对该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金属离子Cu~(2+)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使活性提高了约168%;SHA-4催化海藻酸的Km值为2.5 mg/mL,Vmax为8.7 mg/(mL·min);SHA-4为外切型海藻酸裂解酶,降解海藻酸终产物为单糖。【结论】异源表达了来自一株厌氧海藻酸分解菌Sunxiuqiniasp.SH-52的海藻酸裂解酶SHA-4,该酶是PL6家族中第一个对PolyMG有底物偏好性的外切型海藻酸裂解酶,而且活性较高,作为工具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海藻酸降解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可可[2](2018)在《Sunxiuqinia sp.SH-52的海藻酸裂解酶及海藻酸降解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藻酸裂解酶是一种重要的工具酶,广泛应用于寡糖制备、生物能源生产和制药工程等领域。海藻酸分解菌拥有复杂的海藻酸分解系统,往往在其基因组包含多个海藻酸裂解酶基因,这些酶在海藻酸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模式和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生物学意义研究的较少。本文研究了Sunxiuqinia sp.SH-52的海藻酸裂解酶SHA-6的酶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来自该菌的6种海藻酸裂解酶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同时制备了海藻酸寡糖的制备以及不同海藻酸裂解酶的降解机理进行初步研究,获得结果如下:1.海藻酸裂解酶SHA-6的原核表达及酶学特性分析SHA-6基因的大小为2040 bp,编码679个氨基酸,属于PL17家族,包含两个结构域Alginate lyase和Heparinase-II/III,对该基因成功克隆并异源表达后,酶活可达13.5 U/mg,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50℃;偏好性降解海藻酸;Na~+能促进SHA-6的酶活,而Zn~(2+)和Cu~(2+)抑制其活性。2.不同环境对6种海藻酸裂解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温度、pH条件对Sunxiuqinia sp.SH-52菌株的6种海藻酸裂解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以PolyM、PolyG、海带处理液、海藻酸和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时,SH-52菌株的6种海藻酸裂解酶表现出不同的响应。在海藻酸培养基上的整体表达量较高,而在海带处理液上最低;在不同温度下,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明显的差异,高于或低于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30℃时,SHA-1和SHA-5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调,而SHA-4和SHA-6基因却下调;在不同pH下,高于和低于pH7.5时6种海藻酸裂解酶的总趋势基本相同,SHA-4和SHA5的基因表达量均上升,SHA-3和SHA-6的基因表达量均下降。3.海藻酸寡糖的制备和鉴定以聚甘露糖醛酸为原料进行高压酸水解,通过Q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和Sephadex G-10脱盐进行分离纯化后得到级分M51和M52,采用衍生化HPLC、~1H-NMR和ESI-MS进行结构和纯度分析,表明分别为纯度较高的甘露糖醛酸四糖和五糖。应用上述所建立的纯化方法对海藻酸裂解酶ZH0-I、ZH0-II以及两种酶组合降解海藻酸的终产物进行制备与分离纯化,为海藻酸裂解酶降解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新侠,朱艳冰,倪辉[3](2016)在《来源海洋细菌的产微球茎菌属ALW1降解海藻酸钠生成单糖的外切型褐藻胶裂解酶Alg1815的克隆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藻类作为第叁代能源在食品和化工业有广泛用途,褐藻胶作为褐藻中主要物质被褐藻胶裂解酶降解生成糖醛酸单体如古罗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是利用褐藻糖类的关键步骤。研究褐藻胶裂解酶高酶活性和高表达,利用PCR技术,克隆一个来源Microbulbifer sp的褐藻胶裂解酶的基因(定义为Alg1815),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基因大小为2220 bp,编码739氨基酸包括一个假定的29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属于多糖裂合酶(PL)17家族。该酶的最温度35℃,最适pH是8.0的50 mM磷酸缓冲液,根据TLC和LC-MS结果显示Alg1815能降解海藻酸钠生成海藻酸钠单体-(4-deoxy-L-erythro-5-hexoseulose uronic acid DEH),为外切型褐藻胶裂解酶。重组海藻酸裂解酶A1GL1815高表达和高酶活性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研究褐藻胶糖化酶和生物燃料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叁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9)

黄桂媛,温顺华,李锋,卢明倩,王巧贞[4](2016)在《Shewanella haliotis BP-1海藻酸裂解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海洋细菌Shewanella haliotis BP-1中海藻酸裂解酶降解海藻酸钠的生物活性。【方法】应用基因克隆和大肠杆菌异源表达技术,过量表达海藻酸裂解酶,将粗酶液通过DEAE Sepharose FF柱分离纯化后检测其酶活性。【结果】从S.haliotis BP-1菌株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一个大小为2 157bp的海藻酸裂解酶基因Alg17S,该基因编码的海藻酸裂解酶Alg17S属于PL17家族的蛋白,大小为79 726Da,其中包括N端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与Saccharophagus degradans 2-40菌株产生的海藻酸裂解酶Alg17C具有高度同源性,相似性为52%。经纯化后获得的重组酶Alg17S和△snAlg17S(N端不含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均具有降解海藻酸钠的活性,但△snAlg17S对海藻酸钠的催化活性比Alg17S高,其酶比活力高达9 635U/mg。【结论】重组海藻酸裂解酶△snAlg17S兼具高表达水平及高酶活性,是进一步研究海藻酸盐糖化和生物燃料生产的潜在的优势酶。(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何漫漫[5](2016)在《厌氧菌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裂解酶及海藻酸降解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藻酸裂解酶在海藻酸生物能源的开发、生理活性寡糖的制备、海藻原生质体制备和治疗囊肿性纤维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不同海藻酸裂解酶的酶学特性、阐明微生物对海藻酸的降解和代谢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来自厌氧菌SH-52菌株的海藻酸裂解酶及海藻酸代谢关键酶的特性,并分析了其海藻酸的降解机理。结果如下:1.Sunxiuqinia sp.SH-52海藻酸裂解酶的原核表达及酶学特性分析从本实验室分离筛选的Sunxiuqiniasp.SH-52中成功克隆出4种海藻酸裂解酶基因SHA-2,SHA-3,SH4-4和SHA-5,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经纯化后4种海藻酸裂解酶的活性分别达到5.2U/mg,12U/mg,21U/mg,20U/mg。酶学分析结果显示SHA-2,SHA-3,SHA-4和SHA-5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5℃、55℃、37℃和55℃;最适pH均为7.5;4种酶均具有双底物特异性,其中SHA-2和SHA-5对PolyG具有更强的底物特异性,SHA-3和SHA-4对PolyM具有更强的底物特异性;其催化海藻酸的Km值分别为4.3 mg/mL、0.55mg/mL、2.5 mg/mL 和 3.6 mg/mL,Vmax 分别为 13.46 U/mL、3.1 U/mL、8.7 U/mL 和 7.8 U/mL;薄层层析(TLC)结果表明SHA-1和SHA-5为内切型海藻酸裂解酶,SHA-2、SHA-3和SHA-4为外切型海藻酸裂解酶。2.海藻酸降解机理的研究分别对来源于好氧海藻酸分解菌Sphingomonas sp.ZH0的4种海藻酸裂解酶和来源于厌氧海藻酸分解菌Sunxiuqiniasp.SH-52中的5种海藻酸裂解酶进行了海藻酸降解的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Sphingomonas sp.ZH0的4种海藻酸裂解酶,无论其底物是海藻酸钠、PolyM还是PolyG,ZHO-I、ZHO-Ⅱ、ZH0-Ⅲ叁种内切酶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其中ZH0-Ⅰ与ZH0-Ⅲ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大;当单一内切酶与外切酶ZH0-Ⅳ进行酶促反应时,以PolyG为底物的外切酶ZH0-Ⅳ与内切酶ZH0-Ⅱ和ZH0-Ⅲ之间均无协同作用,除此之外其余的单一内切酶与外切酶组合均具有协同作用,以PolyM为底物时ZH0-Ⅲ和ZH0-Ⅳ的协同度在所有组合中最高,为4.2。对于来源于Sunxiuqinia sp.SH-52的5种海藻酸裂解酶:以海藻酸为底物时,SHA-4和SHA-5之间的协同度最高为1.9。以PolyM为底物时,内切型酶SHA-1和SHA-5之间无协同作用;外切型酶之间均有协同作用;内外切型组合中SHA-1和SHA-3以及SHA-3和SHA-5之间无协同作用。以PolyG为底物时,两种内切型酶SHA-1和SHA-5之间的协同度为1.6;外切型之间也有协同作用,其中SHA-3和SHA-4混合时协同度最高,为2.1;内外切型酶组合均有协同作用,以SHA-1和SHA-2之间的协同度最高,为2.2。总体来看,以PolyG和PolyM为底物时协同度相对较高,因此在制备单体时可以考虑通过先将海藻酸处理为PolyG和PolyM,然后进行酶解来提高效率。3.海藻酸代谢关键酶的重组表达及特性研究选择最优组合对制备获得的PolyG和PolyM进行酶解后,获得的海藻酸单体高达30%(m/m)。从菌株Sunxiuqinia sp.SH-52中克隆获得海藻酸代谢关键酶DEH还原酶和KDG激酶的基因,并分别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DEH还原酶和KDG激酶的分子量分别为53 kDa和64 kDa左右(GST融合标签),且分别仅需6h和8h的诱导便达到最大的蛋白量,分别为1623 mg/L和873.5 mg/L;纯化后酶活分别为10.3 U/mg和11 U/mg。通过分子手段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dehR-KdgK,表达结果表明两个酶的基因同时进行了表达且均具有活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陶银凤[6](2014)在《海藻酸钠裂解酶的分离与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藻酸钠是由α-L-古罗糖醛酸(α-L-guluronate)和其C5差向异构体β-D-甘露糖醛酸(β-D-mannuronate)聚合而成的线性粘多糖。海藻酸钠的组成可能是古罗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的同聚物,或是交替排列的古罗糖醛酸、甘露糖醛酸聚合物,或是随机杂聚排列的古罗糖醛酸/甘露糖醛酸聚合物。由于海藻酸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的海藻酸钠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海藻酸钠裂解酶是通过β-消除机制在非还原末端C4、5之间形成不饱和双键而使而催化降解海藻酸钠,最后产生含有糖醛酸的寡糖混合物。海藻酸钠裂解酶的来源主要是微生物和海洋动植物,而且由于作用位点的不同海藻酸钠裂解酶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本文从腐败海带上的微生物筛选海藻酸钠分解菌菌株,并通过对16S rRNA基因的检测对菌株菌属进行鉴定。选择合适的海藻酸钠分解菌发酵培养,然后处理得到粗酶提取液,确定测定海藻酸钠裂解酶活性的方法,绘制蛋白质标准曲线,最后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对海藻酸钠裂解酶进行分离纯化。(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4-06-09)

邰宏博[7](2014)在《海藻酸裂解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海洋生物中筛选提取有应用价值的物质,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海藻酸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海藻酸降解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酶法降解海藻酸为代表的生物降解法取代传统的化学降解已成为趋势,因此海藻酸裂解酶的研究生产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从本实验室分离出的菌株Sphingomonas sp. ZHO成功克隆了4种海藻酸裂解酶基因zh0-Ⅰ、zh0-Ⅱ、zh0-Ⅲ及zhO-Ⅳ,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PIC9K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PIC9K-zh0-Ⅰ、pPIC9K-zh0-Ⅱ、pPIC9K-zh0-Ⅲ、 pPIC9K-zh0-Ⅳ。通过电转化的方法将4种表达载体导入毕赤酵母GS115中,通过甲醇诱导表达。结果表明,4种表达载体均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并将目的蛋白分泌至胞外,表达后的海藻酸裂解酶分别命名为ZHO-Ⅰ、ZHO-Ⅱ、 ZHO-Ⅲ和ZHO-Ⅳ,并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适产酶温度分别为30℃、28℃、28℃、30℃,最适产酶pH分别为6.0、5.5、5.5、5.5,最适诱导甲醇浓度分别为1.5%、1%、1%、1%。在最适产酶条件下酶活分别达到286.36U/mg、349.44U/mg、 48.21U/mg和9U/mg,在已报道的重组海藻酸裂解酶当中,属于较高水平。重组海藻酸裂解酶ZHO-Ⅰ、ZHO-Ⅱ、ZHO-Ⅲ及ZHO-Ⅳ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7℃、37℃、42℃与37℃,最适pH分别为6.5、6.5、7.0与7.0。底物特异性方面,ZHO-Ⅰ具有polyG,polyM双底物特异性,ZHO-Ⅱ对polyG的底物特异性要高于polyM,ZHO-Ⅲ对polyM的底物特异性要高于polyG。ZHO-Ⅳ是一种外切型海藻酸裂解酶,降解产物为单糖。(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1)

赵琳,王乔平,邰宏博,严金平,伊日布斯[8](2013)在《海藻酸裂解酶异源表达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藻酸裂解酶是通过β-消除反应切断海藻酸分子中的糖苷键,产生非还原性端具有不饱和双键的糖的酶.通常作为制备海藻酸寡糖的工具酶,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研究.介绍了海藻酸裂解酶异源表达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钱龙[9](2013)在《厌氧海藻酸分解菌的筛选及其海藻酸裂解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藻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褐藻细胞壁中的无支链的多糖,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质资源。海藻酸分解菌是能够合成海藻酸裂解酶的一类细菌,是海藻酸裂解酶的重要来源。海藻酸裂解酶在食品工业、农业、医学和生物能源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因此,筛选新型海藻酸分解菌并研究其海藻酸裂解酶特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从广东省汕头市汕头港采得海洋沉积物样品,分离获得一株厌氧海藻酸分解细菌SH-52。根据形态学特征、细菌脂肪酸、理生化特征、(G+C)mol%、16SrR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等指标对菌株进行了鉴定。菌株SH-52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厌氧菌;该菌可以在20℃-45℃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其中最适生长温度为30℃。可以在pH6.0-8.5的范围内生长,最适pH为7.5。可以耐受1%-9%浓度的NaCl,最适NaCl浓度为3%。菌株可以将硫和硫代硫酸钠中的硫还原为H2S。细菌基因组的(G+C)mol%为44%。细胞主要的脂肪酸为C15:0iso,C17:1w6c, C15:1w6c, C15:0anteiso, C16:0和C17:0。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与分离菌株SH-52亲缘关系最接近的是Sunxiuqinia elliptica DQHS-47,但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只有93%并且SH-52菌株在细胞形态、需氧性和底物利用等方面与Sunxiuqinia elliptica DQHS-4具有显着地差异。因此本研究建议菌株SH-52为一个新属新种,并命名为Marinicatena alginatilytica。本研究还确定了SH-52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最优的发酵条件为35℃,培养基pH8。优化的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浓度为:0.5%(W/V) Alginate,0.32%(W/V) Yeast extract,2%(W/V) NaCl,0.01%(W/V) CaCl2。优化的产酶培养基可以使细菌产酶峰值提前12小时,最大酶活达到16U/ml,比优化前高2倍。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的方法纯化了分离菌株SH-52的海藻酸裂解酶,获得叁种海藻酸裂解酶:SHA-1、SHA-2和SHA-3。其中对SHA-1的纯化最后得到了0.84mg的蛋白,酶活回收了108U,回收率为6.2%,比酶活力达到了128.5U/mg,比细胞裂解液高27.8倍。对SHA-2的纯化得到了1.21mg的蛋白,酶活回收了119.7U,回收率为6.8%,比酶活力达到了98.34U/mg,比细胞裂解液高22倍。对SHA-3的纯化得到了0.43mg的蛋白,酶活回收了197U,回收率为5.9%,比酶活力达到了458U/mg,比细胞裂解液高32.2倍。利用SDS-PAGE检测蛋白分子量,SHA-1的分子量约为60.2KDa, SHA-2的分子量约为42.9KDa, SHA-3的分子量约为51.3KDa。进一步对纯化的海藻酸裂解酶SHA-1、SHA-2和SHA-3的温度、pH值、金属离子的影响、底物特异性和剪切类型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SHA-1是一种外切polyM特异性的海藻酸裂解酶,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8.5,可以在50℃以下保持稳定。SHA-2是一种内切polyG特异性的海藻酸裂解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在6-6.5之间,可以在45℃以下保持稳定。SHA-3是一种外切polyG特异性的海藻酸裂解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在6.5-7之间,可以在50℃以下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过敏[10](2013)在《Sphingomonas sp.ZH0海藻酸裂解酶及其海藻酸降解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资源的开发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海藻酸因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海藻酸的降解产物海藻酸寡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已成为开发新药特药的主要方向之一。近两年,海藻酸作为含量丰富的海洋生物质,在生物能源领域也受到了众多关注。使用盐酸等酸类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水解是目前降解海藻酸的主要手段,存在耗能高、特异性低、污染环境等缺陷,而利用海藻酸裂解酶对海藻酸进行降解,环保、高效且特异性高。目前主要以富集海藻酸分解菌株来生产海藻酸裂解酶,受野生型菌株产酶量少,提取、纯化步骤繁琐等限制,很难达到大量的工业化生产,而且海藻酸的降解机理仍不清楚。因此通过基因工程大量生产海藻酸裂解酶及进行海藻酸降解机理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从海藻酸裂解酶基因克隆、异源表达、蛋白纯化、酶学性质分析、分子结构和海藻酸降解机理等几个方面对本实验室分离菌株Sphingomonas sp. ZHO中的4种海藻酸裂解酶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Sphingomonas sp. ZHO海藻酸裂解酶基因的克隆和异源表达本研究利用本实验室筛选菌株Sphingomonas sp. ZHO(鞘氨醇单胞菌)成功克隆了4种海藻酸裂解酶基因zhO-Ⅰ、zhO-Ⅱ、zhO-Ⅲ及zhO-Ⅳ,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ZHO-Ⅰ、p GEX-4T-1-ZHO-Ⅱ、 pGEX-4T-1-ZHO-Ⅲ及pGEX-4T-1-ZHO-Ⅳ,在E.coli BL21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这4个表达载体均能在E.coli BL21中以可溶性蛋白的方式进行表达,表达后的海藻酸裂解酶分别命名为ZHO-Ⅰ、ZHO-Ⅱ、ZHO-Ⅲ和ZHO-Ⅳ。二、Sphingomonas sp. ZHO海藻酸裂解酶的纯化和酶学性质纯化后的海藻酸裂解酶ZHO-Ⅰ、ZHO-Ⅱ、ZHO-Ⅲ及ZHO-Ⅳ的酶活性分别可达53.2U/mg、103.9U/mg、13.7U/mg、10.7U/mg,其中ZHO-Ⅱ的酶活性高于已报道的同类海藻酸裂解酶。海藻酸裂解酶ZHO-Ⅰ、ZHO-Ⅱ、ZHO-Ⅲ及ZHO-Ⅳ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2℃、47℃、52℃与37℃,最适pH分别为7.0、6.5、7.5与7.0。底物特异性方面,ZH0-Ⅰ具有polyG, polyM双底物特异性,ZHO-Ⅱ对polyG的底物特异性要高于polyM, ZHO-Ⅲ对polyM的底物特异性要高于polyG。叁、Sphingomonas sp. ZHO海藻酸裂解酶的分子结构研究通过薄层色谱(TLC)和系统发育分析对4种海藻酸裂解酶的降解产物和家族分类进行研究,ZH0-Ⅰ与ZHO-Ⅲ的降解产物为二糖和叁糖,ZH0-Ⅰ既属多糖裂解酶家族PL-5,又属于家族PL-7, ZHO-Ⅲ属于多糖裂解酶家族PL-5, ZHO-Ⅱ的降解产物为二糖和四糖,属于多糖裂解酶家族PL-7, ZHO-Ⅰ、ZHO-Ⅱ和ZHO-Ⅲ均为内切型海藻酸裂解酶,ZHO-Ⅳ是一种外切型海藻酸裂解酶,降解产物为单糖,属于多糖裂解酶家族PL-15。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同源建模,在分子水平上对ZHO-Ⅰ、ZHO-Ⅱ、ZHO-Ⅲ及ZHO-Ⅳ的叁级结构以及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四、Sphingomonas sp. ZHO中海藻酸的降解机理研究通过对Sphingomonas sp. ZHO中的4种海藻酸裂解酶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外切酶ZHO-Ⅳ与叁种内切酶ZHO-Ⅰ、ZHO-Ⅱ、ZHO-Ⅲ之间具有显着的协同作用。而不同内切酶ZHO-Ⅰ、ZHO-Ⅱ、ZHO-Ⅲ之间的协同作用相对较低,说明外切酶ZHO-Ⅳ是降解海藻酸过程中的限速酶。揭示了Sphingomonas sp. ZHO降解海藻酸的过程中,先经过内切酶ZHO-Ⅰ、ZHO-Ⅱ、ZHO-Ⅲ解聚降解为二糖、叁糖和四糖,之后这些降解后的低聚糖被ZHO-Ⅳ进一步降解为单糖,从而实现了海藻酸的完全降解。(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海藻酸裂解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藻酸裂解酶是一种重要的工具酶,广泛应用于寡糖制备、生物能源生产和制药工程等领域。海藻酸分解菌拥有复杂的海藻酸分解系统,往往在其基因组包含多个海藻酸裂解酶基因,这些酶在海藻酸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模式和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生物学意义研究的较少。本文研究了Sunxiuqinia sp.SH-52的海藻酸裂解酶SHA-6的酶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来自该菌的6种海藻酸裂解酶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同时制备了海藻酸寡糖的制备以及不同海藻酸裂解酶的降解机理进行初步研究,获得结果如下:1.海藻酸裂解酶SHA-6的原核表达及酶学特性分析SHA-6基因的大小为2040 bp,编码679个氨基酸,属于PL17家族,包含两个结构域Alginate lyase和Heparinase-II/III,对该基因成功克隆并异源表达后,酶活可达13.5 U/mg,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50℃;偏好性降解海藻酸;Na~+能促进SHA-6的酶活,而Zn~(2+)和Cu~(2+)抑制其活性。2.不同环境对6种海藻酸裂解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温度、pH条件对Sunxiuqinia sp.SH-52菌株的6种海藻酸裂解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以PolyM、PolyG、海带处理液、海藻酸和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时,SH-52菌株的6种海藻酸裂解酶表现出不同的响应。在海藻酸培养基上的整体表达量较高,而在海带处理液上最低;在不同温度下,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明显的差异,高于或低于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30℃时,SHA-1和SHA-5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调,而SHA-4和SHA-6基因却下调;在不同pH下,高于和低于pH7.5时6种海藻酸裂解酶的总趋势基本相同,SHA-4和SHA5的基因表达量均上升,SHA-3和SHA-6的基因表达量均下降。3.海藻酸寡糖的制备和鉴定以聚甘露糖醛酸为原料进行高压酸水解,通过Q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和Sephadex G-10脱盐进行分离纯化后得到级分M51和M52,采用衍生化HPLC、~1H-NMR和ESI-MS进行结构和纯度分析,表明分别为纯度较高的甘露糖醛酸四糖和五糖。应用上述所建立的纯化方法对海藻酸裂解酶ZH0-I、ZH0-II以及两种酶组合降解海藻酸的终产物进行制备与分离纯化,为海藻酸裂解酶降解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藻酸裂解酶论文参考文献

[1].陈可可,何漫漫,王康,严金平,伊日布斯.厌氧菌Sunxiuqiniasp.SH-52外切型海藻酸裂解酶的异源表达及酶学特征[J].微生物学通报.2019

[2].陈可可.Sunxiuqiniasp.SH-52的海藻酸裂解酶及海藻酸降解机理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3].王新侠,朱艳冰,倪辉.来源海洋细菌的产微球茎菌属ALW1降解海藻酸钠生成单糖的外切型褐藻胶裂解酶Alg1815的克隆表达[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叁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4].黄桂媛,温顺华,李锋,卢明倩,王巧贞.ShewanellahaliotisBP-1海藻酸裂解酶基因的克隆表达[J].广西科学.2016

[5].何漫漫.厌氧菌Sunxiuqiniasp.SH-52海藻酸裂解酶及海藻酸降解机理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6].陶银凤.海藻酸钠裂解酶的分离与纯化[D].青岛科技大学.2014

[7].邰宏博.海藻酸裂解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酶性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8].赵琳,王乔平,邰宏博,严金平,伊日布斯.海藻酸裂解酶异源表达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13

[9].钱龙.厌氧海藻酸分解菌的筛选及其海藻酸裂解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10].过敏.Sphingomonassp.ZH0海藻酸裂解酶及其海藻酸降解机理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标签:;  ;  ;  ;  ;  ;  

海藻酸裂解酶论文-陈可可,何漫漫,王康,严金平,伊日布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