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居易诗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私撰类书,咏史诗
白居易诗文论文文献综述
张雯[1](2019)在《《白氏六帖事类集》与白居易诗文创作的关系——兼论其对于点校《白氏长庆集》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以来,随着科举考试和士子创作的需要,私撰类书大量涌现,尤以文人私纂小型类书的流行最为突出。这其中就以中唐着名文人白居易所撰《白氏六帖事类集》最为着名。《白氏六帖事类集》的主体部分是白居易在准备科举考试期间的读书笔记,代表了白居易早期的知识构成,也是白居易诗文创作的素材库,所以此部类书对于理解白居易的诗文和《白氏长庆集》的整理和校注都有很大价值。(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9年01期)
王永波[2](2018)在《元稹、白居易的郎官经历及其诗文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元稹、白居易分别于元和末、长庆初期回到长安担任郎官,其间多次职务升迁,随后又都离开长安到地方任职。长安郎官任职期间对他们的心态与诗文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制诰文体革新方面,元稹、白居易都提出了具体的理论并大力实践,制诰的形式与内容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代表中唐时期公文革新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两年左右的尚书省郎官、知制诰的仕途经历,使元稹、白居易对朝政有了清醒的认识。表现在诗歌创作中的主题倾向呈现出多种面貌,是二人宦海生涯的真实反映,对认识元稹白居易的思想与心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方丛刊》期刊2018年02期)
杨恂骅[3](2018)在《白居易苏杭诗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居易苏杭诗文代表着白居易诗文创作由外而内的转向,即深入表现日常生活。研究白居易苏杭诗文有如下几方面的价值:一是深入发掘白居易苏杭每一处诗迹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从时间维度上,以古今诗迹的变化反映历史变迁。从空间维度上,形成诗迹地图反映遗迹分布。二是揭示白居易苏杭诗文多种类型的内涵和意义。叁是展现白居易互动创作的文体互通、地域勾连和历史穿梭。四是归纳白居易苏杭诗文独特的表现方式,总结众多篇章演化为经典的原因。五是总结白居易独创的苏杭范式。本文各章节的研究重点如下:绪论部分,说明选择“白居易苏杭诗文研究”为题的原因,陈述学界的研究现状,简要概括各章基本内容,介绍本文的创新点和方法。第一章,释地研究。借鉴“唐宋诗人行迹地图”和“杜诗释地”的研究方法,摘选出白居易苏杭诗文中每一处所涉地名、古迹名,进行一一详细考释,辅之以古代舆图、现代地图、现代实景图、局部景观图,说明其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宗教色彩等相关信息。在唐长庆宝历年间的舆图和现代苏杭地图上逐一表明位置,将诗迹缀连成图,加上诗歌文本信息。引入田野考察法,配合每一处诗迹的现代实地考察视频和图像,反映诗迹留存情况。以时空两个维度呈现,时间上贯穿古今,反映诗迹的古貌今颜。空间上勾连全局,形成文本与地理结合的诗迹地图。第二章,分类研究。白居易苏杭诗文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以风格论的闲适诗和以表现对象论的山水诗。从诗歌类型的角度看,白居易苏杭诗歌至少可以分为17种类型;从散文类型角度看,白居易苏杭散文可以分为5种类型。研究苏杭诗文的多元类型,有助于改变人们对白居易苏杭诗文的固性认识,揭示其摇曳生姿的美学特质。第叁章,互动研究。白居易苏杭诗文不是静态的范山模水之作,而是具有极强地域勾连性和历史穿梭感的互动创作。在空间上,以苏杭为辐射中心,将苏州、杭州、常州、湖州、越州、和州、润州等江南大州的山川、风物、诗人、特产、民俗、民众、文化、古迹、遗产紧紧凝聚在一起。在时间上,贯穿唐宋,引发中国诗歌史上经典时代对苏杭的赞美。在人物上,勾连白苏,营造文化遗迹,创设文化空间,打磨经典名篇,建构叙事诗学。在文体上,沟通诗文,实现文体交汇。从互动角度研究白居易苏杭诗文是最为重要的研究角度,通过每一次互动经过的梳理,可以总结白居易苏杭互动创作的特点:第一,地域范围广,囊括十四大州,涵盖江南东道大部和河南道一部。第二,互动人数多,总计叁十七人,二十位大州刺史及以上官员,十七位乐天侍从和歌妓。第叁,时间跨度长且不中断。长庆二年七月十四日到宝历元年正月,持续将近四年六个月时间。第四章,表现方式研究。白居易诗文平易浅近,其何以能成为经典传之久远?这主要在于他运用了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白居易自咏诗、咏物诗、春景诗、《冷泉亭记》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以其为中心展开的“苏杭印象表现”运动,从多方位多层次展现了苏杭独具魅力的自然人文风光。结论,苏杭范式的特征和价值。白居易将这种山水艺术缩小到一个特定的区域,融合当地的地域元素,并固定为一种范式,引发历朝历代人反复吟咏。这一章主要揭示苏杭创作范式的主要特征、描写对象、表现手法、人景关系和创作心态。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图文结合、视频穿插、智能互动,改变一般文学研究只重视文本解读的传统,以PowerPoint等多媒体,承载图像、视频,以镜头切换叙述苏杭来获得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8-04-01)
廖文华,陈小芒[4](2017)在《白居易江州诗文的多重地理空间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居易迁谪江州,是其政治与文学生涯的重要分水岭。白居易江州诗文中的地理空间是多元且复杂的,自然地理空间侧重勾描山川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空间重视社会空间与人际关系的构建;心理地理空间则较多描摹现实地理空间影响下的作家心态或心境。白居易江州诗文中的地理空间具有重迭性和交叉性,其文学地理空间的建构也呈现出由近及远、先小后大的拓展深化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郭悦琦[5](2016)在《白居易诗文之夷夏音乐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经历了社会巨大变革与跌宕的时代,中唐虽然历时短暂,然而在历史、文化上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作为唐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白居易的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中唐时期,他不仅是一位文坛领袖,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音乐家。由于他创作的涉乐诗文数量众多,位居唐人之冠,尤其他的特殊身份,其音乐视界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故其涉乐诗文具有某种特殊性,在我国古代文人音乐研究中具有相当的地位及影响。而这些涉乐诗文在呈现唐代文人音乐观念的同时,亦可反映中唐社会音乐文化的面貌。目前学界对中唐时期夷、夏音乐发展状况、繁盛程度研究较少,且存有争议。本文希望通过白居易涉乐诗文的音乐学研究,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做出一点努力,为多角度、多层次的人物与音乐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尝试。具体研究思路是: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整理爬疏白氏的涉乐诗文,了解白氏涉乐音乐诗文的状况,之后借鉴“社会学”视角对白居易多重身份及所处空间进行分析,进而考察中唐夷、夏音乐繁盛程度与关系,及其对当时音乐文化的影响。本文结构分为绪论、本论、结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涉及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内容。第二部分共分为叁章。第一章是对资料的客观呈示,即整理出白居易全部诗文中的音乐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第二章是在第一章整理出音乐资料的基础上,从宫廷、文人、民间、宗教角度进行考察,以讨论其涉乐诗文中反映出来的不同的社会空间;最后一章是总结性篇章,通过前两章对白居易涉乐诗文资料的呈示,进而从白氏涉乐诗文中所涉及的夷、夏音乐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由此看中唐音乐之夷、夏之别。第叁部分为结论。在前文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总结白居易涉乐诗文中所反映出的中唐夷、夏音乐面貌,并以此侧面来理解中唐音乐的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5-09)
李小奇[6](2016)在《白居易诗文中的女性婚姻问题比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居易是唐代创作关注婚姻问题作品最多的作家。相关诗文作品在内容上互为补充,从不同角度共同映射出唐代社会女性婚姻问题的多元化面貌,反映了白居易对女性婚姻问题深切的关注和时代性观点。在反映婚姻问题的思维特征上,这些诗文表征出明显的差异性:诗歌的思维特征表现为情感界域的人文关怀,散文的思维则倾向于法礼视域的理性决断。两者在思想层面具有高度和深度的梯度差别。(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康鹏[7](2015)在《白居易诗文流传辽朝考——兼辨耶律倍仿白氏字号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白居易诗文在辽代的传播情况,学界仅有两条辗转自宋人的传闻可供利用。本文在辨析这两条史料的基础上,尽力发掘辽代石刻中的相关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耶律(韩)迪烈妻萧鸟卢本娘子墓志》实模仿抄袭自白居易为元稹之母撰写的墓志,这为白居易文章在辽朝腹地的传播提供了较好的例证。除此之外,本文还系统梳理了耶律倍改名黄居难并字乐地一事的来龙去脉,指出黄居难本为唐末普通举子。与耶律倍并无任何瓜葛,直至明万历年间,好事之徒始将二人捏合为一,耶律倍效仿白氏字号的故事方才诞生、流传并逐步演变成为"信史"。(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卢文芳[8](2015)在《白居易园林诗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是诗歌高潮,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全盛期,文人士大夫们用各种体裁记载着不同类型的园林、园林中的活动及其所负载的各种情趣与思想。白居易是中唐诗坛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唐诗歌新变的先导者,其诗文题材众多,内容广泛。他的一生有大量的园林诗文,记录着他闲适惬意的生活主张以及园林审美意识,同时还反映出中唐文人的审美习性以及生活心态。因此,本文以白居易的园林诗文为研究课题,通过相关文献和文学作品的梳理,以期能对白居易的园林思想以及审美意识作出进一步评价和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叁部分构成。绪论中对唐代园林诗文研究的整体格局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为本文研究建立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还对目前学界对白居易园林诗文的研究现状做了回顾和评述,并且指出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目标与方法。第一章着重论述的是白居易的园林活动及文学创作,首先从白居易园林诗文产生的阶段性的角度分析其园林情结的流变,其次从白居易园林诗文的题材与内容方面来详细论述,进而探讨白居易的园林与诗文创作之间相互建构的密切关系。第二章对白居易园林诗文中折射出来的文化意蕴进行阐述,主要从园林诗文中包含的隐逸文化、景观文化以及养生文化叁个层面来考量,白居易在诗文中常流露出“中隐”于园的隐居心态,在精心营造园林时对景观物色有更精致的要求,同时在园林游赏安居时有着极具特色的养生观念。第叁章主要阐述白居易园林诗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叙事写景的详实细致、鲜明而又独特的园林审美体验,以及语言表达的雅俗共赏叁个方面。结语部分主要是对白居易的园林诗文进行整体性的总结与评价。(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同书[9](2014)在《白居易诗、文改革理论的主旨和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阐发白居易诗歌改革的论述文章为时而着,歌诗为事而作的主旨和特点。(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4年30期)
洪泉,唐慧超[10](2012)在《白居易在杭期间山水园林诗文考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居易不仅是我国中唐时期伟大的诗人,也被视为杰出的园林艺术家。他在长庆二年(822年)十月至长庆四年五月任杭州刺史期间写下大量与山水风光、园林景物相关的诗文。以他在杭的20个月为时间跨度,考察这一期间的园林论述及相关实践,分析其园林思想,并以此了解唐代杭州园林建设情况。(本文来源于《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2-10-22)
白居易诗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稹、白居易分别于元和末、长庆初期回到长安担任郎官,其间多次职务升迁,随后又都离开长安到地方任职。长安郎官任职期间对他们的心态与诗文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制诰文体革新方面,元稹、白居易都提出了具体的理论并大力实践,制诰的形式与内容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代表中唐时期公文革新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两年左右的尚书省郎官、知制诰的仕途经历,使元稹、白居易对朝政有了清醒的认识。表现在诗歌创作中的主题倾向呈现出多种面貌,是二人宦海生涯的真实反映,对认识元稹白居易的思想与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居易诗文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雯.《白氏六帖事类集》与白居易诗文创作的关系——兼论其对于点校《白氏长庆集》的价值[J].理论界.2019
[2].王永波.元稹、白居易的郎官经历及其诗文创作[J].东方丛刊.2018
[3].杨恂骅.白居易苏杭诗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
[4].廖文华,陈小芒.白居易江州诗文的多重地理空间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7
[5].郭悦琦.白居易诗文之夷夏音乐考论[D].西南大学.2016
[6].李小奇.白居易诗文中的女性婚姻问题比较论[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康鹏.白居易诗文流传辽朝考——兼辨耶律倍仿白氏字号说[J].中国史研究.2015
[8].卢文芳.白居易园林诗文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
[9].王同书.白居易诗、文改革理论的主旨和特点[J].文教资料.2014
[10].洪泉,唐慧超.白居易在杭期间山水园林诗文考析[C].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上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