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林论文-童燕香

卡特林论文-童燕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卡特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莫兰迪,色彩,卡特林,构图

卡特林论文文献综述

童燕香[1](2018)在《莫兰迪与卡特林艺术对我绘画的启迪》一文中研究指出莫兰迪是意大利着名的版画家、油画家。他既推崇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也对此后各种流派的大胆探索有着强烈共鸣。他一生只关注身边的瓶瓶罐罐,把物体的色彩形体主观化,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卡特林是法国现代画家,他兴趣爱好广泛风格却单纯如一,他艺术造型洗练,笔触轻盈,用色雅致清新,并一直保持着独立的个人风格。下面分析两位艺术家的一些艺术造诣和个人的一些观点。(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18期)

陈常林[2](2018)在《贝尔纳·卡特林绘画作品中形式语言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尔纳·卡特林(Bernard Cathelin,1919-2004),20世纪法国着名画家。卡特林深受野兽派艺术的影响,他的绘画呈现出平、简、纯、静的风格,他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他擅长风景画和人物画,简约、几何化造型和纯原色的独特应用成为他的艺术特征,用严谨的构图与鲜明的色彩建立起理性的画面空间。本文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采用绘画作品分析、文献检索查阅等研究方法对画家作品的个性语言进行了深度研究为我们学习西方现代绘画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对卡特林绘画作品风格形成因素的剖析,探究了绘画形式语言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绘画形式语言蕴含着画家感性与理性、继承与创新的内在因素;得出了画家艺术作品的形式透露出单纯朴实、静穆和谐的个性,是通过线、色、形等图样形式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本文从卡特林艺术中所展现出平面性的“虚拟空间”作为切入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卡特林所处背景的了解,阐述了卡特林的生命历程和艺术生涯;第二章从平面性的“虚拟空间”出发,结合作品分析卡特林画面空间形式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分别从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等形式具体分析了卡特林的形式语言风格;第叁章是对卡特林艺术成就的一次回顾,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卡特林绘画艺术的美学价值;最后一章是笔者对卡特林绘画风格的探究和学习,结合毕业作品总结出的创作论,是对卡特林大师的一次全新的学习和自我创作的总结。(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4)

李村子[3](2018)在《贝尔纳·卡特林与尤恩·乌格罗的艺术语言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始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已然成为整个艺术发展进程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印记。各类艺术思潮及绘画流派应运而生,欧美等西方国家在这一阶段,萌发了“回归自然”为主旨的新艺术运动,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也与早期传统美学有着区别与突破,呈现出“反传统”的特征,正如美国艺术理论家哈罗德·罗森博格所言,它已成为一种“新的传统”(a new tradition)。比较分析贝尔纳·卡特林和尤恩·乌格罗两位画家的艺术语言,可以总结出共通点,即是两位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生活环境不尽相同,但两位艺术家获得了同时代的艺术滋养,并保持着对艺术的赤子之心,成就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两位艺术家拥有古典艺术所提倡的绘画技法,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各自的再创造。通过收集两位艺术家的生平资料,以及分析两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可以清楚地发现,两位艺术家的创作与写生是紧密相连的,他们运用画笔与颜料进行着大胆且自由的个性表达,将物体的造型作了概括和提炼。贝尔纳·卡特林的绘画作品更具表现和装饰意味,而尤恩·乌格罗的绘画作品充满着理性的气质,强调训练有素地去描绘客观对象。卡特林有着极为精简的造型概括及几何形的精准布局。画面构成为矩形的排列结构,颜料堆积厚重,色彩纯度高且对比强烈,凸显出其豪放的艺术风格与热爱自然的艺术情怀。处于同时期的乌格罗的油画创作,则是以几何形式的画面布局进行构造,整个画面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他认为,严谨的绘画测量方式和创作过程与作品所要表达的初衷是同等重要的,强调运用绝对精准的比例来达到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的目的。两位画家的艺术语言都极富个人特色。当我们在书籍或电子媒介中无意看到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时,首先会被视觉语言所打动,卡特林的油画作品热情浓烈,激情洋溢,迸发着夺眶而出的生命力,初次观看便开始好奇是有着何种性格的艺术家才能调合出如此纯粹的带有浓厚装饰性意味的作品;乌格罗的画作是另一种极端,极尽苛刻精准的结构比例,准确冷静的色彩,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这位画家的生平。虽一个热情张扬,一个冷静内敛,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观看许久之后,都有着沉静我们浮躁内心的功效。如今智能的世界,如何浸在层层信息中尚能意思到自我?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可理解为认识事物的道理并去遵循和实践,两位艺术家便是一生奉行着这一理念,他们将认真观察到的这个世界,运用其主观意识在脑海中重构了一个崭新的“自然”。他们遵循传统艺术所独有的那份细致,又将理性思考与创新理念融会贯通。研究探讨活跃于20世纪的这两位现代艺术大师的绘画理论与作品对于我个人学习和理解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关系,及自身往后的艺术创作和发展有着莫大的意义。本文力求能够贴近贝尔纳·卡特林和尤恩·乌格罗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更好地解读两位艺术家的艺术语言风格及所要表达的绘画思想。从他们油画作品的构图布局、艺术造型、对色彩的独到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为我们带来油画创作过程新的启示与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3-12)

王曼曼[4](2016)在《卡特林的装饰性色彩静物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画家贝尔纳·卡特林是当代颇受关注的艺术家,他游走于风景、人物和静物题材之中,造型简练,用色浓郁。现如今,单纯、清晰明了的艺术作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6年09期)

孙伟[5](2016)在《浅析卡特林绘画色彩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初识卡特林的绘画就被他绚烂的色彩深深吸引,他那简洁、明快、单纯的色彩每次都会给欣赏者带来一次色彩的盛宴。纵观卡特林绘画,色彩运用经历了一个由丰富到简约的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包装世界》期刊2016年03期)

沈大力[6](2016)在《卡特林,印第安人的画家》一文中研究指出印第安人本是美洲最古老的民族,从16世纪起遭到欧美白人殖民主义者的种族灭绝,玛雅、印加和阿兹特克神秘超验的文明被破坏,劫后余生者或退入山林,或被驱赶进“保护地”,境况悲惨。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代表作《海华沙之歌》就是印第安民族苦难的写照。他的同时代人乔治·卡(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6-02-24)

孙伟[7](2015)在《贝尔纳·卡特林绘画的色彩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尔纳·卡特林是法国20世纪的现代派画家,他用明快的色彩和简洁的造型为观赏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本文从色彩构成的角度分析和归纳卡特林作品的艺术特点。(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5年12期)

李昕[8](2015)在《解读卡特林绘画空间的形式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现代艺术家贝尔纳·卡特林(Bernard Cathelin),1919年诞生于法国巴黎。他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创作,直到2004逝世,一生都在从事着油画、石版画和挂毯的创作。卡特林热爱自己的家乡,他的艺术也扎根于此,家乡是他艺术灵感的源泉。他在艺术创作中是一位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艺术家,一生创作出数以万幅的作品。从1950年开始卡特林在法国、美国、日本、瑞士、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而2000年的中国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卡特林回顾展使中国的观者熟知了这位艺术家,并且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是感染到了一批艺术学习者。卡特林艺术创作风格除了受到家乡的影响之外也受到了游历的不同地域环境的影响,其中日本的东方艺术魅力给卡特林绘画空间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卡特林绘画的题材经常选自风景、人物和静物,艺术风格一直围绕着“寻求简约”而进行。他画面强烈的感性色彩与极致冷静的构图碰撞,造成的画面是一种理性、严谨的艺术空间,这样的画面空间正是卡特林艺术的魅力所在。卡特林以自然平和的心态构建着自己的艺术空间,其作品中饱含着浓郁的色彩关系和匠心独运的平面构成,以及厚重的笔触肌理变化,而最为重要的是卡特林的绘画融入了自身对生活的体验与精神情感。其艺术极为单纯、明晰,具有纯净的艺术个性,在今天纷然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视觉以及心灵是一种享受与慰藉,这对我们当代艺术青年在创作中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文章主要对卡特林绘画空间的形式语言从视觉、造型、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图像分析与比对时,卡特林画面空间所具有的“平面性”这一特点成为探讨的重点。在研究中发现,“平面性”并不是卡特林艺术的独到之处,它是自古至今的绘画艺术中存在的一种普遍因素,但卡特林的“平面性”空间之所以独特,是源于他自身独有的精神情感。优秀艺术家所呈现的独特艺术空间并不完全取决于绘画的形式因素,更多的在于艺术家自身所具有的精神情感。这就启发了年轻的艺术学习者们:要让自己的艺术有所突破,不能仅执着于学习绘画基本的形式语言,而且要关注自我情感意识的培养。(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5-06-01)

罗彦军[9](2015)在《热恋土地的乡土之魂画家——卡特林》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娃娃读画张铮阳:大花瓶插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儿,有牡丹、玫瑰……像节日一样喜庆。龙思宇:太阳当头照,我们背着小书包,每天到学校,花儿朝我笑,好像对我们说早上好。王宇晨:这是爸爸画的我家窗前摆放的那盆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蒋子彦:这个花瓶就像是我们的幼儿园,花朵就是我们小朋友,我们在老师的照料下像这花儿一样自由而美丽。孙成吉:这是姥姥家窗前的一盆花,每天姥姥都给它浇水,现在开得鲜艳夺目,像是对姥姥爱的回报。(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美术版)》期刊2015年02期)

李昕[10](2015)在《有意味的形式——谈贝尔纳·卡特林的绘画艺术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意味的形式"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英国美学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的美学假设,这个假设也是现代英国形式主义美学的理论标志。法国艺术家贝尔纳·卡特林一生从事着油画、石版画和挂毯等艺术创作,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形式感、浓郁的色彩关系、匠心独运的平面构图意识以及厚重的笔触机理变化,他以自我的审美,对"有意味"进行了独具匠心的解读,给观者带来视觉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卡特林艺术的单纯、明晰和具有纯净的艺术个性,在今天纷然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视觉以及心灵是一种慰藉与享受,同时对中国当代艺术青年在创作中对形式意味的探索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5年02期)

卡特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贝尔纳·卡特林(Bernard Cathelin,1919-2004),20世纪法国着名画家。卡特林深受野兽派艺术的影响,他的绘画呈现出平、简、纯、静的风格,他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他擅长风景画和人物画,简约、几何化造型和纯原色的独特应用成为他的艺术特征,用严谨的构图与鲜明的色彩建立起理性的画面空间。本文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采用绘画作品分析、文献检索查阅等研究方法对画家作品的个性语言进行了深度研究为我们学习西方现代绘画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对卡特林绘画作品风格形成因素的剖析,探究了绘画形式语言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绘画形式语言蕴含着画家感性与理性、继承与创新的内在因素;得出了画家艺术作品的形式透露出单纯朴实、静穆和谐的个性,是通过线、色、形等图样形式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本文从卡特林艺术中所展现出平面性的“虚拟空间”作为切入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卡特林所处背景的了解,阐述了卡特林的生命历程和艺术生涯;第二章从平面性的“虚拟空间”出发,结合作品分析卡特林画面空间形式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分别从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等形式具体分析了卡特林的形式语言风格;第叁章是对卡特林艺术成就的一次回顾,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卡特林绘画艺术的美学价值;最后一章是笔者对卡特林绘画风格的探究和学习,结合毕业作品总结出的创作论,是对卡特林大师的一次全新的学习和自我创作的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卡特林论文参考文献

[1].童燕香.莫兰迪与卡特林艺术对我绘画的启迪[J].明日风尚.2018

[2].陈常林.贝尔纳·卡特林绘画作品中形式语言探究[D].青岛大学.2018

[3].李村子.贝尔纳·卡特林与尤恩·乌格罗的艺术语言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4].王曼曼.卡特林的装饰性色彩静物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6

[5].孙伟.浅析卡特林绘画色彩的发展[J].包装世界.2016

[6].沈大力.卡特林,印第安人的画家[N].文艺报.2016

[7].孙伟.贝尔纳·卡特林绘画的色彩构成[J].美术大观.2015

[8].李昕.解读卡特林绘画空间的形式语言[D].山西大学.2015

[9].罗彦军.热恋土地的乡土之魂画家——卡特林[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5

[10].李昕.有意味的形式——谈贝尔纳·卡特林的绘画艺术风格[J].作家.2015

标签:;  ;  ;  ;  

卡特林论文-童燕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