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醇类啤饮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醇类啤饮料,白地霉,发酵优化,毒理学评价
无醇类啤饮料论文文献综述
孙丙升[1](2009)在《产香白地霉发酵无醇类啤饮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酿酒方针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由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酒转变。无醇饮料因其符合酒类向低度化、饮料向保健型发展的方向,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饮料。本文从无醇类啤饮料的菌种筛选、鉴定和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从分离自中国西北省区的29株菌株中选出7株产香菌株GS7C、GS28B、GS38D、XJ45B、XJ58A、SX71A、SX70B,经菌株形态鉴定、26S rDNA Dl/D2与ITS区序列分析对比,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菌株遗传性能稳定,发酵麦芽汁后具有浓郁的天然果香。经供试菌株发酵性能比较及感官评价,最终选定优良的白地霉GS28B和SX71A作为无醇类啤饮料的生产菌株。通过OD值与称干重法结合的方式,确定了白地霉菌株GS28B和SX71A的生长曲线。从温度、接种量、转速、pH、麦芽汁糖度、蛋白质(总氮)含量六个方面对发酵进行了单因素条件优化,选出了温度、接种量、通氧量、蛋白质(总氮)四个对发酵产品影响较大的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选出了最佳组合。最佳工艺组合参数为:白地霉GS28B为温度24℃、蛋白质(总氮)含量1.0g/L、摇床转速160r/min、接种量5.0%;白地霉SX71A为温度24℃、蛋白质(总氮)含量1.0g/L、摇床转速160r/min、接种量2.0%。同时对无醇类啤饮料的风味物质进行了检测:通过GC-MS法测定了无醇类啤饮料的主体香气,检测到白地霉GS28B、SX71A发酵的无醇类啤饮料中分别含有6种和8种香味成分,其主要香气成分均为酯类和2-苯乙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法测定白地霉GS28B、SX71A发酵的无醇类啤饮料中乙醇含量,分别为0.02%(v/v)和0.03%(v/v),甲醇含量分别为0.0001%(v/v)和0.003%(v/v)。对无醇类啤饮料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小白鼠一次经口灌胃无醇类啤饮料后,连续观察7天均无死亡,按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属实际无毒级物质;遗传毒性试验中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未显示出致突变性,精子畸变试验也显示无醇类啤饮料对小鼠生殖细胞无致畸变作用;30d喂养试验中各实验组小白鼠生长发育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以及60天后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各组实验小白鼠解剖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病变。(本文来源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期刊2009-06-06)
刘天明,王慧,刘庆军,陆佳伟[2](2007)在《产香白地霉发酵无醇绿啤饮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产香白地霉菌株发酵麦芽汁制得无醇绿啤饮料。确定了白地霉菌株58A、45B的最适发酵条件,分别于最适生长温度(28℃和27℃)、最适转速(120 r/min和80 r/min)和最佳接种量为5%的条件下,摇瓶发酵48 h,发酵饮料感官指标较佳,不含甲醇、乙醇和甲醛。食用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45B的发酵液对小鼠无毒无害,发酵饮料饮用安全。(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07年10期)
无醇类啤饮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产香白地霉菌株发酵麦芽汁制得无醇绿啤饮料。确定了白地霉菌株58A、45B的最适发酵条件,分别于最适生长温度(28℃和27℃)、最适转速(120 r/min和80 r/min)和最佳接种量为5%的条件下,摇瓶发酵48 h,发酵饮料感官指标较佳,不含甲醇、乙醇和甲醛。食用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45B的发酵液对小鼠无毒无害,发酵饮料饮用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醇类啤饮料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丙升.产香白地霉发酵无醇类啤饮料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
[2].刘天明,王慧,刘庆军,陆佳伟.产香白地霉发酵无醇绿啤饮料研究[J].酿酒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