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罗大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文学》,罗大冈,编辑部
罗大冈论文文献综述
庄嘉宁[1](2010)在《罗大冈先生二叁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学起,特别是"文革"中,《世界文学》一直是我最亲密的读物。还要感谢父亲,在红卫兵抄家时,他反复声明:书架上这套《世界文学》和其他外国文学名着,是他工作要用的,不能烧,也不要拿走。所幸闯来我家的那帮红卫兵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书籍不是他们的重点。后来我常常翻看这一本(本文来源于《人物》期刊2010年02期)
庄嘉宁[2](2009)在《罗大冈先生二叁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文所的大会议室东面墙,并排挂着外国文学界先行者们的大幅照片,罗大冈先生也在其中。开大会时我有时会走神,细细端详这些照片,我觉得罗大冈先生年轻时的相貌很英俊,特别是那双眼睛。我是幸运的,我曾经感受到了罗先生温和的那一面。 我从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报》期刊2009-02-05)
邹士方[3](2008)在《罗大冈先生的两次题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着名法国文学专家罗大冈先生曾给我题过两次辞。1981年9月17日,我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罗先生住在燕东园。我的同学、西语系法语专业的李翰华(笔名亚丁,法籍华人作家)邀我去看望罗先生。当时他翻译了法国作家纳丹·德·圣比埃着的《保尔和薇吉妮》,(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08年05期)
吴静怡[4](2008)在《无弦琴韵——罗大冈早年诗歌及诗论的整理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大冈是一位着名的学者,也是一位有鲜明特色的现代诗人。这后一种身份被忽视太久了。罗大冈不仅有着良好的古典文化修养,还具有及其深厚的法文功底,能同时用汉法两种语言作诗。在晚年,他有诗集《无弦琴》(中文诗集)和《破盆中的玫瑰》(法语诗集)出版。本文搜集整理出罗大冈早年以“罗莫辰”等笔名发表的诗歌,力图还原现代诗歌史上罗大冈的诗人身份,探讨他对现代诗的贡献。早在叁十年代,罗大冈就以“罗莫辰”的笔名,发表了一批诗作。这些诗作有超现实主义的影子,也有中国古典诗歌的情韵,诗风质朴深沉,别是一家。纵观罗大冈早年即上世纪叁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发展的叁个“自然段”:求学北平期间是其诗歌创作发轫阶段,内容以浪漫抒情成分居多,词采哀艳,意象朦胧;留学旅欧时期则是其诗歌创作的过渡阶段,感情趋于节制,语言趋于工巧,对西方现代诗和中国古典诗都有所取法;然后是以新绝句体《骨灰》组诗为标志的趋于成熟的四十年代阶段,这一组诗以现代四行绝句独特形式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完全脱离了模仿时风或者他人作品的痕迹,融合了法国现代诗和唐人绝句,形成自我风格。除了诗歌创作,本文还整理出罗大冈对现代派诗歌的理论着述。罗大冈对法国现代诗研究包括:对法国象征派诗人萨曼的研究,对法国现代诗发展动态的研究,对超现实主义流派的研究等等。作为法国文学的研究专家,罗大冈对法国现代诗的研究解读,完全体现了他本人的诗歌创作理念。在罗大冈看来,现代诗是高尚的艺术,也是个人的艺术。写诗必须是出于诗人灵魂的宣泄和心声的倾吐,作诗当是注重内在的节奏而不是拘泥于形式的格律和韵脚。诗歌的语言是介于日常语言和音乐之间的语言,绝不是有韵的散文。而罗大冈关于现代诗的这些真知灼见,也不曾被人真正重视过。本文整理出罗大冈关于现代诗歌学术着述,力求完整还原罗大冈一个学者诗人的身份。(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8-05-01)
[5](2008)在《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我院获奖图书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诗 《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自古以来,这两大史诗的故事在印度家喻户晓。印度现代学者也将这两大史诗称作是“支撑印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期刊2008-03-20)
何仲生,范煜辉[6](2005)在《新时期语境下的罗大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学术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政治话语的逐渐退席,罗大冈等老一辈学者在学术研究上那些具有一定政治意识形态倾向的成果日益被边缘化。应该立足新时期语境,重新清理罗大冈的学术思想,以探讨罗大冈在超现实主义和罗曼.罗兰研究以及法国文学翻译等方面的得失问题。(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6期)
范方俊[7](2005)在《罗大冈与《望舒剪影》》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大冈是我国着名的法国文学研究专家,戴望舒则是中国现代着名诗人,他的代表诗作《雨巷》在现代中国影响深远。戴望舒以诗歌创作着称,但很少有人知道戴氏对于中国比较文学有一大贡献,那就是他于上世纪30年代在国内翻译出版了法国学者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梵·第(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05-06-27)
本刊编辑部[8](1998)在《我刊编委罗大冈先生逝世》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学者、诗人、翻译家和散文家,《世界文学》编委罗大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九八年叁月十七日去世,终年八十九岁。罗大冈先生一九○九年五月二十一日生于浙江绍兴。他在文化学术上多有建树,曾以优美的文笔翻译过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拉法格的《文学论文选》、阿拉贡和艾吕雅的诗文抄和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母与子》等许多法国文学的经典着作。罗先生毕生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外(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期刊1998年04期)
[9](1998)在《着名翻译家罗大冈逝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前会长、名誉会长、我国着名学者、诗人、翻译家和散文家罗大冈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7日在京逝世,享年89岁。罗大冈原名罗在刚,(本文来源于《新文学史料》期刊1998年02期)
罗芃[10](1995)在《罗大冈教授谈——翻译和外国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大冈·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是我国着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评论家、诗人、散文家。他虽然已经85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罗先生早年负笈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法国和瑞士(本文来源于《群言》期刊1995年03期)
罗大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外文所的大会议室东面墙,并排挂着外国文学界先行者们的大幅照片,罗大冈先生也在其中。开大会时我有时会走神,细细端详这些照片,我觉得罗大冈先生年轻时的相貌很英俊,特别是那双眼睛。我是幸运的,我曾经感受到了罗先生温和的那一面。 我从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罗大冈论文参考文献
[1].庄嘉宁.罗大冈先生二叁事[J].人物.2010
[2].庄嘉宁.罗大冈先生二叁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
[3].邹士方.罗大冈先生的两次题辞[J].博览群书.2008
[4].吴静怡.无弦琴韵——罗大冈早年诗歌及诗论的整理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8
[5]..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我院获奖图书评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
[6].何仲生,范煜辉.新时期语境下的罗大冈[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
[7].范方俊.罗大冈与《望舒剪影》[N].光明日报.2005
[8].本刊编辑部.我刊编委罗大冈先生逝世[J].世界文学.1998
[9]..着名翻译家罗大冈逝世[J].新文学史料.1998
[10].罗芃.罗大冈教授谈——翻译和外国文学研究[J].群言.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