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自塑论文-周雪

形象自塑论文-周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象自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抖音短视频,海外传播,国家形象

形象自塑论文文献综述

周雪[1](2019)在《抖音短视频海外传播与国家形象自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呈快速发展趋势,而短视频的发展最为迅猛,以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相继走出海外,在文化输出、国家形象自塑方面贡献了重要的传播力量,逐渐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渠道。本文以抖音短视频为例,通过对短视频传播特点以及抖音短视频海外传播现状的分析,阐明抖音短视频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及作用,并提出抖音短视频在未来国家形象自塑方面的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9期)

罗小凤[2](2019)在《自塑与他塑的互文性建构——论朱自清散文对“扬州”形象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朱自清以其曾在扬州生活多年的"本土人"身份和移居外地的他者姿态对扬州进行了客观而多重的审视,其散文在他塑与自塑的多重视角下多维度地对"扬州"进行了重构,即富有诗情画意、文化深厚的柔美、人文扬州,同时又不无土腔土调的朴实一面,体现了朱自清作为扬州"本土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客观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扬州形象,是对"扬州"的一次再发现,更是对扬州文化的追寻与再认,对于重新认识"扬州"不仅具有文学意义,亦不乏史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写作》期刊2019年04期)

王越[3](2019)在《沦陷区女性形象的“他塑”与“自塑”——以东北沦陷时期女作家创作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炮制出"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式"理想女性"性别模型对沦陷区女性加以塑造,其实质是将女性打造成维系殖民统治的工具。面对统治者的"他塑",白朗、吴瑛、杨絮等女作家以文学方式进行身份建构与自我认同,其文学"自塑"方式可概括为"作为知识人的女性"和"作为女性的知识人",前者强调以民族知识分子身份反抗侵略,后者从性别书写角度记录东北沦陷区女性的殖民体验与历史境遇,两种自塑路径共同解构了殖民当局宣传中的他塑女性形象,在"他塑"和"自塑"的对抗中获得了解构殖民话语和女性身份建构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9年08期)

杨家宇[4](2019)在《推特上的中国形象自塑:新华社涉华推文的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主流媒体正积极寻求媒体融合,特别是在进军和扩张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这种实践试图抓住社交媒体这个颇具潜力的大众传播新阵地以重建早已失衡的国际传播秩序。迄今为止,中国叁大主流媒体都已在国际知名社交平台上开通了其官方账号。本文选取了新华社的推特官方账号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其讲述了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以及如何讲述的中国故事。本文以新媒体逻辑为理论基础,梵迪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克雷斯和范洛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工具,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新华社官方推特账号在塑造中国形象的过程中分别运用了哪些传统媒体逻辑和新媒体逻辑,混合媒体逻辑是如何体现的?(2)在混合媒体机制下,中国传统媒体话语和国际社交媒体话语有哪些冲突和融合之处?通过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希望能够为中国主流媒体未来的国际传播策略提供借鉴。本文抽取新华社官方推特账号发布的467篇推文作为样本,从经济、政治、文化和体育、社会、生态以及高科技这六个方面分析新华社是如何塑造中国形象的。本文发现新华社的推特账号运营体现了混合媒体逻辑。一方面,新华社将注意力最大化视为一种新闻价值,试图利用标签这种功能引导信息流、增强信息在同好群体间的传播。另一方面,新华社不会放弃其作为主流媒体的守门人角色、依旧坚持传统的新闻价值和准则。在话语策略方面,新华社的选择较为谨慎。在运用或新颖、或传统的方式塑造“正面的自我”的同时,新华社却较少地描绘“负面的他者”。相较于梵迪克的研究发现,即在意识形态方阵中媒体通常会塑造一个否定的他者,这一策略实属例外。此外,本文还发现了中国传统主流媒体与西方新媒体平台话语的冲突与合作。在一些传统媒体经常报道的领域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媒体话语依然盛行。但是,新华社官方推特账号也试图迎合西方社交媒体的话语习惯,试图在一些软新闻中使用更为生动的语言风格,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传递更多人文情怀和普世价值。此外,新华社也做了一些与传统西方话语抗争的尝试,意在扭转西方社会对中国某些方面的刻板印象。为了使中国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本文认为新华社应更加深入地开发推特平台的各种功能以增强与其他用户的连接和互动。另外,新华社可以像西方主流媒体一样,先从一些软性新闻或者社会运动入手,逐渐在推文中引用一些用户原创内容。新华社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即时性进行更多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可从对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多开展直播报道这种形式,从而吸引更多用户与之互动,或者提高点击率。与此同时,新华社也可以尝试开通个人账号与其官方账号进行互动以促进推文的传播。(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3)

李萌[5](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安城市形象媒介呈现的“自塑”与“他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城之一,汉唐时期连接亚欧非大陆文明贸易通道的重要起点城市,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21世纪重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与沿线各国共同传承文化智慧,铸就丝路辉煌,开启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西安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于西安城市外向度的提升以及城市影响力的扩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西安城市形象媒介呈现“自塑”与“他塑”的差异性。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叁家传统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近五年时间内对西安的城市形象塑造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西安发布”政务两微平台以及移动短视频平台西安城市形象媒介呈现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对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的整体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属性的媒体平台在对西安城市形象进行“自塑”与“他塑”的过程中,存在着“自塑”倾向单一、“他塑”影响较弱、浅层陈述较多、平台监管缺位等问题。研究提出,为了迎合“一带一路”倡议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带来的历史机遇,西安在进行城市形象媒介“自塑”与“他塑”的过程中应该:(1)客观真实呈现,强化媒体公信;(2)强化媒体互动,提升城市形象;(3)整合传播形式,重构传播体系;(4)加强平台监管,构建良性机制。同时建立高效的城市形象传播危机应对体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西安城市形象。(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润珏,李荃[6](2019)在《文化自信提升国家形象自塑能力——以山东“好客”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对国家形象和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对新时代国家形象建构的现实需求入手分析,以山东省"好客"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实践为例,对地区和国家形象的结构、形成和传播路径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梳理,从而归纳出"核心层""外延层"两个国家形象的基本结构,进一步提出了以文化自信为支撑的国家形象自塑能力提升策略。(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9年10期)

欧阳辉[7](2019)在《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革命应该而且必须为世人所了解”。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坦诚地向世界讲述延安故事,让世人看到了真实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区域。美国着名埃德加·斯诺通过《红星照耀中国》形象客观地报道了“这批人,这个地方,这些事情”,向世界揭开(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9-04-15)

张萍[8](2019)在《“他塑形象”与“自塑形象”:晚清域外游记中的“华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这一跨文化研究的有效方法,研究晚清域外游记中的"华物"。形象是一种跨文化语境中的表述。晚清域外游记中,出现在西方世界的"华物"是一种重要的中国形象,是"他塑形象"和"自塑形象"的复合体。本文认为,通过形形色色脱离了历史进程的物品,中国形象化约为一种文化符号。华物与新时空的冲突,促使游记作者在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格局中重新思考中华帝国的方向和前景,更新和重建自己的文化身份。(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9年01期)

曹娟[9](2019)在《小议中国文化形象在德国的自塑与他塑——从2006—2014年的德国出版看中国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数百年里,德国表述中国的话语模式,常常是一种从自身出发、观看中国的模式,是"我眼中的你",而不是"真实的你",是德国文化投射的一种对他国文化的幻想。自《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流行以来,中国就无可避免地成为西方所钟爱的幻想对象,西方作品中的中国,常常充满东方异域风情。过去数百年里,德国文学作品里表述中国的模式,大都遵循这种幻想模式。而这种幻想,常常是德国文化对他国文化的幻想,容易(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第叁极文化”论丛(2018)》期刊2019-03-01)

赵泓[10](2019)在《“他塑”与“自塑”:论中国形象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他塑"与"自塑"是建构国家形象的不同方式,目前国际上的中国形象以"他塑"为主。本文以新世纪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为"他塑"代表,对该时间段美国影像中的中国形象进行全面考察,分析"他塑"形象特征,揭示形象建构背后的深层原因;并认为,长久以来,我们以西方塑造的中国形象来审视自己,陷入了"自我东方化"的桎梏。我们应该从对"他塑"的关注转向专注"自塑",掌握国家形象建构的话语权,跨越文化传播中的障碍,打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形象自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朱自清以其曾在扬州生活多年的"本土人"身份和移居外地的他者姿态对扬州进行了客观而多重的审视,其散文在他塑与自塑的多重视角下多维度地对"扬州"进行了重构,即富有诗情画意、文化深厚的柔美、人文扬州,同时又不无土腔土调的朴实一面,体现了朱自清作为扬州"本土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客观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扬州形象,是对"扬州"的一次再发现,更是对扬州文化的追寻与再认,对于重新认识"扬州"不仅具有文学意义,亦不乏史学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象自塑论文参考文献

[1].周雪.抖音短视频海外传播与国家形象自塑研究[J].视听.2019

[2].罗小凤.自塑与他塑的互文性建构——论朱自清散文对“扬州”形象的重构[J].写作.2019

[3].王越.沦陷区女性形象的“他塑”与“自塑”——以东北沦陷时期女作家创作为中心[J].学术交流.2019

[4].杨家宇.推特上的中国形象自塑:新华社涉华推文的话语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5].李萌.“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安城市形象媒介呈现的“自塑”与“他塑”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王润珏,李荃.文化自信提升国家形象自塑能力——以山东“好客”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例[J].新闻战线.2019

[7].欧阳辉.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N].学习时报.2019

[8].张萍.“他塑形象”与“自塑形象”:晚清域外游记中的“华物”[J].国际汉学.2019

[9].曹娟.小议中国文化形象在德国的自塑与他塑——从2006—2014年的德国出版看中国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改变[C].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第叁极文化”论丛(2018).2019

[10].赵泓.“他塑”与“自塑”:论中国形象的构建[J].电影文学.2019

标签:;  ;  ;  

形象自塑论文-周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