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道能谱仪论文-陈伟,周建斌,方方,洪旭,赵祥

多道能谱仪论文-陈伟,周建斌,方方,洪旭,赵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道能谱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线恢复,多道能谱仪,谱线漂移,能量分辨率

多道能谱仪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周建斌,方方,洪旭,赵祥[1](2018)在《基于基线自动恢复技术的数字多道能谱仪》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放射性强度的测量应用中,探测器输出核脉冲信号的基线将发生漂移,进而造成多道能谱仪的谱线漂移和能量分辨率损失。尽管采用数字基线估计方法可以对核脉冲信号的基线进行正确估计,但纯数字基线恢复算法无法有效处理核脉冲信号基线漂移对前端电路的影响。采用最小平均值基线估计方法,先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中进行数字基线估计;然后通过SPI总线将基线估计值传入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MCU根据基线值判断是否进行基线调节,将基线估计值传入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最后在前端电路中实现核脉冲信号的基线恢复。基于La Br3(Ce)探测器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基线自动恢复技术的数字化多道能谱仪能够实现核脉冲信号的基线自动恢复。在高放射性测量条件下,测量系统能够解决因基线漂移引起的谱线漂移问题,使系统能量分辨率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吴文杰,李利品,王杏卓,李林[2](2017)在《多道能谱仪ARM与FPGA高速数据并行通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在ARM与FPGA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在FPGA中建立双口RAM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缓存在双口RAM中,利用ARM自带的FSMC接口读取双口RAM中的数据,实现ARM与FPGA之间的高速通信。通过Modelsim仿真、多道能谱仪实际应用测试,结果显示该通信方式能使仪器正常稳定高速工作,脉冲通过率在1M/s以上,能解决多道能谱仪中ARM与FPGA之间数据通信问题。(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万文杰,周建斌,费鹏,李延鹏,秦泓江[3](2017)在《高速SPI通信在多道能谱仪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在ARM+FPGA多道能谱仪中,ARM与FPGA之间的通信速度对数据采集的实时传输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SPI通信应用于两者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利用ARM自带SPI接口和FPGA上编写SPI模块实现彼此间高速通信,经过仿真、验证和实际应用测试表明该方法能使仪器正常稳定高速工作,而且可移植性强。(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王秀琴[4](2009)在《基于FPGA技术的多道能谱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计算机化能谱分析仪广泛使用于在线分析,但测量速度偏低、精度不高。本文介绍基于FPGA技术设计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系统,其控制核心是FLEX10K。利用VHDL进行程序设计。采用USB 2.0接口芯片ISP1581,实现与PC的高速数据传输,使多道分析仪的信号处理速度、测量精度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09年03期)

曾旖[5](2007)在《ARM &嵌入式Linux在多道能谱仪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能谱测量无论是在核物理、辐射剂量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中,还是核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高性能谱仪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能谱的测量和分析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因此,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型谱仪的设计。该谱仪由核信号处理电路、谱数据采集电路以及应用软件构成。核信号处理电路主要由线性放大器和脉冲成形电路组成。谱数据采集电路由ARM S3C2410为控制核心,包括1024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为增强仪器的性能,硬件方面系统增加了USB接口以及方便人机交互的LCD显示、触摸屏等部件。为了更充分的利用ARM这一32位微处理器的片内资源,为系统提供更有条理的任务管理能力,设计引入了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在该系统平台上开发了系统软件。绝大部分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软件的可移植性好。系统的应用软件主要是指谱数据处理软件。(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7-04-01)

王广西[6](2006)在《低漂移便携式微机多道能谱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NaI(T1)单晶γ能谱仪具有探测效率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在放射性勘查、辐射环境评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NaI(T1)闪烁探测器具有明显的温度效应,在野外环境下使用时,会产生严重的谱漂,影响测量的精度。如何克服谱漂和提高稳定性是谱仪研制中的一个难题。 本文采用温度动态跟踪和谱峰实时校准的稳谱模式,开发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野外γ能谱仪。仪器采用一体化探头和微机化主机的“模-数”分离式结构,提高了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一体化探头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将射线探测、信号放大与成形、脉冲幅度分析、数据缓存等部件集中在一起,使探头与主机之间的信号传输由传统的模拟信号改为抗干扰能力强的数字信号。通过带温度补偿的高压电源和温度跟踪技术,较好地克服了光电倍增管二次发射系数变化所造成的增益变化及其它部件的温度效应,大大降低了温度变化对谱漂的影响,在硬件上保证了仪器谱的稳定。同时,采用软件自动寻峰和谱峰函数重建技术,建立实时校准特征峰强度的计算模型,有效地消除了谱漂的影响。仪器的主机由嵌入式计算机、液晶显示器、触摸式键盘以及应用软件等组成,完成数据处理、存储和人机交互功能。应用软件包括自动测量、手动测量、参数设置、文件管理、谱处理、数据处理、联机通讯等模块,可满足一般γ能谱测量的需要。仪器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定,U、Th、K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别为:6%、6%、10%。试验结果表明,仪器在-10℃~40℃温度范围内工作,谱漂小于±1道。(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6-05-01)

方方,贾文懿,周蓉生,马英杰,周建斌[7](1999)在《地学应用中的便携式微机多道能谱仪》一文中研究指出便携式微机多道能谱仪以笔记本式计算机为核心,采用12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芯片,研制成软硬件相结合的2048道能谱仪。讨论了适用于地学的野外微机多道能谱仪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特点,以及在γ能谱测量和X荧光测量全谱分析中的初步应用情况。该仪器及其研制技术也适用于其他有关核谱测量研究。(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1999年04期)

多道能谱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在ARM与FPGA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在FPGA中建立双口RAM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缓存在双口RAM中,利用ARM自带的FSMC接口读取双口RAM中的数据,实现ARM与FPGA之间的高速通信。通过Modelsim仿真、多道能谱仪实际应用测试,结果显示该通信方式能使仪器正常稳定高速工作,脉冲通过率在1M/s以上,能解决多道能谱仪中ARM与FPGA之间数据通信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道能谱仪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伟,周建斌,方方,洪旭,赵祥.基于基线自动恢复技术的数字多道能谱仪[J].核技术.2018

[2].吴文杰,李利品,王杏卓,李林.多道能谱仪ARM与FPGA高速数据并行通信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7

[3].万文杰,周建斌,费鹏,李延鹏,秦泓江.高速SPI通信在多道能谱仪中的实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7

[4].王秀琴.基于FPGA技术的多道能谱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分析仪器.2009

[5].曾旖.ARM&嵌入式Linux在多道能谱仪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

[6].王广西.低漂移便携式微机多道能谱仪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6

[7].方方,贾文懿,周蓉生,马英杰,周建斌.地学应用中的便携式微机多道能谱仪[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9

标签:;  ;  ;  ;  

多道能谱仪论文-陈伟,周建斌,方方,洪旭,赵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