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山辽宁省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122000
“实践出真知”,一切真知灼见都来源于实践并经受实践的验证。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现成的理论,不让学生参加实验,不熟悉其中的原理,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的。中学生物课的教学也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训练了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近年来,我们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生物实验教学培训,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第一,“讲”、“做”结合,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所谓“讲”、“做”结合,就是在实验教学中边“讲”边实验,运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穿插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先努力集中注意力听讲,然后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引起无意注意,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运用这种方法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避免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先讲后做,学生靠有意注意来学习极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同时,“讲”、“做”结合实验法可节省教学时间,有利于教师操作的规范化,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二,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试验。
中学生物实验的目的多是验证所学的知识,只要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进行,得出与课本一样的结果,就算完成了实验要求。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几乎全放在实验的结果上,忽视了实验理论背景的掌握和实验的方法。在教师示范多、学生操作少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能通过实验来获得新知识,教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动手、观察现场、探索问题、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将会积极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性试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种子的成分》一课时,先复习种子结构的知识,接着提出问题——种子含有哪些成分?然后用探索性实验法让学生做四个实验。(1)取一些干燥的小麦种,装入干燥的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烘烤。(2)取烘干的种子,直接放到火焰上烧。(3)取一粒烘烤后的小麦,切下胚,放在白纸上压挤。(4)将小麦研磨成粉,加水和成面团,再用纱布包起,在盛有清水的烧杯里揉挤,将浸出液装入试管的三分之一体积,加热成糊状,冷却后加几滴碘液。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种子含有无机物(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淀粉、蛋白质、脂肪)。同时,学生很容易掌握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懂得农业生产播种时应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的道理。这种教学方法,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新知识先形成感性认识,再讲述基本概念和原理,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实践问题,效果很好,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拓宽知识面,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第三,给学生创造多次亲自实验的机会,激励学生实验过程的创新。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数十组分组实验、几十个演示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实验过程的长短、实验效果及实验经费等情况,将一些通过教师向学生示范的演示实验改成了课堂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如《种子的结构》、《种子的成分》等实验,实验过程短,取材容易,应该让学生在课内完成。而《种子的萌发条件》、《细胞吸水》、《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植物的向光性和向水性》、《观察鱼的呼吸》、《观察鱼鳍的作用》、《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等实验,或实验过程长,或课堂演示效果不太理想、实验经费大,而学生经教师指导,完全可以在家独立完成,这类实验可改为学生课外实验。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自己动手亲自试验的机会。
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教师要事先布置,讲清实验目的、要求、操作方法,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实践。如果学生遇到教材方面的困难,学校可提供一些必要的方便,每当实验任务布置后,就应要求学生适时进行实验,教师及时检查评比,鼓励表扬完成实验好、有创新的同学,以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同其它学科一样,生物学也需提倡素质教育。这就要注重生物实验教学的培训,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克服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缺陷……其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深入地研究、探讨和解决,愿每一位从事生物教学的广大同仁埋头苦干、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乐于创新,谱写生物实验教学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