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蚜虫,物种多样性,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杨晋宇,张蕾,曹丹丹,刘广营[1](2011)在《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蚜虫物种多样性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已有数据对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蚜虫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寄主植物种类等方面分析,研究该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已知蚜虫6科28属52种,区系组成以广布种、古北种和古北+东洋种为主,寄主植物涉及27科,主要危害植物茎和叶。(本文来源于《河北林果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黄枝英,余新晓,宋思铭,吴海龙,赵阳[2](2011)在《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油松人工林空间点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0年7月对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0.4 hm2油松人工林的样地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油松种群各龄级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地内油松林处于青壮龄期时,空间分布呈现显着的聚集分布,种内竞争较为激烈。(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7期)
李永祥,邓丽娟,赵会艳,支乾坤[3](2010)在《浅析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的演变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木兰围场保护区设立至今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其保护-破坏-恢复-再破坏-再保护-再恢复的演变过程,提出此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具有维护生态平衡及保障京津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期刊2010年16期)
艾琳,李俊清[4](2010)在《由木兰围场的科学考察引发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前期建立的木兰围场,通过严格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客观上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这种禁苑可以认为是中国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具有自然保护性质的区域,是自然保护的范例。木兰围场的管护措施与兴衰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0年S1期)
刘旭阳[5](2010)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地处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具有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保护区内丰富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有着比较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以及多种生态防护效益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价值。保护区还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众多的文化古迹,自然景观的旅游价值也日趋为人们所利用。进一步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及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这些资源,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自然保护区的繁荣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全文共分叁部分,具体内容为: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本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现状,以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理论为基础,从遗产的价值与作用出发,对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发进行研究分析,指出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出现的问题以及新趋势,为河北省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的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打下理论铺垫;第二部分包括第叁、四、五、六章。本部分选取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区域概况,在对保护区内的遗产资源分类调查的基础上,将其与世界其它遗产地及自然保护区进行比较后,指出了木兰围场遗产资源的价值;引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方法对木兰围场保护区内的小滦河景区内的遗产资源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在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指导原则下,对保护区分区进行了功能分区定位、空间结构分析并提出了保护规划措施;对木兰保护区的遗产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环境容量测算和旅游规模预测;第叁部分即第七章,本部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进行研究,提出了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0-05-01)
王桂忠[6](2008)在《从“皇家猎苑”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围场叁百年的跨越》一文中研究指出“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曾经专家建议改称“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旨在更加直接地彰显现代生态文明和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2008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此,该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又将揭开新的一页……300(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08-08-14)
高姿,魏天波[7](2008)在《试谈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文化底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木兰秋狝文化源于清朝康乾时期的木兰围场,是清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后,发展生态旅游是必然选择,其文化底蕴就表现为秋狝文化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本文来源于《河北林业》期刊2008年03期)
于景金,谷建才,项广瑞,刘红霞,张宇[8](2008)在《河北省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河北省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90科371属793种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科属组成分析、生活型分析、分区类型及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中大科大属较少,分别占该区植物总科数的10.0%、总属数的8.1%,小科小型属较多,含1~4种的科占该区总科数的58.9%,小型属及区域单种属则有327属,约占总属数的88.1%;分布区类型主要为世界分布、北温带分布和旧世界温带分布,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草本植物在生活型方面占绝对优势,藤本植物最少。(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7期)
张淑兰,张海军,徐成立,闫晓林,马成武[9](2006)在《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在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科研水平低、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植被恢复难度大、管理体制机制及模式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建设中应注重采取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走社区共管的发展道路等有效建设和保护措施。(本文来源于《河北林果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原民龙,王丽,李永祥[10](2006)在《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性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地处河北省围场县,区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为中低山丘陵,海拔在800~1800m之间。位于北京-承德避暑山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牧场-小滦河旅游区-丰宁县-北京的黄金旅游环线上,向南为国家二级公路与承德避暑山庄相连,东北为省道与内蒙古(本文来源于《河北林业科技》期刊2006年06期)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2010年7月对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0.4 hm2油松人工林的样地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油松种群各龄级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地内油松林处于青壮龄期时,空间分布呈现显着的聚集分布,种内竞争较为激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晋宇,张蕾,曹丹丹,刘广营.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蚜虫物种多样性初报[J].河北林果研究.2011
[2].黄枝英,余新晓,宋思铭,吴海龙,赵阳.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油松人工林空间点格局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
[3].李永祥,邓丽娟,赵会艳,支乾坤.浅析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的演变过程[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
[4].艾琳,李俊清.由木兰围场的科学考察引发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5].刘旭阳.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6].王桂忠.从“皇家猎苑”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围场叁百年的跨越[N].中国绿色时报.2008
[7].高姿,魏天波.试谈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文化底蕴[J].河北林业.2008
[8].于景金,谷建才,项广瑞,刘红霞,张宇.河北省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9].张淑兰,张海军,徐成立,闫晓林,马成武.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6
[10].原民龙,王丽,李永祥.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性开发[J].河北林业科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