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亚胺配体论文-武可书,张雪,李广利,王琳,张金相

二亚胺配体论文-武可书,张雪,李广利,王琳,张金相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亚胺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价铜双核配合物,二亚胺类配体,炔双膦配体,有机合成

二亚胺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武可书,张雪,李广利,王琳,张金相[1](2019)在《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混配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为共配体,与四乙腈一价铜盐反应,最终合成了4种新颖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产率为35%~50%.进一步对其中2种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固体发光性能.这4种铜配合物均具有固体发光现象,其中配合物4c的发光性能最好,是一种潜在的固体发光材料.(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继江[2](2019)在《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对(异)腈类小分子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金属键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成键方式与电子结构,因此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主族元素的金属?金属键化合物因其低价态、低配位数的金属中心而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尤其是对第ⅡA主族元素的金属?金属(Mg?Mg)键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2007年,首例含低价态镁Mg(Ⅰ)的镁?镁键化合物[L~1MgMgL~1](L~1={[(Ar)NC(Me)]_2CH}~–,[(Ar)NC(NiPr_2)N(Ar)]~–,Ar=Dip)被分离出来,并在结构上得到了表征。随后,我们课题组在2009年合成了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K(THF)_3]_2[L~(2-)Mg-MgL~(2-)](L=[(2,6-iPr_2C_6H_3)NC(Me)]_2)(1)。最近,我们课题组利用邻苯二胺和菲?二亚胺配体配体分别得到了对应的Mg-Mg键化合物。本文主要基于化合物1,探索了其在(异)腈类小分子以及白磷活化方面的应用,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此外,用DFT量化计算对其电子结构进行理论研究。全文分为叁个部分:一、概括了金属-金属键化合物的发展历程,详细总结了含不同配体的低价态镁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以及其在活化小分子和合成当中的应用。二、探究化合物1对腈类小分子的反应活性,分别与2当量和3当量的叁甲基氰硅烷反应,硅-碳键被还原断裂形成氰根离子桥连的四核镁化合物[L_4Mg_4(μ-CN)_4K_4(THF)_6](2)与[L_4Mg_4(μ-CN)_4((Me)_3SiCN)_2K_4(THF)_4](3),与叁甲基乙腈反应得到碳-碳键断裂形成的CN~?桥连的四核镁化合物[L_4Mg_4(μ-CN)_4(tBuCN)_2K_4(THF)_4](4)与叔丁基镁化合物(5),与异丁腈和环己基甲腈分别反应,经还原消除α-H得到由烯酮亚胺配体桥连的产物[{K(THF)_2LMg(N=C=CMe_2)}_2](6)与[{K(Tol)LMg(N=C=CC_5H_(10))}_2](7)。对得到的产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结构,用IR,NMR等光谱手段和元素分析等进行表征,并用DFT计算进行理论研究。叁、化合物1与2当量的P_4反应,使P?P键断裂,P原子重排形成含有叁种类型P原子的[P_7]~(3?)笼子做桥连配体,溶剂化的K~+与[P_7]~(3?)笼子以及α-二亚胺配体的相互作用使[L_2Mg_2P_7K(THF)_2]发生二聚形成化合物8,对其用NMR与DFT进行表征和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举举[3](2018)在《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与有机迭氮和碳二亚胺的反应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金属(多重)键化合物由于特殊的结构和新颖的成键性质,以及在活化小分子领域和催化反应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2007年,首例含有Mg-Mg键的低价态稳定的化合物[L’MgMgL’](L’=[(Ar)NC(NiPr_2)N(Ar)]~–(A);L’={[(Ar)NC(Me)]_2CH}~–,Ar=Dipp)(B1)被报道之后,不同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也相继被合成,并且对它们与小分子的活化反应做了研究。在2009年,我们课题组用α-二亚胺配体合成了一例含有Mg-Mg键的化合物[K(THF)_3]_2[L~(2-)Mg-MgL~(2-)](L=[(2,6-iPr_2C_6H_3)NC(Me)]_2)(1)。本论文是在合成化合物1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化合物1对小分子的活化反应能力;以及用菲-二亚胺配体合成了一例新的Mg-Mg键化合物,并对它的结构与性质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NMR,元素分析等表征和DFT量化计算进行验证。本论文分为四部分:1.简单的介绍了金属-金属键化合物的发展历程,并详细论述Mg-Mg键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它们对小分子的活化反应。2.利用化合物1分别与苄基迭氮和叁苯基甲基迭氮反应,通过相应氮烯的还原脱氢和苯基迁移,得到了两例镁的双核化合物[L~((-H))Mg(μ-N=CHPh)_2MgL~((-H))]L~((-H))=[ArNC=(CH_2)C(Me)NAr])(2)和[K(OEt_2)]_2[LMg(THF){N(Ph)C(Ph)_2}]_2(3);并对它们的结构与性质通过单晶衍射,EPR,IR,元素分析等表征和DFT量化计算。3.化合物1与碳二亚胺类化合物通过C-C偶联和C-H活化反应分别得到了叁例镁的化合物[LMg(THF))(μ-CyNCNCy)_2Mg(THF)L](6)、[LMg(μ-NCNSiMe_3)_2MgL](k-THF)_2(7)和{LMg[μ-(2,6-~iPr_2C_6H_3)_2NCN]}(8),并对它们的结构通过单晶衍射、EPR和IR进行表征。4.利用菲-二亚胺配体合成了一例新的Mg-Mg键化合物[K(THF)_3]_2[L~2Mg-MgL~2](9),同时对它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单晶衍射、核磁进行表征和DFT量化计算,以及通过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对它的光学性质做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5-01)

徐慧玲[4](2018)在《基于萘四甲酰二亚胺衍生配体的微孔光致变色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致变色MOFs在电子学、荧光开关及可擦除光成像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设计和合成对外部条件的刺激有响应的光致变色的MOFs是当前热点之一。将光敏性分子作为建筑基元(比如,二芳基乙烯类、紫精类、萘四甲酰二亚胺类等),是获得光致变色MOFs的有效策略之一。这种方式不仅结合了无机和有机分子的优势,还有望开发具有新颖性质的材料。光致变色行为受分子结构、合适的电子供体和受体、堆积模式、供体和受体基团之间的角度、电子转移的途径及电荷分离状态是否稳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设计和合成光敏性可调控的光致变色MOFs是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萘四甲酰二亚胺衍生物(NDIs)是缺电子体系,具有很好的氧化还原活性,可以作为光诱电子转移过程中的电子受体,在光照射后形成稳定自由基。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光敏性基元合成光致变色MOFs。在本文中,我们用N,N’-二(5-间苯二甲酸基)-1,4,5,8-萘二酰亚胺(H_4BINDI),通过改变不同的金属离子,设计合成了五例基于微孔的光致变色MOFs。它们是:[Zn_2(BINDI)(DMA)_2]·2DMA(1)[Cd(H_4BINDI)(H_2BINDI)]·4DMF(2)[Ca_2(HBINDI)Cl(DMA)_3]·DMA(3)[Ba_4(BINDI)_2(DMF)_7]·7DMF(4)[Zn_2(BINDI)(DMF)_4]·2DMF(5)结合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PXRD)、元素分析、IR、TG、UV-vis和ESR,对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表征和研究。化合物1是一个基于二核轮桨Zn_2(COO)_4,BINDI~(4-)作为4-连接点的3D孔状lvt网络;化合物2是一例孔状的叁重互穿dia网络;化合物3是一个多微孔的2D双层结构,邻近的2D的双层通过插指的形式形成2D→3D的结构;化合物4是一个孔状的3D二重互穿结构;化合物5是一个基于二核单元Zn_2(COO)_2的2D结构,邻近的二维层以–ABAB–的堆积方式形成3D超分子网络结构。基于以上合成的五例MOFs,我们研究了它们的光致变色性质和其他优异的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化合物1-5都表现出有趣的光致变色行为,但是它们的着色程度不一样。光照条件下,化合物1由原来的浅棕黄色变为棕黑色;化合物2由原来的浅黄色变为深棕色;化合物3由原来的黄色变为黑绿色;化合物4由原来的黄色变为深绿色;化合物5由原来的浅棕色变为深褐色。当化合物1-5置于暗处有氧的条件下,它们均可恢复到原始的颜色。其中化合物1,2,5需要时间为14天,3需要时间为8个小时,4需要时间2天。通过对这一光致变色体系的研究发现:不同吸电子能力的金属离子和化合物的结构是设计出光致变色性质可调控MOFs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样的研究结果为设计和合成光诱电子转移性质可调控的光致变色MOFs提供了可行性策略。(2)值得一提的是,化合物1还具有热致变色的性质。众所周知,既具有光致变色又具有热致变色性质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还是很少的。(3)此外,我们研究了化合物1-5的光控荧光性质。化合物1-5的荧光发射强度随照射时间逐渐减弱,置于暗处时,荧光强度又可以恢复。(4)在本文中,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化合物3-5的溶剂变色效应。当化合物3-5浸泡在不同的溶剂里时,它们均呈现可视化的颜色变化。(5)同时,我们发现化合物1-3可以作为可视化检测亚硝酸钠的指示剂,并且也探究了1-3在检测亚硝酸钠过程中的的荧光响应。初步测试了化合物1,2,4的气体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5)

张伟[5](2018)在《α-二亚胺配体的Ga-Ga键化合物与异硫氰酸酯的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主族元素的化合物促进的单键断裂的化学反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多重键断裂的化学性质的研究仍未进一步的深入。本文以α-二亚胺的双核镓化合物[LGa-Ga L](1,L=dpp-dad=[(2,6-i Pr2C6H3)NC(CH3)]2)(1)与异硫氰酸酯为研究对象。化合物(1)与异硫氰酸酯按摩尔比为1:2的比例反应得到C=S双键环加成到C=C-N-Ga片段上的产物[L(RN=C-S)Ga-Ga(S-C=NR)L](2,R=Me;3,R=Ph),同时形成了新的C-C键和S-Ga键。化合物(1)与Ph NCS反应时Ga-Ga发生环加成和氧化断裂而C=S也发生了还原断裂的反应,并得到[L(Ph N=C-S)Ga(?-S)Ga(S-C=NPh)L](4)单个硫原子桥联的产物和[Na(THF)]2[L(Ph N=C-S)Ga(?-S)2Ga(S-C=NPh)L](6)两个硫原子桥联的产物。以及C=S键还原断裂两个硫原子桥联的而没有发生环加成反应的化合物[LGa(μ-S)2Ga L][Na(THF)3]2(5)。产物2-6通过NMR(1H,13C)、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单晶衍射分析、和电子结构的DFT量化计算。本文主要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简略的介绍金属-金属键的发展历程,合成方法和晶体结构,以及化学反应性质等。第二部分,α-二亚胺Ga-Ga键化合物[LGa-Ga L](L=[(2,6-i Pr2C6H3)NC(Me)]2)(1)与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苯酯的活化反应。按不同的摩尔比反应时得到了一系列产物(2-6)。化合物(1)分别与异硫氰酸甲酯和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得到了[2+4]环加成产物[L(Me N=C-S)Ga-Ga(S-C=NMe)L](2)和[L(Ph N=C-S)Ga-Ga(S-C=NPh)L](3),这两个产物中都存在[2.2.1]的环状结构。当化合物1与3.0当量Ph NCS反应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4的结构中除了含有N=C=S的部分与配体骨架的环加成结构之外,还有另一分子的异硫氰酸苯酯分子中C=S双键还原断裂,插入到Ga-Ga键之间形成硫原子桥联的结构。通过化合物1与2.0当量的Ph NCS在金属钠存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LGa(μ-S)2Ga L][Na(THF)3]2(5),异硫氰酸苯酯只发生了插入反应却没有进行环加成的反应,化合物(5)中由两个硫原子桥联的四元环状的Ga2S2的结构。化合物1与4.0当量的异硫氰酸苯酯的反应,再进一步用2.0当量的金属钠还原,得到具有手性中心的两个硫原子桥联的二聚体化合物(6)。(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3-01)

杨红[6](2017)在《含α-二亚胺和酮类配体的镍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 α-二亚胺 Ni-Ni 键化合物[(NiⅠL·-)2](1,L=[(2,6-iPr2C6H3)NC(Me)]2)为前驱体,分别研究了其与1,2-二酮和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性,合成九例含α-二亚胺和酮类配体的镍金属配合物。与1,2-二酮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含有叁个氧化还原活性中心:金属镍,α-二亚胺和1,2-二酮配体。与α,β-不饱和酮反应得到一系列金属Ni和C=C配位的化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测试(NMR),电子顺磁共振(EPR),磁化率测试,紫外-可见-近红外测试以及DFT计算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本论文分为叁部分:一、简单论述了近年来典型的过渡金属-金属键化合物及典型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二、α-二亚胺Ni-Ni键化合物[(NiⅠL·-)2](1)分别与不同的1,2-二酮反应得到四例化合物:[LNi(PhC(O)-C(O)Ph)](2),[LNi(PhC(O)-C(O)Me)](3),[LNi(3,5-tBu2C6H2O2](4),[(LNi){μ-η2,η2-(MeC(O)-C(O)Me)}(NiL)](5)。化合物 2 被一当量的 Na 进一步还原得到化合物[Na(Et2O)][LNi{PhC(O)-C(O)Ph}](6)。结果表明,化合物2-4含中性的α-二亚胺配体L0,低自旋的NiⅡ离子(d8),-2价的1,2-二酮配体。化合物5存在价态互变异构[(L0)(L·-){Ni2}3+(DA)2-](5)或[(L0)(L·-){Ni2}2+(DA)·-](5A)。化合物 2 被进一步还原得到顺磁性的化合物6,含有-1的α-二亚胺配体(S=1/2)。叁、α-二亚胺Ni-Ni键化合物[(NiⅠL·-)2](1)与环己酮,环己烯酮,苯基1-丙烯基酮和亚苄基丙酮反应,得到一系列η2-(C,O)配位化合物[LNi{η2-O=CC5H10}](7)和 η2-(C,C)配位的化合物[LNi{η2-C=C-OC3H8}](8),[LNi{η2-(C,C)Ph-CH=CH-C=OCH3}](9),[LNi{η2-(C,C)Ph-C=O-CH=CHCH3}](10)。在反应过程中,电子从-1价的α-二亚胺配体转移到NiⅡ(NiIL·→Ni0L0),生成的化合物中Ni0中心与C=C键或C=O键π-配位,且化合物8-10在C=C键和C=O键之间呈现了区域选择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祝飞凤,余逊,雷浩[7](2016)在《基于二亚胺苊配体的第一过渡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亚胺苊(BIAN)配体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和刚性的分子结构,因此是配位化学领域一类重要的有机配体。由于其具有能量较低的π~*轨道,易于接受电子,因此是一种氧化还原活性配体,在稳定金属中心时可以起到"电子蓄水池"的功能。本工作报道了一系列具不对称分子结构的BIAN配体的合成~([1])。通过在配体骨架结构中引入不同电子性质的取代基团,获得了电子性质可调的不对称BIAN配体系列~([2])。系统研究了这一系列配体与第一过渡系尽速(Cr-Co)的配位化学性质,并对制得的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单晶衍射研究,明确了各配合物中金属中心与配体所处的氧化还原状态,初步探索了配合物结构及组成与配体电子性质之间的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七分会:无机化学前沿》期刊2016-07-01)

余逊,祝飞凤,雷浩[8](2016)在《大位阻不对称α-二亚胺配体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亚胺苊(简称BIAN)配体是一类在配位化学和均相催化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双齿配体。通过在亚胺基氮原子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团,我们合成了一系列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可调的不对称BIAN配体,并进一步合成了这一系列配体稳定的Fe配合物~([1])。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了这些Fe配合物在不同催化条件下对醛酮等羰基化合物的氢硅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阐明了催化剂分子结构及电子性质与其催化活性之间的内在联系~([2])。(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七分会:无机化学前沿》期刊2016-07-01)

易亚飞[9](2016)在《二亚胺配体支持的铝(硫、氧、氮、溴)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以往合成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被β-二亚胺配体稳定的有机铝氢化物LAl H2(L=HC{C(Me)N(Ar)}2,Ar=2,6-iPr2C6H3)和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生成的有机铝化合物的合成和催化性能。共制备了6种β-二亚胺配体支持的新型铝杂环化合物。并且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催化性能探讨,研究了化合物本身的电子和位阻效应对催化产物的影响及化合物对不同电子效应的反应底物催化效率。本文所列的新化合物通过了1H NMR和13C NMR等表征,并且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结构。具体成果如下:(1)研究了以LAlH2分别与含巯基、醇、胺类化合物的反应,得到了5个结构新颖的铝杂体系化合物LAl[(μ-S)(m-C4N2H)(CH2)2]2(1)、LAl[OH][(μ-S)(m-C4N2H)(CH2)2](2)、LAl[(μ-O)(o-C6H4)CN(C5NH4)]2(3)、LAlH[(μ-O)(o-C4H4)CN(2,6-iPr2C6H3)](4)和LAl[(μ-NH)(o-C8SH8)(COOC2H5)]2(5),并对其中4个化合物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探讨。这些化合物均是属于脱氢缩合的产物,化合物3和4二者的的分子结构差别较大,3结构中络合了一个甲苯分子,而其中4结构中铝原子同一个氢原子相连,这可归结与反应底物的位阻效应的影响。同时4中氢原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使其能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对和铝配位的基团进行微调使得氢原子具有更高的活性,这为制备结构独特、性能优良的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方法。化合物1和5铝原子均是五配位,在使得化合物更加稳定的同时活化了配体基团。化合物1作为ε-己内酯开环聚合引发剂,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这四种化合物均作为催化剂尝试催化醛和叁甲基硅腈的加成反应,在试验中分别探讨了催化剂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和反应底物的电子效应对在反应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在化学反应速率上那种电子效应的影响更加明显,为此种加成反应的催化剂选取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依据。(2)研究了LAlH2(L=HC{C(Me)N(Ar)}2,Ar=2,6-i Pr2C6H3)与叁溴化硼的反应,得到了1个结构新颖的铝溴体系化合物LAl Br2(6),该结构中铝原子为四配位且两个氮和铝原子形成的平面和两个溴的平面呈现中心对称排布,这样有利于分子的稳定。(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苗慧[10](2015)在《含手性环己二胺桥联β-二亚胺(或酮亚胺)配体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合成得到了一系列环己二胺桥联β-二亚胺类有机化合物Cy[NHC(Me)CHC(Me)NAr]_2(Cy=(1R,2R)-(-)-1,2-cyclohexyl,Ar=2,6-/Pr-_2C_6H_3(1),Ar=2,6-Me-2C_-6H-_3(2);Cy=(1S,2S)-(+)-1,2-cyclohexyl,Ar=2,6-Et_2C_6H_3(3);Cy = Trans-1,2-cyclohexyl,Ar = 2,6-iPr_2C_6H_3((4)和手性环环己胺桥联β-酮亚胺有机化合物Cy[NC(Me)CHC(OH)(Me)]_2(Cy=(1R,2R)-(-)-1,2-cyclohexyl)(5),并以此类化合物为配体,研究了其与叁烷基稀土配合物RE[CH_2SiMe_3]_3(THF)_2或四配位叁价稀土胺化物[(Me_3Si)_2N]_3REⅢ(μ-Cl)Li(THF)_3的反应性能,通过烷基或硅胺基消除反应,合成了系列新型稀土配合物,进一步研究了此类配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或磁性质。主要结果如下:1.手性环己二胺桥联二亚胺化合物H_2L(1)与1当量的叁烷基稀土配合物RE[CH_2SiMe_3]_3(THF)_2,在己烷中,通过烷基消除反应,合成了单烷基手性稀土配合物{Cy[NC(Me)CHC(Me)NAr]_2}RECH_2SiMe_3[RE = Dy(6),Er(7),Yb(8),Y(9)]。这些配合物都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9还进行了~1HNMR、~(13)CNMR的表征,所有配合物经X-ray单晶衍射确定了结构。进一步研究了这类单烷基手性稀土配合物对烯胺分子内氢胺化/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类配合物作为催化剂都能催化烯胺底物转化发生氢胺化/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环状胺化物,不同中心金属催化剂对底物的转化率影响不大,当催化剂用量达到3%时,就能得到90%以上的转化率,但催化底物转化为六元环明显比转化为五元环困难。2.手性环己二胺桥联二胺化合物H_2L(3)与1当量的四配位叁胺基稀土配合物[(Me_3Si)_2N]_3RE~(Ⅲ)(μ-Cl)Li(THF)_3在甲苯中,通过硅胺基消除反应,合成了系列手性稀土胺化物{Cy[NC(Me)CHC(Me)NAr]_2}REN(SiMe_3)_2[RE = Nd(10),Dy(11),Yb(12),Y(13)];手性环己二胺桥联二胺化合物H_2L(1)与1当量的四配位叁胺基稀土配合物[(Me_3Si)_2N]_3RE~(Ⅲ)(μ-Cl)Li(THF)_3反应,合成了系列手性稀土胺化物{Cy[NC(Me)CHC(Me)NAr]_2}REN(SiMe_3)_2[RE = Nd(14),Gd(15),Dy(16),Er(17),Y(18)]。胺化物都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3、18还进行了~1HNMR、~(13)CNMR的表征,胺化物10-13经X-ray单晶衍射确定了结构。进一步研究了这类稀土胺化物对β-硝基烯或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二苯基氧膦的氢膦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该类配合物作为催化剂都能催化β-硝基烯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二苯基氧膦顺利的发生氢膦化反应。连在苯环上的不同电性的取代基,会给取代β-硝基烯或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二苯基氧膦的氢膦化反应带来一定影响,但对产率的影响不大。取代β-硝基烯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二苯基氧膦的氢膦化反应活性不同,与取代β-硝基烯相比,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二苯基氧膦的氢膦化反应活性高,反应快。3.环己二胺桥联二亚胺化合物H_2L(4)与1当量的四配位叁胺基稀土配合物[(M_3Si)_2N]_3RE~(Ⅲ)(μ-Cl)Li(THF)_3在甲苯中通过硅胺基消除反应,合成得到系列稀土胺化物{Cy[NC(Me)CHC(Me)NAr]_2}REN(SiMe_3)_2[RE = Nd(19),Sm(20),Dy(21),Er(22),Y(23)]。这些配合物都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23还进行了~1HNMR、~(13)CNMR的表征,所有配合物经X-ray单晶衍射确定了结构。系统研究了这类稀土胺化物催化醛或酮与亚磷酸二乙酯发生氢膦酸酯化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该类配合物作为催化剂都能顺利的催化醛和酮与亚磷酸二乙酯发生氢膦酸酯化反应得到α-羟基磷酸酯化物,而且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用量少,产率高。4.手性环己二胺桥联酮亚胺有机化合物H_2L(5)与四配位叁胺基稀土配合物[(Me_3Si)_2N]_3RE~(Ⅲ)(μ-Cl)Li(THF)_3按3:2当量比,在甲苯中反应,合成得到双核手性稀土配合物{Cy[NC(Me)CHCO(Me)]_2}_3RE_2[RE = Dy(24),Eu(25)];同样条件下,手性环己二胺桥联酮亚胺有机化合物(5)与四配位叁胺基稀土配合物[(Me_3Si)_2N]_3RE~(Ⅲ)μ(-Cl)Li(THF)_3按4:3当量反应,得到叁核手性稀土配合物{Cy[NC(Me)CHCO(Me)]_2}_3RE_3 {Cy[NC(Me)CHCO(Me)][NC(CH_2)CHCO(Me)]}[RE=Y(26),Gd(27)];手性环己二胺桥联的酮二亚胺有机化合物H_2L(5)与四配位叁胺基稀土配合物[(Me_3Si)_2N]_3YbⅢ(μ-Cl)Li(THF)_3按1:1当量反应,得到了四核手性稀土 配合物{Cy[NC(Me)CHCO(Me)]_2}_4(μ_2-Cl)_2(μ_3-Cl)_2Yb_4(28);手性环己二胺桥联的酮二亚胺有机化合物H_2L(5)与四配位叁胺基稀土配合物[(Me_3Si)_2N]_3Nd~(Ⅲ)(μ-Cl)Li(THF)_3按2:1当量反应,则合成了十核手性稀土配合物{Li(Cy[NC(Me)CHCO(Me)]_2)_2Nd}_(10)(29)。实验结果表明,配体与稀土金属的投料比例显着影响着产物的结构。这些配合物都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26还进行了~1HNMR的表征,所有配合物经X-ray单晶衍射确定了结构。进一步研究了双核手性稀土配合物24和环状十核手性稀土配合物29进行了磁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24的实部磁化率(χ')和虚部磁化率(χ")对频率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依赖性,具有单分子磁体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5-10-01)

二亚胺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金属键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成键方式与电子结构,因此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主族元素的金属?金属键化合物因其低价态、低配位数的金属中心而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尤其是对第ⅡA主族元素的金属?金属(Mg?Mg)键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2007年,首例含低价态镁Mg(Ⅰ)的镁?镁键化合物[L~1MgMgL~1](L~1={[(Ar)NC(Me)]_2CH}~–,[(Ar)NC(NiPr_2)N(Ar)]~–,Ar=Dip)被分离出来,并在结构上得到了表征。随后,我们课题组在2009年合成了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K(THF)_3]_2[L~(2-)Mg-MgL~(2-)](L=[(2,6-iPr_2C_6H_3)NC(Me)]_2)(1)。最近,我们课题组利用邻苯二胺和菲?二亚胺配体配体分别得到了对应的Mg-Mg键化合物。本文主要基于化合物1,探索了其在(异)腈类小分子以及白磷活化方面的应用,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此外,用DFT量化计算对其电子结构进行理论研究。全文分为叁个部分:一、概括了金属-金属键化合物的发展历程,详细总结了含不同配体的低价态镁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以及其在活化小分子和合成当中的应用。二、探究化合物1对腈类小分子的反应活性,分别与2当量和3当量的叁甲基氰硅烷反应,硅-碳键被还原断裂形成氰根离子桥连的四核镁化合物[L_4Mg_4(μ-CN)_4K_4(THF)_6](2)与[L_4Mg_4(μ-CN)_4((Me)_3SiCN)_2K_4(THF)_4](3),与叁甲基乙腈反应得到碳-碳键断裂形成的CN~?桥连的四核镁化合物[L_4Mg_4(μ-CN)_4(tBuCN)_2K_4(THF)_4](4)与叔丁基镁化合物(5),与异丁腈和环己基甲腈分别反应,经还原消除α-H得到由烯酮亚胺配体桥连的产物[{K(THF)_2LMg(N=C=CMe_2)}_2](6)与[{K(Tol)LMg(N=C=CC_5H_(10))}_2](7)。对得到的产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结构,用IR,NMR等光谱手段和元素分析等进行表征,并用DFT计算进行理论研究。叁、化合物1与2当量的P_4反应,使P?P键断裂,P原子重排形成含有叁种类型P原子的[P_7]~(3?)笼子做桥连配体,溶剂化的K~+与[P_7]~(3?)笼子以及α-二亚胺配体的相互作用使[L_2Mg_2P_7K(THF)_2]发生二聚形成化合物8,对其用NMR与DFT进行表征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亚胺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武可书,张雪,李广利,王琳,张金相.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混配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继江.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对(异)腈类小分子的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王举举.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与有机迭氮和碳二亚胺的反应性探究[D].西北大学.2018

[4].徐慧玲.基于萘四甲酰二亚胺衍生配体的微孔光致变色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8

[5].张伟.α-二亚胺配体的Ga-Ga键化合物与异硫氰酸酯的反应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8

[6].杨红.含α-二亚胺和酮类配体的镍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西北大学.2017

[7].祝飞凤,余逊,雷浩.基于二亚胺苊配体的第一过渡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七分会:无机化学前沿.2016

[8].余逊,祝飞凤,雷浩.大位阻不对称α-二亚胺配体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七分会:无机化学前沿.2016

[9].易亚飞.二亚胺配体支持的铝(硫、氧、氮、溴)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10].苗慧.含手性环己二胺桥联β-二亚胺(或酮亚胺)配体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

标签:;  ;  ;  ;  

二亚胺配体论文-武可书,张雪,李广利,王琳,张金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