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磁共振论文-刘成环,李俊华

弥散磁共振论文-刘成环,李俊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弥散磁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老年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磁共振论文文献综述

刘成环,李俊华[1](2019)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序列检查,然后再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T1WI的检出率60.6%,T2WI的检出率为73.0%,DWI检出率为100.0%,明显高于T1WI和T2WI,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具有更加广泛的成像范围,检出率高于核磁共振成像序列检查,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郭正文[2](2019)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抽取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基础诊断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分析,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基础诊断的诊出率75.0%,肿瘤定位准确率70.0%;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诊出率97.5%,定位准确率95.0%,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后得到P值<0.05,差异显着。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来进行诊断,诊出率和定位准确率更高,影像学分析的结果更准确,能够明显观察到患者的病变情况、部位等等,快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有益于预后工作的开展。(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安超[3](2019)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WBD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MM(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MM患者100例,均行WBDWI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WBDWI诊断符合率。结果 WBDWI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P>0.05),WBDWI诊断符合率为98.00%。WBDWI检查确诊的98例患者,其中正常型MM30例、局灶型MM33例、弥漫型MM31例、弥漫加灶型MM4例。结论 WBDWI可显着提高MM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武东[4](2019)在《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增强CT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增强CT用于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共62例宫颈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81岁,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增强CT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对宫颈癌的分期、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Ⅰb、Ⅱa、Ⅱb、Ⅲa期的检出率略高于增强CT(P <0.0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征象浸润阴道、浸润子宫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查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结果(P <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分期、诊断价值要明显优于增强CT,能够获得更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有良好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王萌,张颖,林华,骆成玉[5](2019)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外周血IDO活性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联合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16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前行NAC。NAC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MR-DWI检查,根据Miller&Payne改良病理反应性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比较NAC前后组织学显着反应(MHR)组与非组织学显着反应(NMHR)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ADC变化率及外周血IDO活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变化率、外周血IDO活性对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216例患者中,MHR组72例,NMHR组144例。NAC前,MHR组和NMHR组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后,MHR组患者的ADC值明显高于NMH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前和NAC后,MHR组患者的ADC变化率明显高于NMH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变化率联合外周血IDO活性预测NAC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791~1.019),高于ADC变化率单独预测的0.878(95%CI:0.754~1.001)和外周血IDO活性单独预测的0.802(95%CI:0.651~0.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DWI联合外周血IDO活性对乳腺癌NAC的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指导。(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21期)

吕德勇,李静波,张允,张留龙,任文铭[6](2019)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帕金森病(PD)组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组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0例。均采用SWI与DTI检查,观察3组黑质致密带、壳核、苍白球黑质网状带、红核、尾状核头的SWI中相位值,观察3组在DTI中双侧基底核区、双侧额叶、双侧丘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和表观扩散系数值(ADC)。结果黑质致密带、壳核、苍白球的相位值比较,PD组小于VP组和对照组(P<005),V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P组、PD组的双侧基底核区、丘脑区、额叶区的FA值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双侧基底核区、双侧丘脑区、双侧额叶区的ADC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VP组、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联合DTI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的特异度、敏感度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SWI与DTI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增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丁丹卉[7](2019)在《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收集该院78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RI常规、DTI扫描,分析患者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rFA值,并计算正常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分别测量灌注最明显区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值,计算出病变区与正常脑白质区的比值rCBV、rCBF。结果 78例胶质瘤患者中,26例低级胶质瘤,52例高级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FA值、rFA值均显着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的FA值、rFA值(P <0.05);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依次为(1.012±0.085)、(1.198±0.127)、(0.781±0.231),均显着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1.195±0.129)、(1.014±0.153)、(0.847±0.178)(P <0.05)。结论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与常规MRI比较,其FA值、rFA值、ADC值能有效判断胶质瘤分级,为医师的治疗提供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吴静,沈慧聪[8](2019)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高级别胶质瘤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5年7月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31例,治疗前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肿瘤实体区最小ADC值,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临床表现,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生存状况,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1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中7例复发,1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全部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最小ADC值、病理级别、年龄、术前KPS评分、术前是否有癫痫症状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其中最小ADC值>0.5×10~(-3)mm~2/s患者的PFS明显高于最小ADC值<0.5×10~(-3)mm~2/s者。结论最小ADC值、病理级别、年龄、术前KPS评分及术前是否有癫痫症状可能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最小ADC值>0.5×10~(-3)mm~2/s为保护因素。(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郭垒,王钰萍,亢清,陈珏[9](2019)在《神经性厌食症脑白质改变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是以低体质量和体象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进食障碍。AN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大脑结构改变有关。近年来,脑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磁共振成像探索AN患者大脑结构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成为可能。该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AN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对AN患者和AN康复后个体的脑白质变化进行了介绍。发现AN患者的边缘系统、丘脑、下丘脑、小脑等区域发生白质结构损伤,AN康复后个体的岛叶等脑区出现白质改变。但这些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之处,提示未来需要大样本、严格控制的研究,为AN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干预提供证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刘桂超,胡学锋,赵海,贺小红,滕建建[10](2019)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鼻咽癌调强放疗唾液腺功能的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MRI)评价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唾液腺功能损伤,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入组28例初诊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行IMRT治疗,分别在放疗前、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6和12月行DW-MRI扫描和口干评级。DW-MRI扫描包括静息状态和酸刺激后。结果放疗后6和12月鼻咽癌患者口干分级与放疗后3月、放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前腮腺ADC值静息状态、酸刺激第3、6分钟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月ADC值总体升高,但酸刺激各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6、12月ADC值总体逐步降低,且再次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然后长时间缓慢升高的表现,酸刺激第3和第6分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前酸刺激状态下颌下腺和腮腺类似。分析结果显示:ADC值变化率和唾液腺体积变化率呈正相关;ADC值变化率、唾液腺体积变化率分别和平均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DW-MRI在评价鼻咽癌调强放疗唾液腺功能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弥散磁共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抽取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基础诊断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分析,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基础诊断的诊出率75.0%,肿瘤定位准确率70.0%;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诊出率97.5%,定位准确率95.0%,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后得到P值<0.05,差异显着。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来进行诊断,诊出率和定位准确率更高,影像学分析的结果更准确,能够明显观察到患者的病变情况、部位等等,快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有益于预后工作的开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弥散磁共振论文参考文献

[1].刘成环,李俊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郭正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运用[J].名医.2019

[3].安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9

[4].武东.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增强CT的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王萌,张颖,林华,骆成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外周血IDO活性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J].癌症进展.2019

[6].吕德勇,李静波,张允,张留龙,任文铭.磁敏感加权成像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7].丁丹卉.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9

[8].吴静,沈慧聪.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9].郭垒,王钰萍,亢清,陈珏.神经性厌食症脑白质改变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10].刘桂超,胡学锋,赵海,贺小红,滕建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鼻咽癌调强放疗唾液腺功能的损伤[J].肿瘤防治研究.2019

标签:;  ;  ;  

弥散磁共振论文-刘成环,李俊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