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波广东省兴宁市宁中中学514568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把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探索者,这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全面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就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面提出几个注意问题: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创设情境要注意适时性
1.注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前及时设置情境。这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我在讲授“认识生物”内容前,先投影图片情境——达尔文的头像,提出问题:“能猜出他是谁吗?”在学生猜出后,又标出《物种起源》的英文名称:“TheOriginofSpeciesbyMeansofNaturalSelection.”请一个同学来读。这时连英文最差的学生也在努力拼读单词,很快从情境转入了新课。此外,可适时以生活实例、故事等设置情境。
2.注意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中及时插入情境。在学生探究性学习中思维处于十字路口徘徊之时、讨论热烈而问题无解之时、问题处在欲破不能破之时,老师应及时插入情境,可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智慧,使学习继续,直到问题的解决,使探究事半功倍。如学习“生物的变异”,当同学们理解了有关的知识点、学习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时,看着全班同学一脸茫然不解的表情,我及时插入情境,提出了两个假设:(1)假如从现在这一时起,以后的生物只有遗传,没有变异,将怎样?(2)假如在地球刚形成原始生命的时候,生物就只有遗传,没有变异,结果又将怎样?全班同学立刻进行讨论、交流、整合,最后轻松地总结出:生物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原始的材料。
3.注意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总结、升华时及时补入情境。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问题、解决问题。如探究“种子的结构”,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获得知识并正为自己的学习结果骄傲时,及时补入课件,展示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大豆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异同?”让学生找出,将正确的结论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这样,就使探究性学习总结得到了升华。
二、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注意提出问题难易的适当性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应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
1.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应是“平于课本”,这问题应是伸手即可摘到的果子。
2.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这问题应是跳起来可摘到的果子。
3.对于尖子生而言,提出的问题应是“高于课本”,这问题应是让他们飞起来才能摘到的果子。
这样,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自我发展中解决问题,形成生物学科的探究能力。
三、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注意学习过程的合作性
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有差异,通过个体与他人的沟通、合作、交流,可以集思广益,把个体构建推向合理和完善,这是一种广泛、深入而有效的学习。强调合作、交流是新型人材的品格和能力。合作的结果不是智慧的简单叠加,而是由于它的生成性,其结果必然是“1+1>2”。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我提出了如下问题:1.为什么种瓜得瓜?2.为什么你既像父亲又像母亲?3.为什么一对高个子夫妇会生一个矮个子儿子,反之亦然?要求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拔、诱导。这样既激发了大家的探究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四、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注意宽容与鼓励性
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在进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有一小组学生捉到10只鼠妇,进入暗处1分钟后又有4只鼠妇爬到亮处,这与假设有出入。我不但不否定其结果,而且大力肯定同学们不同的发现,于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解决?”经过讨论提出:这可能是不适应环境,因为暗处没有潮湿的土壤,于是学生在暗处添加湿土,继续进行观察。过了几分钟,学生报告:在亮处的鼠妇陆续全部进入了暗处。学生在老师宽容的呵护和鼓励中获得了智慧。
五、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要注意长期性
模仿和学习是学生在成长阶段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是一时的“做秀”,而是作为探究性学习长期的“模板”,通过自己一举一动的每个细节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随风潜入夜,使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引导学生多阅读、查阅资料。通过自己长期的读、看、析等进行探究性学习。
2.引导学生多观察。关注一些生活现象,经常用学到的知识去探究生活中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3.引导学生多做实验。在实验中产生的每一个现象,必将引起学生的思考。长期地经常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即让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长期的习惯和意识。
我认为,以上几个注意应贯穿生物教学的全过程,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个性。让学生在真实而未知的情境中动手去探求真知,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实验技能的方法,认识科学知识的价值,不断产生探究的愿望,有助于学生确立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进而全面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