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分析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分析

任振波

(解放军208医院血液科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目的研究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效果。方法20例ph+ALL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VDCP方案化疗,一组VDCP联合伊马替尼。结果单用化疗组10例有5例CR,CR率50%,合用伊马替尼10例有7例达CR,CR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和1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h+ALL患者化疗联合伊马替尼优于单用化疗。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费城染色体

【中图分类号】R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55-02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发生于3-5%的儿童ALL病人及20-30%的成人ALL病人,与预后不良有关。2005年5月至2012月10月我院收治的75例成人ALL病人有20例ph+ALL。现对用VDCP方案化疗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5年5月至2012月10月我院收治的75例成人ALL患者中有20例新诊断为ph+ALL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中位年龄27(17~65)岁。中位随访时间10(6~36)个月。

1.2方法

所有病人采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融合基因测定。免疫分型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细胞遗传学采用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带方法进行显带。分子生物学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采用FISH和定量套式逆转录酶链反应(RT-PCR)方法。

1.3治疗方法

1.3.1诱导化疗:应用VDCP(长春新碱2mg,第一天;柔红霉素40mg/m2,第1-3天;环磷酰胺600mg/m2,第一天;强的松40mg/m2/天,第1-4、11-14天)方案,6-8个疗程。

1.3.2巩固治疗:序贯应用中剂量甲氨蝶呤(1g/m2,持续24h),中剂量阿糖胞苷(1g/m2,1/12h,1-3天)等方案。

1.3.320例患者分为两组,10例单纯应用化疗(VDCP方案),10例患者从第一疗程就开始应用伊马替尼[1]400mg/天,连续服用至完全缓解(CR)。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发病时年龄、白细胞计数、缓解期和生存期比较用t检验;缓解率比较用x2检验,生存期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

2结果

2.1CR率单用化疗组10例有5例CR,CR率50%,合用伊马替尼10例有7例达CR,CR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达CR中位时间19、20天,中性粒细胞恢复(1.0×109/L)时间为22、23天,血小板≧100×109/L时间为21、22天。合用伊马替尼病例恢复时间略长,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缓解期和生存期两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和1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讨论

ph+ALL患者用传统方案化疗疗效很差,缓解率在40-90%,中位缓解期6-11个月。未做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SCT)的患者3年OS率不到20%,allo-SCT的患者能达到30-40%,VDCP方案虽能导致ph+ALL和ph-ALL患者相似的CR率,但并未改善ph+ALL患者的长期DFS和OS。

从我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VDCP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组的结果(CR率、缓解期和生存期)明显好于单用VDCP方案的治疗组,报道的allo-SCT的中位缓解期和中位生存期相仿[2,3]。

在应用联合化疗和伊马替尼方案之前allo-SCT一直是治疗CR1期ph+AL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文献报道成人allo-SCT的DFS为30-65%,OS率为37-72%。1993年至2003年在一个167例ph+ALL患者的大宗病例前瞻随机实验中,88例(53%)接受了单纯化疗,49例(29%)CR1期做了MRSSCT,23例(14%)做了MUDSCT,7例(4%)接受了自体移植(强化化疗)。allo-SCT的5年复发率低于单纯化疗或自体SCT(32;81,p﹤0.01),DFS(36%;17%,p=0.02);生存率(42%;19%,p=0.02)。

伊马替尼治疗ph+ALL的患者有效的机制,甲磺酸伊马替尼是Bcr-Abl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在体外,伊马替尼能通过诱导凋亡和抑制增生抑制Bcr-Abl细胞的生长[5]。有报道单用伊马替尼治疗ph+ALL的患者,系列检测定量BCR/ABLPCR显示BCR/ABL平均减少2-3个对数级。

VDCP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原因据报道可能的机制为ABL结合区的ATP突变,BCR-ABL基因和/或BCR-ABL转录上调的扩增[4]。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降低了伊马替尼的水平(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分析处于淋巴细胞缺乏的ph+ALL的患者单用伊马替尼时其脑脊液中伊马替尼的水平在亞治疗范围。所以,应该给所有新诊断ph+AL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ToftN,BirgensH,AbrahamssonJ,etal.Riskgroupassignmentdiffersforchildrenandadults1-45yearswith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treatedbytheNOPHOALL-2008protocol[J].EurJhaematol,2013,48(6):242-247.

[2]童娟,孙自敏,刘会兰,等.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方案的疗效与安全分析-单中心对比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4):349-352.

[3]鲍立,江滨,黄晓军,等.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26:31-34.

[4]刘霆.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与思考[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2):73-75.

[5]MathisonMS,O’BrienS,ThomasD,etal.roleoftyrosinekinaseinhibitorsinthemanagementofPhilade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CurrHematolMaligRep,2011,6:187-194.

标签:;  ;  ;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