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巨磁阻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巨磁阻效应,传感器,Analog,Discovery,2,WaveForms
巨磁阻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白洪亮,张鹏,温昕,姚志,李会杏[1](2019)在《基于Analog Discovery 2的巨磁阻效应实验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口袋式仪表Analog Discovery 2及其配套控制软件WaveForms引入巨磁阻效应实验,替代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信号控制器等传统仪表,完成信号的激发、采集以及处理.由Analog Discovery 2驱动螺线管、巨磁阻传感器、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等部件,可以实现巨磁阻传感器R-B基本特征曲线和高速转动转速的快速测量,还可以结合齿轮状铁磁体,实现低速转动的准确测量及微小角位移的定标和测量.各主要部件采用叁维调整架固定,偏置永磁铁也配备了不同形状的导磁头,方便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完成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9期)
李曼,王志鹏[2](2019)在《基于巨磁阻效应的采煤机摇臂角度传感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采煤机自动高调中缺乏有效检测手段的问题,在分析采煤机摇臂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采煤机实际工况的摇臂角度测量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巨磁阻效应的角度传感器。传感器通过在摇臂销轴处安装摇杆-旋转机械部件以获取摇臂位置,并将其摆动转换为磁场旋转运动;采用集成巨磁阻(IGMR)芯片TLE5012B作为磁感应元件,单片机STM32F103C8T6为核心控制单元,实现角度信号的采集、转换、处理、显示、Wi Fi和RS485方式传输等。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巨磁阻效应的采煤机摇臂角度传感器在采煤机摇臂摆动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非线性度为0.13%,最大绝对误差为0.23°,最大相对误差为0.20%,可实现较高精度的角度测量。(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董向成,宿忠娥,朱实强[3](2018)在《利用巨磁阻效应测量地磁场水平分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四个巨磁效应电阻连成单臂电桥制成传感器,使之固定于亥姆霍兹线圈中心,改变线圈上的励磁电流强度使电桥阻值发生变化,获得电桥输出电压与亥姆霍兹线圈磁感强度的线性关系。在测量系统工作状态下,使测量系统沿水平方向旋转,即改变线圈磁场与地磁场水平分量间的夹角,可观测到传感器输出电压发生变化从而测量地磁场水平分量的值。(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8年03期)
陈赛艳,韦宁燕,王星,杨达莉[4](2018)在《δ-掺杂磁电垒纳米结构中的巨磁阻效应及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研究了δ-掺杂CaAs半导体异质结中的巨磁阻效应,该异质结可通过在二维电子气上沉积两条平行的铁磁条带和一条肖特基金属条带获得。研究发现,该结构具有明显的巨磁阻效应,且其磁阻比率可通过δ-掺杂进行调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节δ-掺杂的权重和位置来调控该巨磁阻器件,设计出磁阻比率可调的磁信息存储器。由于磁纳米结构中磁阻效应的巨大经济效益,最近,该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上均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磁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01期)
苏秀崖,湛高超,符斯列[5](2017)在《获得巨磁阻效应对称曲线的实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了不同实验操作方法以及不同样品电流对锰氧化物巨磁阻效应实验曲线对称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增大样品电流能获得对称性更佳的曲线.(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7年S1期)
[6](2017)在《Monte Carlo模拟非晶态AB_xC_(1-x)铁磁性薄膜的巨磁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H.Nakhaei Modagh等人介绍了非晶超薄膜ABxC1-x铁磁化合物巨磁阻效应的叁维模型,利用Monte Carlo技术模拟化合物磁性。模拟时就温度和组元对磁化强度、临界上、磁滞回线、矫顽力及磁阻等特性影响进行研究,同时观察了电阻和巨磁阻特性的频率依从性。测试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降低,而且巨磁阻效应也减小,电阻对巨磁阻效应影响极大。(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7年06期)
胡军,赵帅,欧阳勇,何金良,王善祥[7](2017)在《基于巨磁阻效应的高性能电流传感器及其在智能电网的量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电网需要先进传感测量技术的支持。为此,针对智能电网中的电流测量需求,介绍了基于巨磁阻效应的高性能电流传感器,包括传感器系统结构、磁环、巨磁阻传感芯片、信号处理电路等的设计,以及对温度稳定性、电磁兼容性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巨磁阻效应的高性能电流传感器在对电网中暂态电流、直流电流、泄漏电流、电晕电流的测量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实现了对带宽直流到10 MHz、幅值1 m A至1.6 k A的电流的精确测量。相比其他电流测量装置,基于巨磁阻效应的高性能电流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成本低、测量范围大、可集成度高等综合优势,适应了智能电网的测量需求。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李源,丁冠云[8](2017)在《石墨烯p-n结中巨磁阻效应的磁场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磁场作用下石墨烯p-n结中的Klein隧穿效应。采用石墨烯的紧束缚模型,用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分析了磁场对石墨烯p-n结输运性质的具体影响。发现透射率曲线的侧向偏移可用经典洛伦兹力图像定量的进行解释。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透射率曲线与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垂直磁场作用下,狄拉克费米子沿着回旋轨道运动,通过分析入射角和透射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隧道效应被完全抑制时的能量范围。(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杨小军[9](2017)在《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和巨磁阻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d电子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物性,如高温超导电性、巨磁阻效应、量子磁性、以及近年来热门的拓扑保护表面态或外尔费米子等等。本论文选题为基于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稀磁半导体以及巨磁阻效应材料,设计合成叁个块材稀磁半导体体系(La,Sr)(Cu,Mn)SO, (Ba,K)(Cd,Mn)2As2和 Sr,K)(Zn,Mn)2As2、发现PtBi2中无序导致的线性巨磁阻效应、在准一维材料NbTe4中观测到巨磁阻效应和高压诱导的超导电性。主要的创新性结果如下:(1)我们合成了叁个块材稀磁半导体(DMS)系统:(La,Sr)(Cu,Mn)SO, (Ba,K)(Cd,Mn)2As2和(Sr, K)(Zn, Mn)2As2。LaCuSO作为一个宽能隙的p-型氧化物半导体,理论预测它满足成为室温稀磁半导体的条件,我们合成了La1-xSrxCu0.925Mn0.075SO (x = 0, 0.025,0.05, 0.075和0.1),确认是一个p-型氧化物稀磁半导体系统,居里温度在x≥0.05时约为200 K,这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块材稀磁半导体中能达到的最高居里温度之一。此系统提供了一个稀有的具有p-型导电性的氧化物稀磁半导体,这对形成高温自旋电子学器件非常重要。我们还合成了K和Mn共掺杂的BaCd2As2稀磁半导体。Ba1-HKyCd2-xMnxAs2具有六方的CaA12Si2结构,其Cd2As2层形成蜂窝状的网络。在此体系中Mn的含量可以达到.x~0.4。磁性测量显示样品有铁磁转变,居里温度可以达到16 K。此体系具有很低的矫顽力(小于10e)、很大的负磁阻(-70%)和六方结构,这使Ba1-yKyCd2-xMnxAs2成为自旋操纵器件的很有希望的候选材料。另外我们还合成了 (Sr,K)(Zn,Mn)2As2稀磁半导体,它实现了电荷和自旋的分别操控。与Ba1-yKyCd2-xMnxAs2体系一样,它具有六方的CaA12Si2结构,(Zn,Mn)2As2层形成蜂窝状的网络。磁性测量显示此体系在居里温度为12K时会有一个铁磁转变,磁矩在μ0H=5T和T = 2K可达到1.5μB/Mn。令人惊讶的是在T = 2K时在μ0H=0.1 T时负磁阻就达到-38%,在μ0H=5 T负磁阻达到-99.8%。这里的巨磁阻效应可以用安德森局域化理论解释。(2)我们首次合成了非磁性的PtBi2单晶,观察到此体系有巨大的线性磁阻效应,在磁场μ0H=15 T和温度T = 2 K时,磁阻可达到684%,线性磁阻随温度升高会降低,不过即使在室温时,磁阻在磁场μ0H = 15T下仍然可以达到61%。这样的线性巨磁阻效应,难以用量子模型来解释,因为量子极限不能被满足。相反我们发现磁阻的斜率和霍尔迁移率可以很好的标度,线性巨磁阻效应可以用经典的无序模型来解释。(3)低维结构的过渡金属硫族化物一直由于存在电荷密度波以及它与超导的竞争而倍受关注。低维化合物中的超导体一直吸引了很多的兴趣。我们报道了在一个存在大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准一维过渡金属硫族化物NbTe4中由压力导致的超导现象。当我们施加高压时,CDW转变被强烈抑制,然后超导出现。我们还发现NbTe4中有巨磁阻效应。实际上只有很少几个电荷密度波体系中有巨磁阻行为。这些发现深化了对准一维结构的硫族化合物的认识。文章最后,还介绍了博士期间参与的其他方面的研究——具有负磁阻效应和非平庸贝利相位的外尔半金属NbAs体系。我们报道了 NbAs的电子输运性质。理论提议NbAs为外尔半金属的候选材料,这也被角分辨率光电子能谱实验所证实。我们探测到了 NbAs中由手性奇异导致的负磁阻效应。我们还测到了从很低磁场下就开始的明显的Shubnikov de Haas(SdH)量子振荡。分析SdH峰的位置可以得到贝利相位在π附近,这可能是由NbAs存在外尔点导致的。我们提供了 NbAs作为外尔半金属的输运上的证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20)
贺红磊[10](2017)在《非均匀磁场调制下二维电子气巨磁阻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巨磁阻(giant magnetoresistance,GMR)效应自发现以来便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关注,尤其是在高密度读出磁头、磁传感器、随机存储器等方面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使得对它的研究不仅具有了重要的科学意义,还具有非同寻常的科技和经济价值。因此,巨磁阻效应不论是在实验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都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磁化方向的铁磁体或铁磁体与肖特基金属体相结合在2DEG系统中的GMR效应。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地介绍了二维电子气、巨磁阻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应用以及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第二章,详细地介绍了传输矩阵理论及其推导过程,并介绍了非均匀磁场的计算方法。第叁章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从理论上研究了第一个磁条磁化方向不变,第二个磁条为任意磁化方向时在2DEG体系中的GMR效应。结果表明,磁阻比率(Magnetic Resistance ratio,MRR)强烈地依赖于第二个磁条的磁化方向,特别是当磁化方向为180°时,系统可得到最大MRR;第二,介绍了磁场的变化对GMR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变大,MRR随之变大,峰值变宽;第叁部分简述了不同磁场强度下最大MRR值与磁场强度的关系,不同参数对MRR大小变化的影响,发现最大MRR与系统参数大小密切相关且随磁场的增大符合一定的指数函数增长规律;第四部分研究了两个磁条具有相同的磁化方向时的MRR,结果表明,磁化方向为90°时,MRR取最小值。因此可设计出一个磁化角度可调节的巨磁阻器件。第四章在二维电子气表面沉积两个磁条和一个肖特基金属条,在肖特基金属条上施加一个电压。从理论上研究了电压大小、宽度以及电压位置对GMR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器件的GMR效应相当显着:电压增大,使得MRR在低能区获得更宽的峰,在高能区峰值减小;电压变宽,使得MRR向高能区移动,且逐渐变小;电压在两个磁条间左右移动距离相同时,MRR关于系统中心对称,电压的大小不改变MRR关于系统中心的对称性,但会对特定位置处的MRR产生巨大地调制作用。因此,可得到一个电压调制的巨磁阻器件。(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3)
巨磁阻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采煤机自动高调中缺乏有效检测手段的问题,在分析采煤机摇臂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采煤机实际工况的摇臂角度测量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巨磁阻效应的角度传感器。传感器通过在摇臂销轴处安装摇杆-旋转机械部件以获取摇臂位置,并将其摆动转换为磁场旋转运动;采用集成巨磁阻(IGMR)芯片TLE5012B作为磁感应元件,单片机STM32F103C8T6为核心控制单元,实现角度信号的采集、转换、处理、显示、Wi Fi和RS485方式传输等。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巨磁阻效应的采煤机摇臂角度传感器在采煤机摇臂摆动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非线性度为0.13%,最大绝对误差为0.23°,最大相对误差为0.20%,可实现较高精度的角度测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巨磁阻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白洪亮,张鹏,温昕,姚志,李会杏.基于AnalogDiscovery2的巨磁阻效应实验系统[J].物理实验.2019
[2].李曼,王志鹏.基于巨磁阻效应的采煤机摇臂角度传感器设计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3].董向成,宿忠娥,朱实强.利用巨磁阻效应测量地磁场水平分量[J].大学物理实验.2018
[4].陈赛艳,韦宁燕,王星,杨达莉.δ-掺杂磁电垒纳米结构中的巨磁阻效应及调控[J].中国科技信息.2018
[5].苏秀崖,湛高超,符斯列.获得巨磁阻效应对称曲线的实验方法[J].物理实验.2017
[6]..MonteCarlo模拟非晶态AB_xC_(1-x)铁磁性薄膜的巨磁阻效应[J].金属功能材料.2017
[7].胡军,赵帅,欧阳勇,何金良,王善祥.基于巨磁阻效应的高性能电流传感器及其在智能电网的量测应用[J].高电压技术.2017
[8].李源,丁冠云.石墨烯p-n结中巨磁阻效应的磁场调控[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杨小军.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和巨磁阻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
[10].贺红磊.非均匀磁场调制下二维电子气巨磁阻效应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