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创新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研究生,知识创新,机制,教育学
知识创新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润洲[1](2019)在《研究生知识创新的表现、机制与路径——一种教育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的知识创新主要表现为新概念的阐释、新命题的论证与新理论的建构,而研究生知识创新的机制则表现为对发现的研究问题进行新颖回答,并给予充足的分析论证,是"研究问题+新颖观点+分析论证"的相互耦合与互为融通。因此,研究生进行知识创新至少应涵养批判性思维,发现研究问题;激发人的想象力,构想新颖观点;警惕思维的陷阱,学会分析论证。(本文来源于《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沈波,吴甜[2](2019)在《知识创新机制:基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记忆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而组织记忆系统知识量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过程,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系统地探究组织记忆过程中的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对知识创新机制的影响。本文从组织记忆动态视角,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知识创新的动态机制,并构建了知识创新的动态演进机理模型,最后通过演化仿真分析得出了组织记忆系统中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对知识创新的内部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都会对知识创新产生影响。企业只有充分利用组织记忆系统的内部机制,自发地进行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才能打破知识创新的边界以更大地提升组织知识创新能力。本文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中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了知识创新机制,丰富并拓展了组织记忆与知识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给出了企业管理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赵丽梅[3](2019)在《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的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主体创新参与意识和知识贡献精神。在团队知识创新个体成员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论述团队知识创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分析双重关系中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并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差异的激励措施。团队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个体成员的拟线性效用令有效努力水平与其收益独立分配,符合科斯定理的"行动有效,与利益分配无关"的思想;个体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表明,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化激励合约,其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贡献者的产出份额、努力程度以及确定性等价收入明显得到优化。(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22期)
游小珺,杜德斌,韦素琼[4](2019)在《多维邻近视角下美国高校知识创新网络空间演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创新是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创新网络是知识创新要素流动的主要表征形式,如何科学认识知识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及动力机制,对进一步促进国家知识创新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学界对不同维度邻近性在创新网络演化中的作用机理仍存在分歧,对多空间尺度下的知识创新网络演化机制比较分析尚有不足。有基于此,研究以美国研究型高校为案例,借助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手段,以校际合着论文数为主要指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空间尺度刻画美国高校知识创新网络的空间特征及演化态势;以演化经济地理学经典的多维邻近性理论为纲,通过定量模型测度高校知识创新网络节点强度及其演化的多维邻近机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揭示美国知识创新网络的微观决策机理;最后,从中国知识创新网络发展现状出发,探讨推动中国知识创新网络建设的基本思路。结果表明:(1)2004年美国高校知识创新网络呈现东密西疏的"叁核、一带、四点"空间组织模式;2013年,其空间非均衡性有所缓解,"一星主导、多核承接、多点密布"的空间格局凸显。(2)在国家尺度上,高校学术实力、地理邻近性、认知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制度邻近性均促进高校知识创新网络发展;位于同一州或者同一高校群内的两所高校之间越容易进行知识创新合作;但在高校群尺度上,地理邻近性的影响并不显着,在地理邻近性较高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更关注与合作者之间社会关系的亲疏和认知基础的异同。(3)调研访谈揭示,社会邻近性和认知邻近性是知识创新合作决策中最关键的维度,制度邻近性不是重点考虑因素;显性和隐性知识传递与流动日益依赖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即时通讯软件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其空间依赖度不断下降,地理邻近性在知识创新合作决策中的作用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徐峰[5](2019)在《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关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是组织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创新行为多发生于团队中,并且在研发领域,团队是组织员工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单位。创造力作为创新的前提,对于团队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的关联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团队的整体创造力。知识创新团队内部的创造力包括领导者创造力、员工创造力以及团队创造力,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员工创造力,很少有研究关注团队内部创造力之间的关联问题。领导力因素被认为是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重视集体主义以及权力距离较高的社会环境中,这种背景下的创新往往是自上而下推动的,员工创新需要领导者传达专门的信号。对于团队而言,具有高水平创造力的领导者至关重要。高水平创造力领导者所带领的团队,其创造力整体水平往往也十分突出,这种案例屡见不鲜。但长期以来,创造力研究中的领导力因素多聚焦于激励行为而忽略领导者创造力这一领导者个人关键特征。针对领导者创造力、员工创造力、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联机制问题,本文以研究型高校及科技型企业中的知识创新团队为研究样本,并从两个层次(个体层次与团队层次)、叁重视角(个体层次视角、团队层次视角、跨层次视角)较为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对知识创新团队、领导者创造力、关联机制等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并且对本研究所运用到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如多层次的创造力理论、多层次的领导力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在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本文的研究思路构建总体的研究框架。其次,个体层次视角下,利用来自研究型高校及科技型企业中知识创新团队的个体样本,采用分层线性回归方法,对个体导向的领导者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个体导向的领导者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显着;个体导向的领导者创造力对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正向影响受到员工促进定向的正向调节,即当员工的促进定向水平更高时,个体导向的领导者创造力对于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正向影响更强,当员工的促进定向水平更低时,个体导向的领导者创造力对于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正向影响不再显着;并且,个体导向的领导者创造力通过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也受到员工促进定向的正向调节;员工创新自我效能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受到员工创新过程投入的正向调节,当员工创新过程投入水平较高时,员工创新自我效能对员工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更强;并且,个体导向的领导者创造力通过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也受到创新过程投入的正向调节。再次,团队层次视角下,利用来自研究型高校及科技型企业中知识创新团队的团队样本,采用分层线性回归方法,对领导者创造力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团队创新氛围在领导者创造力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显着,团队促进定向对领导者创造力与创新氛围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着,团队参与正向调节创新氛围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当团队参与程度更高时,团队创新氛围对团队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更强;当团队参与程度较低时,团队创新氛围对团队创造力的正向影响不显着。并且,团队参与正向调节领导者创造力通过团队创新氛围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的间接效应,当团队参与程度更高时,这一间接效应更强。最后,在跨层次视角下,利用来自研究型高校及科技型企业中知识创新团队的个体与团队配对样本,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对领导者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跨层次关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团队创新氛围在领导者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显着。个体层次的员工工作卷入对团队创新氛围与员工创造力之间正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显着,即当员工工作卷入程度更高时,团队创新氛围对于员工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更强。并且,员工工作卷入正向调节领导者创造力通过团队创新氛围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当员工工作卷入程度更高时,这一间接效应更强。本研究以研究型高校及科技型企业中的知识创新团队为样本,结合个体层次、团队层次、跨层次叁重视角,在创造力、领导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领导者创造力为自变量,结合动机层面及工作投入层面等因素,较为全面深入地探究知识创新团队内部领导者创造力对员工创造力、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领导者创造力、员工创造力、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叁种主要关联机制。本研究丰富知识创新团队创造力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创造力及创新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晓红,徐峰[6](2019)在《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创新过程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创新过程视角,从个体层面的创新过程投入以及组织层面的程序公正,自上而下地探索了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传导机制。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了分布在49个团队的301对上下级配对数据,并且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检验了所提出的假设。结果表明,领导者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显着正相关;创新过程投入在领导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并且领导创造力通过创新过程投入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受到程序公正的正向调节;当程序公正程度较高时,这一间接效应显着。最后讨论了理论意义与管理实践启示,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张艺,龙明莲[7](2018)在《产学研合作网络、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双一流”大学的学术团队多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我国"双一流"大学的6个学术团队参与产学研合作案例为研究样本,来探究它们的产学研合作网络、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之间影响机理,推断出它们之间存在两条影响路径:一是产学研合作网络首先正向影响开发性学习的开展,紧接着开发性学习再以倒"U"形方式影响知识创新的实现;二是产学研合作网络首先以倒"U"形方式影响探索性学习的开展,紧接着探索性学习正向影响知识创新的实现。这两条影响路径均导致"产学研合作网络—知识创新"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形影响关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马静,初铭畅[8](2018)在《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实践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多重中介作用和单一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交互记忆系统和组织学习两个角度构建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实践对知识创新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研究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对制造企业知识创新的作用机制,重点探讨组织学习和交互记忆系统的多重中介作用以及环境敌对性的调节作用。以制造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质量管理实践对制造企业知识创新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和企业的交互系统分别为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与知识创新关系间的部分中介变量,两者对知识创新产生间接促进作用,并且环境敌对性分别显着正向调节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学习、交互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实践去和促进制造企业的知识创新,对实现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谢沐阳,陈飞[9](2016)在《浅析康佳集团知识创新激励机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知识创新需要组织在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提供动力,只有具备良好创新激励机制的企业,才可能有无穷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潜力。目前,康佳集团对创新型职员的激励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如忽视精神激励,对知识型员工授权不够,缺乏健全的培训计划等。通过系统分析企业知识创新体系和对企业员工激励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出几点完善康佳集团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议,如重视精神激励,对知识型员工适当的放权,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等。总之,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引导康佳集团并使之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6年19期)
张义兵[10](2015)在《大学生的知识创新学习机制: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25人组成的大二班级,历时4个月,在《教育学原理》课上使用知识管理工具——博客圈子进行知识创新学习。以此个案,运用加拿大的知识建构理论,可以发现知识创新学习的叁机制:源于真实问题的观点提出机制,从个人知识到小组知识再到社区知识的创建机制,基于问题(项目)学习的支持机制,其核心是把学生的观点外化出来并能够持续改进,完成一个教育问题研究的历程。数据分析集中在:学生个体的知识创建量及其过程,小组知识形成与班级社区知识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抽象的教育理论课能够进行知识创新学习,大学生欢迎这样的创新学习,但知识创新学习的实施在现行教学体制中仍然存在诸多障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15年04期)
知识创新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组织记忆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而组织记忆系统知识量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过程,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系统地探究组织记忆过程中的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对知识创新机制的影响。本文从组织记忆动态视角,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知识创新的动态机制,并构建了知识创新的动态演进机理模型,最后通过演化仿真分析得出了组织记忆系统中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对知识创新的内部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都会对知识创新产生影响。企业只有充分利用组织记忆系统的内部机制,自发地进行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才能打破知识创新的边界以更大地提升组织知识创新能力。本文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中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了知识创新机制,丰富并拓展了组织记忆与知识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给出了企业管理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创新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润洲.研究生知识创新的表现、机制与路径——一种教育学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
[2].沈波,吴甜.知识创新机制:基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9
[3].赵丽梅.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的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4].游小珺,杜德斌,韦素琼.多维邻近视角下美国高校知识创新网络空间演化机制研究[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5].徐峰.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关联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6].王晓红,徐峰.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创新过程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
[7].张艺,龙明莲.产学研合作网络、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双一流”大学的学术团队多案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
[8].马静,初铭畅.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实践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多重中介作用和单一调节作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谢沐阳,陈飞.浅析康佳集团知识创新激励机制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
[10].张义兵.大学生的知识创新学习机制:个案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