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制起始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宿主蛋白,亚单位,起始因子
复制起始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笑语,刘小凤,汪倩,罗明阳,涂长春[1](2017)在《翻译起始因子3亚单位E与猪瘟病毒NS5A结合并促进病毒的复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猪瘟病毒(CSFV)非结构蛋白5A(NS5A)是一个含有497个氨基酸的磷酸化多功能蛋白。N S5A是病毒复制复合物的成分,与病毒基因组、病毒蛋白或宿主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病毒RNA复制、抑制病毒IRES介导的翻译、调控病毒粒子的装配~([1-2])、抑制poly(I:C)诱导的NT-κB信号途径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3])。为进一步揭示NS5A在CSFV复制循环中的作用,本研究鉴定了与NS5A(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0)
孙超岷[2](2014)在《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3调控丙肝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发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7亿HCV感染者,其中55%-85%的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研发新的抗HCV药物,尤其是特异性靶向抗病毒药物迫在眉睫。研究表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简称为eIF)eIF3在HCV的复制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反战靶(本文来源于《2014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全国第十叁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10-29)
池晓娟[3](2013)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B在甲型流感病毒复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A549细胞系、稳定干扰或过表达eIF4B的A549细胞系和干扰eIF4B转基因小鼠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的试验,探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B在甲型流感病毒复制中的作用。试验采用甲型流感病毒A/WSN/33 (HIN1)感染A549细胞(MOI:0.1),分别感染4h、8h、12h、16h、 20h、24h后,收细胞制备蛋白样品和RNA样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IF4B蛋白表达水平是否发生变化,再通过RT-PCR检测其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滴度为8×106PFU/mL的WSN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感染3天后检测其肺脏、脾脏和肝脏中eIF4B蛋白表达量;使用血凝素凝集实验和空斑实验测定流感病毒感染干扰/过表达eIF4B A549细胞中的病毒滴度以及干扰eIF4B转基因小鼠MEFs细胞中的病毒滴度;观察流感病毒感染后干扰eIF4B转基因小鼠的存活时间、体重变化和器官病变,分析该转基因小鼠对流感病毒的易感性。试验结果如下:(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A549细胞不同时间点后,Western blot检测其eIF4B的蛋白表达量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而通过RT-PCR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发现变化不明显。(2)Balb/c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其肺脏和脾脏组织中eIF4B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比不感染小鼠的低。(3)测定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干扰/过表达eIF4B A549细胞中的病毒滴度,结果显示干扰eIF4B后流感病毒的复制能力显着增强,而过表达eIF4B后流感病毒的复制被明显抑制。(4)对干扰eIF4B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表明,甲型流感病毒在转基因阳性小鼠MEFs细胞中的复制能力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且转基因阳性小鼠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减弱,主要表现为存活时间减少,体重下降幅度变大,肺脏和免疫器官病变加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3-04-01)
谢运昌[4](2009)在《结核分枝杆菌的DNA复制起始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是一种独特的病原菌,其DNA复制调控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但具体的机制目前还很不清楚。因此,对其复制相关蛋白之间及蛋白与DNA等复制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揭示此类病原菌DNA复制调控的特殊机制并可能发现潜在的药物新靶标。在本研究中,我们从MtbDnaB和MtbDnaE2这两个DNA复制关键蛋白出发,在对M.tuberculosis H37Rv基因文库进行筛选发现相互作用蛋白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两个重要的复制蛋白MtbDnaA与MtbDnaB及复制原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结果:(1)通过细菌双杂交实验初步筛选到许多与MtbDnaB和MtbDnaE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其中包括MtbDnaA与MtbDnaB的相互作用。(2)采用细菌双杂交、Pull-Down和SPR等技术进一步确定MtbDnaA与MtbDnaB之间的相互作用位点。(3)利用SPR和EMSA技术发现MtbDnaB的N末端结构域能抑制MtbDnaA结合全长复制原点的能力,但不直接影响MtbDnaA的局部DnaA box结合能力。(4)初步鉴定了MtbDnaE2与MtbDnaN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研究首次深入研究了MtbDnaA、MtbDnaB及复制原点等DNA复制起始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调控关系,初步探索了MtbDnaN和MtbDnaE2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的这些工作对于进一步认识结核分枝杆菌DNA复制及感染机制和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常明[5](2005)在《DnaA蛋白不是大肠杆菌染色体复制起始的唯一调控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肠杆菌中,DNA分子是从环状染色体上唯一的复制原点oriC开始沿着两个方向复制,直到终点结束。整个复制过程是被严格调控的,因此在细胞的每个世代中染色体复制且只复制一次。将带有LacZ启动子的dnaA基因构建到pUC19中,得到重组质粒pUCA12。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maI和SacI对亚克隆载体pUCA12进行双酶切,将得到的Lac-dnaA片断插入到带有染色体oriC的微染色体pALO22中,得到重组微染色体pDnaA。利用IPTG对微染色体pALO22和pDnaA分别进行诱导,经过Western blotting和Southernblotting分析发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DnaA蛋白的表达量在逐渐增加,微染色体pDnaA的拷贝数也逐渐增加,当pDnaA的拷贝数增加到微染色体pALO22拷贝数的4倍时,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DnaA蛋白并不是调控oriC引发的DNA复制起始活动的唯一限制性因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5-06-05)
复制起始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发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7亿HCV感染者,其中55%-85%的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研发新的抗HCV药物,尤其是特异性靶向抗病毒药物迫在眉睫。研究表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简称为eIF)eIF3在HCV的复制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反战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制起始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笑语,刘小凤,汪倩,罗明阳,涂长春.翻译起始因子3亚单位E与猪瘟病毒NS5A结合并促进病毒的复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2].孙超岷.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3调控丙肝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C].2014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全国第十叁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3].池晓娟.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B在甲型流感病毒复制中的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3
[4].谢运昌.结核分枝杆菌的DNA复制起始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5].常明.DnaA蛋白不是大肠杆菌染色体复制起始的唯一调控因子[D].内蒙古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