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人才培养

谈创新人才培养

一、浅谈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姚井君[1](2022)在《创新文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新文化育人不仅可实现对学生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可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文化底蕴。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部分地方高校更倾向于以功利性思维主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忽视创新文化育人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趋向功利化,缺乏培育学生企业家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动力。要以创新文化育人主导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而发挥创新文化育人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凸显其人文思想渗透的价值。

刘裕,陈璐,唐美琳[2](2022)在《“双一流”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36所高校的定性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使命。目前,"双一流"建设已历六年,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拥有一流的机遇和环境,但这并不能顺理成章地带来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事实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学生素质、教学资源与人才培养环境多种因素非线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寻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优要素组合,探明不同要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复杂互动关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课题,对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以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大价值。本研究以36所"双一流"建设大学为样本,基于人才结构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人才结构、资源禀赋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因素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路径及机制。研究发现:(1)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四条组态路径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人才)-资源-环境型""综合注重型"和"(人才)-(资源)双注重型"。(2)生源质量、培养制度、学科实力、课程建设和国际竞争力是核心变量,培养制度、教师资源和地理位置是促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3)证实了影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组态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因此,高校想要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可从以下几点着力。首先,把好招生关,构建生源质量保障机制,促进招生制度的规范化、考核方式的科学化以及选拔过程的灵活性,为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奠定生源基础。其次,配备一系列更易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制度资源,基于制度和经费保证,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雄厚的学科实力支撑、特定的课程资源以及高水平的教师资源。最后,在课程、师资等方面深化校际交流,把握实践导向,重视多元体验,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同时,营造鼓励创新、容错的校园文化,探索开辟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钱智,吴也白,宋清,朱咏[3](2022)在《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文中提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改变中小学教学方式,将探索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在政府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下,促进学校自主完善现代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鼓励学校走特色化和多样化办学道路,营造充满活力的现代学校制度。优化完善基础教育社区参与制度,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协同发展。

倪国栋,高兰,王文顺,杨圣奇,许娜[4](2022)在《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文中提出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1998—2019年刊载的1 602篇有关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系统分析了样本文献的发表年度、研究机构、核心期刊、研究作者等分布情况,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包括培养制度、培养模式、教学体系与培养标准等,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未来可以围绕培养规律和路径、"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立德树人职责、教育国际化等方向和领域开展研究。

方中雄[5](2022)在《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核心意旨与实现路径》文中指出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是教育的重大使命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各级各类教育共同努力、贯通实施。要特别关注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通过全方位和多路径的育人方式创新来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统筹开展面向常态儿童少年的创新素养教育与面向超常儿童的特殊培养,努力将"双减后"的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构建导向到加强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轨道上来。

彭松[6](2022)在《高校动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探讨与构建》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动漫产业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近年来,相关研究者在育人思路、能力培养、教学方式等层面提出了诸多改革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围绕以"对人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这一总体思想,以"校企适配"为基础,整体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学习形态、评价体系、资源建设、管理保障的综合改革,构建新时期动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进一步推进动漫产业人才供给质量的提升。

霍楷,昌进[7](2022)在《基于PBL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对比研究PBL教学模式提出PBL对艺术专业人才培育的"创新能力培养、专业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培育"的三大促进作用。文章基于PBL提出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教学体系中的改革实践。基于PBL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实践推动一流艺术专业创新人才的培育,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培养时代创新领军人才。

吕祥锋,王振伟,宋志飞[8](2022)在《基于教-科-转协同理念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型创新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针对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内容较科学研究滞后、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困难及研究成果对工程服务脱节等问题,基于"教育-科研-转化"协同理念,提出了1名教授导师+3个关键要素+2种管理方法的协同机制,建立本硕博全程贯通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采用"教学兴趣培养、科研项目拓展、科技成果落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法,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兴趣培养、科研业务强化及创新应用能力协调的综合效果,为新时代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方法。

韩婷芷[9](2022)在《传统优势学科如何赋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于我国33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分析》文中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国家重大部署不仅仅是我国顶尖高校需要努力推进的重要议题,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更应该成为优势学科领域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33所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文本分析,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发现,从选拔方式、培养机制、管理机制的角度来看,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并未凸显,而通过传统优势学科的带动,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逐渐显现出来。基于此,研究从优势学科参与的视角对行业特色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进行归类,将其划分为独立发展型、中心辐射型和多元复合型三种类型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并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特征与现实困境,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林澎,孙荣敏[10](2022)在《地方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定位,分析出应具备的特质,传统教学可以培养其部分方面,但受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还有其余方面不能培养到位,为了摆脱困境而培养出全面、系统、充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出了制度改革、资源配置、师资建设、模式探索等方面多管齐下的策略,并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浅谈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文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文化的内涵
二、创新文化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引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导向
    (二)创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路径
    (三)激发地方高校学生成长潜能
三、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文化困境
    (一)功利主义制约创新文化培养地方高校创新人才作用的发挥
    (二)创新教育机制僵化与支持体系不完善
    (三)校园创新文化建设不足影响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四)大学精神缺失影响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四、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文化策略
    (一)推动高校思想创新文化建设,消除功利主义对创新文化的不良影响
    (二)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建设,破除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僵化机制
    (三)推动校园创新文化建设,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四)培育以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大学精神,营造宽松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

(2)“双一流”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36所高校的定性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文献梳理
        1. 拔尖创新人才
        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二)理论框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案例选择与变量设计
        1. 案例选择
        2. 变量设计
        (1)结果变量
        (2)条件变量
        3. 变量的校准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必要条件分析
    (二)条件组态分析
    (三)案例回溯
        1.“(人才)-资源-环境型”培养模式
        2.“综合注重型”培养模式
        3.“(人才)-(资源)双注重”培养模式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1. 把好招生关,为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奠定生源基础
        2.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为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做好资源保障工作
        3. 开门办学,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3)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创新人才观
    (二)有利于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大局
    (三)有利于增强上海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
二、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国内外经验
    (一)注重多方合作,形成多元化校外培养体系
    (二)注重因材施教,构建差异化课程体系
    (三)注重融合教学,实行多样化教学方式
    (四)注重综合素养评价,强调“硬指标”和“软指标”的双重标准
    (五)注重人才成长通道,创设独立建制的专门学校
    (六)注重教师培养,打造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队伍
三、 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及存在的问题
    (一)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
    (二)存在的问题
        1.鼓励创新的教育生态尚未形成,制约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
        2.追求标准答案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僵化了学生求知探究的创新热情
        3.综合素质评价实际应用不足,削弱了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4.创新型师资队伍短板明显,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部分学校的信息化技术创新应用不足,加深了教育资源鸿沟
        6. 初中及小学的实验硬件设施不足,限制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四、 对策建议
    (一)营造鼓励创新的教育生态
        1.构建多方参与的拔尖创新人才育人体系
        2.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管理体系
    (二)创设尊重个性的课程体系
        1.设置科创贯通课程,鼓励学科内、学科间、年级间交叉融合
        2.设置专项研修课,将常规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3.利用多方资源构建灵活的课程教学体系
    (三)构建公平科学的评价遴选机制
        1.建立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机制
        2.建立科学量化的评价机制
        3.畅通拔尖创新人才招生通道
    (四)探索多主体协同赋能的办学模式
        1.探索基础教育与大学合作办学新模式
        2.探索跨机构、跨学校、跨省市的多方合作共建创新实践基地
        3.筹建未来科技学校和学科创新培训学校
    (五)完善信息化教育资源供给新模式
        1.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融合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一线教学变革
        3.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1.加大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力度
        2.完善教师队伍科学管理机制
        3.建立科教融合的师资培养方式

(4)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
二、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一)文献年代分布情况
    (二)研究机构分布情况
    (三)核心期刊分布情况
    (四)研究作者分布情况
三、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
    (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研究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三)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
    (四)创新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四、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演进与趋势
    (一)历史演进
    (二)未来趋势
        1. 分类型分层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和路径
        2. 依托“双一流”建设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 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领域创新人才培养
        4. 探索教育国际化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5.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五、研究结论

(5)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核心意旨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基础培养”是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和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重大任务
    (一)“创新人才基础培养”在目标上要与基础教育相统一
    (二)“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
    (三)“创新人才基础培养”是各类教育贯通培养的起始阶段、早期阶段
    (四)“创新人才基础培养”强调基础教育阶段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
二、以创新的学校文化和育人方式推进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
    (一)营造“为创新而教育”的学校文化生态
    (二)持续深化育人方式的改革
        第一,合理界定教学规范。
        第二,坚决破除教学中的“五同假设”。
        第三,不断拓展创新性教与学方式。
        第四,有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五,积极开展生本互动。
三、补好超常儿童教育的短板是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急需
四、要把“双减”工作的目标导向到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上来

(6)高校动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探讨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观点
        1. 培养目标具有高素质特点。
        2. 培养模式注重理实结合,注重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课程内容注重理论教学、注重技术性与实用性、注重学科的综合性。
    (二)国内研究概况
        1. 从特色教学模式的角度。
        2. 从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角度。
        3. 从人的能力、素质发展的角度。
        4. 从办学层次的角度。
        5. 从现有优势、积累的角度。
二、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模式综合改革总体思路
    (一)在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以“对人的培养”为最高目标
    (二)调整“以教为主”的教学认识,树立“以学为主”的认识定位
    (三)舍弃“学院化”教学方式,打破僵化教学范式
    (四)重新定义教师职责本位
    (五)重构对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方法
三、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实践思路
    (一)校企合作下的培养方案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二)案例主导的混合式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方式
    (三)“项目驱动、实践赋能”引导学生团队式主动学习
        1. 团队合作式学习:
        2. 案例式学习:
        3. 互动式学习:
    (四)校企共评的“过程式”教学评价体系
    (五)“校企共育、立德树人”的金课资源建设
    (六)教学组织体系和“双责双师”型师资建设
    (七)“校企对等”的教学模式管理和保障机制
四、结语

(7)基于PBL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述
    (一)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二)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PBL模式对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驱动助力创新能力培养
    (二)基于实践带动专业能力提高
    (三)学生主导实现综合能力培育
三、基于PBL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一)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探究
    (二)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探究
    (三)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探究
四、结论

(8)基于教-科-转协同理念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人才培养难题分析
    (一)学—教方式重形缺神
    (二)科研方法守旧弃新
    (三)成果实践重数量轻转化
二、教育-科研-转化协同机制
    (一)协同要素关系分析
    (二)协同机制下的贯通式导师制建设
        1. 建设思路。
        2. 建设内容。
三、人才培养效果分析
四、结语

(9)传统优势学科如何赋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于我国33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行业特色型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责任主体
    (二)行业特色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
    (三)传统优势学科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方式
        1.独立发展型。
        2.中心辐射型。
        3.多元复合型。
四、反思与对策
    (一)“点”上发力:观念转变是关键
    (二)“线”上延伸:学科互动是核心
    (三)“面”上渗透:质量保障是根本

(10)地方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内涵
2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不足
    2.1 高校问题
    2.2 学生问题
3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4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5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
6 结语

四、浅谈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文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J]. 姚井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02)
  • [2]“双一流”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36所高校的定性比较分析[J]. 刘裕,陈璐,唐美琳.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3]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钱智,吴也白,宋清,朱咏. 科学发展, 2022(02)
  • [4]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倪国栋,高兰,王文顺,杨圣奇,许娜. 高等建筑教育, 2022(01)
  • [5]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核心意旨与实现路径[J]. 方中雄. 中国教育学刊, 2022(02)
  • [6]高校动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探讨与构建[J]. 彭松.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
  • [7]基于PBL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J]. 霍楷,昌进.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2(01)
  • [8]基于教-科-转协同理念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吕祥锋,王振伟,宋志飞. 大学, 2022(01)
  • [9]传统优势学科如何赋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于我国33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分析[J]. 韩婷芷. 江苏高教, 2022(01)
  • [10]地方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J]. 林澎,孙荣敏. 科技视界, 2022(01)

标签:;  ;  ;  ;  ;  

谈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