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中学何莉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教为了不复需教”。这句话给我们指出了教育需要高效的课堂,需要高效的学习效果。我们教师要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要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明白、学得透彻,学有所获。为此,我们学校开展学习我校“吴芙蓉老师”个人创造的教学法。现在“吴芙蓉老师”创造的教学法已更名为“小组激励教学法”。“小组激励教学法”在我校推广以来,取得了极大的学习和社会效应。由于我和吴老师在一个学年组,也进行了尝试性的操作与实践性的研究,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教师在小组激励教学中得到的都有不同。我在实践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无数次品尝失败的苦涩。但品尝苦涩的我没有被击倒而是在失败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实践中尝试,不知不觉中,我惊喜的发现,我已走上了教研之路。
我认为:“小组激励教学法”不能生搬硬套吴老师的做法。因为学生是独立、有思想的个体,不可预知和控制。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们应该看到小组激励最根本的一个目的是激励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地学习。围绕这个目的,我设计了很多适合自己学生的激励方式,使得学生积极投入,从而使学习变的有效、高效。但随着所教年级的升高,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特别到了初三下学期就出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初三学生为备战中考需要进行大量的习题巩固,题海不得不渡,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以及分数的统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学生的时间,这样必然会影响到一部分孩子对更多题型的接触和认识。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在初三复习的紧张时期,应适当减少或变换小组激励方式,根据授课内容适当激励,宜少不宜多,从而使中考复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正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一样,再好的饭吃久了也会腻,熟悉了这一教学方法的有些学生出现了对加分不在意,对活动不积极的状态,对于这个现象的出现,我开始积极的思考原因:孩子们心理日渐成熟,慢慢的可能会看开看淡这些游戏方式,可是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有没有我自身的原因呢,为此我专门去听了芙蓉老师的常态课,我发现她的学生依然对小组激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对老师给他们的加分仍然喜不自禁,甚至有时还欣喜若狂,那么吴老师究竟有什么“法宝”让她的学生三年来一直对小组激励热情不减,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组内展开了研讨,并注意观察她的日常工作,终于我找到了这个“法宝”。这就是持之以恒的情感激励,其实情感激励一直也都是我所重视的,只是欠缺一点点细节上的处理。经过反思和改进,我扩大了情感激励使用的广度与深度。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不只是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耐心的劝导,还有很多孩子我就是和他们聊聊天,不光关注学习,也关心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慢慢地,我欣喜发现和我谈完话的学生或泪眼朦胧带着感动,或一脸喜悦带着幸福,孩子们的心和我的心更近了。孩子们的变化让我感受到持之以恒的“情感激励”的确力量无穷。在我们学习和使用“小组激励教学法”时,不要只看到种种激励方式,这些条条框框如果想长期的牢固的构筑起来,就必需用真诚、温暖的情感来做基石、用对学生真挚的爱来浇铸,并且要不知疲倦的、经常把对学生的爱晒在阳光下,让孩子们时时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关爱。这样即使孩子们可能对激励活动的兴趣已降低,但他们会为了这个老师而更加好好表现。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新的征程,新的起点,现在我又回到了初一的新学年,我将要把我的经验和收获带到新的工作中,并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挖掘和应用小组激励,不断探究、不断反思,教学相长,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真正让学生受益。我也深知小组激励教学推广之路还很长,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