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作品编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织体运用,钢琴伴奏艺术,即兴伴奏,胡廷江
作品编配论文文献综述
王士聪[1](2019)在《浅谈胡廷江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编配的织体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胡廷江声乐作品中不乏有许多经典的曲目,风格多变,织体写法丰富,本文选取了胡廷江声乐作品中的《绒花》,分析其织体的运用。钢琴有着宽广的音域、美妙的音乐,因此,钢琴伴奏广泛应用于声乐日常教学、演出等活动中。只有认识到钢琴伴奏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钢琴伴奏者应该具备那些素质,才能更快、更全面地提高伴奏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音乐的发展。钢琴伴奏是以单一乐器担任伴奏最为普遍和有效果的一种。~([2])(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2期)
刘雪颖,彭含笑[2](2019)在《声乐作品《梅花引》的钢琴伴奏编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伴奏在整个音乐艺术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可塑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同的伴奏编配对同一首歌曲的旋律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出色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以提升音乐内涵、给听众带来听觉共鸣,还能为作品"增色"不少。本文将从分析声乐作品中常用的伴奏织体入手,引申到研究《梅花引》钢琴伴奏中特殊织体的编配,旨在说明钢琴伴奏的编配对作品的演绎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3期)
蔡浩[3](2019)在《民族打击乐作品《楚汉决战》的编配及演奏技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打击乐历史深厚,其作为一种产生于劳动生活的独特艺术形式,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多年来,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丰富并推动着我国民族音乐的迈进与发展,成为我国音乐艺术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我国传统音乐,特别是古曲曲艺形式的发展过程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及影响。随着民族打击乐的不断拓进与发展,出现许多优秀的民族打击乐作品。其中《楚汉决战》就是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音乐作品,深刻的体现出了打击乐的艺术魅力,并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从作品概况、创作分析、演奏分析叁个部分展开论述。作品概况中包括民族打击乐背景、作者与作品简介及乐器介绍,其中作品简介中分别对《楚汉决战》与《十面埋伏》两首作品做了简单介绍。创作分析是根据《楚汉决战》的乐段来分析,进行结构和表现技法的对比,来研究其是如何根据《十面埋伏》进行编配,并对两者的差异及做了简述,同时也对多个组合进行了阐述;最后将独奏版本具有特点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与论述,并加入自我练习及演奏时的心得。通过此次论题的研究,探寻在同样的背景与故事下,是怎样通过民族打击乐来呈现的,同样可以引导演奏者更加深刻的了解民族打击乐的内涵,并且娴熟运用合理的演奏技法呈现出完美的作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编配创作、多种组合及演奏技术的分析,为研究和创作民族打击乐作品的演奏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9-03-27)
刘彤[4](2018)在《鲍元恺交响作品《走西口》在电子管风琴上的演奏与编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琴管风琴又被称之为双排键电子琴,它拥有着非常丰富的音色和节奏风格,一台双排键电子琴就可以演奏出一个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本文以鲍元恺先生的中国风管弦乐作品《炎黄风情》中的一个小作品《走西口》为例,从该曲的艺术角度出发,浅析了作品的艺术风格特点和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的演奏及编配。(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郭洁[5](2018)在《合唱作品的钢琴伴奏编配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合唱与独唱虽同为声乐表演艺术,但在审美和艺术追求上却相差甚远,钢琴伴奏在为独唱和合唱伴奏时的功能定义和角色担当方面更是不尽相同。合唱钢琴伴奏在伴奏编配及演奏技法上与独唱钢琴伴奏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要求,而钢琴伴奏在合唱表演艺术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其特有的排练实践技巧则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获得。(本文来源于《岭南音乐》期刊2018年01期)
刘清明[6](2018)在《民族管弦乐作品《跑火池》的音色编配技术与创作观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广庆先生于1981年以满族萨满祭祀活动——"跑火池"为题材,创作了东北风格民族管弦乐作品《跑火池》。作品在1983年获得了全国第叁届音乐作品评比叁等奖,直至当今仍深深的影响着东北风格民族管弦乐的创作。通过分析这一作品中音色的选择与配器的方法,探析东北民族管弦乐中的音色观念及创作特征。(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02期)
冯岩[7](2017)在《新疆风格音乐作品在电子管风琴上的音色编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文化的国家,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重文化的交汇地,新疆的音乐文化受中国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以及欧洲音乐叁大音乐体系的共同影响作用,相互交流融合,音乐文化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孕育出独特的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多元化的新疆音乐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很多作曲家采用了新疆民族音乐的素材改编创作具有新疆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近几年,随着国产吟飞电子琴的研发技术的进步和名人效应的推动,电子管风琴的发展势头越发强劲,它的魅力在于新颖的手脚并用的演奏方式和音色节奏的强大编辑功能,但目前能在电子管风琴上演奏的新疆风格的音乐作品屈指可数;而电子管风琴琴体自带的音色节奏也以西方的乐器音色为主,中国民族乐器音色较少。站在新疆这片音乐文化肥沃的土壤上,利用电子管风琴进行新疆民族乐器音色的制作编配,通过效果器的调节和演奏手法的控制使其声音真实性和民族性更高。本文通过对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元素,带有强烈的地域风格的交响诗作品《故乡》的分析。总结出双排键电子琴音色编配的一般性规律,深入分析乐队配器特点,对不同乐器演奏音域进行总结归纳并通过编配进行实践;总结出双排键电子琴作品中新疆民族乐器音色制作的方法,并通过对作品的演奏实践,阐述不同类型乐器演奏技法,做到更真实的还原现实乐器音色。对于研究和传播维吾尔族的音乐有很大的帮助,扩充了电子管风琴演奏的教材和曲目类别。通过电子管风琴与新疆民族音乐的碰撞去改编与创作,努力将传统新疆民族音乐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保留、传承、发展下去并深入新疆各民族音乐的发掘与研究,在保留传统音乐的元素的同时,融合现代电子音乐的特点,进一步提升音乐创造能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炼吸收民族音乐精华,创造出更多电子管风琴版的新疆民族传统音乐作品。(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0)
曾令阳,王康义[8](2017)在《现代作品中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应用及其和声编配——以《侗寨酣歌七首》中笛子歌素材引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丁丕业是我国当代着名作曲家,《侗寨酣歌》是其声乐套曲中一部重要的作品。该套作品中旋律部分多处出现了广西侗族民间音乐的素材,笔者将对其中应用了笛子歌中音乐素材的几处进行简单的论述。(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7年04期)
陈思[9](2015)在《“老曲新唱”——谈“抗战歌声”反法西斯音乐会作品的编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一种声音应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那就是抗战的歌声;有一类艺术家应当被历史永远铭记,就是那些坚持在战火漫天、同仇敌忾的峥嵘岁月中谱写这些歌曲的老一辈革命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并启发和深深影响一代又一代后人,成为经久不衰的典范。2015年9月,沈阳音乐学院分别在沈空军人俱乐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及盛京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了《抗(本文来源于《音乐生活》期刊2015年11期)
刘信[10](2015)在《试论管弦乐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的编配与演奏》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排键电子琴,由管风琴发展而来,音响效果堪比一支交响乐队,但如何最贴切的再现管弦乐队的宏伟效果,则需要我们在作品的编配与演奏方面倾注心血,管弦乐作品的编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应了解管弦乐队的编制、熟悉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及演奏技法、掌握管弦乐总谱缩编的基本规律以及掌握音色与节奏编辑的基本方法等等,同样,演奏方面亦是不容疏忽,对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在键盘上弹奏时如何逼真的模拟,均是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管弦乐作品最经典的曲目之一,部分音乐主题采用了民歌和戏曲的音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时代性,至今仍屡屡被中外交响乐团所演奏。本文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为例,结合笔者对双排键电子琴学习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与方法,对管弦乐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的编配与演奏,进行剖析论述。(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5-04-24)
作品编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琴伴奏在整个音乐艺术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可塑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同的伴奏编配对同一首歌曲的旋律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出色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以提升音乐内涵、给听众带来听觉共鸣,还能为作品"增色"不少。本文将从分析声乐作品中常用的伴奏织体入手,引申到研究《梅花引》钢琴伴奏中特殊织体的编配,旨在说明钢琴伴奏的编配对作品的演绎有着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品编配论文参考文献
[1].王士聪.浅谈胡廷江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编配的织体运用[J].北方音乐.2019
[2].刘雪颖,彭含笑.声乐作品《梅花引》的钢琴伴奏编配[J].艺术品鉴.2019
[3].蔡浩.民族打击乐作品《楚汉决战》的编配及演奏技法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9
[4].刘彤.鲍元恺交响作品《走西口》在电子管风琴上的演奏与编配[D].江西师范大学.2018
[5].郭洁.合唱作品的钢琴伴奏编配与实践[J].岭南音乐.2018
[6].刘清明.民族管弦乐作品《跑火池》的音色编配技术与创作观念探析[J].音乐创作.2018
[7].冯岩.新疆风格音乐作品在电子管风琴上的音色编配[D].新疆师范大学.2017
[8].曾令阳,王康义.现代作品中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应用及其和声编配——以《侗寨酣歌七首》中笛子歌素材引用为例[J].艺术评鉴.2017
[9].陈思.“老曲新唱”——谈“抗战歌声”反法西斯音乐会作品的编配[J].音乐生活.2015
[10].刘信.试论管弦乐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的编配与演奏[D].西安音乐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