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辛麻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辛麻颗粒,哮喘,气道炎症,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辛麻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宫静,吴根英,杨琳[1](2018)在《辛麻颗粒对哮喘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分泌和Th2优势免疫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辛麻颗粒对哮喘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分泌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BALB/C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辛麻低剂量组、辛麻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由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慢性哮喘模型,造模时间共8周。辛麻低剂量组从第21天开始每天2次灌胃辛麻颗粒(1.3 g/kg),辛麻高剂量组的用药剂量是低剂量组的2倍,地塞米松组在每日雾化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0 mg/kg)。进行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及IL-4和IL-13测定,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测定肺组织TSLP蛋白。结果HE染色观察哮喘组气道炎症明显;哮喘组小鼠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正常组升高(P<0.05),不同剂量辛麻组、地塞米松组较哮喘组下降(P<0.05),辛麻组低于地塞米松组(P<0.05),两种剂量辛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泡灌洗液IL-4和IL-13浓度较正常组升高(P<0.05),两辛麻组、地塞米松组较哮喘组下降(P<0.05),两辛麻组均低于地塞米松组(P<0.05),不同剂量辛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小鼠TSLP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增强(P<0.05),不同剂量辛麻组、地塞米松组较哮喘组下降,两辛麻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辛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麻颗粒可能通过降低TSLP的表达,抑制Th2优势的免疫作用,从而改善了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但其作用与剂量无明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戴莉娜,陈宁[2](2015)在《辛麻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辛麻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麻颗粒,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总IgE及白细胞介素(IL-6)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0.0%(P=0.0001<0.01);治疗后治疗纽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计数、白细胞介素(IL-6)显着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辛麻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有效。(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5年10期)
戴莉娜[3](2015)在《辛麻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从临床方面观察辛麻颗粒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影响,并通过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法、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总IgE及白细胞介素(IL-6)等,对疗效进行评定,以期为运用中医药治疗CVA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西医基础治疗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为2周。在治疗进行的第1,3,7,14天通过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法、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总IgE、白细胞介素(IL-6)等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相关数值并进行疗效判定。整个研究过程为随机、单盲、具有前瞻性的临床试验研究。2、临床观察结束后,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出的数值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和评价辛麻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结构),以及治疗前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计数及白细胞介素(IL-6)浓度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1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计数、白细胞介素(IL-6)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辛麻颗粒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及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对患者的症状改善均有作用。2、辛麻颗粒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单纯应用西医基础治疗,所以辛麻颗粒有利于阻止患者症状发展和疾病反复加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5-01)
虢锦如[4](2014)在《辛麻颗粒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临床角度观察辛麻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COPD导致肺心病的过程和原因,用中药治疗控制COPD病情进展以期达到遏制肺心病恶化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1、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化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基础治疗+辛麻颗粒)和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组),每组40例,疗程均为14天。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2、临床观察结束后,采用SPSS17.0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①治疗前对照组病情分布为:轻度2人、中度16人、重度22人,治疗组病情分布:轻度2人、中度20人、重度18人,两组疗前病情分布人数相比未见显着性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平均为78.52±2.11,治疗后积分平均50.68±3.08;对照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平均为79.21±1.29,治疗后积分平均42.54±2.79。两组治疗前积分相比较未见显着性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经治疗,对照组显效占9.1%、有效占66.8%,总有效率75.9%;治疗组显效25.7%、有效为64.9%,总有效率90.6%,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脉血气:对照组治疗前PaCO2平均为52.30±4.67mmHg,Pa02平均为49.55±4.74mmHg,PH值平均7.22±0.03mmHg;治疗后PaC02平均为43.30±6.83mmHg,Pa02平均为65.35±3.18mmHg,PH值平均7.37±0.09mmHg.治疗组治疗前PaC02平均为53.95±7.08mmHg,Pa02平均为47.00±4.23mmHg,PH值平均7.20±0.06mmHg;治疗后PaC02平均为36.54±6.52mmHg,Pa02平均为67.50±5.51mmHg,PH值平均7.38±0.11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指标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aC02、Pa02指标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在治疗后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辛麻颗粒联合西医基础治疗组(治疗组)以及西医基础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改善本病患者症状体征,但治疗组相对对照组临床疗效好,对往后治疗肺心病提供参考。2、辛麻颗粒联合西医基础治疗组及西医基础治疗组均能改善患者动脉血气,而治疗组在改善PaC02、Pa02指标上比单纯西药治疗有优势,但在改善pH值上并无差别。(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3-01)
曾宇馨[5](2009)在《辛麻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从临床方面观察辛麻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并引入BODE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定,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为西医基础治疗组,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为12周。在治疗进行的第0周及第12周应用BODE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症状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整个研究为随机、单盲、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2、临床观察结束后,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龄构成、病情分级、治疗前BODE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按照BODE指数计算,A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中医症候积分计算,两组治疗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辛麻颗粒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及西医基础治疗对患者的症状改善均有作用。2、辛麻颗粒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外效应改善程度优于单纯应用西医基础治疗,所以辛麻颗粒能起到改善COPD患者的肺外效应及临床症状,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陈杰,李诒光,孟淑娟,郭敏[6](2007)在《辛麻止咳颗粒中马兜铃酸的含量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控制辛麻止咳颗粒中马兜铃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辛麻止咳颗粒中马兜铃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以作为辛麻止咳颗粒中马兜铃酸的质控方法。结论该品中不含马兜铃酸。(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7年11期)
颜仁梁,刘志刚,徐昌瑞[7](2002)在《辛麻止咳颗粒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水煎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和ZTCI+TB型天然澄清剂用量四个因素,采用L_3(9)~4正交实验,以麻黄碱得率及处方药材出膏率为指标,对辛麻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提取工艺为煎煮2次,首次加水量10倍量,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0小时,并确定澄清剂用量为3%为宜。(本文来源于《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期刊2002年14期)
辛麻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辛麻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麻颗粒,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总IgE及白细胞介素(IL-6)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0.0%(P=0.0001<0.01);治疗后治疗纽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计数、白细胞介素(IL-6)显着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辛麻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辛麻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宫静,吴根英,杨琳.辛麻颗粒对哮喘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分泌和Th2优势免疫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2].戴莉娜,陈宁.辛麻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
[3].戴莉娜.辛麻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4].虢锦如.辛麻颗粒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5].曾宇馨.辛麻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6].陈杰,李诒光,孟淑娟,郭敏.辛麻止咳颗粒中马兜铃酸的含量测定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
[7].颜仁梁,刘志刚,徐昌瑞.辛麻止咳颗粒提取工艺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
标签:辛麻颗粒; 哮喘; 气道炎症;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