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扩散论文-莫君慧,于正松

产业技术扩散论文-莫君慧,于正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业技术扩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技园,技术扩散,技术效率

产业技术扩散论文文献综述

莫君慧,于正松[1](2019)在《科技园技术扩散背景下农业技术采用效率研究——基于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花卉产业的调查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科技园是以某特定农业技术为主导的区域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对辐射区内农业技术扩散与生产效率提升有重要的引擎作用。考察其技术扩散效率及影响因素,对改进科技园技术扩散的举措有显着价值。基于198份有效调研问卷,对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花卉产业的技术采用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①样本花卉种植户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均值为0.785 5,资本、劳动力及土地3个要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均通过了显着性检验,资本和土地规模的二次项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②从不同规模花卉种植户的效率累积次数分布来看,规模较大的花卉种植户技术效率均值明显高于规模较小者;③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因素方面,决策者学历程度、家庭的劳动力赋存状况、种植面积、是否成为龙头企业基地户、参加种植技术培训次数以及贷款便利程度等变量均通过了不同程度的显着性检验。(本文来源于《创新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苏鑫,赵越[2](2019)在《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叁阶段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叁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叁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12期)

郑月龙,杨柏,王琳[3](2019)在《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行为演化及动力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研发过程视角揭示共性技术扩散行为及其影响机理,据此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共性技术扩散行为演化动态。研究表明:共性技术扩散是有潜在需求企业基于采纳与不采纳共性技术收益权衡的动态演化结果,共性技术预期市场收益、不采纳引致损失增加和替代收益降低及企业需求系数、市场前景系数、收益实现概率增加均利于共性技术扩散;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低越利于扩散,而较弱的分享意愿阻碍扩散;政府补贴和知识技术支持均有助于共性技术扩散,知识技术支持对共性技术扩散的作用受到技术转化系数的正向调节。根据上述结论,构建以共性技术供给及其收益为源动力、以企业采纳为牵引力、以政府支持为推动力及叁种力量相互交织作用的共性技术扩散动力机制,并从源动力、牵引力和推动力的视角提出共性技术扩散动力机制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张路蓬,薛澜,周源,潘美娟[4](2019)在《社会资本引导下的新兴产业技术扩散网络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在社会资本引导下所形成的技术扩散网络,成为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新兴产业实现其市场价值提供了发展渠道与路径。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新兴产业技术扩散网络的形成机理,构建了基于关系资本、结构资本以及认知资本对新兴技术扩散网络形成的作用模型。利用纵向网络模型,对全球引用率最高的93家企业2001-2015年人工智能产业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扩散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对新兴技术扩散网络的形成具有部分正影响;结构资本中的双边式传递对技术扩散网络的形成产生负影响;新兴产业的技术扩散网络由"规模互补—合作"导向逐渐演化为"研发互补—竞争"导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夏明,邓向荣[5](2019)在《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中政府作用最优力度分析——基于变换的Bass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定理论假设将Bass模型中技术扩散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分别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对应起来,并着眼于政府作用对市场作用的"挤出"效应建立起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此来对Bass模型进行变换,使其能刻画政府作用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和时间路径的影响。基于变换的Bass模型,以最大化技术扩散速度为目标构建最优化问题以求得政府作用最优力度,由最优化问题可知政府作用对市场作用的"挤出"效应越大,最优政府作用力度就应该越小。还基于相关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认为:由于存在政府干预对市场作用的"挤出"效应,在促进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中需要把握最优的干预力度即政府作用最优力度,在量化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基础上,求解出来的政府作用最优力度系数可为政府有效和适当干预技术扩散提供理论上的一个尺量。(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武琳,李方毅[6](2019)在《江苏省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能够推动产业技术提升和经济发展。近年来,江苏省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导,以政府科技计划为引导的产业共性技术扩散,推动了江苏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但仍存在政府科技计划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支持与激励不足;基础性产业共性技术的扩散不足;产业共性技术向非研发承担单位、跨产业扩散存在不足等问题。可通过设立并实施科学合理的专项科技计划、实施政策干预完善扩散环境与制度、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扩散中的跨产业合作等途径来推动江苏省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05期)

马永红,苏鑫,赵越[7](2019)在《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演化机理分析,结合累积前景理论,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叁阶段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不同演化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主体行为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对产业共性技术采纳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产业共性技术二次创新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但对共性技术产品定价作用不大;企业对二次创新方式的选择,更多考虑创新知识溢出而不是额外收益;在附随产品扩散阶段,产业共性技术的技术性能是影响扩散的首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姚飞,黄修杰,马力,储霞玲[8](2018)在《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业技术扩散网络研究——以广东省陈村花卉产业集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广东陈村花卉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网络进行分析,对其网络密度、平均距离等指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集群产学研发育不明显,集群内企业的技术获取多依赖于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等核心企业,对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依赖性强,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获取成本,行业协会在技术扩散中的作用不明显;地缘关系是技术扩散网络形成的社会基础,技术溢出是技术扩散网络形成的直接原因。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处于核心位置,其次是外资企业,而本地中小企业和传统种植户处于边缘位置。(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8年20期)

覃婧[9](2018)在《技术扩散效应下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集聚既是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创新生产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高技术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创新生产链,创新生产活动具有较大的空间依赖性,随着产业集聚趋势的不断显现,技术扩散效应的空间特征能够逐步影响着区域创新水平。在技术扩散效应下研究中国高技术产业要素投入、产业集聚模式对高技术创新发展的空间影响机制,将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和创新发展情况。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针对区域创新生产的价值链特征,将其划分为技术投入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DAG(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方法考察高技术产业技术跨区域扩散效应,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相关理论研究。通过技术扩散效应文献研究,确定选择合适技术方法实现计算技术扩散效应有向传导机制。完成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影响的研究整理,推导出集聚下知识外部性对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的理论模型,确定外部性的计算指标。第二,分别考察在区域间技术扩散效应下的技术经济距离与实际一般地理距离下,叁种类型的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多样化和互补性)对区域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中心技术辐射作用加强,东中部地区技术交流密切;多样化和和互补性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活动,且存在一定正“U”型数量关系,专业化抑制了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活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模式的交互项下的“共享知识池”的知识互动不能有效增加企业创新生产倾向;技术扩散效应与区域创新存在相互促进的自我增强关系,随着技术扩散关系产业集聚对创新生产的福利会随之增强,而抑制作用会随之减弱;从价值链视角看,区域创新投入开发阶段对比成果产出阶段更具有空间依赖性,但创新投入开发阶段缺乏产业市场化的引导,存在技术扩散障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3)

张彩江,覃婧,周宇亮[10](2017)在《技术扩散效应下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分为技术投入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DAG方法考察高技术产业技术跨区域扩散效应,提出技术扩散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3种类型的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多样化和互补性)对区域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中心技术辐射作用加强,东中部地区技术交流密切;专业化、多样化分别抑制、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活动,互补性不能有效增加企业创新生产的倾向;从价值链视角看,区域创新投入开发阶段比成果转化阶段更具有空间依赖性,但创新投入开发阶段缺乏产业市场化的引导,存在技术扩散障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7年12期)

产业技术扩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叁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叁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业技术扩散论文参考文献

[1].莫君慧,于正松.科技园技术扩散背景下农业技术采用效率研究——基于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花卉产业的调查统计[J].创新科技.2019

[2].苏鑫,赵越.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叁阶段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3].郑月龙,杨柏,王琳.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行为演化及动力机制[J].中国科技论坛.2019

[4].张路蓬,薛澜,周源,潘美娟.社会资本引导下的新兴产业技术扩散网络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

[5].夏明,邓向荣.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中政府作用最优力度分析——基于变换的Bass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武琳,李方毅.江苏省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

[7].马永红,苏鑫,赵越.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

[8].姚飞,黄修杰,马力,储霞玲.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业技术扩散网络研究——以广东省陈村花卉产业集群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

[9].覃婧.技术扩散效应下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0].张彩江,覃婧,周宇亮.技术扩散效应下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

标签:;  ;  ;  

产业技术扩散论文-莫君慧,于正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