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保系统论文-冯红旗,刘力涛,彭卓,杨京松,卞强

生保系统论文-冯红旗,刘力涛,彭卓,杨京松,卞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保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控生保系统,人体代谢,密封舱,性能试验

生保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冯红旗,刘力涛,彭卓,杨京松,卞强[1](2019)在《基于代谢模拟的环控生保系统性能试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长期载人飞行任务环控生保系统地面验证试验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人体代谢模拟试验评价方法。通过采用新型模拟方法以及对原有方法的改进,显着提高了耗氧、二氧化碳排出、产湿、产热和微量有害气体排出等人体代谢模拟结果的精度。利用该方法开展了环控生保系统集成性能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最后对冷凝水水质模型和微量有害气体控制试验方法的改进开展了讨论和展望,有利于提高试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载人航天》期刊2019年01期)

李磊磊,刘建峰,杨东升,李鹏,李媛媛[2](2018)在《基于环控生保系统的气体排放控制装置模块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排放控制装置作为电解制氧子系统中的关键单机,其主要功能在于将电解制氧子系统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实现自动排放。产生的氧气用于维持空间站内航天员在轨时的呼吸,产生的氢气需及时排出以保证系统安全性,气体排放控制装置需具备高可靠性、易维护、易更换的人机工效学要求,以保障空间站能够长期在轨运行。基于上述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环控生保系统的气体自动排放控制装置,该装置包含氢气正常及备份排放支路、氧气正常及备份排放支路。通过力学仿真及力学试验、流量仿真及流量试验,验证了模块化设计的气体排放控制装置的力学、流量等关键指标均满足要求,同时重量比指标要求降低20%,实现了产品的轻量化、小型化设计,对未来类似的集成化组件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07期)

许梓,余青霓,张良长,熊江辉,艾为党[3](2018)在《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是针对深空探测后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需求开展的关键技术预先性研究。该试验以未来月球或火星航天员基地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的研制及其工程化为任务背景,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长期实验室研究和初步系统集成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由4人乘组参与的集成要素多、封闭时间长、物质闭合度高的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技术试验。试验系统引入受控生态概念,以生物再生为主要技术特征,有机融合物化再生技术和基础性环境控制技术,构建成适合多乘员长时间驻留的第叁代载人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的试验系统。本文概述了试验平台基本情况、志愿者乘组情况、试验项目设置、试验条件控制、试验基本结果等内容,并初步讨论了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的科学目标与未来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张良长,李婷,余青霓,董文平,杨京松[4](2018)在《4人180天集成试验环控生保系统设计及运行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面向星球基地生命保障系统的工程应用需求,探索物化再生生保与生物再生生保技术的整合方法,考察多乘员、中长期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运行规律。方法设计并建成具备环境控制、物质循环以及应急生保功能的大型密闭生态循环系统试验平台,并通过拟人试验(40 d)与载人试验(180 d)的流程设计,量化考核物质循环从物化再生逐渐过渡到生物再生并维持平衡的协同匹配规律。结果 220 d的全封闭试验期间,密闭系统内环境参数控制在安全水平,基本实现人和植物生存环境的独立有效控制;载人试验期间物质流循环总体平稳,实现大气和水的100%再生,食物闭合度达到55%,同时可资源化固废回用率达到87.7%。结论验证了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全流程构建模式,积累了建设和运行经验,为后续工程化应用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辛冰牧,王珩,吴元亮,仲崇发,刘军莲[5](2018)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180天试验人体表菌群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下长期生存对乘员体表微生物种群状况的影响。方法利用地面密闭舱4人180天实验,分别于实验前、进舱后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及撤离前,对4名乘员的体表(包括额头、耳后、肘窝、腋窝,腹股沟)进行采样,采用16S r DNA V3-V4区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群落结构、多样性、主坐标及物种丰度分析。结果肘窝和前额菌群多样性显着高于其他体表位置。体表菌属主要分属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等。在属水平,5个部位优势菌属为棒状杆菌和葡萄球菌,此外丙酸杆菌属在额头和耳后两位置也占优势比例。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肘窝在构成上有独立性,腋下和腹股沟菌群结构相似,额头和耳后菌群结构相似。与进舱前比较,乘员在进舱后第1个月菌群变化明显,之后逐渐恢复稳态。结论人体在不同体表位置菌群多样性不同;菌群结构在门水平差异小,但在属水平不同部位菌群结果有所差异。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密闭环境作为应激因素可影响体表菌群结构。(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杨益志[6](2017)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植物的耐盐性比较及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神舟十一号以及天宫二号的载人航天任务的成功实施,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上又实现了新的突破,目前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飞行任务。多乘员、长时间、远距离的空间飞行探索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的必然趋势。为了延长飞行时间,减少地面的物质携带,可以利用载人航天器中各种各样的废弃物资。但是物质循环利用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ASA提出了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技术。在这种系统中,可以实现人类必需的基本物质再生,但也存在某些单元技术的难关,其中包括废物再生利用技术。人类每天约排出1.5L尿液,其中水占95%,其余物质主要由人每天所必需的Na、N等元素所构成。如果提高尿液废水的再生利用效率包括其中重要的矿质元素,实现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内尿液废水-植物-人的良性循环,那么不仅有利于减少空间环境污染还能够提高系统物质闭合度。本研究以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为研究背景,比较叁种植物在这种环境下的耐盐性以及对介质中Na~+的去除效率,验证筛选后的植物在尿液废水中的生长状态以及矿质元素的差异状况,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盐角草与芹菜、蒲公英相比,介质中的NaCl显然能够促进其生物量的积累。后两者均在NaCl胁迫后生物量下降。(2)比较发现介质中的NaCl减少了芹菜和蒲公英的耗水量,但盐角草呈现相反趋势,(3)并且盐角草对介质中的Na~+的去除效率最高几乎到50%。(4)NaCl还能增加盐角草光合色素的含量,后两者均在胁迫后叶绿素含量下降,显然NaCl胁迫能够抑制芹菜和蒲公英的光合作用。(5)相关抗逆性指标如膜透性、MDA、SOD等也表明蒲公英和芹菜正常生理反应受到NaCl胁迫的严重危害。(6)叁种植物均在NaCl胁迫后增加对Na~+的富集能力,但均减少了组织中K~+含量。(7)尿液废水培养植物的验证结果表明,浓度较高的废水显着促进盐角草的生长,其组织中重要元素如K~+、Na~+等总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郭静原[7](2017)在《开启180天“太空生存”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想象一下,四面隔音的墙壁、单调简易的家具摆设、狭小密闭的空间,仅靠一扇小窗户连接着外部世界,而这也只用作外部科研人员每天递送食物和其他测试设备的通道……2016年6月17日,一场为期180天的“太空生存”挑战在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拉开帷幕。(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7-02-13)

向蜀霞[8](2016)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模拟有机废物生物降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建立生物可降解固体废物循环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而进行废物处理和就地资源化利用效率,实现生物可降解固体废物可再生利用技术成熟。堆肥通过分析物料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及生物指标判断堆肥腐熟程度。首先,为堆肥中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而研制微生物固体废物处理实验装置,筛选出合适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其次,研究不同物料组合对腐熟度的影响;最后,以不同物料堆肥产品与蛭石按3:1、2:1、1:1、1:2、1:3的比例均匀混合,作为红苋菜栽培基质,通过监测蔬菜生物量、NO3--N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堆肥产品处理对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选取长势旺盛的栽培蔬菜及其栽培基质进行碳素氮素去向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固体废物处理实验装置以月球基地空间站任务为应用背景,能够实现小体积堆肥实验研究及工艺参数设置,装置具有严格密闭性和保温性。2.在接种两种不同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比较实验研究中,VT菌剂和有机肥发酵菌剂均有其不同的优势表现,均能够加速堆肥进程,堆肥周期为20天左右,且种子发芽率均大于100%,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有机肥发酵菌剂堆肥产品有机质含量高,营养元素全面,可作为植物栽培肥料使用。3.不同物料组合处理实验中,花生壳添加与否,其处理结果差异不显着,种子发芽率均超过50%,可认为堆肥中几乎没有植物毒性。添加果蔬垃圾的物料处理种子发芽率小于1%,这与堆肥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抑制植物生长有关,但果蔬垃圾堆肥有机质含量高,降解快。4.蛭石与有机肥按1:3比例混合的基质肥效试验中,红苋菜生长受到抑制,不利于蔬菜栽培。蛭石与蔬菜垃圾基质按3:1、2:1的比例混合基质肥效实验中,红苋菜长势旺盛,与对照相比较,其株高,根长等生物量指标均很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永皎[9](2015)在《国际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及通风子系统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生活环境及工作效率紧密相连,是环控生保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国际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的精确仿真平台,完成实验数据积累、设计和控制方案优化、调试时间的压缩。本文在研究系统结构、组件特性、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对环控生保系统中温湿度控制及通风子系统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仿真是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首先,研究系统工质的物性,推导出这些物性参数的拟合公式,建立系统的物性模型。其次,为每个设备建立压力流量模型。最后,研究克服网络压力与流量耦合导致的系统仿真不稳定问题。‘论文着重研究特征值与稳定性、特征值与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用微分方程刚性解来解决数值仿真中代数环导致的发散问题。根据研究结果在Simulink中建立简化系统和完整复杂系统的模型,实现了任意变结构条件下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5-06-30)

孙振天[10](2015)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光藻反应器的建模与优化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ontrolled Ecological Life Support System,CELSS)是在有限的密闭空间中通过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为宇航员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微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具有高效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生长迅速易控制的优点,因而可以在CELSS通过光藻反应器(Light Algae Bioreactor,LABR)培养微藻来吸收CO2,为航天员提供食物和氧气。由于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在地面进行空间环境微藻培养的实验研究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对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光藻反应器的建模与优化仿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以容积为10L的平板式LABR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光强、温度、营养盐浓度、液相溶氧以及p H值与微藻生长过程的关系,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LABR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然后,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以阶跃和方波信号作为螺旋藻生物量的参考值,采用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对LABR系统进行控制和优化;通过分析LABR内螺旋藻生物量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仿真结果,比较这两种控制方式的优缺点。最后,从航天员需求营养物质成分的角度来看,筛选了两种微藻在光藻反应器中进行混合培养,并建立了这两种微藻混合培养的LABR数学仿真模型。根据光藻反应器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人——微藻”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MATLAB中建立的光藻反应器数学仿真模型是可行的;在LABR系统的控制过程中,与PID控制器相比,用于非线性控制的模糊控制器能更好地实现对LABR系统的控制优化;从两种微藻混合培养的LABR数学仿真模型中得出当温度为30℃、光强为150μmol/m2?s时,小球藻和螺旋藻可以在LABR中较好的生长;采用每天添加7.5g藻种,通过模糊控制器连续控制螺旋藻的生长,实现了每天从LABR中取出150g的螺旋藻干物质作为航天员的营养物质(蛋白质为主)。(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期刊2015-06-25)

生保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体排放控制装置作为电解制氧子系统中的关键单机,其主要功能在于将电解制氧子系统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实现自动排放。产生的氧气用于维持空间站内航天员在轨时的呼吸,产生的氢气需及时排出以保证系统安全性,气体排放控制装置需具备高可靠性、易维护、易更换的人机工效学要求,以保障空间站能够长期在轨运行。基于上述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环控生保系统的气体自动排放控制装置,该装置包含氢气正常及备份排放支路、氧气正常及备份排放支路。通过力学仿真及力学试验、流量仿真及流量试验,验证了模块化设计的气体排放控制装置的力学、流量等关键指标均满足要求,同时重量比指标要求降低20%,实现了产品的轻量化、小型化设计,对未来类似的集成化组件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保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冯红旗,刘力涛,彭卓,杨京松,卞强.基于代谢模拟的环控生保系统性能试验方法研究[J].载人航天.2019

[2].李磊磊,刘建峰,杨东升,李鹏,李媛媛.基于环控生保系统的气体排放控制装置模块化设计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8

[3].许梓,余青霓,张良长,熊江辉,艾为党.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概述[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8

[4].张良长,李婷,余青霓,董文平,杨京松.4人180天集成试验环控生保系统设计及运行概况[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8

[5].辛冰牧,王珩,吴元亮,仲崇发,刘军莲.受控生态生保系统180天试验人体表菌群结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8

[6].杨益志.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植物的耐盐性比较及应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7].郭静原.开启180天“太空生存”挑战[N].经济日报.2017

[8].向蜀霞.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模拟有机废物生物降解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9].王永皎.国际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建模与仿真[D].北方工业大学.2015

[10].孙振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光藻反应器的建模与优化仿真研究[D].沈阳大学.2015

标签:;  ;  ;  ;  

生保系统论文-冯红旗,刘力涛,彭卓,杨京松,卞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